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6日星期三

香港獨立媒體: 社會公義與道德消費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社會公義與道德消費
Mar 26th 2014, 03:33, by 言士

近年社會不公義的事情愈來愈多,香港人都努力透過參與社會運動或在網絡討論來爭取公義,但卻同時充斥着無力感,因為他們發覺任何運動都不能撼動政府,而且香港多年來建立的一切原來是如此不堪一擊。我們可以如何增強香港的免疫力﹖我認為是時候推動「道德消費」。

付費換質素

簡單來說,道德消費就是將社會公義、道德等因素放在消費的考量上,而不是單純地以價格、方便程度及喜好來作消費決定的唯一基礎。要推動道德消費,因為我們對值得珍惜的文化與行業支援不足,結果令它們變得脆弱不堪,抵不住大風大浪。這方面的例子多不勝數,就以藝人為例,近日杜汶澤與內地網民爭論,結果被內地電影公司放棄,令杜汶澤難再打入內地市場。作為藝人,公開聲援台灣學生當然就要承擔這風險,但杜汶澤仍然選擇敢言,值得欣賞。道德消費就可以給敢言的藝人良好的土壤,不要讓他們孤軍作戰,例如我們應該堅持入戲院支持為公義而放棄內地市場的藝人,就算我們創造不了十二億人的市場,我們至少可以同舟共濟。最不堪的是有人一邊說要支持他們,卻永遠不入戲院支持他們,甚至下載電影,這種言行不一的支持對香港絕對有害無益。

土壤是很重要的,因為有良好的土壤才可以讓這些文化與行業變得拙壯,能抵禦風霜。香港現時最大的問題是見火撲火,要看到危機才會捍衞,但往往為時已晚。道德消費就是要在危機出現前為固本培元,是必要的一步。

再以傳媒為例,近來劉進圖事件、報章抽廣告事件都令社會熱烈關注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希望可以保衞傳媒人的自由發聲空間。可是,香港人過去有沒有以行動為傳媒人提供過肥沃的土壤呢﹖記者、編輯的薪酬普遍偏低,而且他們在社會的地方也不及在西方國家般高,實在難以留住或吸引有抱負的人。說到底,報章、雜誌的收入很受廣告影響,因為香港人不願意像對《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 》般付較高昂的費用來換取質素,結果香港的報業往免費報紙方向走,廣告成為它們的主要收入來源,自然難於應付抽廣告的壓力,傳媒人亦難得到較佳的待遇。與其在傳媒人被威脅、傷害時出來遊行撐新聞自由,不如自律地為他們提供健康成長的土壤,例如付費訂閱值得支持的報章、雜誌,不怕付費換質素。

香港人被「免費」文化寵壞了,他們忘記了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雖然表面上他們不用為服務付費,但背後卻需付上無形的沉重代價。沒有這種自覺,多少社會運動也保護不了香港。

自律的道德消費習慣

要提供良好的土壤,不能單靠即興的熱情,還要自律。

政策因素雖然是地產霸權形成的主因,但香港人有沒有以行動支持被壓逼的小商戶﹖地產霸權其中一種對小商戶的壓逼是壟斷最方便的地段,再興建地標式大型商場來集中人流,而小商戶就只能落腳在偏遠的地方,人流稀疏。雖然不少香港人都聲言支持那些有歷史的小商戶、小餐廳,但他們大多數時間卻只會留在大型商場消費,讓那些值得珍惜的小商鋪在無人的角落自生自滅。有時傳媒會報導受加租威脅的小商鋪(如歷史悠久的小書店),或會即時吸引不少稀客支持,但他們的支持並不長久,結果大多小商店還是結業收場。要有自律的道德消費習慣,才能為值得珍惜的文化與行業穩定地提供生存的土壤。

在香港興起的議題來去如風,對與社會公義相關議題的熱情也不算持久,這種風氣也反映在消費行為上,例如早前有人聲言抵制霸權,杯葛某些大集團旗下的商店,結果不過數月就不了了之。要保護香港,要養成持續而自律的道德消費習慣,免受霸權操控。

向不公義的說不

在投資界早有「社會責任投資(Social Responsibility Investment)」的概念,雖然定義不一,但核心都是遠離「不道德」的投資項目,例如賭博、煙草相關的行業,或環保程度不符合標準的企業。道德消費也可以包含這種理念,自律地遠離一些我們認為不公義的行業或企業,例如內地電影公司麥特文化傳媒說要封殺杜汶澤,支持杜汶澤敢言的則可以同樣抵制麥特文化傳媒製作的所有電影;如果認為無綫電視製作質素不行,或者不認同其抹黑港視的做法,則可杯葛其一切節目。社會上對麥特文化傳媒及無綫電視的做法當然會有不同的意見,我們要尊重支持的聲音,但一旦持反對立場,則需考慮杯葛,否則就會出現口裡說反對但行動卻支持的可笑狀況。

承上文所言,杯葛行動要自律而持久,否則就不能產生效果。

支持看不見的文化寶藏

當價格成為消費的主要考量,一切看不見的東西都會失去支援。

最近北角小書店森記圖書在鋪租加倍後仍堅持經營,廣受傳媒報導。加租當然是這類小書店的重大敵人,但不要忘記網上購物、大型書店等都是大敵。如果單是在價格或方便程度而言,小書店不是敵手,但小書店能夠為讀者提供謐靜的閱讀環境,甚至有極具人性化的書評及服務,有的樓上書店更會提供場地舉辦文化活動,這些難道都不值得支持嗎﹖或許,在這些小書店買書會稍為昂貴,因為他們沒有大型書店的規模經濟,成本較高,但我們多付的不是「蝕底」了,而是支援香港文化的重要貢獻。

良好的土壤亦不是免費午餐,不是坐着嚷支持就可以,這些堅持抱負的人在前線奮勇作戰,我們在大後方的也要為他們送暖,而不是愛得太遲、重複犯錯。

結語

Alfred E. Kahn 曾經分析過「大改變」與「小決定」之間的關係,甚具玩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得到X,那麼一百個人就會有 100X 的需求。然而,當社會生產 100X 的時候,那整體改變卻又未必是那一百個人所願意見到的。香港人未有道德消費的習慣,我們甚至不會認為自己不斷在大型商場消費有問題,結果我們每個人的X集合成為 100X甚至1000X、10000X,而這些都不是我們希望見到的結局。

近年我們看不到的不公義,部份就是來自這些 10000X 的結果。要為香港出力,由今日開始,請由X重新出發。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