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9日星期三

香港獨立媒體: False Economy - Alan Beattie 國家的命運好好玩

 
Look great with these tips.

With the latest chic advice in Trending Now...Beauty, you'll pick up know how on looking your best and feeling great from the inside out. Subscribe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False Economy - Alan Beattie 國家的命運好好玩
Oct 9th 2013, 08:59, by hevangel

讀經濟學能夠分析世態,讀歷史可以鑒古知今,這本書把兩者結合在一起,以國家的興衰來佐證經濟學的理論,以經濟學的理來分析兩個起跑點相近的國家,為什麼在數十年後兩國之間會貧富懸殊。作者Alan Beattie是金融時報的編輯,這本書文筆幽默資料豐富,經濟解釋深入淺出,輔以歷史的趣聞軼事,十分輕鬆易讀。

英文書名中的副題A Surprising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World,開宗明義說明這本書是關於世界的經濟歷史。書名False Economy(虛假經濟)其實是經濟學術名詞,指著眼前節省小錢但長遠要倒賠大錢的經濟行為,亦是貫通全書的中心思想。把國家推進一蹶不振的衰退境地,往往是源於一些因小失大的錯誤經濟選擇。至於中文書名「國家的命運好好玩」,我只能說這個中文譯名不知所謂,完全離題兼趕客。

這本書總共九個章節,分別從九個不同的角度,檢視影響國家命運的九個經濟題目。一般普及經濟學讀物,大半從微觀經濟去解釋事物,而從宏觀經濟的書則流於空泛理論。這本書用比較不同國家的手法,以歷史作為經濟實驗的原材料,綜合分析經濟理論和歷史事實,引證一些難以證明的經濟定律,又或者推翻一些習非成是的經濟謬誤。

第一章是關於經濟制度的選擇,自由開放對封閉鎖國。十九世紀中葉,阿根庭和美國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是從新世界的殖民地建國,同樣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兩國也相對地富裕,阿根庭曾與美國並列世界十大有錢國家之一,約紐和布而諾斯艾利斯同是新世界的文化之都。最關鍵的分別在於美國的農地多由獨立農民擁有,而阿根庭土地則主要由少數地主階層壟斷。獨立農民便是美國日後的中產層階,選擇可以讓他們能夠力爭上游的自由開放的經濟制度,促成美國在二十世紀的工業發展。相反阿根庭的地主階層保護既得利益,反對由下以上的經濟改革,更進而推行閉關鎖國保護主義,結果令工業發展停滯不前,一個世紀內讓阿根庭從第一世界淪落為第三世界國家。

第二章是關於城市的發展,美國首都華盛頓坐落偏遠的地方,遠離金融或工業重鎮,而且首都的居民更是沒有投票權,這一切是美國立國之初,吸收歷史教訓而特意設計的制度。若果首都同時是行政中心與經濟中心,如古羅馬,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因為政治和經濟影響力重疊,國家政策很容易向首都傾斜,造成城市和鄉村的對立和衝突,令政局不穩定間接令羅馬滅亡。當政策特別向首都中的權貴傾斜,首都中貧富懸殊更容易成為革命溫床,只要攻佔了行政中心便等同把國家政權推翻,英國君主立憲革命,法國大革命,俄國十月革命便是最好的例子。當國家政策用鄉村補佔發展城市,民眾便會從鄉村湧入城市找工作,形成第三世國大城市貧民區的問題。而當城市人口越來越多,沒有成熟的民主制度,民主的結果必然是政策更加向城市傾斜,造成更多人口湧入的惡性循環,專制政權倒沒有這個問題。

第三章是關於貿易,作者用一個嶄新的角度,去解釋經濟學比較優勢這個慨念。埃及在古羅馬時代,是整個羅馬帝國的糧倉,出口大量糧食,但今天埃及卻是依賴糧食入口。原因並不是埃及人口增加或土地流失,而是相對於羅馬地區,埃及水源充足適合耕作。但相對全球其他糧產地,埃及的水源便顯得貧乏,所以埃及便從其他國家進口糧食,把相對珍貴的水源投放其他用途。國際間的農作物貿易,其實國與國之間買賣其不是農作物本身,而是虛擬的土地和水源,等於借用他國的土地和水源法種植。近年有些國家主張糧食自給自足,甚至提升至戰略層面的確保糧食供應安全。誰不知自給自足並不等同安全,所有糧食集中在同一地方生產,如果因為天災人禍因素而失收,那年國內便會出現糧食不足的情況,反而全球糧食貿易有助分散糧食風險。全球其實有充足的水源,問題是水的價格並不能如實反映其成本,結果太多水源被浪費掉,在乾旱地區種植需要大量水源的農作物,而不是改種高價植少用水的農作物。水價格的問題觸及很多既得利益者,特別是當地的農民,所以改革有很大政治阻力。糧食問題說到底是水源的問題,而水將會是下個世紀最重要的資源。

