原文在此,請多拜訪和按廣告!
今年教協的監事選舉,進教盟19人打著改革的旗號,與半保皇派的張文光分庭抗禮。有不同聲音的人競爭當然是好事,但是我比較悲觀的是,即使進教盟在今次選舉大勝,也無法撼動教協保守的性質。
有甚麼樣的會員,就有甚麼樣的教協。以張文光這樣的無能之徒能夠執掌教協而且讓教師權益節節敗退,他無能固然是一個原因,但是我們是追究那些讓張文光當選的保守教師——就是這些保守及持有既得利益的教師。因為他們已經是舊制的人,不受教改威脅,所以他們只要求穩定以讓制度給予利益,對新晉教師的苦況充耳不聞,自然會選張文光此類廢物進場,制肘教協的激進化。
眼見全球不少的國家的教師工會都如雜種所言「敢於亮劍」,透過罷工等行動爭取社會公義和自身權益,香港的教師實在是靜得出奇,只是搞一些對政府毫無威脅的示威遊戲,自然大敗收場。而且不少教師更加是學校專制的擁護者,他們根本就不相信自由主義,那樣教育的本義又如何達到?
再回想一下,七十年代的教師罷工運動如何壯烈,但是教協到了現代比鵪鶉更鵪鶉,這可能和司徒華是共黨地下黨員有關,但更明顯的是,整個教師階層的中產化令到教協變得保守,不再用激烈的手段和政府抗衡。縱觀七十年代後的教師,已經不再發動罷工;對比起基層工人仍然有罷工的事件,足見教師階層因為變成了既得利益者,開始保守起來。
教師當然有讓他們保守的利益,在教改之前,教師是薪高糧準的職位,他們甚至可以置業買車,儼然是中產的代表。儘管後來教改殺到,但是對於一些已有鐵飯碗的老教師來說,受折騰的只是新人,他們的利益又不受損(吃「肥雞餐」除外),為甚麼要冒著和權勢對抗,以致自己失去既得利益?而教改初期正值金融風暴,就算是新人也慶幸自己有個水泡,總好過其他就業市場,自然不會用激烈行動來抗衡政府和資本家。
到了現在,「教師=中產」這個形象已經深入民心,人人也要爭奪餘下不多的職位。但是,現在教師已經變得血汗工人,超時工作已經拖垮教師的心力;外加校方將學校商業化,以合約制聘請教師,使得職場前景更不明朗,願意參與工運的教職員可以更少。
要如何讓教師醒覺?我認為不能再讓現有的教職員迷信他們是中產,自以為可以在這個嚴苛的環境下自得其樂,我們有必要讓他們明白,這個世界歸究是階級矛盾的社會,教師要改善自己的生活,除了倒向其他受壓迫的階級支援他們,別無他法。但是有多少個教師不幻想自己是中產?不幻想有一天可以置業?不妄想自己可以獨善其身?這是我對進教盟悲觀的原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