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星期四

香港獨立媒體: 何必花太多金錢投資在遊學團上?

 
Find SIGG's Classic Aluminum Water Bottles at MYSIGG

Reducing our carbon footprint one bottle at a time!
From our sponsors
何必花太多金錢投資在遊學團上?
Oct 31st 2013, 16:04, by The Concordia Connect

文: 無言小品

2013年快將完結,當中有一部份家長在聖誕節假期期間讓子女參加遊學團出國增長自己的見識,順便學習如何出外個人治理。 近年來,隨著遊學團的增加,家長亦認為讓孩子出國見識越來越普遍。需求大亦同時令團費也跟著上漲,有些收費高昂的遊學團更被傳媒用「豪華」、「貴族」等等字眼形容。 可見現時的遊學團泛濫,質素亦有參差,到底現在還有需要用高昂的費用,換來孩子學得到的東西嗎?

遊學的真正意義在於,如何學習跟你的好同學們一同去欣賞並學習當地的文化、歷史,並且與當地人與自己進行文化交流。然而昂貴的價錢才可換取這麼寶貴的經驗,這種付出並不是平民家長所能給予的,我們能夠出國讀書、工作,甚至移民也好,這是一個讓我們反思出國的意義何在的機會。

今年七月初發生的航亞空難事件,回想當中空難中死亡的三名中國藉女孩所參加的「海外夏令營」背後,帶出現時中國遊學團裡種種敗壞的商業道德。據媒體消息指,這次的海外夏令營是由學校和其合作伙伴的中介公司所合辦,而每位學生需要支付的費用為約三萬元人民幣,三個星期內的行程包括參觀洛杉磯市中心、史丹佛大學等(詳細請見: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44371/2013/07/15/6671s4182007.htm)。 而香港亦曾報導過兩周前往牛津大學及劍橋大學的遊學課程學費連宿費更達至五萬元(http://hk.news.yahoo.com/5-3萬讀牛津劍橋-港媽瘋狂-225533255.html)。筆者認為,一個普普通通的遊學團需要過萬元實在誇張,但類似的豪華遊學團在其他地區也開始變得普及,正正反映出大部份有經濟能力華人家長都希望子女接受到外國教育和文化而作出這類非理性選擇。

其實,現時遊學團的質量每況愈下的主要原因是主辦機構的經營模式。 大多數的遊學團著重於旅遊多於與當地人接觸,有違剛遊學真正的意義。而且,讓年紀太小的小朋友出國未必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外國的氣息,應該讓他們至少於青少年時期慢慢感受才好。筆者以前未成年時住在寄宿家庭的期間也認識到這一類從中國而來的遊學團學生,想簡單介紹一下當中的質量。坦白講,我所認識到的學生都還未升上中學,都是約十至十二歲左右,他們也是同住在一個寄宿家庭裡,而我房東的老婆(也就是homestay mum)也是個中國人,也所以,他們寧願跟同聲同氣的中國人講話也懶得和雞同鴨講的老外交流英文。我去叫他們吃飯時看到他們在房間裡玩的都是Ipad, Iphone,裡面玩的都是中國的遊戲軟件,一點兒都沒看清他們有希望學好英語的心態,用英文講我對話的只是Thank you, Please, Excuse me之類的簡單用語,可見越早出國遊學並未能夠有效讓小朋友增長見識。

筆者既然作為一個留學生,也曾於中學時期前往中國和澳洲遊學,所以希望於此帶出遊學的正面意義。我認為,遊亦不應過重於學,學校應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去接觸外國文化,而且需要製造機會令學生主動地鍛煉外語能力。現在互聯網的普及,再加上未來有更多的外國人願意來中國工作,家長們又何必讓子女參加一次性又充滿旅遊性質的遊學團? 倒不如給孩子心理成熟後再練好英文再出國放眼世界。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