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分享的一幅圖。如果遊客來到香港,抱怨香港人比歐洲人打扮更時尚,高樓大廈比倫敦紐約還要高,帆船漁村只在旅發局網站才能看到,不知大家作何感想?
一名自詡旅者的博客,在巴黎看到反以色列的遊行示威,批評示威者打著反暴力的旗幟暴力抗爭,破壞巴黎安寧,沾污了他對巴黎的美好想像:
「傾慕巴黎,是因為羅浮宮與協和廣場、巴士底監獄、聖母院及艾菲爾鐵塔,是因為波旁王朝與拿破崙、海明威、雨果還有大仲馬,而不是滿街遊蕩、來自第三世界的黑人與中東人、羊肉串小販及桑拿足浴店,更不是第三世界特有的暴力行為。」
旅人博客對歷史文化的無知--黑人由蓄奴到殖民時代,在歐洲已有幾百年歷史;住在聖母院的《鐘樓駝俠》,女主角是吉卜賽人;法國靠黑人與阿爾及利亞裔人贏得98年世界盃,球王施丹正是阿爾及利亞裔人;還有海明威其實是美國人--也罷了。要欣賞唯美浪漫、純潔又小資的巴黎,大可去看Midnight in Paris,實在不必要求真實的巴黎,滿足閣下的欲望(會否是因為海明威在電影中出過場,因此旅人博客以為海明威是法國人?)。人家是在巴黎過著真實的生活,形成了混雜又流動的城市風景,不是讓遊客滿足異國想像的動物園。
而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旅人博客對「第三世界」的態度:
「清真寺、穆斯林、塔利班、全身黑紗包裹的女生、亂搬龍門的邏輯、父權至上男人最大的思維,所有屬於第三世界的理念,通通留在第三世界就好。歧視?雞是雞,魚是魚,吃魚不想有雞味,是常識吧。」
不知他為何可以由一場遊行示威,上綱上線到希望所有「不潔」的「第三世界」人民滾回老家,但他大概完全沒思考過「第三世界」一詞的意思:被兩大冷戰陣營遺棄的國家,被發達地區長期剝削,造成貧窮與混亂,也無力擺脫好些充滿壓迫的傳統社教化的桎梏;宗教原教旨主義的冒起,也是對資本主義入侵的回應,甚至塔利班本身早年也是由美國資助。而上述的充斥黑人與中東人的巴黎街頭,顯然也是與幾百年的殖民歷史悉悉相關。這些複雜的歷史,卻被一心消費的食客簡化成「雞是雞,魚是魚」,在阿富汗與伊朗原教旨化前可能穿過短裙上街的中年婦女,不知作何感想?
最諷刺的是,這位旅人博客,現正擔任聯合國難民署的籌款大使,由香港步行到倫敦,為難民籌款,「宣揚世界大同」(見其個人網站)。發達國家的難民多數從哪裡來?不就是「第三世界」吧。
雞是雞,魚是魚,是「宣揚世界大同」,還是沽名釣譽兼炫耀自己的精英主義,相信讀者自有公論。
旅人博客原文
PS 順帶一提,正在進行中的加沙屠城,既不能簡化為武力對等的所謂「以巴衝突」,也不是對付哈馬斯的「反恐戰爭」,更不是宗教衝突,而是作為美國全球最大軍援國的以色列,在中東的擴張與權力宣示,背後就是龐大的軍工與石油利益。我不是甚麼型棍子的旅人博客,只是略盡作為一個人的一點責任,帶出雞蛋的聲音。我們,白人也好,香港人也好,「第三世界」人民也好,在資本主義世界中,有誰不是雞蛋。再互相攀比,以至恥笑蛋殼比我們薄一點的旁人,也是徒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