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3日星期日

香港獨立媒體: 港版《足球周刊》復刊 球迷叫好又叫座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港版《足球周刊》復刊 球迷叫好又叫座
Jul 13th 2014, 08:41, by 麥馬高

(獨媒特約報導)四年一度的世界盃令不少港人捱更抵夜睇波,足球的周邊商品亦大收旺場;那麼足球雜誌又如何呢?談足球雜誌不得不談八十年代創刊的《奪標》,它是香港球迷的集體回憶。1981年創刊,最高銷量時達到四萬本,但在互聯網不斷普及的情況下,體育和足球資訊在網上隨手可得下;奪標最終在2000年10月停刊。到底足球雜誌在香港還有多大的生存空間?獨媒今次找來剛剛復刊,載譽歸來的《足球周刊》執行編輯鄺展衡談談足球雜誌的經營模式及運作之道。

內地的《足球周刊》總公司在2001年創刊,在國內發行量最大;被喻為中國最具影響的足球雜誌,而集團旗下亦有另一本名為《高爾夫》的高球雜誌。鄺展衡坦言,足球週刊復刊的原因很簡單:「足球是最多受眾的運動!」鄺表示《足球周刊》過往都總算薄有名氣,加上《足球周刊》的內地總公司一直都想自己做發行,所以今一次正趁著世界盃熱潮復刊。事緣《足球周刊》多年前在香港曾「外判」予出版社發行;後來在去年停刊,令不少球迷為之心碎。球迷們更要改搵國內版,紛紛到樓上書店購買國內版《足球周刊》。

「足球雜誌已經式微?所有紙媒都式微!」

「希望站穩陣腳後在未來會出跑步的相關雜誌,香港最多人參與的運動其實是跑步。」「我們不是要賺大錢,但希望能夠擴大做運動的讀者群。在廣告收益和幾本書之中拉上補下,從而出更多書。」《足球周刊》執行編輯鄺展衡曾任報章體育記者十多年,對媒體生態亦有一番看法。鄺強調《足球周刊》做的不單是紙媒,而是做一整個體育媒體。

「紙媒會死,但人們仍需要吸收新資訊,需要文字。」談到現時的運作模式,香港的《足周》會在每周周中收到內地的版本。「我們知道大概有些甚麼內容後,便會和上面接洽。再去決定今期加甚麼,如數據、歷史和評論等。」不過他表示在編採上自由度很高,沒受到總公司的太多限制。

作為資深的體育記者及球迷多年,鄺認為香港現時的報紙來說對球迷根本不夠喉。「先唔講啲賠率佔據了大量版面,其實不是每人都有那麼多時間上網吸收足球資訊,所以我們就是去幫球迷做這件事。」足週優勢除了大陸有支援外,亦有注外記者;又和法國、巴西和意大利的足球雜誌有夥伴關係;可互換內容,來源不同就自然令內容及角度更多元化。

談到內容上,現時香港版的《足周》每期都會使用內地版的七至八成內容,之後再加自己的料;所以編輯功能相對很重要。「我地會睇下網上有甚麼熱話,又希望能夠透過社交網絡和球迷互動交流,這一點紙媒則做不到。我們希望能夠緊貼脈搏,再深化內容。」鄺說的也正正是媒體生態的轉變,十幾年廿年資訊相對不發達,媒體的角色較為高高在上,讀者亦不完全知道媒體資訊的出處。但時移世易,一按搜尋器便一目了然。「再唔變,好容易玩完。」

IMG_7101

點解仲要買足球雜誌?

球員譯名是令人爭議的地方,早前某大台把德國隊教練路維 (Joachim Löw)譯作發音類似懦夫(按:內地譯作勒夫),聽得人一頭霧水。在內地,碧咸譯作貝克漢姆,祖雲達斯譯作尤文圖斯可能眾所周知。現時《足球周刊》有近十個職員,他們最花時間就是「翻譯」,如譯名和語法等。「我們在內地版出了初稿後,會在短時間內收到書,其實只得一兩日不斷睇,揀選一些啱香港讀者口味的作翻譯。」

《足球周刊》復刊後,鄺表示聽得最多的是讀者反映給他的一句:「唔夠字喎!」鄺大嘆無奈:「其實以前的足球週刊只得六十幾頁,復刊後已經有九十幾頁。」他強調復刊後的《足球周刊》內容包括不同的專題,而較大的專題更多達四、五千幾字;鄺認為這已經是非常難得。

鄺認為《足球周刊》比市面任何足球雜誌都要優勝,他認為《足周》的厲害之處是《足周》有多個內容合作夥伴接觸;現時港版《足周》的消息來源大多是來自不同國家足球雜誌的報導。他舉例指早前烏拉圭國腳蘇亞雷斯的咬人事件,如西班牙及英國記者的著眼點也有異,不同國家會有不同的觀點。而《足周》編輯的工作就是消化了報導後再作綜合,令球迷能一書能知天下足球事。

「不只有深度,更希望做到有闊度。」他口中的闊度就是要多元化之餘,也能夠兼顧不同的讀者層,不是每一個讀者都習慣到太多字。他強調足球不單是球場內所發生的事,除了球員、球會和戰術等外,球場外的如政治、宗教、歷史和風俗等。

10449488_1439009269697230_1071542767777198028_n

銷量還看世界盃之後 冀能推動香港足球

鄺表示《足周》第二期的銷量不俗,因為多達128頁;包括世界盃的觀戰手冊。現時每期發行量達三萬,每期銷量都達到五成以上。《足球周刊》在世界盃過後將會轉作雙週刊,鄺認為那時才是真正的考驗。

回歸十七年,香港和英國仍然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講的是足球。不論回歸前後,英超都是最受港人歡迎的足球聯賽。八十年代的是利物浦的天下,九十年代則是曼聯;近年則是車路士和曼城等。但講來講去,就是沒有香港足球的份。

鄺展衡便坦言希望未來一年,內容上能夠覆蓋本地足球。「例如南華及香港隊,之前做報紙時發現有關這兩隊的新聞點擊率其實都不俗;僅次於英超,但就好過西甲。」他認為香港足球的受眾相對較少,但對一本雜誌來說千幾人已足夠。「希望能夠積少成多,又例如中超的北京國安,他們有自家的比賽小冊子,我都希望足週可以和本地球隊有機會合作;做大個餅。」鄺展衡又認為,近幾年足球學校愈來愈多,在小孩踢波之餘,其實負責「俾錢」的家長也想知道得更多和足球相關的資訊及新聞。

鄺又指,足週未來的內容希望能「做埋學界」,因為他們是未來的甲組球員、香港代表。他又笑著說:「可能做媒體的人都有些抱負。」他講的是近日上演的舞台劇《我愛足球》。「其實相對其他足球新聞吸引力較低,我們也有四頁,而且要用僅有的資源去訪問和影相。」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