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今口頭質詢盧吉道27號改建酒店
張炳良回應 反映當局不了解盧吉道 車流或急增數十倍
美港聯盟促立即否決改建酒店計劃
今日立法會大會上,自由黨張宇人議員提出口頭質詢,向當局詢問盧吉道27號改建為酒店的問題,由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回應。會上局方的回應差強人意,證明當局及運輸署並不了解盧吉道實際的道路環境。美港聯盟促請當局立即否決盧吉道27號改建為酒店的計劃,與發展商商討其他可行方案。
盧吉道已成全球十大行山徑
張炳良局長今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表示,盧吉道為行人與車輛共用的道路。不過盧吉道法例上乃行車道路,屬歷史問題,近年盧吉道根本已經難以行車。該處道路狹窄,須特別寬度及長度的車輛才可進入,亦須一定的駕駛技術,前住客姚吉甫醫生指,一旦車輛遇上嬰兒車或手推車,已無法通過盧吉道。盧吉道如今亦已成為全球十大行山徑,市民習慣該處為港島安全行山徑的一部份,在該處行車已脫離盧吉道實際情況。
行車架次將大增數十倍
張炳良局長又回應指,盧吉道曾同期簽發五個行車許可證,又指出行車時間只須6至7分鐘,酒店管理者每小時最多只會行車四個架次。謝偉詮議員在會上提到一個重要問題,便是行車架次會增加多少,張炳良在會上未能回應。美港聯盟諮詢前住客姚吉甫醫生,姚醫生指出,雖然他居住期間雖然曾同期獲發四至五個行車許可證,但使用率不高,其中一部車輛更長期停泊於山頂廣場,並無駛入盧吉道。就使用率及行車架次方面,姚醫生指出連同他本人及兩名分別為早更及夜更的司機在內,只有三人會駕車使用盧吉道,而他們的使用習慣是會於早上七時前由盧吉道27號前往山頂廣場,以及晚上七點下班後駛回大宅,即每日只有2個架次。相反酒店管理者在行人繁忙時間已可每日行駛40架次(早上九時至晚上七時共10小時,每小時四架次),盧吉道的行車架次將急升38架次或20倍。
張炳良雖然表示這個行車架次是最高架次,「有需要」才會接載旅客。然而美港聯盟認為,一間日租或達數千元的住客,根本不可能願意拖著行李步行往來山頂廣場及酒店。假如酒店管理者為應客人需求,在其他時間也行車的話,增加的車流更不止此數,或可達96架次(每日24小時,每小時四架次),急升50倍之多,當局亦難以每分每刻監察行車架次有否超出牌照上限。
行車時間過份樂觀
前住客姚醫生亦指出,行車6至7分鐘是最快的時間,以他的經驗如遇上行人則須15分鐘或更多,最高曾因遇上大量人群,須45分鐘才駛回大宅。張宇人議員便在會上提出對行車時間數字的質疑,張炳良回覆指是運輸署提供。然而事實是並無運輸署官員曾實地試車,當局根本沒有進行認真的路試及統計,甚至連前行車許可證的持有者亦未有諮詢,了解道路實際使用情況。
雖然局方在會上指出,將進一步限制星期六禁止行車(原只限制星期日及公眾假期)。然前住客姚醫生指出這只是最基本要求,因為每逢周六日均有大量遊人,時有舉行涉及千人的大型活動,星期六行車根本並不可行,這再次反映運輸署當初在城規會上批准項目的粗疏。
如遇火警將危害公眾安全
鍾國斌議員提到的如酒店發生火警的問題,亦是美港聯盟另一關注點。前業主在大宅設一游泳池,方便救火之用。然改建酒店的發展商卻建議填平該處,如遇火警只能依靠一公里外位於山頂廣場的救火詮,是「遠水不能救近火」。更甚的是,據前住客姚醫生指出,山頂消防局並無任何救護車可直達盧吉道27號,嚴重影響公眾安全。
至於張炳良表示改建酒店並無影響,污水須經處理的說法。本會強調酒店須興建一化糞池,污水很可能直接流入郊野公園,影響環境。
美港聯盟自去年至今,已收集到近十二萬個反對改建酒店的簽名,清楚反映公眾意見,當中不少簽名來自遊客,顯示改建酒店無助本地旅遊特色,反而帶來損害。美港聯盟今年年初已向申訴專員投訴政府當局行政失當,逾11個政策局及部門被調查,我們正等待調查結果。本會亦已去信立法會申訴部要求跟進,正等候安排會面。美港聯盟認為,今日的口頭質詢清楚反映政府當局審批計劃時的粗疏錯漏,本會再次促請當局立即否決盧吉道27號改建酒店的計劃。
本會在此感謝自由黨張宇人議員提出問題,以及在會上曾提問的易志明、鍾國斌、謝偉詮及王國興議員。
美港聯盟
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張炳良今日的書面答覆見此,回應今日立法會第五條口頭質詢
相關即時新聞報導:無線電視、港台、商台、東網電視
附件:今日口頭質詢文字紀錄(文字紀錄只為大概,請以立法會紀錄為準,該口頭質詢大約於今午12時45分開始。)
張宇人提問問題。
張炳良回應,盧吉道是行人及車輛共用的道路,曾同期簽發五個許可證,較寬路面超過3米,較窄約2米,路面闊度足以讓行人及車輛共同使用。
盧吉道27號改建酒店申請由城規會處理,申請人建議假日禁行車輛,每小時亦只會行車四次,運輸署認為可平衡行人及車輛的使用權。運輸署的批准條件是申請人提交交通管理措施,署方現計劃進一步禁止周六周日,公眾假期九時至七時禁行,並已通知申請人,待申請人回覆。
環保署認為不會導致任何不可克服的環境影響。行人只須15分鐘,車輛6至7分鐘便可走畢全程。估計行人只會遇到車輛1至2次。警方表示過去3年該路段並無發生交通意外。
張宇人質疑行人及行車時間,指是人有人行、車有車行的時間,問局長有否試驗。
張炳良:該數字為運輸署提供的數字。
姚思榮:改建對旅遊有好處。
謝偉詮:有否評估現有架次,行車架次增加百分之幾多?
張炳良:手頭上沒相關資料,沒限制五個行車牌照的使用時間
鍾國斌:能否處理突發性如火警等問題如何?
張炳良:運輸署非從消防角度考慮。「有需要」時才會行車,最多四架次每小時,不等於可以營運一個「穿梭車輛服務」。
易志明:酒店廢物如不能及時清除,怎會不對環境構成影響?
張炳良:未經處理的污水不可直接排放。
王國興:偷得浮生半日閒都會上去行,計算人流沒計算早上七至九時最多人跑步及晨運的時間,當局可否建議申請者用人力車或抬轎,增加酒店特色。
張炳良:可以考慮,晨運人數與平日使用人數分別不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