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絕食爭普選,坊間反應頗為泠淡。
遊行,集會,絕食,泛民抗爭的常用戲碼,以和理非非為主軸,以無害人身安全為輔。而參與抗爭的骨幹成員,往往是同一批所謂「上咗岸」的政治頭目。觀絕食人士的主骨幹成員中,何俊仁,楊森,單仲偕,李永達,何秀蘭等,都是各大政黨的老面孔。泛民爭取民主二十多年,把戲如一,人面不變,香港民主亦僅見寸進。如此抗爭,港人早已司空見慣,漠不關心亦是常理。
香港社會運動向來的兩個弊端,在是次絕食中也體現無誤,其一議題模糊,其二領頭者政治勇氣欠奉。今次絕食目的,雖說是爭普選,但具體爭取什麼普選,各黨一直含糊其辭,意慾在中央與港人之間,左右逢源,但又好將自己置於政治道德高地。別人對其立場如有質詢,卻一意強調尊重民意,但又不見果斷發起大規模、可信的民意調查。如此行徑,又怎會叫人不討厭政治?
絕食至今,絕食人士陸續以「健康理由」退出,且不說絕食途中飲用能量礦物飲品,將絕食純粹作為一種抗爭姿態,美其名為感召、為宣傳,燃起第一根火柴云云。但民主運動搞足廿年,佔中運動宣傳年多,又感召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因心灰意泠而淡出?
陳雲說,香港人變成養肥待宰殺的豬,罪魁禍首是左膠及民主派輿論寫手。此言不虛。從來政治鬥爭都以暴力為基礎,所謂和理非非,是佈施給愚民的上等糖衣毒藥,市民在對和理非非的膜拜中,逐漸喪失勇氣與鬥志,而統治者的暴力,卻一再肆無忌憚,伸入群眾之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