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7日星期二

香港獨立媒體: 明報「失守」VS 新媒體時代的冒起

 
Photoshop - Beauty Retouching

Learn how to improve your photoshop retouching skill and knowledge in 21 easy techniques! Take this course for just $25.
From our sponsors
明報「失守」VS 新媒體時代的冒起
Jan 7th 2014, 13:11, by 徐少驊

《明報》高層大地震,原總編輯劉進圖被調走,由一名馬來西亞人充當總編輯,令香港人擔心傳統媒體陸續「失守」,加入建制大營,香港的言論及輿論空間會愈來愈窄,老徐看到的情況卻是截然相反。

不錯,近年香港的傳統媒體陸續失陷,死的死,歸邊的歸邊,大家慨嘆傳統媒體似乎就只剩下壹傳媒集團仍然願意跟政府「對著幹」的了,但壹傳媒集團旗下報刊的充滿「創意」和「主觀」的報導手法,又令到不少媒體消費者對之其內容失去信任。另一邊廂新媒體、社交媒體、個人媒體陸續興起,卻大部分都是跟政府大「唱對台」的。這是一種新舊媒體交替的現象,當舊媒體連作為「第四權力」的天職也放棄,一句俗話說:「佢要死,唔通你唔畀佢死咩!」

過去,市民對於傳統媒體有兩大基本要求或說期望,亦是其核心的存在價值,網絡媒體難以取代,那就是:一、提供準確的資訊,二、飾演監察政府和公職人士的「第四權力」,但在過去的一段日子,香港的傳統媒體放棄客觀、準確、持平的報導手法,令讀者對傳統媒體失去信任,可信度日益下降,加上在監察政府這天職上不斷退卻,這儼然是一種「慢性自殺」的行為,在陸續有傳統媒體結業的情況之下,倖存者的銷售量不斷下滑。當然,這跟網絡媒體的冒起有很大關係,傳統媒體要生存下去,既要懂得如何轉型接上網絡媒體這條康莊大道,同時要回歸它們的核心價值,讓消費者對它們重拾信心和消費的需要。

近年香港新媒體的冒起包括民間電台、香港人網(後轉為謎米網)、MyRadio、D100、主場新聞、獨立媒體、852郵報、巴士的報⋯⋯,不能盡錄,這些新媒體除了D100之外,都屬於小本經營,較容易維持,無需太多廣告支持,大部分經營者都另有財源,並非靠此維生,他們的主要目標是建立一個依照個人的政治信念而發聲的平台,故此反而較能站穩監察政府這個「第四權力」的位置。

過去,新媒體較少收入來源,吸引不到傳統媒體經營者的青睞,但時而世易,愈來愈多廣告公司開始將廣告預算投至新媒體,甚至成為新媒體的廣告代理商,「主場新聞」就是近期較為成功的例子。「謎米網」則主力把內容寄存在YouTube播放,與YouTube分成插播在短片內的視像廣告,至於「個人媒體」則旨在某個領域作個人推廣,經典例子是Gary Vaynerchuk的Wine Library,建立葡萄酒酒評人的顯赫地位,令他在評酒方面的影響力不下於Robert Parker。一些個人媒體則可以著力做好內容,然後授權Google在其網站經營廣告並分成利潤,當然還有所謂的「一千死忠粉絲」定律,若是你提供的內容夠獨特質量夠佳,吸引到全球有一千名死忠粉絲願意花錢購買,則可以靠此維生,鄭大班的「D100」就是大力開發這方面的財源,黎則奮Q仔的「政治經濟學」網站亦是採取這樣的「商業模式」。上述的情勢令傳統媒體經營者也開始垂涎新媒體,前星島報業集團行政總裁盧永雄就放棄高薪厚職自資創辦「巴士的報」,據盧是次創業得星島報業集團老闆何柱國的祝福,從其以法國第一次大革命開創共和政體的「巴士的監獄」事件作為網絡媒體的命名,確實反映出創辦者的鴻圖大志。

正如前述,明報的「失守」是「慢性自殺」,傳統媒體靠攏政權只會流失更多「讀者」,將他們轉手與新媒體。二十一世紀絕對是「典範轉移」的新時代,各個領域都因著資訊科技而有大規模的轉變,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網絡媒體與極權專政在本質上是不可能靠近的,因為網絡的本質就是民主。

本文的視像版:http://youtu.be/y3aPovFTJUs

老徐的部落格:http://www.TsuisCritique.com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