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日的民主化浪潮中,面對著專制獨裁政府時,公民推動的民主化運動,學生與工人的參與固然重要,但根據不少國家的民主轉型經驗,我們看到教會在整個民主運動中,每每也扮演著關鍵的精神號召與價值領導的位置,也是公民運動中免於被獨裁者追捕,最後保衛人身安全的民主堡壘。
回顧天主教與基督教在韓國的歷史,他們從最初在朝鮮時代被政府排斥,到經歷日本殖民時,向民眾傳揚民主與自由思想,及至後來韓國建國後短期與政治分家,最終於六十年代尾開始積極介入民主運動中,教會一直都是韓國社會中的一大進步力量,也站在追求民主的學生與工人那邊,與獨裁政府直接對抗,從沒有退縮。
朝鮮時代的壓迫
要說天主教在韓國的歷史,可追溯至韓國第一位天主教徒李承薰。出身於儒教甚深的家庭背景,李承薰一直未能擁有信仰自由的選擇。因為透過韓國天主教之祖李檗的介紹,李承薰認識了天主教的教義,並於1784年一次與父親遠赴北京的外遊中,在中國與接觸了天主教的神父,更在北京受洗,成為首位韓國的天主教教徒,他也從中國引入不少天主教書籍與經典,對天主教在韓國的日後的發展有深厚影響。
然而,自朝鮮王朝起,朝鮮半島一直實施反天主教政策,那些從外國而來的傳教士,在韓國傳教時也受到朝鮮政府的大力打壓,當中有些更因而被殺,據估計,在最初從中國傳入天主教的10年中,當時至少有400多名天主教的殉道者。
經過一個多世紀後,第一批基督新教的傳教士來到朝鮮半島時,已是1894年了。那時,基督教傳教士來到朝鮮半島,沒有遇上朝鮮王朝早期般的猛烈鎮壓,他們獲得較自由的待遇,可以隨意在社會間進行傳教活動,因而天主教的信徒數目大幅升至8000多名。背後的原因,是因為面對著如日本、中國與俄羅斯等列強入侵與步步進逼的危機時,絕望的朝鮮王朝希望以傳教士的聯繫,尋求美國介入朝鮮半島事務,拯救他們於列強入侵的危難中。
宣揚獨立民主思想
就在朝鮮半島落入成為日本的殖民地後,基督教會在韓國便立時受到兩方的打擊,一部份是來自傳統保守本土人士對西方宗教的攻擊;另外,由於當時的基督教圈子中,他們多懷有高昂的民主情緒,作為殖民者的日本,對那些來自美國的基督教傳教士,刻意在韓國人社群中散播反日思想展開猛烈抨擊。
當時,不少在韓國的美藉基督教傳教士,在朝鮮半島裡建立學校,教授西方思想,例如民主、自由、平等與博愛等等價值,有收啟迪民智之效。所以,透過傳教士的思潮推廣,不少後來極積參與韓國反日獨立運動的中堅份子,都是信奉基督教。有統計指出,33位簽署韓國獨立宣言的代表裡,當中有15位都是基督徒。
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殖政府對宗教自由加強打壓,甚至強迫基督徒公開宣誓效宗日本殖民者。有部份基督徒因而選擇妥協,加入政府,但更大部份的卻堅持抗爭。在那幾年間,大概有200多間教堂被迫關閉、超過2000多名美藉傳教士被捕入獄、更有50多位教會人士成為烈士。可見當時基督教會在日殖時期,未有因為被打壓而放棄,反而繼續其使命,也因而成就了後來的雨後春筍時期。
戰後基督教的冒起
朝鮮半島於1945年從日本的殖民管治下成功獨立,北部地區由蘇聯控制下成立共產主義的北韓政權,南部則由美國為首的盟軍,建立以民主與資本主義為國家核心的韓國。由於北方成為共產主義的陣地,那些本來建在該地區的教會,在建國不久後便被迫關閉。
