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Ho Leong Kwan @ USP社媒
看到臺灣的反核遊行,我認爲這麽多人之所以反核,是因爲他們並不了解核能的重要性。不知道反核人士可否回答這道問題:在再生能源技術不成熟的環境下,不使用核能,我們要如何應付氣候轉變、碳排放、海平面上升等問題,而又不縮減現有的經濟規模?
先說再生能源的局限,要這項技術成熟,需時多久,我們不知道,最少也得等數十年,也有可能永遠都不會成熟。再者,就算技術完全成熟也祇能生產部分能源,不能完全取代其他能源供。假如經濟規模不縮減,再生能源的生產無法提升,又要廢除核電,唯一出路就是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填補這個空缺。燃燒化石燃料會產生碳排放,氣候轉變、碳排放、海平面上升等問題會繼續惡化,低窪地區、貧窮的國家與人民會首當其衝受害。發達國家的人要求廢核,其實是出於眼不見爲淨的心理,將成本轉嫁到他人身上。
節約也解決不了問題。節約本身並不能大規模減少能源的使用,而發展中國家對能源的需求是在不斷提升。提出大規模節約就等於是經濟大幅萎縮,經濟規模就不足以支持現有的生活質量以中國爲例子,它依然處於發展中的階段,依賴工業生產帶動經濟,而工業生產依賴能源。如果中國現在就停止使用核電,並同時維持工業規模,它的污染會比現在更爲嚴重。污染會隨著氣流飄散,引起健康問題和增加醫療的負擔。但不維持工業生產,國家經濟和國民的生活質量就會嚴重倒退,大規模的貧困又會再度出現。有核能並不一定能消除污染,因爲核電站受環境所限,但如沒有核電,污染必然會變得更嚴重。
因此,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廢核、經濟與環境,其實是一個三難問題,三者祇能擇其二,而廢核是三者之中最沒有效益的一項:比較其他選擇的成本和收益,核電是能大規模生產的能源中最潔淨的選項。就算是考慮到核電站的風險而選擇不再使用,至少也應等再生能源技術完全成熟和大規模使用才讓核電退出市場。要比較風險的話,其他選項的風險要比核電大得多,也更不可控,問題祇是這些風險沒有核電那樣受注目,所以公衆不關注而已。
原文刊於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