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有需要再說一遍。現在整個華人世界輿論都集中在「支持」、「反對」上,甚至認爲祇要「反抗」就自動和必然是對的,不論「反抗者」(反什麽也好,反核、反疫苗、反共、反美、反資本主義、反社會主義、反自由貿易、反封鎖主義)的論述是否正確、行動是否合理、提案會產生什麽實際利害。有些人甚至認爲祇要行動者的理念「正確」,他人就不能作出批評,就算行動者說經濟時不懂經濟,說歷史時不懂歷史,說科學時不懂科學。難道這就是我們一直追求的民主?如果是的話,這種「民主」在50年代就已經出現。
時間回到1957年,有人認爲麻雀以種子爲食物,所以它的存在會降低糧食生產,所以它就是對人類有害,所以就要徹底消滅它。道理很簡單:「麻雀是害鳥,害鳥應當撲滅,不必猶豫」,不必去想麻雀也同時吃草蜢,如果草蜢缺少天敵而數量大幅膨脹,它們就會變化爲蝗蟲,就會到處破壞農作物,反會爲糧食生產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害。在那個時代,你要用科學和道理去權衡打麻雀的問題,你就會受攻擊,說你反人民、反民主、反無產階級革命,因爲打麻雀運動是「人類征服自然的歷史性偉大鬥爭」,你反對打麻雀,就是反對人類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實在是大逆不道。
在這樣的邏輯底下,麻雀是被消滅了,緊接就出現三年大飢荒,死亡人數以百萬、千萬計。你是堵住了批評聲音,但現實可不管你的出發點有多好,有多理想,有多熱情澎拜,如何的「正義」;現實祇會說,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糧食,你就會餓死。中世紀歐洲爲宗教思想大量殺害貓,導致黑死病一發不能收拾,我們要犯多少次同樣錯誤才能學會知識和道理是作任何決定的最重要元素?
(圖為編輯所加,取自維基百科)
原文刊於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