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東北發展規劃歷時多年,從懶人包到常人包、關於規劃的資訊甚多而且不斷更改。
Code for Hong Kong 自發組織程式開發人員、富規劃知識人士等關心事件的各界朋友成為公民記者去製作《新界東北地圖》,務求市民能理性關心及討論計劃。
網站提供古洞北、粉嶺北和落馬州河套區每分區基本資料,包括面積、規劃人口、土地用途分佈、公私營房屋比例等。放大每區地圖,更可以看到規劃署圖則:那些用地為房屋、教育或自然保育周途以及環評報告中提及的古洞砒霜分佈;地圖也標記了相關新聞的地點。讀者也可比較粉嶺哥爾夫球場和規劃區的大小。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爭議多年,主流傳媒焦點大多放於集會衝突,議會醜態,要真正了解發展計劃反而不容易。
從規劃署圖則、環評報告到立法會文件,資料之多,相信一些立法會議員也未能細看,更涉專業知識。眾多文件甚至有互相矛盾之處,獨看公眾資料摘要,難以持平了解發展。資訊世代,只有少數熱心人能去深究百頁計的PDF,而很多時重點卻在細節。
很多人甚至官員的取態是公眾無需知道規劃詳請,認為那是專業人仕的工作;但公眾有知情權,亦從來應參與規劃,而特別是面對議會失衡時,公眾必需有效接取資訊、充分表逹意見、以監察政府。
很多香港人,也許今天才第一次聽到政府花100億在邊界建容納2萬多大學生的大學城,抑或蓮塘口岸原來超支80億,規劃時流量假設內地來港無需簽證。不是經過這個專案,相信我們都不能了解當中細節。
我們不是專家,制度複雜更涉專業範籌,理解可能有錯;而正因如此,普通市民不是更難理解計劃發展內容?為何最基本的數據都要大廢周章辨論? 不敢說網站資料準確無誤,而我們儘量為每一點數據附上出處,更希望有人能指正錯誤,好讓公眾明白、真理也越㸤越明。
蒐集資料時我們就遇到相當困難。 政府於於2013年7月4日公佈發展修訂方案;而城市規劃委員會於11月時刊憲的計劃大綱草圖,於12月北區區議會討論[1],當中數字卻再作出修訂有所出入。(可比較討論文件及資訊摘要當中的各項土地面積) 。今年2014年2月25日立法會的討論,卻是基於去年7月的文件數字,令人摸不著頭腦。[2] 如公眾關心的資助房屋比例,立法會中文件是47.5公頃,在最新大綱草圖及書面回覆梁國雄議員時也表示為39公頃。
至於刊憲規劃圖相關資料的《法定規劃綜合網站》網站,以今天來看設計相當過時,還是為IE5.5 而設。當中地圖定位後只有JPG格式,難以再轉換處理。例如東北地圖需要古洞北、粉嶺北等的規劃邊界數據(KML/GeoJSON格式),這網站便幫助不大,而詳細資料也是PDF,應用困難。如要進一步調查土地業權資料,更需向土地註冊處查冊,涉及費用、複雜程序及私穩條例,對市民爭取透明度其實相當不利。其實規劃處都有仔細數據、座標,假若能系統地公開成開放數據(Open Data),應用現代的API 必定促進資訊更為流通。聞說新版本的網站建構中,僅望會大有進步。
最後,政府應該加強利用資訊科技,好讓公眾更容易參與發 展、與政府理性討論達至共識 。最近,台灣傳媒報導台灣政府的財政預算案網站大改板,方便公眾了解,進而參與討論。希望香港政府也能從善如流。
[1]北區區議會文件第73/2013號
[2]見附錄1註釋,資料來源為政府當局就2013年7月15日的發展事務委員會會議提交的文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