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莉莉
歷史給我們最大的教訓,就是我們沒有在歷史中汲取教訓。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裡,幾乎每個朝代都有滅聲,雖然手法不一,目標仍是如出一轍。幾千年來,華夏民族都是在箝制思想之中渡過的,只有春秋戰國、魏晉南北得以百花齊放,當時沒有大一統,沒有中央集權,沒有人要控制思想,以效忠國家。簡單而言,只有在沒有統一的局面,思想才會自由。
歷史無新事,每個朝代幾乎都以同一原因立國,到了盛世,最後衰亡。他們最喜歡滅聲,以為可以綁著人民的心。可惜,他們從沒有在歷史汲取教訓,一而再再而三重蹈覆轍,知識分子的凋零,民族的壓抑正是亡國的原因。至於共產黨是後話,沒有國,只有黨,何以亡?
先看秦代,秦始皇焚書坑儒臭名遠昭,滅聲易於反掌。你估他會派人斬你六刀嗎?開宗明義大開殺戒,歷史中清晰記載,已經不是白色恐怖。若與進步偉大無私的毛澤東相比,後者更勝一籌,一時陽謀,一時引蛇出洞,實在不如秦始皇光明正大。共產黨肅清言論,從來都是矢口否認,無可奈何。
到了漢代,哇,跟共黨有得揮。表面是儒家,實質法家,什麼國子博士太學儒生啊,讀四書五經,罷黜百家,都是鞏固政權的權術。共黨立國初年還跟你談馬列主義,毛澤東明明最熟悉資治通鑑,要民眾多學這些偉大的思想,讀中史只會令他們洞悉自己的居心叵測。你以為讀書就能獨立思考,自由自主麼?他們連自己被洗腦也不知道,連滅聲的工夫也省回。只要讀好書,就能升官發財,沒有人會思考背後的意義,跟現在的人其實也很相似。
其後的唐代,也一樣省回了滅聲的工夫。太宗頒行了《五經定本》、《五經正義》作為課程內容,讀書都是背marking,士人繼續忠君,成為達官貴人。
談到明朝,他們不再跟你洗腦了,興起了文字獄。無論你說什麼,君主也會對號入座,曲解文意,疑心生暗鬼,要奪權麼?他們就要殺害自己的人民,聲音日日滅,月月滅,年年滅。所以明代的文章沒多少文質俱佳,稱作小品,亦即隨筆。就看中學文學科的指定篇章《西湖七月半》,第一句已跟你說「一無可看」,文章其實沒有深度,不過是以優美文筆寫當地的遊人。文字獄的變異版是中共的反右運動,這回更去得盡一點,利用群眾運動讓有思考的人自我批評,今天的我打倒昨日的我,有志者不是被自殺,就是被謀殺。
清朝則更怪異,又要籠絡你,又要打壓你。當時士子只有沉醉於考據學,把前人的文章作分析、考讀外,便無創新之作,讀的都是八股文。只要在框架內思考,像現在的香港學生一樣,就能平步青雲。這種利誘十分成功,收買民心,分化反清勢力,思想先於行動,大家不發聲,清代國祚也得維持在二百六十多年。
歷史每天都重覆。自古代起,士子都聽聽話話,明哲保身,被滅聲當作視而不見。他們甚至不察覺這是一個問題。到了今天,香港人不再循規蹈矩。懂得利用不同渠道發聲了。但,香港人總是迴避中共要肅清言論,大家都把問題推到梁振英身上,但梁振英不過是一隻可憐棋子,是我們的出氣袋,中共應該很高興看見我們沒有攻擊他們吧!昨天李慧玲,今天劉進圖,難道我們可以做的就只是轉fb icon、穿黑衫、遊行?一星期之後,我們又會忘記他們,忘記歷史,所以幾千年來滅聲才會無日無之。從古到今,那些被死去的人說了很多正確的話,他們實在太多口了,不知道死人才是最安靜。
終有一天,「阻塞言路」會列在歷史書「正面影響」香港歷史書的一部分中,鞏固中共政權,維持繁榮安定,人心回歸,成為中國的一個城市。此日將不久矣。
原文刊於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