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日星期六

香港獨立媒體: 【阿群帶路】香港故事:九龍電車、維港的橋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阿群帶路】香港故事:九龍電車、維港的橋
May 3rd 2014, 05:59, by 刺青雜誌

維港大橋能配合尖沙嘴火車總站,疏導過海的旅客。

文:阿群

(文章原載於阿群帶路


美國的金門大橋


桂河大橋,象徵了戰爭的殘酷、俘虜的悲慘。

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點解港島有電車,九龍和新界無?大家又有沒有想過,不少的橋,如三藩市的金門大橋、悉尼的港灣大橋,甚至因戰爭聞名的泰國桂河大橋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地標。為甚麼聞名世界的維多利亞港沒有橋呢?其實,當我們今天想到這些問題的時候,英國政府在100年前已經想過這些問題了。或許,就是差少少時機,今日香港面貌會完全改寫。

1921年,英政府其實刊登了一個發展藍圖,這個藍圖非常精彩,包括了不少驚人的基建工程。首先,這個藍圖提出了維港大橋。這條維港大橋以中環畢打街為起點,一直延伸至今日的尖沙嘴廣東道,供汽車、電車、人力車及行人使用,是一條四合一的大橋。當時,英政府選在尖沙咀有其特別的原因。原來,尖沙咀火車站在1916年完成,成為歐亞鐵路的終點站。在那時,香港的中心在中環,過海的方法只有天星小輪。因此,這條維港大橋方便世界各地的商人去港島中環談生意。


電車差點就可以踏足九龍,圖是第一代香港電車

電車行跨海大橋,觀賞維港兩岸景色,今日看來好像挺浪漫。其實,香港電車公司一早已打算在九龍建電車,甚至在1897年政府都授權電車公司在九龍鋪電車路軌。當時電車公司擬定的電車區域,有尖沙嘴、油麻地、何文田、旺角及大角咀,可見都相當完滿。不過,可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或辛亥革命的緣故,九龍電車計畫1910年左右被政府擱置。到了20世紀20年代初,戰爭完結數年,政府打算興建維港大橋,重提用電車路軌連接九龍與港島。


1920年代天星碼頭

當時電車公司計畫在彌敦道及太子道(當時叫英王子道)交界建電車總站,位置大概是今日的太子地鐵站。電車路線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彌敦道直接出尖沙咀,乘客經維港大橋,連接港島的電車路線,或乘搭天星小輪過海;另一條是則經「啟德濱」,然後沿海去尖沙嘴。

「啟德濱」其實是20世紀初何啟與區德在舊機場附近的一個住宅發展的項目。他們在九龍灣填海,位置大概是今日舊機場。填出來的土地,稱為「啟德濱」,其實,何啟在1914年已經死了,只是區德重情義,用地方來紀念好友。

不過,1920年代的香港其實相當動蕩,既發生了三次大罷工,如1922年海員大罷工、1925及1926年省港大罷工,全球經濟又進入大衰退,如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政治動蕩及經濟蕭條打擊了政府的規畫及商人的發展。最後,何啟及區德的「啟德濱」住宅銷情極差,項目發展失敗。政府最後也決定擱置了這個維港大橋及九龍琶車計畫。


維港有橋會否更美?

阿群每次去尖沙嘴都愛到海傍走走,儘管聽到的都是普通話,但看到維港景色真的百看不厭。維港有橋會不會更美呢?阿群不知道。反正歷史無如果的。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