第四章是關於天然資源,鑽石和石油被稱為惡魔的詛咒,擁有這兩樣珍貴礦產的國家,總是擺脫不了貧困,到頭來得不償失。天然資源的問題,正如有人忽然得到巨額天降橫財一樣,財富被揮霍掉最後一貧如洗,還不如辛勤工作知慳識儉過日子。開採天然資源是要投入鉅額資本和高科技機器,相反只需要小量低技術勞工操作機器。先進國家尚可以依靠生產機器來維持國民生產力,落後國家天然資源的多由權貴或外國企業壟斷,財富集中在小數人手,人民失業大多數要依賴政府福利過活,沒有工作動力令經濟衰退。再者天然資源並非自由市場,除非發現新礦場否則不可以出現新的競爭者,所以最有生產效率者成為贏家的經濟規律不適用於此。擁有礦場的政府或企業是尋租者,他們會用盡各種方法,如賄賂,暴力,軍隊鎮壓,獨裁統治,去保護他們的利益,而反對勢力同樣也會不惜一切把天然資源搶過來。只有少數國家能夠逃過惡魔的詛咒,最重要是不要讓天然資源的熱錢影響國家的其他經濟活動,以及天然資源帶來的財富的運用要公開透明,不能淪為政客討好選民的工具。挪威和智利便是好例子,天然資源的收益全部儲蓄在基金內,本金不能動用只能花利息,而錢必需要用在基建,教育或科研,這些能夠增加生產力的項目。

第五章是關於宗教,西方基督教國家發達富裕,中東回教國家落後貧窮,社會學之父韋伯的鉅著,更力證資本主義起源於基督教倫理的關係,讓人以為宗教信仰足以影響國家興衰。韋伯是一代大師級學者,但他的理論卻是馬後炮解釋,把因果關係倒轉了。事實是資本主義小商人傳統,不滿教庭權力集中才傕生基督教宗教革命,而二十世紀的經濟歷史更證明,天主教國家如愛爾蘭,信儒家佛教印度教的亞洲國家,經濟發展也能迅速起飛。韋伯的基督教倫理建立在加爾文神學之上,但經濟實力最強的卻是信奉路德神學的德國。如果韋伯生在中世紀歐洲處於黑暗時期,回教文明最興盛貿易最發達的時代,大慨他的結論會是信回教有助經濟發達,畢竟回教的創辨人模罕默德在當先知前,他的職業可是一名商人。那麼回教和中國為什麼會發展落後歐洲呢?主要是因為地理因素,一片大陸無險可守容易建立起大帝國,在缺乏外部競爭的壓力下,社會欠缺求變的精神,宗教成為統治者保護既得利益的工具。宗教信仰的內容並不會影響經濟發展,信奉回教的馬來西亞近年也成為新興工業國。反而依附著宗教而出現龐大殭化的教會組織,才是扼殺經濟發展的元兇。作者更分析歷史上另外兩個龐大殭化的系統,中國的科舉官僚體制,和印度的階級族姓體制,兩者與回教教士對經濟發展有相同的禍害。相反在主流以外的民族或宗教,因被逼要靈活求變才可以生存,這解釋歐洲的猶太人,東南亞的華人,非洲的回教徒,如何發展為成功的商人階級。

第六章是關於政治如何影響經濟,經濟課本常告訢我們,有效率的生產商在市場勝出,沒有效率的生產商被市場淘汰,但事實卻是一小群擁有既得利益的生意商,可以憑其政治影響力左右市場,阻止更有效率的生產商來分一杯羹。即使最後他們被打敗開放市場,但卻不是來自消費者的反抗,而是輸另一群更有政治影響力的生產商。秘魯是全球最大的露荀生產國,佔有歐美超過九成市增,源於當年美國打擊毒品,選擇了露荀這樣高價值的農作物,配合零關稅優惠和農業發展資助,利誘秘魯的可卡因農民改行種植露荀。盡管發達國提倡全球化自由貿易,但他們卻極保護其農產品市場,原因是農民人數雖然少但政治影響力巨大,任何影響他們生計的政策也不可能通過。人數少地區集中而每人涉及的利益重大,便容易動員團結和組織,產生很大的政治影響力。相反如果人數眾多而每人的利益輕微,儘管加起來比前者多出很多,但大多數人怕麻煩或想搭便車,不能集中動員便沒有政治影響力。第六章後半部講述歐洲各種不同農產品保護主義的興衰,以有趣的歷史案例解釋政治如何影響經濟,而經濟又反過來影響政治。早年英國羊毛業是主要衣服材資,可是從遠東入口的綿花和絲綢,因為輕薄舒服迅速攻佔消費者的心。羊毛農夫和地主不甘失去衣服市場,動員政治力量阻止綿花入口,甚至立法規定人民要穿毛衣。不過另一邊廂也不是弱者,從遠東入口棉花的東印度公司,便與之展開長達一個世紀的政治角力。直到後來英國開始工業化,勞工把大部份收入花在糧食上,令工業家與地主的利益對立,地主在政治影響力處於下風,才推翻英國的農業保護主義。同樣的歷史依然在今日上演,例如歐洲的香蕉市場,美國的鋼鐵和生物燃料市場。

