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曼聯今場的正選陣容。
在星期六的英超,曼聯難得大勝,作客贏西布朗3:0。不過,曼聯上半場並非踢得特別好,進攻有點老鼠老龜,慶幸靠一個死球攻勢打破缺口。下半場,西布朗要搶攻,後防空位較多,曼聯踢得更舒適,最後入多兩球,贏到3:0完場。
曼聯今季作客成績名列前茅,但主場表現卻慘不忍睹,屢創恥辱紀錄。對於這個主弱客強的現象,筆者認為曼聯是一枝擅於利用空間的球隊,但創造空間的能力偏弱。
在英超聯賽,但凡主場球隊,定要踢得較主動,就算弱旅鬥班霸,也不能不攻,否則對不住主場球迷的支持。因此,當曼聯作客時,進攻時的空間較多,在雙方鬥攻之下,擁有高質素射手的曼聯贏面較高。
去到奧脫福就是另一個故事,大部分球隊都跟曼聯踢防守,或是中場緊逼,或是在後防擺大巴,壓縮曼聯的進攻空間。對於兩翼傳中的戰術,兩翼要有空間去跑,才可以發揮威力,而且進攻核心朗尼受壓下控球能力弱,如果對方專注防守逼搶,朗尼的威力將會大減。
再者,曼聯在奧脫福不得不壓住對手半場主攻,但他們防線年齡偏高,防中卡域克的奔跑往來能力又差,所以曼聯在主場經常輸反擊。以曼聯如今的人腳,打中場全面控制圍攻是九死一生;反而對攻及縮後防線打反擊時更理想。
說回今場對西布朗的大勝,筆者想談幾點,包括朗尼、費蘭尼及桑馬達間的互動,拉菲爾全能的表現,以及尹佩斯的問題。曼聯今場側重右路進攻,在進攻來源的統計上,曼聯今場42%的攻勢來自右路,中路及左路各佔29%。
曼聯今場側重右路進攻。
集中右路主攻是曼聯的戰術,先由排陣分析,曼聯排的是4-2-3-1,尹佩斯踢單箭頭,桑馬達踢右翼,朗尼踢進攻中場,贊奴沙踢左翼,費蘭尼及卡域克踢防中。對於左路,曼聯倚重贊奴沙的個人突破,不重太多組織。對於右路,曼聯則靠桑馬達、費蘭尼、朗尼以及拉菲爾的互動配合。
先談桑馬達、費蘭尼及朗尼,這3名球員今場頻繁地換位,令球隊右路非常活躍。如果桑馬達走入中路,朗尼會自動走到右翼位,或者由費蘭尼會去到右路協防。如果朗尼墮後分波的話,費蘭尼就會前插,甚至跑到去中鋒位置。筆者還記得一個畫面,費蘭尼在禁區頂背對中堅,跟桑馬達做撞牆。
由活動範圍及傳球統計上,都見到桑馬達、朗尼及費蘭尼有很多互動。
桑馬達、費蘭尼及朗尼的邊中配合令西布朗應接不暇,而最大得益者是拉菲爾。這名巴西右閘的表現令人讚嘆,如果他可以保持今場的水準,他遲早是英超的最佳右閘。拉菲爾今場4次傳中,1次成功;4次過人,2次成功;9次鏟截,6次成功,還有9次解圍。
拉菲爾的進攻的表現令人深刻,猶記得兩次的左路傳中,當皮球去到遠柱時,以為沒有球員之際,想不到拉菲爾已經壓到入禁區接應,如同右翼姿態出現,其中上半場有次頭槌攻門,對手門將僅僅托到再中楣。
至於曼聯射成2:0的一球,就是來自拉菲爾的助攻,而這球亦正正是曼聯應該要踢的傳中戰術。對富咸的九九八十一斬為何被批評?因為全是無腦的傳中,不理會情況,不理會有沒有人看管,不理會禁區內有沒有接應,總之有機會就傳,結果幫助對手後防刷數據。
曼聯的第2球是傳中戰術的教材;用中路為邊線製造空位。
今場這一球,朗尼中路帶波策動,傳予桑馬達。桑馬達內切了中路,吸引了對手右後防的注意,從而製造空位給邊線後上的拉菲爾。桑馬達看準時機,傳予拉菲爾落底線,當時拉菲爾無人看管,可以一看再看,看清楚禁區內的形勢。他見到後上插入禁區的朗尼,便斬去後柱,讓朗尼頭槌頂入。
最後,要談談尹佩斯。這名荷蘭前鋒踢得很燥火,屢次過勇鏟截,全場4次犯規,為兩隊最多犯規的球員,還差點兩黃一紅被逐。幸好,莫耶斯當機立斷,用韋碧克入替尹佩斯。如果尹佩斯還留在場上,恐怕曼聯遲早都要十人應戰。
也許是默契一時出問題,尹佩斯在爭頂時撞低朗尼。
朗尼與尹佩斯貌合神離不是一場半場的事,在之前幾場比賽,都有統計指兩人的互傳都是一手數得晒,而今場對西布朗也不例外。兩人在上半場各向對方傳了一腳;而總計兩人在場的63分鐘入面,朗尼傳給尹佩斯3次,而尹佩斯僅傳給朗尼1次。
朗尼及尹佩斯上半場各自只向對方傳了一次波。
為何說這個不是朗尼的問題,而是尹佩斯的?因為韋碧克。當韋碧克入替尹佩斯後,他跟朗尼同場27分鐘,就在這27分鐘中,朗尼傳給韋碧克4次,韋碧克亦傳給朗尼3次,可見朗尼都很喜歡跟中鋒球員做配合。數據不會說謊,朗尼跟韋碧克合作頻頻,而朗尼就跟尹佩斯毫無火花;這個是莫耶斯應當關注的問題。
最後,今場香川真司後備入替贊奴沙,與韋碧克、朗尼及桑馬達同場進攻,加上費蘭尼,曼聯在尾段踢出不少細膩的短傳組織。雖然曼聯射成3:0的一球跟香川真司沒有直接關係,但那種進攻風格相信是各位曼聯球迷渴望見到的。
曼聯第3個入球組織漂亮;看下面的片段的話,更會發覺這次中路入滲很有耐性,曼聯球員傳了很多腳。
桑馬達中路策動,傳給朗尼跟費蘭尼做撞牆,朗尼再第一時間放直線,韋碧克以速度壓入禁區,單刀埋門,冷靜地射入。希望莫耶斯未來可以給香川真司及桑馬達多點機會同場上陣,筆者總覺得兩人會擦出火花。
原文刊於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