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獨立環境政策評論員/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支援小組成員
不能「一步到位」,所以普選會有「袋住先」的方案;廢物危機上,同樣有人喊說減廢不能「一步到位」,因此在廢物收費政策上,也想來個「袋住先」的建議要大家啃。
按幢收費利管理 僅1/4人支持
暑假結束,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便會完成廢物收費的公眾參與報告,並且向環境局提交政策建議。在廢物收費的兩個模式中——按戶收費及按幢收費——委員都知悉前者代表你扔多少,便該支付相應的垃圾費,較能產生「肉赤」的經濟誘因,促成大家努力減廢,做好回收。
至於按幢收費,按整幢的垃圾總量收錢,再由住戶攤分,無疑是「大鑊飯」式的平頭主義,欠缺經濟動因及公平性,充其量是物業管理者的「行政便利」。
在剛結束的委員會工作小組會議上,委員會的量化民意調查顯示有過半數受訪者支持逐戶按量收費的模式,而贊同按幢收費者只有四分之一,但委員會仍得出以下傾向性的「結論」:
「最終目標應實施按戶收費,以達到有效減廢,但現時本港住戶回收廢物的安排和減廢水平參差,因此計劃不能『一步到位』。建議先立法按每幢住宅樓宇收費,但留有空間予業主自行商討額外安排,例如使用指定垃圾袋等行政措施,以盡量提升減廢誘因。」把上文的環保措詞換成普選詞彙,很難不令人聯想到這又是一記「袋住先」的悶棍。
環境局受累 三堆一爐難通過
作為工作小組成員,我對這樣的結語深感不安。環境局天天高喊垃圾圍城,又推出《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提出40%的減廢目標。今天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如果擁抱按幢收費的懷抱,就該回答如何能夠實踐上述的減廢目標?若果無法達成,復會後的立法會和環保團體,很自然會指摘環境局沒全力減廢,要通過「三堆一爐」,難度更大。所以,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別陷環保部門於不義。
我絕無低估實施廢物按戶收費的難度。事實上,「困難」兩字,在多次會議中不絕於耳,譬如說居民偷扔垃圾怎辦?是否要裝CCTV?街上垃圾桶要不要統統拿走?
面對這些難題,難免讓人洩氣,但會議中,我很少聽到政府部門提出對症下藥的建議方案及其利弊分析。牽頭的環保部門不但最「隱形」,而房屋署、食物環境衞生署和康文署等部門,更加「無影無蹤」,似乎現階段就只有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獨挑大樑就夠。
我並非責難政府部門,但在當下的政治形勢下,社會普遍對政府缺乏信心,試問政府如果連應有的承擔也表現不出來,叫人怎樣相信你?如果部門間繼續各自為政,減廢難望成功。沒有部門的政策解難建議及分析,作為小組成員,就更難憑空「創作」對應建議。
參考環團經驗 可一步到位
在「困難」重重下,倒想起環保團體試過「一步到位」,以專用垃圾袋模擬廢物按量收費,為參與住宅樓宇創下最多減少3成垃圾量、回收物量最高上升5倍的佳績。假使說項目成功,我認為箇中關鍵,是試驗計劃過程中,綠色組織認真做好人的教育及參與工作,讓街坊住戶認同及參與。而這些「人」的工作,並非政府強項,也是小組較少觸及的關鍵課題。
我剛致函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建議在下月初的會議,增設一項20分鐘的議程,由有關環團總結上述計劃的經驗,並回應小組成員的提問,讓我們面對難點時,有多一個參考,有助完善收費計劃。
說實在,若果按環境局廢物迫在眉睫的說法,我們根本沒有太多時間玩「袋住先」的蹉跎遊戲。
原刊於《經濟日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