在韓國裡,雖然理論上憲法有著政教分離的精神,但因為以民主自由建國,宗教也理所當然成為國家賦予人民最重要的一種自由。而且,尤其是基督教教會,一直在戰後初期與獨立後的韓國政府緊密合作,不少基督教代表也被政府吸納成為公民領袖,負責向政府提供政治意見與舉辦政府的祈禱會。另外,後來的韓戰期間 (1950-53),更開始在軍隊中設置軍中教士一職,負責讓士兵獲得治療與教導。
戰後初期,留韓的美藉基督教傳教士一般都不單只是肩負傳教使命,基督教會更也協助解決當地的社區問題,如提供教育機會、免費醫療、紓困解貧與就業等社會需要。但是,信奉基督教的人口在韓國還不是潮流,50-60年代,大概只有百分之一韓國人口是基督徒。
其後,進入60年代起,韓國社會踏入朴正熙的軍人獨裁時期,政治與社會的不公義事件日益增加,教會與政府的矛盾因而再次出現。
力拚增取民主空間
經過1960年的4.19革命後,李承晚政權被人民推翻,人民抱著期望民主會降臨韓國,然而卻是換來另一位獨裁者朴正熙。那時,韓國公民反對獨裁政體的運動,從60年代中後期起從未間斷過,當中教會一直站在公民那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包括舉辦祈禱會、燭光集會與街頭示威。
首先,教會立下民主宣言,支援公民推動的抗獨裁政權運動。他們表明,要求立即結束專制體制;取消朴正熙建立的「維新憲法」;透過民主程序定立新憲法;爭取司法獨立;維護出版、言論、宗教自由;尊重人權與公民權;反對警察入侵校園非法拘捕學生;立即取消緊急法令;廢除國家安全法與使用暴力執法等等。
其後,不少教會領袖也站在反獨裁運動聯盟的前線上,積極參與運動。例如1967年時,教會發動一百萬人簽名運動,要求政府修改「維新憲法」。此外,就在當政府威迫下令所有媒體記者不要報導有關反政府示威、警察使用暴力執發和政府貪污舞弊等批評政府議題時,教會領袖選擇與公民團體合作,號召記者堅持不要向政府低頭。
踏入70年代,韓國教會以正式身份參與公民抗命運動。1972年,韓國基督敎總聯合會 (簡稱韓基總) 宣佈會投身參加民主運動行列。當時,韓基總包括了韓國50多間教會中的5大總會,如大韓耶穌長老會、韓國基督教長老會、基督敎大韓監理會、大韓聖公會和基督教大韓福音會。另外,天主教教會也於1974年,當韓國溫州教區主教池學淳因參與學生民主運動後被捕,也正式宣佈加入反政府行列。
就在那時起,基督教與天主教會都無分彼此,共同認為在韓國重建民主,是真正解發人民的唯一方法。而且,有了教會的主力支持,對公民抗命的民主運動也帶來精神上的最大捍衛。因為,一直以來,自朴正熙軍人獨裁政權建立以後,兩韓關係依然維持劍拔弩張的狀態,政府經常以「民主是分化國內凝聚力」為理由,標籤支持民主的學生與公民團體有親北韓的傾向,是有意分裂國家的叛逆份子,更是不能容忍。
所以,扣了親北韓的「帽子」後,民主運動難以在韓國找到受大眾感召的形象。然而,就在有教會的道德光環保護後,因為基督教與天主教在相信有神存在的前提下,不會與「無神論」的共產主義合流,所以,民主運動因而得到大眾信任。
支援公民抗命運動
當基督教與天主教成為韓國民主運動的中堅份子時,他們的教會與教堂便搖身一變為民主運動中,舉辦會議、祈禱會、絕食活動等基地。當中,位於首爾明洞的明洞教堂,特別是金壽煥樞機的座椅,與韓基總的禮拜堂,就是韓國民主運動的「聖地」。當時,很多很重要的民主運動示威與集會,都是在這兩個地方出發,因而慢慢成為標誌著韓國民主運動的發源地。後來,當民主運動到了頂峰的 1987年時,6月份,不少大學生因避開政府的捉拿,也曾經佔領過位於明洞的天主教教堂 6天,稱為「明洞六天」,就凸顯教會對民主運動的重要。
