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 magazine 28-02-2014)
帶著期望去看Stuart Beattie導演的新作《妖魔行者》(I, Frankenstein ),因為很喜歡他的前作,《Tomorrow, When the War Began》(2010),但《妖》沒有特色,很謹慎地遵守荷里活3D特技片的公式,很多東西飛來飛去,連場無意識的打鬥,很多角色飛來飛去……加上電影暗黑的視覺風格,有賴戲院的D-Box震驚坐椅喚回我的心神,Aaron Eckhart 飾演的Adam Frankenstein也嫌太「俊朗」,Frankenstein從少給我的型像是高大的,頭上打橫插著一根巨釘的 ! 以前光顧開的旺角南豐茶餐廳(已拆掉),有一位大個子侍應,貌似Frankenstein,我和朋友私下稱他做Frankie 。
Stuart Beattie 有很多身份,包括電影監製,編劇及角色設計,導演作品暫時只有2部,首作《Tomorrow, When the War Began》改編自澳洲同名小說,故事背景有些似《Red Dawn》,講述7名高中生到偏遠的山區露營,數天後回家時,發覺十室九空,家人不見了,原來城市被附近的國家以「開闢資源」為原因侵佔,國家敗陣,人民被送到營地收押。青年決定對抗軍隊,平時被指愛嬉戲,不事生產的青年人,一夜間長大,憑著他們對地理環境之熟悉,與敵人周旋。
這部電影看似是一狂想,但現實世界愈來愈荒謬,像香港,已經有尖沙咀、旺角、銅鑼灣及上水淪陷,割讓給強國人,平日我都盡量避免前往上述地點,我的生活愈來愈局限於將軍澳。
早前,從新聞看見一群市民高舉殖民地時代的香港旗,在尖沙咀抗議遊客太多影響香港人生活,及再之前的「光復上水」行動,也令我想起《Tomorrow, When the War Began》。
誤打誤撞,看了張《How I Live Now》DVD,我是為了Saoirse Ronan才看的,愈來愈喜歡這位女演員,最初認識她是Peter Jackson的《The Lovely Bones》及演殺手的《Hanna》,最近她有一部很cult的《Violet & Daisy》,與Alexis Bledel飾演既可愛又冷血的少女殺手,香港沒公映。
恰巧《How I Live Now》的故事,和《Tomorrow, When the War Began》相近,電影由《Last King of Scotland》的Kevin Macdonald導演,講述和平斡旋失敗,戰爭爆發,英國被攻打,Saoirse Ronan飾演的美國人Daisy正在當地的親戚於鄉野的家中小住,她愛上了男生Eddie,不惜放棄美國撤僑機會,留下陪伴,後來遭英國軍方強行撒走,兩人分隔失散。
Daisy與小妹妹幾經艱苦,逃離軍營,回到舊居尋找Eddie,只為兩人約定要在一起的承諾。我很喜歡這種題材,Saoirse Ronan的倔強令人感動,終有一天,香港失守,我們也要為生活出走,至於片名也令我想起楊千嬅唱的《我的生存之道》,林夕寫的歌詞,有幾句是我琅琅上口的,在此抄幾句,作為這篇散亂的文章結尾。
「我有爸媽掛念 / 事業還望發展 /仍能活著未曾靠諾言 / 記憶似病發感染 / 心卻比水善變/ 再也不相信蜜糖便信鹽 // 我怕爸媽掛住/ 莫被情字拖欠/ 遺忘昨日便能記得明天/ 世間有無數喜宴 / 情人誰來奉獻/ 我有膽 總應該 會遇見 //念舊會給欺騙/仇人亦會被懷念/ 來天再有夜宴/ 定寬恕你漸老的臉」
原文刊於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