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蘋果日報
近日嘅曼聯超級盃,令我有一樣野好想分享一下感受,話說唔知咩原因,而只可接受12隊報名(我覺得足球總會成日畀人鬧,其中一個原因就係唔夠透明,好多野都無說明原因,例如呢個超級盃點解只可以容12隊參賽?係因為場地?賽制?定主辦單位要求?如果肯講清楚D,就唔會令大家有咁多誤會,亂咁估,甚至鬧…)
而報名嘅優先次序就係1.上年四強2.甲組會3.乙組會⋯如此類推,但咁嘅賽制,就會令一D今季表現好好嘅非甲組U15球隊例如港會、九龍木球會、荃灣等等失去左參賽資格,而果然,報名期結束之後,12隊甲組隊悉數參賽,最有趣嘅係原本响U15青年聯賽無出隊嘅幾間球會,例如東方沙龍、元朗、灣仔南華等等,就特別因為呢個可以有機會代表香港出外嘅比賽,而出隊參賽。
問題就出現了。
本來無U15嘅球會,用咩人去參加呢個曼聯超級盃呢?
有趣之處係曼聯超級盃有一條特別條例,球會B嘅球員,可以借用畀球會A去踢呢個曼聯盃,而唔影響足總青年聯賽身份。我亦唔知呢個係主辦單位嘅條例,其他國家地區亦一樣,還是香港的特有文化 - 因為唔可以有太多隊參加而「執生、變通」。有呢條條例,當然令一D好波,但參加唔到曼聯盃嘅好波球員,可以借去第二隊爭取到參賽機會。但細心分析,如此賽制,壞處有:
1. 本來架構完善、表現良好嘅球隊無得參賽,球員四散去其他隊,球員既無歸屬感,亦不熟悉新球隊踢法,未必能有最佳發揮。
2. 有其他球隊球員加入,令原本參加曼聯盃嘅球隊球員出場機會被分薄,練了大半季,甚至可能一直係正選球員,一下子失去了出場機會。球會要爭取出線爭取出外參賽機會爭取成績無可口非,但平衡成績與球員感受,係好重要嘅一門學問,尤其是青年球隊。
甚至亦有球隊提升細仔去取代原有的大仔出場,呢樣就難講D,始終同一球會,實力行先,應不受年齡限制,但球會必須公平公正,服到人,及安慰及勉勵後備球員。
3. 一D本身無U15嘅球會,甚至為左爭出線,有機會將個球會「殻」,成個借畀另一隊,令球員對「球會」毫無歸屬感,令球員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其實香港已經好奇怪,好多小球員,從小就踢幾隊球隊,比賽A,就踢xxx球隊,比賽B時,因為xxx無報,我就去踢yyy,踢完比賽B,就返xxx練波,甚至响下個比賽代表xxx 對 yyy添。想當年巴塞足校技術總監都已經大感驚訝,但卻是我們香港足球文化一手造成的。
4. 另一種做法,就係明知自己球隊唔夠實力贏,但都堅持唔外借球員,寧願用自己梯隊嘅細仔越級挑戰,明知輸都要挑戰,呢個做法固然值得欣賞,起碼令球員知道球會重視自己,分外拼搏,增強歸刷感,亦令細仔們加速進步。但始終呢個係有機會代表香港出外參賽嘅比賽,有D有實力嘅球隊就無分參加,而變成小球會鍛鍊嘅平台,會否有點兒奇怪?!
這一切問題都係源於一個奇怪嘅賽制,一個好嘅制度,先至可以令一個地方嘅足球發展得好。
上次Nike 5、今次曼聯盃都花左一個上午去寫,我明明好多野做,但都不吐不快,都係果句,任我點發up風,好大機會一D影響力都無,但我始終相信,唔講,唔代表無問題,我講出黎,有一個人睇到都好,都有希望影響到件事,令主辦者反思,做得更好。
希望唔好覺得我淨係鬧,雖然文筆唔好,但我提出嘅論點都算可以吧,當然,歡迎大家討論交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