而且,教會領袖也公開以身犯險,以公民抗命方式反對緊急法令的第一與第二條。當時,此兩條「惡法」禁止任何形式的反對「維新憲法」的言論與行動,違者會被送監,但不少教會領袖不惜公民抗命,面對著獨裁政權的拘捕,也繼續公然挑戰這些「惡法」。另外,教會也充當公開政府惡行的訊息平台,例如他們如實告知大眾有關政府的貪污舞弊情況、也向外界展示獨裁者在以槍砲屠殺光州平民爭取民主的惡行。教會就是選擇了挺身而出,決意要維護韓國的社會公義與民主。
有時,教會為協助學生的激進動為獲得道德光環,也會陪同參與,例如1981與1982年學生佔領在釜山與光州的美國文化中心時,為喚醒人民不要忘記光州屠城一事,他們曾放火燒該中心以吸引注視,教會領袖因為出於要保護學生,也曾陪同參與,可見教會對民眾的公民抗命一直提供著極大道德保護。
政府抹黑教會工作
與朴正熙與後來的全斗煥對著幹的基督教與天主教教會,雖然因為其西方背景,讓他們可以獲得不少被直接拘捕的豁免權,但是,也不代表軍政府會放棄還擊。首先,來自保守派別的國會領袖,公開批評教會介入世俗事務有違宗教原則;另外,政府也刻意招攬一些保守教會團體合作,要求他們發表聲明指責以「韓基總」為首的教會不尊重聖經教義,違反聖經中要求教會要遵從由神獲得權力的政府,挑動教派中的內部矛盾。
分化以外,政府更運用抹黑手段,把教會與社會問題連結起來。如當時的警察曾出版一份刊物,抹黑因為教會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是導致罪案率不斷飆升的原因。而且,也誣蔑教會聚眾的方式,與共產黨別無二樣,以圖在社會中營造恐共心態,反對教會的公民抗命活動。
離間後,軍政權開始積極追捕不少教會領袖,有時更會「先發制人」,透過非法勾線、阻止教會派發宣傳活動的單張、禁錮教會人士進行聚眾活動等等方式,打擊教會參與民主運動的能力。此外,警方也會以威逼的手段,恐嚇支援教會活動的人士,例如會捉拿教會領袖的家人,恐嚇他們;亦會毒打那些向教會活動提供場地的商店東主,如有咖啡店曾經在店中舉辦為教會募捐經費活動,結果店主則被軍警拘留了一個多月,可見軍政府為著破壞教會支援民主運動,已到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
最後,為著斬草除根,朴正熙更不惜破壞與外國關係,把多位參與民主運動的外國藉神父驅逐出境,例如在1975年時,軍政府便以「干涉內政」為由,把美藉神父James Sinnott、美藉牧師George Ogle和澳藉牧師Stephen Lavender一併趕出韓國,銳意不留丁點空間給西方民主聲音在韓國本土內存在。
兩人倒下四人再站起
縱然面對著極嚴峻的政治環境,教會從來沒有放棄對抗極權政府,與爭取民主的決心。當時,不少教會領袖被軍政府拘捕後,他們從不認罪,也經常高呼口號 — 「兩位基督徒倒下,卻換來四人再站出來,因為他們都是教徒,堅信這是他們的責任來爭取民主和自由﹗」。所以,他們認為對抗獨裁者,就是考驗他們對神的信念的決心,因而從來一步不讓。
而且,由於不少基督徒在法庭上拒絕認罪,到後來連檢控人也受到感動,找不到以什麼方式再把他們入罪。所以,大部份基督徒最終把法庭,從他們本來需要自辯的防衛地,顛覆成他們把軍政府種種惡行大聲宣讀出來的攻擊場所,進一步感動更多市民認同教會的公民抗命活動,這都是教會對韓國民主代堅持下去,最後達致成功推翻獨裁者的關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