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和江宜樺的說辭指,大陸在ECFA框架內,向台灣服務貿易開放80項,而台灣則只需向大陸開放60餘項;故服貿並非賣台。
問題來了,若服貿非賣台,那服貿便是賣中(國)了。
不論中國或台灣,在走向世界,與世界接軌上,都不應、也不光只著眼自己一方的利益上。我們需看到,經濟上的對等公平,其中應包含對等公平價值的追求。所以在全球性的角度去思考,服貿便不應只考慮誰多賺誰有損失,而更應好好去引入國與國之間及國家地區內部的各種差異高低因素,目標是要回應整體人類生存是否可持續的問題。由是觀之,以馬政府向台灣民眾派定心丹的講話中,他口中所講的台灣利益,其實是透過某種利己損他的價值來成就的。就此一點,已違反了台灣要與全球價值接軌的原則。
台灣學生民眾反服貿,我們除了去關注「反」的一面外,更重要的是去留意,其中有甚麼「正面」的人文追求。唯有立足於與人類命運有關的價值經緯上,我們才有作出反抗的合理性。被壓迫的人民,所指涉的不只是我被別人打壓,因為這樣的思考終究仍在今天你打我,明天我還你的二元鬥爭框架內,其潛台詞是,我不要做虧損的一方。
反服貿的學生和民眾,若從普世價值所追求的公平均等角度出發而言,我們看到所追求的就並不是某種狹隘的民族想像或封閉性的國家本土利益。我們可以站在世界公民的角度去想,如何促進居住於台灣的人和中國大陸的人的共同福澤了。
當下,台灣的內部討論中,多有爭持究竟是反服貿或反服貿黑箱,甚至有建議要透過服貿與中國接上以抗美日聯盟冷戰格局之說。然而若真箇從與世界接軌這脈絡去想,無論中或台均應分享著普世、超越國家主義的想像去看貿易、經濟的發展。
這一波反服貿,要反對的大概是根深蒂固,從本質上反全球公平自由貿易的國家民族主義。若中國可以是偽裝和平、可親和文明的醒獅,台灣也可以是善良、美艷和智慧的狐狸。
反服貿,不懼獅,不作狐(不隨九)。
照片來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