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1日星期五

香港獨立媒體: 台灣服貿是自由貿易主義新戰線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台灣服貿是自由貿易主義新戰線
Mar 21st 2014, 07:28, by ChungKi Cheng

在台灣的佔領立法院事件中,有人看是藍綠之爭、有人看是累積的民怨爆發、有人看是大陸殖民統戰策略,這些肯定是事件的原因之一,但很少人聚焦在與「服貿」本身最有直接關係的「自由貿易主義」議題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為世界帶來苦難的是殖民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文明的挑戰來自共產主義;而在二十一世紀,人類文明最大的敵人,其實是全球化與自由貿易主義。

以南美洲為例,美國在近半個世紀以來,一直以威迫利誘的方式,與南美洲各國簽訂各種「自由貿易協議」,內容大同小異,都是以「互相開放市場」、「刺激經濟發展」作為糖衣包裝的毒藥。假如沒有量身制定的平衡法制,兩個經濟實力懸殊的實體簽訂的任何自由貿易協議,利益必然歸於經濟實力強大的國家。美國的企業以龐大的資本進入南美洲,本土雜貨店被外資超市取代、個體經營的餐館被連鎖餐廳取代,一下子就把南美各國的中小企業徹底摧毀。然後由於開放了市場,美國政府以農業補貼的方式以極低的價錢大量把農作物傾銷到南美各國,當地農民無法與之抗衡,於是本來是當地經濟原動力的農業被摧毀,被迫放棄務農的居民由於欠缺其他謀生技能,唯有到工廠從事低技術工作,接受低廉的工資,造就了血汗工廠。更嚴重的是天然資源被予取予求,美資油公司以極低的價錢賺買原油,進行提煉後以高價倒賣給當地人。這還未計算傳統文化被摧毀的損失。

結果數據上南美小國的GDP似乎因為「自由貿易協議」而有所提升,但其實只是肥了政客和外資企業的商人,人民並不能從中得益。而所謂提供大量的就業職位,只是工廠技工一類低技術工作,根本沒法改善生活。美國就是這樣實質上「侵略」了南美各國,資本家成了「支配者」,人民成了「奴隸」。

這樣的故事似曾相識,因為中國政府正正以同樣的方法對待其週邊地區,例如雲南、新疆和西藏、以及其他亞洲小國,不但摧毀了當地經濟,也摧毀了當地的傳統文化,就如時有所聞為了開放旅遊區而強行遷拆古鎮歷史建築、為了開發工廠而廢棄農田等等,摧毀了當地人的生活,從而導致了新疆的恐怖主義、或其他國家的排華情緒。

而大陸與香港簽訂CEPA後所帶來的問題,香港人自然也感同身受,龐大的資金拉高了租金,街坊小店統統讓路予大型企業,為了迎合內地旅客而造成產業單一化,偏重金融和旅遊,隨著大量移民湧入造成人口問題、學位問題、醫療問題、交通問題等等,而文化、藝術、保育等則不被重視,沒有發展空間。跟其他「自由貿易協議」一樣,CEPA只是肥了政客和外資企業的商人,人民並不能從中得益。這就是一些高喊「沒有我們來香港消費,你們早就完蛋了」的人欠缺智慧理解的事情,因為不論他們買多少個LV、掃多少藥材首飾、住多豪華的酒店、點多昂貴的菜,賺的都只是資本家,與廣大市民無關,滴漏效應並不存在。

如今無能的國民黨政府為了挽救經濟,打算強行通過ECFA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正是把台灣推入萬劫不復之地。撇開一般民眾不說,難道國民黨政府看不出服貿是大陸統戰的策略嗎?當然看得出,但如果主事者沒能從協議中撈到一大筆利益,他們有什麼誘因去支持這件事?正正因為台灣本土互相勾結的政客和資本家也能從交易中鞏固其「支配者」的地位,也能為其壟式的企業帶來更龐大的利益,才會對這次明目張膽的統戰俯首稱臣。因此,學生們絕不是服貿支持者口中的「恐共」,現今的中共哪有半點共產主義的味道?跟美國一樣,中國奉行的是極端的資本主義,是資本家支配勞動者的自由貿易主義,再加上一黨專政的混合身體。因此,「服貿」不只是大陸和台灣的統獨問題,也是全球抗衡日益壯大的「自由貿易主義」的新戰線。

原文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