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往,畢業於浸會大學歷史系,投身教育界將近3年。社會是一根束起理想與現實的稻草,閱讀就是公民抗命。
歷史,畢竟沒有結束。
我們必須思考:「民主」二字,在我們身處的社會有何意義?
民主在西方政治現實環境中所實踐的一個理念是容許所謂的「忠實反對派」(loyal opposition)存在,建基於國民對國家的忠誠,政治權力的轉換並不會構成國家結構的動搖。然而,無論是20多年前的緬甸或中國,都不存在這一歷史的跳躍的可能。緬甸的文化傳統與中國相比,即使有明顯的距離,但自一千多年前小乘佛教傳入緬甸以來,這片土地的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上的改變,由此建立了深厚的文化。佛教的起源來自對歷史更悠久的印度教的反響,它所強調的眾生平等,正是與印度教中根深蒂固而強調階級的種姓制度相反(時至今天,這觀念仍影響著今天的印度)。緬甸人民長期被宗教文化餵哺成長,被塑造成懷有愛好和平,樂天知命的性格。可惜的是,正如昂山素姬曾寫道:「健全的社會制度能夠與政治上的不成熟攜手並進」,緬甸人民在佛教傳統下生活,竟造成他們對於作為獨立個體所享有的權利有所忽略。社會長期的穩定與政治上的封閉是一塊鏡子的兩面。或許,同樣的歷史產物也在我們身處的國家和社會中出現。當我們今天回想,接近一百年前的一代知識分子,以他們的生命呼喊啟蒙和救國的宣言,能夠改變多少中國人停滯的思想?歷史的事實告訴世人,無論是在中國發生的八九民運,抑或在緬甸激起的民主浪潮,群眾所依賴的都是學生。這些當年站在街頭的學生,在當權者的眼中,或許只是一群還未長大的黃毛小子,但同時,他們又知道這些學生正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前途。他們高喊的民主口號,在年輕人的眼中,是象徵民族的未來;但在政權擁有者的眼中,則是對其權力的挑戰。由於權力本身集中在少數人的手裏,因此無論學生如何和平理性地表達反對的意見,提出政治制度的改革,對當權者來說,這就是一場革命,一場要推翻他們統治的血腥革命,也正因如此,鎮壓革命的唯一方法,就是以武力壓倒一切。
1988年12月,民族英雄昂山將軍的妻子,昂山素姬的母親,杜金姬離世。軍政府為她舉行了國葬儀式,成千上萬的仰光民眾走上街頭致以哀悼。沒有人知道,昂山素姬在那個時刻的內心想著什麼,或許她終於面對自己與雙親在此世的連結已到了終站;而她所肩負的一切,正踏入一個新的階段。
1989年的4月,昂山素姬已代表在1988年9月成立的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 of Burma)進行了6個月的出行,就像大半個世紀前,甘地走訪印度的農村和城市一樣,素姬走到人民的面前,向他們宣揚民主理念,爭取群眾的支持。與此同時,隨著胡耀邦的離世,以學生為首的北京人民,正蘊釀寫下屬於他們在中國歷史上的一頁。關於往後所發生的一切,並非筆者所能在此撰寫。然而,歷史畢竟沒有結束。
歷史,畢竟沒有結束。當我們今天在這片仍有自由的土地上,紀念25年前的一切,我們必須保持清醒,不要讓過去一代人的努力和犧牲,沒入歷史的長河而付諸流水。1962年到1988年,26年。1988年到2014年,26年。在這其中,有多少代人生活在晦暗的日子裏保持沉默。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最後,筆者謹以一首昂山素姬被軟禁時仍念茲在茲的詩作結:
如果—
作者:魯德亞德‧吉卜林 (Rudyard Kipling, 1865-1936)
譯者:張仲凌
如果你能堅守生命的尊嚴,當他們
正要失去他們的,並要指責你,
如果你能信任自己,當他們都
否定你,而你仍對此寬懷;
如果你相信等待,而不倦於等待,
或被欺騙時,不以謊言以對
或被怨恨時,不報以怨恨
至此你仍始終如一:
如果你有夢想——而不被它所凌駕;
你的思考——不止於思想本身;
如果你遇上勝利與災厄的光臨
仍可看穿蒙蔽人心的面紗;
如果你能承受你所宣揚的真理
被騙子設成對愚者的陷阱,
或目睹你以生命奉獻的一切,被擊碎,
依然謙卑地,以殘缺的雙手重建
如果你能把你的榮譽
視作一次遊戲賭博的籌碼,
輸掉一切後重新上路
而不讓氣息透露你的失敗;
如果你的意志能驅使心臟、神經線和肌腱
再為你的使命獻身,即使彷彿早已遠離,
當你的身驅已被淘空,而你仍將堅守信念
只剩下一聲內心的呼喊
如果你能對人群演說,而保有你的道德,
或與帝皇同行——又不失去群眾的雙手,
如果敵人和摰友都無法傷害你,
如果所有人都看重你,又不至於依賴你;
如果你能把錯過的一分鐘填滿成
六十秒鐘的前進,一切將被銘記,
你所擁有的就是天地間的所有,
而更重要的是——你將成為獨立而自由的人!
沉默自有它的必要。吶喊自有它的必要。
書名: 《翁山蘇姬》 (The Lady and the Peacock: The Life of Aung San Suu Kyi)
作者: 彼德‧波凡姆 (Peter Popham)
譯者: 莊安祺、范振光
出版者: 聯經出版 (台北)
出版日期: 2012年3月初版1刷
2014年4月13日
4月24日
(作者:張往,生於1989年。)
公民讀寫:教育工作關注組的成員相信公民必須閱讀。我們相信以公民身份閱讀會有新的體會。我們更相信一個題目,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閱讀和體會。我們當中有教師、有文化工作者、有資訊科技工作者、有學生——不同眼光自可互相學習。所以我們一起閱讀,一起寫。如有興趣加入,請電郵 cheungwong1311@gmail.com 或 polikalahahaha@yahoo.com.hk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