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政府歷史性公佈香港首條官方貧窮線,但不論梁振英、林鄭月娥、政府報告,都同樣在概念上犯下嚴重錯誤!政府以「相對貧窮」的概念定義貧窮,「入息中位數50%」作為貧窮線,貧窮人口為131萬,現金福利轉移後的貧窮人口為102萬。梁振英在演說中表示,「滅貧是不可能」,政府出版的《2012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亦指出「統計上貧窮人口永遠存在」,但這兩點都大錯特錯。
滅貧不是不可能
筆試嘗試以兩個簡單例子,說明若以「入息中位數50%」定義貧窮,概念上是可以出現「沒有貧窮」及或「福利滅貧」的社會︰
1) 沒有貧窮:
試想像,現在香港社會,有5個1人家庭,收入分別是:
A - $4000、B - $5000、C - $7200、D - $10000、E - $13000
現時香港1人家庭入息中位數為$7200,入息中位數50%(不是平均數)是$3600,在這5人社會當中,以現時政府定義的貧窮線計算,沒有人是貧窮的。這是基於各階層在社會上有相近的工資收入,最窮的A入息超過在位處中位的C的50%,貧富距離有限。可惜,現時香港貧富懸殊嚴重,堅尼系數0.538,基層工資水平甚低,「沒有貧窮」的情況,實在與香港距離很遠。
2) 福利滅貧:
另一個情況,是社會出現更低收入的個案,有5個1人家庭,收入分別是:
A - $1000、B - $5000、C - $7200、D - $10000、E - $13000
入息中位數50%是$3600,5人當中有1人(A君)是貧窮(亦是香港現況),如政府進行介入,收取一定稅款及發放福利,例如向E收稅$1600、向D收取$1000,再向A提供$2600的福利,計算除稅及現金福利轉移後,情況為:
A - $3600、B - $5000、C - $7200、D - $9000、E - $11400
入息中位數不受影響,A在現金福利轉移後所得為$3600,即是脫貧。這樣,5人已全是非貧窮戶。即是說,若以入息中位數50%作為貧窮線,配合適度的扶貧政策,在除稅及現金福利轉移後,社會是可以沒有貧窮人口的!
另一方面,林鄭月娥亦指出,只要148億元,每戶每月$3100,便可將102萬人提升至貧窮線以上,亦即脫貧,明顯與「滅貧是不可能」及「統計上貧窮人口永遠存在」有矛盾之處。
陳紹銘
前線社工、香港政策透視執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