第七章是關於物流與貿易,經濟學有一個慨念叫比較優勢,生產成本低的地方會出口到生產成本高的地方。不過現實是除了生產成本外,還要考慮運輸成本,貨物運出去後能不能收到錢等等。良好的交通基建,簡便清關的制度,比地理上的距離更加重要。從中國把貨物經過半個地球運去歐洲,成本遠遠低於只隔一個地中海的非洲,甚至把食物從中國運去的菲律賓大市城的超市,也遠比從當地的鄉村運去便宜。這章從中世紀的商會開拓貿易路線,進化為擁有軍隊保護其貿易路線的東印度公司講起,一路講到鐵道,蒸汽船,手提電話如何把市場擴大,減低各地間貨品格價的差異,再講到冰鮮牛肉和貨櫃的興起,減去了不必要層層中間人,如何改變了鐵路和海路運輸。非洲貧窮的最大原因,是落後和基建和缺乏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差到甚至儘管非洲的氣候地壤適合種植毒品,連毒販也不選擇在非洲種植毒品,因為種了不知道能不能收成,收成後也不知道運不運到出去。

第八章是關於貧污,貧污對經濟發展有害是公認的事實,當政府官員把自已的利益放在國家之上,自然會作出不利民眾的決定。中國和印度在貧污指數不相伯仲,但中國的經濟發展明顯高於印度,在不同制度下貧污帶來的害處也有輕重之別。中國政治是一黨專政,貪污對像只有一個共產黨,當商人花錢去賄賂官員後,至少能合理地獲得預期的回報,貪污是可以計算的營商成本。相反印度的政治一團糟,花了錢賄賂也不知道官員能不能搞定,隨時又有不同官員走出來要分一杯羹,叫商人如何能夠做生意。前印尼獨裁者蘇哈托貪污高達天文數字,但在他執政的三十年間,印尼的經濟也有不錯的發展,始終是自已的地盤,把國家經濟弄好才能貪多些。相反非洲一些小國的獨裁者同樣也是大貪特貪,但他們做不長被趕下台要逃亡海外,於是他們把貪污得來的錢存在端士銀行,在位其間殺雞取卵能貪多少便貪多少,完全置國家的發展不顧,這便是流動土匪與長駐土匪的分別。當官員不合理地收入過低,例如中國明清兩代,殖地時代的印度,貧污便成為補貼官員收入的方法,繼漸更制度化成為社會常態,變相成為是令一種稅收。人民通一般能夠容忍貪污,只要貪污有規可循花錢好辨事。當貪官收了錢卻交不出貨,人民便不會再容忍貪官污使推翻政權。

第九章是關於制度的選擇沒有回頭路,當一個國家選擇了某一經濟制度之後,要重改變新選擇另外一個制度十分困難,因為無可避免觸及依賴現存制度的龐大利益群。盡管當日的選擇有充分理由,隨時間環境改變,當日的選擇不再適合,但今天卻無法走出死胡同。鍵盤字母的排列是一個好例,今天我們看到的QWERTY鍵盤,最初的設計是防止打字太快,令打字機的字桿卡在一起。電腦面世後不再有打字太快的問題,可以改用能打字更快的字母排列,但當人人也用慣QWERTY鍵盤,沒有人會去學習新的打字方法,新鍵盤完全沒有市場。俄國中央集權統治的傳統,可以追溯至蒙古帝國,一直到沙皇時代,至蘇聯共產黨一脈相承,從生沒有產人更夠和中央抗衝的商紳和地主階級,所以今天也走不出強人政治的困局。東歐的前共產國家中,在推翻共產政權開放市場後,以前在奧匈帝國的國家,明顯地發展比舊俄國統治下的國家好,因為那些國家骨子裏依然保留奧匈帝國政府權力有限的傳統。作者亦分析中國的改革開放,對照蘇聯共黨倒台後的發展,中國的官僚集團傳統比俄國的中央集權傳統優勝,至少地方權力分散有利改變,再者有政治傳統相近的南韓,台灣,新加坡的成功經驗借鑑。印度擁有民主和自由,還有英國留下來的行政架構,發展理應比中國和俄國好,不過印度有自已獨特的問題,族姓階級嚴重分化社會,把國家切割為許多細小的利益團體,結果誰也讓不了誰沒去有效旎政。

最後作者總結全書,指出今天歐美經濟領先世界並非必然,而是歷史上歐美作出正碓的經濟選擇,或曰至少有能夠及時改正錯誤的學習能力。不過若果現在的選擇不當,發達國也可以一朝淪為第三世界國家。法國當年爆發大革命之前,也不是沒有改革的聲音,甚至皇帝和貴族也明白改革的必要性,只是他們總是下不定決心一拖再拖,結果錯失了改革的機會。

原文連結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