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雜誌 第140期 2014年 3月號
作為香港核心價值之一的新聞自由,每年都不乏相關新聞,因為"收緊"是必然趨勢。但是今年是關鍵的一年,因為繼去年香港特區政府拒絕發牌給香港電視之後,新的年度甫開始,就冒出《明報》撤換總編輯的風波,接著是商業電台惡炒名主持李慧玲的風波。香港新聞自由之受打壓。可謂一波接一波。
由於《明報》號稱是"知識分子報紙",因此雖然銷量沒有進入三甲,但還是有其一定的影響力,還曾多年榮獲最有公信力的報紙。然而隨著香港媒體被中共所滲透,整體的公信力都下降,那麼即使在香港最有公信力,也與以前的公信力有相當差距了。
根據我的觀察,《明報》對香港核心價值的堅持,對中國人權的關注,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報導中國的負面新聞方面,已經有些自律,內容少,版面小。最糟糕的是國際新聞與評論,跟隨中國的民族主義調子起舞,尤其在中日與中美關係方面,為獨裁者張目;還包括宣揚中國軍方的窮兵黷武。
但是因為離開"喉舌"還有一段距離,自然不是黨所樂意見到的。加上今年香港的政制方案可能出爐,又面對佔領中環的威脅,所以中方對輿論保駕的需求孔急,才突然出現換老總風波。
事件一爆發,《明報》內部以及其他媒體的相繼報導,替換現任總編輯劉進圖的是來自馬來西亞的鍾天祥。《明報》老闆張曉卿是大馬人,重用大馬人可以更得心應手,似乎有他的道理;然而《明報》是香港報紙,總編輯是不了解香港的外地人,而且是不同的辦報風格,《明報》能否連接上香港的地氣,就很有問題了。何況,不論馬來西亞人,還是新加坡人,他們的思維方式始終與香港人不同,喜怒哀樂也不同,能把明報辦好?
其實,就在張曉卿近20年前收購《明報》時,人們就有這個疑問,可是只要老闆不過問編務,維持編輯自主,那麼《明報》還可以繼續維持以前的立場與方針;然而現在換總編輯,那就不是一般的干預,新總編輯將代表老闆"每事問"了。這才引起該報員工與香港市民的強烈反彈。
觸發這次風波的,起初說法是因為《明報》把香港電視的發牌風波做得太大,引發某董事的不滿。不過看來,這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因為香港電視不會重要到須更換總編輯。後來又有說法,是老闆前些年倒向薄熙來、周永康一邊,因此要將功補過。當然這些都是坊間的說法,真正原因只有老闆自己知道。
其實,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張曉卿的企業就受到很大衝擊,當時中國已經出手相助,所以欠了中共很大人情。如今張家的企業在中國部署進一步的擴張,怎麼可能不與中國搞好關係?投資《明報》並不是做善事,或者基於普世價值的理念,甚至還可能是要推展當時得令的"亞洲價值觀"。總之,這是一盤生意,因此演變到今天的更換總編輯,也是必然趨勢。因此雖然報社員工的抗議,外界的聲援,總是抵不住老闆發財心切的心情,1月20日決定委任前總編輯張健波代理總編輯作為緩兵之計之後,2月10日就宣佈由鍾天祥出任首席執行總編輯,這是"因人設事",作為過渡到總編輯的職位,相信過渡時間不會太長。
香港"名嘴"相繼被封
就在第二天,商台的名主持李慧玲被粗暴解僱。這天黃昏5點多,商台秘書致電李慧玲,通知她已經被即時終止合約,叫她不用返回商台,並會派員收拾她的物件;商台同時貼出有關終止合約的通告。
3個月以前,李慧玲在商台主持《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是一個很受市民歡迎的節目。但是因為出言犀利,老共(中聯辦)與老狼(特首梁振英)都很不滿意,早有廢掉她的說法。商台是商業機構,它的軟肋在於發不發給它牌照由政府決定,因此不能太得罪政府。2003年,就因為面臨2004年的立法會選舉,就以發牌照作為威脅,炒掉了鄭經翰與黃毓民兩個名嘴,雖然他們的收聽率高居榜首。
