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結集《魚之樂:哲思隨筆集》終於出版了,書,我還待出版社寄來,不知何時會收到。有幾位熱心的朋友在書店見到此書放在當眼處,拍了照片貼在臉書上,我看到書的照片當然高興,卻又有點不真實的感覺,好像書要在眼前手上,感覺過它的重量厚薄,親眼看過它的顏色、設計、和字體,才可以相信它真的存在。
對我來說,這個感覺是很奇怪的,因為在四五年前開始,我看書已盡量用電子閱讀器(Kindle 和 iPad 都有用);如果一本書有電子版和紙本版,我大多會選擇電子版,愛它收藏不佔書房空間,閱讀亦省便,單是搜尋字詞段落之容易,已能紙本書之所不能。既然這樣,為何我仍會眷戀「落後」的紙本書呢?
卻原來,當自己是書的作者時,著重的便不只是書的靈魂,還有書的肉體!雖然電子版和紙本版的內容會是一樣的,但物理載體完全不同:電子書可說沒有固定的形體,讀者可以隨意改變字體大小,有些閱讀器還可以將白底黑字改為黑底白字或其他的顏色,而且電子書沒有封面封底設計這回事(電子書如有「封面」,也不過是紙本版封面的一幅電子圖像);紙本書一印刷出來,形體便固定了,給人評頭品足的,除了內容,還有樣式設計和印刷質素 --- 靈魂仍然是較重要,可是,真善的靈魂如果配上一個醜陋的肉體,有些讀者還是會不滿意的。
作為讀者,如果我讀一本書的電子版,對於那本書是否有紙本版,我不大關心;可是,身為作者,我不會願意自己的書只出電子版,卻不介意只出紙本版。也許有人會說這多少有點虛偽,像勸人娶妻求淑女,說甚麼內在美才重要,到自己揀老婆時,卻看重外在美,或至少是外貌與內涵並重。我認為這不過是觀點與角度的不同,因為有些事情只有作者須要考慮,例如贈書給朋友,紙本書可以親筆書寫上下款,字字有情,那本書亦成為獨特的一本;假如是送電子書,付款而已,完全不是那個味道啊!
阿樂的中文程度不高,仍在學習中,而且只會看簡體字,我這本文集,他暫時是看不懂的了;然而,我還是會送他一本,上面題字「希望有一天你能夠細味爸爸的中文文章,尤其是那些寫家庭樂和父子情的」,然後鈐下自刻的小印章 --- 這本書,這獨特的一本,盼他會好好保存。
(圖為編輯所加,取自維基百科)
原文刊於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