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投資 全民受惠 稅制改革 拯救未來
民間長遠社會發展運動
Social Development Movement for Hong Kong's Future
新聞稿
2014年4月13日
[草根.行動.媒體]轉載
今天早上十時半200多名市民來自「民間長遠社會發展運動」(以下簡稱「社會發展運動」)在長江集團中心集會及遊行到禮賓府抗議,不滿政府今年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曾俊華建議將二千多億的土地基金轉去設立「未來基金」,漠視在貧富懸殊日益的香港社會面對著各種的長者貧窮、房屋、教育、護老殘疾人士的處境,要求政府必須積極善用原屬於市民的社會資源進行財富再分配,進行各項社會投資,保障市民生活,以及改革不公義的稅制。
「社會發展運動」由41個民間團體及政黨發起及聯署,成員關注不同議題,包括爭取全民退休保障、房屋權益、反對私有化及商品化、關注基層勞工、護老、殘障人士權益。「社會發展運動」旨在關注日益嚴重的結構性貧富懸殊及傾斜大資本的財經政策,要求政府必須考慮長遠的發展和社會投資,改革不公義的稅制,為香港的未來謀求新的出路。
政府在今年2月26日公布財政預算案,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人口老化帶來公共開支的增長會對未來構成沉重負擔,建議從土地基金撥出2千多億轉為「未來基金」,並將每年部分的財政盈餘撥入未來基金,用作基建及規範公共開支的增幅。在3月3日庫務局所發表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下稱《報告》),仍以上述理由恫嚇公眾,指香港最快在七年內出現結構性赤字,並建議政府要嚴格控制政府開支在GDP的20%以下;透過「用者自付」原則在公共服務徵費以降低政府開支、醫療服務私有化、變賣政府資產和將房委會證券化「開源節流」;同時否定以改革稅制增加政府收入。
我們認為,這份報告試圖將政府「大市場 小政府」的保守理財哲學合理化。令我們更憤怒的是,報告的建議無疑對水深火熱的市民落井下石!面對著極為嚴重的貧富懸殊及傾斜房地產金融資本的不公義的社會經濟結構,普羅市民多年來已受著高房價、高租金、缺乏全民退休保障、醫療教育的商品化、公共資產私有化、護老安老服務長期嚴重不足、殘障家庭長期缺乏支援服務等的煎熬,坐擁七千多億財政儲備的政府對以上情況卻麻木不仁,拒絕將原屬於市民的社會資源進行財富再分配,亦否定香港進行稅制改革。同時,人口老化必然令市民對醫療、院舍、照顧、交通服務的需求大增,堅持限制政府開支,如何能應付這些社會需要?若政府企圖將上述服務私營化,只會加重市民負擔,更嚴重的是,政府未有汲取「領匯」惡例的教訓,更考慮將公共資產證券化,簡直是與民為敵!
