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8日星期二

香港獨立媒體: 瀕危的農地生態——華南地區僅餘新界東北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瀕危的農地生態——華南地區僅餘新界東北
Feb 18th 2014, 05:16, by 黃志俊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大家關注的理所當然是公屋私樓的比例,服務港人或是內地人的特區,發展中又如何平衡保育等等,而作為觀鳥愛好者的我,自第一階段到現在第三階段都一直關注塱原濕地的規劃及保育方向,而現時塱原可以說是整個發展區中唯一有機會保留的農地生態,當然長春社和香港觀鳥會對被規劃成自然生態公園仍有相當的保留和反對。我們的集中力在保護塱原的時候,其他位於粉嶺北、坪輋、打鼓嶺的農地被消失後,即使塱原真的得到了長遠而實質的保育,我們將會是蠃了粒糖、輸了間廠!

20061108_14-48-31

相信有不少人認為香港有四成的土地作為郊野公園,對自然和生態保育已經作了最大的貢獻,我不會否定郊野公園對香港自然保育的作用,但由於郊野公園的範圍多屬於山嶺集水區,而低地平原的開闊生境則沒有,更重要的是,任何人士均不得在郊野公園範圍內進行耕種或相關的活動,故此要形成人與自然互動而產生的農地生態根本是沒有可能。在香港眾多不同類型的生境中(如樹林、灌木叢、草坡、溪流、紅樹林等等),消失得最迅速的就是農地生境,而新界東北的發展規劃,更會馬上將農地生態一舉清除。有人可能會反駁,廣東省一些偏遠的地區仍有大量的農地,那裡便可以保留農地生態。有這樣提出的人相信是不太瞭解祖國農業生產的一大特色,產量第一,生態不要,即化肥農藥盡用,外國的觀鳥者會到香港塱原看田野生活的鳥類,但不會到祖國的農田,這就說明了一切。

現時,香港農地的耕作方法要有很大部分轉型為有機耕作,而再走前端的有永續農業,當中所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五六十年代香港水稻田處處,人們除了收割稻米,更可以在晚上照田雞,或收集水生甲蟲龍虱,為當時營養不均的飲食,加入優良的蛋白質,現在內地的水稻田也很難發現野生的虎紋蛙(田雞),而這種兩棲類更被國家列為二級保護物種。鴨間稻更是傳統知慧的一絕,小鴨群穿梭於水稻間,食掉田中的害蟲,牠們遺下的排洩物成為上佳的肥料,水稻也長得更好,當然以現時政府全面散養家禽的政策,要回復昔日的光輝真是一點也不容易。既然政府現在提出用幾十年前的發展荃灣模式來發展新界東北,我建議新界東北可發展永續農業成為一大產業,利用本土的資源、本地的特色,發展創新的產業,所以,我們未來可以看到元朗絲苗成為港人自豪的農產品,更有鶴藪白、生機蓮藕、黃瓜冬瓜大南瓜等等。

farmland animals

永續農業對現時香港孩童嚴重缺乏生物接觸亦提供絕佳的機會,不用農葯,一物治一物,是永續農業的運作模式,學生可以在一個細小的農場裡,短短的個多小時,已可以發現超過十多二十種的昆蟲,這樣既安全又容易的環境下令他們學習、感受,作為情意教育的一個最佳場所,總好過甚麼甚麼的國民教育。

請把握機會,將你希望的東北發展告訴政府知道。

延伸網頁:
快速消失的農地生態
有機耕作vs永續農業
一物治一物農地生物圖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