前年特首選舉時,候選人之一的唐英年就揭露,這是當時身為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的餿主意。但是因為唐英年洩密,被土共指責為賣國的"叛徒"。這次梁振英貴為特首,即使自己不出面,也有狗腿子幫他出招。於是3個月前,李慧玲從《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被調到主持《左右大局》,這是警告了;但是她沒有屈服,仍然嚴厲批判當權者,在《明報》撤換總編輯問題上,她也積極聲援,觸犯了整個權貴集團要收服香港媒體的戰略部署。因此在《明報》宣佈"新人新事"後,不讓李慧玲繼續有地方出聲而壞了大事,就成為這夥權貴集團的共識,才會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處理人事。
當夜,就有100多位民眾聚集到商台門口抗議,舉行燭光集會,哀悼商台已死。李慧玲本人也不斷爆出事前已有與她關係不錯的"梁振英身邊人"的好意警告,以及商台內部對他的緊盯。即使建制內的自由黨也覺得這做法太過分,要求立法會跟進事件。公民黨立法會議員、媒體出身的毛孟靜更希望立法會引用特權法調查李慧玲被即時終止合約,以及政府涉嫌政治干預商業電台編輯自主的事件。
香港記者協會則展開"反滅聲行動"進行反擊,約60名新聞工作者和新聞系師生連夜趕製數千條藍絲帶,在2月16日晨曦時分派給由渣打銀行主辦的6,600名馬拉松跑手,聲援李慧玲,支持言論自由。記協還將於2月23日舉行反滅聲大遊行。
但是面對中共與土共的惡霸行徑,事情看來很難挽回。但是就如鄭經翰、黃毓民被"封咪"(封麥克風)後,出現李慧玲的新一代名嘴,在李慧玲被封以後,相信還會有新名嘴出現。因為新聞自由是香港人的核心價值,香港人一定會為之奮鬥下去,生生不息。
香港新聞自由 兩制邁向一制
除了這兩個大風波,媒體的小風波可說不斷。在《明報》換老總以前,《信報》也換了老總。前年特首選舉時,《信報》反對梁振英,中聯辦已經有人打電話警告了。除了換老總,對專欄作者也做諸多限制,以致前老闆林行止有"不如封筆"的感嘆。後來,給予他與前總編輯練乙錚享有特殊的自由"空間"。
免費報紙《am730》的創辦人施永青在《明報》換老總事件後,也披露因為他們的編採立場而被中資抽廣告,導致盈利大跌。這點,壹傳媒當然最有體驗,老闆黎智英形容很難估計抽廣告帶來的損失,數年前曾試過被抽走廣告,當時粗略計算損失"應該超過2億"(約7億多台幣)。對於為何被抽廣告打壓,黎智英表示:是政治壓力,還是得罪人,他不知道。
總部在巴黎的無國界記者組織2月12日公佈2014年全球新聞自由度報告,香港排第61位,比去年下跌3位,但是香港在12年內,排名下跌了43位。原因當然是九七後香港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兩制邁向一制;中國在180個國家或地區排名中倒數第6,自然讓香港一起沉淪。其實何止香港?這是"大中新聞圈"普遍出現的問題。報告批評中國以其經濟實力對港、澳、台媒體的獨立性施加影響。所以台灣也倒退3位排名第50。
台灣還沒有成為中國一部分,何以如此?說明在馬英九總統領導下,也正在"香港化"。在最近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訪問中國時,共產黨的黑手進一步伸進陸委會,禁止《蘋果日報》等媒體的記者隨行,馬英九居然吞下這個苦果,表現比在中共統治下的香港市民還要馴服,進一步敲響了台灣新聞自由的警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