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昨日多個團體批評財政預算案漠視基層。
每年的財政預算案,香港政府都在洗香港人的腦:「增加福利等於福利主義,福利是社會的負擔,市民應該自力更新……」而今年,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更於發表財政預算案之前數星期,就已經在不同場合,不斷向香港人洗腦,警告香港將會出現結構性財赤,不能走向福利主義……企圖合理化拒絕大幅增加經常性開支以改善民生,以及合理化一次性紓困措施大幅「減甜」的做法。
筆者不禁要問:「乜香港政府庫房真係入不敷支?真係好福利主義咩?」剛剛發表的二零一四/一五年度財政預算案,筆者的評語是四個字:「劫貧濟富」。那五項涉及約二百億元的一次性紓緩措施,其客觀的效果是愈有錢的人就獲得愈多糖,做法合理嗎?政府的角色不就是要透過徵收稅項,然後進行財富再分配,讓弱勢群體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收窄貧富懸殊嗎?但這份財政預算案的一次性紓緩措施,無疑是違反了弱勢群體優先的公義原則。
紓緩措施(一):「寬減二零一三/一四年度百分之七十五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一萬元,全港一百七十四萬名納稅人受惠。政府收入將減少約九十二億元。」
雖然夾心階層能夠從中受惠,但這項措施也是在向相對較有經濟能力的一群人派錢。從【表一】可以得知,其客觀的效果是愈有錢的人,稅款寬減額就愈高,即是愈有錢的人就獲得愈多糖。
紓緩措施(二):「寬減二零一三/一四年度百分之七十五的利得稅,上限為一萬元,全港十二萬六千名納稅人受惠。政府收入將減少約十億元。」
香港的利得稅制不是累進制,未能夠體現能者多付和垂直公平(vertical equity)的原則,本身已經是一個極大的問題。雖然中小企能夠從今次措施中受惠,但從【表二】可以得知,寬免利得稅,在數字上,最大的益得者是大財團,因為他們擁有大量的分公司和子公司。可是,那些寬減的利得稅面額,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這筆公帑為何不留給更有需要的群體呢?
紓緩措施(三):「寬免二零一四/一五年度首兩季差餉,以每戶每季一千五百元為上限。估計涉及大約三百一十萬個物業。政府收入將減少約六十一億元」
寬免差餉措施「減甜」,由上年的寬免一年減至今年的寬免兩季。雖然這個措施能夠紓緩中小企和夾心中產人士的財政壓力,但仍然是一項大財團特別受惠的措施。從【表三】可以得知,在數字上,最大的益得者是大財團,因為他們擁有大量物業。
舉一個例子以說明上述的情況,二零一二至一三年度財政預算案寬免全年差餉,每季上限為2500元。當年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曾表示若以單一業主計算,全港持有最多物業、在差餉寬免中最受惠的機構,全年可獲寬免高達9,060萬元,換言之該機構至少多達9060個物業,十大業主的差餉寬免總額更達2.2億元。今年的甜度大約是當年的三份一,粗略估計,在差餉寬免中最受惠的機構仍可獲寬免高達大約三千多萬元,完全是向大財團派錢。
紓緩措施(四):「為公屋住戶代繳一個月租金。其中,政府會為須向房委會繳交額外租金的租戶繳付單位一個月的基本租金。至於香港房屋協會乙類單位的非長者住戶,政府會為他們繳交一個月租金的三分之二。這項措施涉及開支十億元。」
紓緩措施(五):「向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的人士發放額外津貼,金額相當於一個月的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這方面的額外開支為二十七億元。」
(四)和(五)是僅有的兩項針對基層和弱勢群體的紓緩措施,可惜兩項措施合共只涉及37億,是小恩小惠。相反地,(一)、(二) 和(三)合共涉及163億。俗稱「N無人士」的非公屋和非綜援基層人士,在今次預算案甚麼餅碎分不到。為何曾俊華在擔心香港未來將會出現財赤的同時,今年還要向大財團退稅、退差餉呢?
今次派糖的做法不單無法令香港社會的財富得以合理及均衡地再分配,只會擴大社會貧富差距。一次性紓緩措施能夠「救近火」,現在庫房水浸,為何不集中支援最有需要、在制度上缺乏照顧的一群人呢?曾俊華更說要檢討水費,文康設施和服務的收費,以及跟環境衞生服務有關的收費,若果要加價的話,又是累退稅的原理,基層人士將會特別受害。
今次財政預算案繼續劫貧濟富,根據2014-15的預算,香港政府的財政儲備達到7,551億,相當於22月的政府開支,實在是非常非常富有。但同時間,貧富懸殊、樓價貴、租金貴、物價貴等民生問題完全沒有解決,真是香港之恥。政府趁庫房有盈餘,應該及早為全民退休保障設立種子基金,以應付未來的人口老化的趨勢,但香港政府繼續視若無睹,實在令筆者感到憤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