因此,我們發起了今次行動,在長江中心舉行集會。參加者上演街頭劇,市民身上掛上寓意未來基金的「十字架」,諷刺政府若一意孤行地採納報告設立未來基金,等同要市民繼續受苦。會上亦有多個民間團體及政黨發言,批評政府坐擁過萬億儲備仍以香港面對結構性財赤為由是誤導市民。遊行隊伍跟著遊行到禮賓府抗議,並撕破今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此預算案極不合格要退回給政府,表示民間強烈反對的立場。
事實上,香港自九十年代初去工業化後一直依賴金融房地產的經濟結構,導致產業空洞化。由於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持,房地產及金融市場的資本增值只令本地資本市場變成了一個大泡沫,儼如一個大賭場。在這種二元經濟結構下只會造成香港財富的兩極化:金融地產財團往往是得益者,中產階層和基層市民的收入和資產卻在現時的房屋、教育、醫療、安老服務等愈來愈商品化的趨勢下被大財團吸乾,令香港的貧富懸殊名列全球第一!若香港仍維持目前的經濟模式,我們的社會能夠有健康的將來嗎?為了香港的未來,我們必須在當下開拓金融和地產以外,各種「以民為本」的社會投資,如教育、醫療、環保及科技等。務求投資於當下,豐收於未來,讓市民可以有多元的就業及生計,不用再被少數的財閥壟斷其選擇。
因此,我們認為,要解決當前的社會矛盾和回應社會需要,令市民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及扭轉貧富不均,政府必須徹底改變其傾銷大資本的財經政策和稅制結構,進行結構性的社會改革,包括加大社會投資,穩定公共財政,進行稅制公義的分配;我們提出以下訴求:
一. 增加公共開支
1. 推行全民退休保障
政府必須盡快注資種子基金,建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讓貧困長者、家庭主婦,基層勞工以及殘疾人士也能受到保障!我們促請政府實事求是,盡快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正面解決人口老化的問題。
2. 保障市民住屋權利
由於現時香港稅制鼓勵資產增值,變相助長房屋炒賣的行為,令市民更加難以透過置業解決住屋需要。要改善問題務必改革稅制,建立住宅物業空置稅、土地囤積稅以減少炒賣房屋及土地囤積的情況。政府必需大量增建公屋,放寛公屋入息及資產限額,並實施租務管制,讓市民免於捱貴租,居住在狹窄危險的劏房。長遠而言,政府亦需要推行包括社會房屋在內的非商品化房屋,嚴格區分投資和居住需要,讓市民可以安居而不必受置業風險的影響,打破地產霸權對市民生活的控制。
3. 反對私有化及商品化
紓解民困,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降低市民的生活成本。「領匯」令公屋居民負擔沉重,東西隧高收費導致紅隧嚴重擠塞,港鐵頻頻出錯市民問責無門,已說明私有化不乎合公眾利益。政府需盡快回購,撥亂反正。與此同時,政府不應以利潤保証之名讓年年利潤高企的公共交通和電力公司不斷加價,反而需要重歸市民基本生活需要,限制其利潤無限擴張。在教育方面,政府需要擴大其教育投資,包括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擴展大專學額,並減少大專生的學債化問題。
4. 加強支援殘疾及安老服務
社會既然有共識要應對未來人口老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政府就有必要就醫療護理、社區照顧及安老院舍服務作長遠規劃,並針對服務的未來需要,有計劃增加各項支援服務和資源,例如要大幅增設公營護老院舍服務,縮短輪候時間,並對殘障人士及其家庭亦要大力加強支援。
二. 進行稅制改革
香港的低稅率令政府過份依賴賣地收入。在嚴重財富不均的情況下,政府應推行累進利得稅,令透過壟斷賺取暴利的企業繳交更多的稅款。我們建議開徵資產增值稅、土地囤積稅及空置稅以遏抑房地產等炒賣行為,透過大額股息稅限制富商的利潤,同時恢復紅酒稅和遺產稅。這樣可以令政府的經常性財政收入增加,一方面可以減少對賣地收入的依賴,另一方面又可以維持政府的民生和福利開支。政府往往以財政儲備即將耗盡恐嚇市民,實在站不住腳。在經濟年年增長的情況下,開徵新稅種以增加經常性收入才是正面解決社會問題的良策。
三. 改變公共理財原則
我們堅決反對《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就「未來基金」和其他規管公共開支及私有化的建議。這只是進一步將不公義的保守理財政策制度化。唯有改變公共財政的根本原則,大大加強財富再分配的力度,才有可能還香港人有尊嚴的生活。
我們重申
1) 香港的未來絕不能只是一項基金,一切發展必須「以人為本」,取諸社會、用諸社會,不應製造大白象工程,只供大財團分贓,而應投資各項有助社會發展的項目,令全民受惠;
2) 財政司曾俊華不要閉門造車,必須在立法會進行財政預算案辯論期間,盡快安排與「民間長遠社會發展運動」的成員團體會面,聆聽民意,共同商討香港社會發展未來的方向。
[草根.行動.媒體] http://grassmediaction.wordpress.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