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Daily Mail
D組上演的大戰,英格蘭對意大利,可謂一場精彩及極高水準的比賽,最終意大利先在37分鐘憑華拉堤助攻,派路漏後,馬治斯奧遠射得手,英格蘭由史杜歷治2分鐘後接應朗尼傳中球近門追平。下半場意大利的簡達華右路扣過拜恩斯左腳傳中,皮球剛好略過加利卡希爾,巴洛迪利近門頂入,2比1擊敗英格蘭。
雙方陣容(左至右):
英格蘭(4-2-3-1)
前鋒:史杜歷治
中場:朗尼、韋碧克、史達寧
防守中場:謝拉特、軒達臣
後衛:拜恩斯、積基卡、加利卡希爾、格連莊臣
門將:祖赫特
意大利(4-5-1)
前鋒:巴洛迪利
中場:馬治斯奧、派路、簡達華
防守中場:迪羅斯、華拉堤
後衛:基亞連尼、柏列達、巴沙利、達米安
門將:施利古
英格蘭進攻戰術明顯依賴個人質素,並無太多組織上的串連。鶴臣用意想複製利物的進攻打法,以史杜歷治、史達寧兩名高速的球員衝擊意大利後防速度慢的弱點。意大利中堅巴沙利轉身慢,柏列達僅得一場國際經驗,同樣速度不高,基亞連尼要在關鍵之戰重拾出道時踢左閘的球感,同樣轉身慢在左路較輸蝕。英格蘭在此中取得不少優勢,可是鶴臣忘記了利物浦還有兩名關鍵球員,就是蘇亞雷斯和古天奴。蘇亞雷斯在利物浦作用全面,可以單打獨鬥、騷擾對方後衛令隊友入楔,古天奴作用更明顯,負責送出致命直線撕開對方防線,但今場無論是朗尼還是韋碧克,同樣沒有此作用。因此,史杜歷治及史達寧較多的是自己個人突破,其中史達寧整場有7次右路突破,在上半場多次以右路突破,面對速度較慢的基亞連尼取得優勢,開波初段一記遠射令意軍先吃一驚,及後取得一次傳中迫使巴沙利幾乎擺烏龍。所以除了史達寧的個人突破,事實上英格蘭沒有太多其他攻勢,大多是外圍的遠射,18次射門共13次在禁區外起腳。
英格蘭今場無球時的戰術是前場緊迫,以前面四名高速及相對年輕球員做緊迫,其中前場搶截達6次。但其他的搶截分佈大約在禁區頂附近,即中圈至禁區頂範圍的攔截較少。
不過,英格蘭前場與後場之間的攔截力較弱,給予意大利較多短傳控球的空間。因此,意大利今場的傳球率高達94%,一般而言85-90%已經相當高,其中90%以上可算是極高,這個數據是驚人的。此數據反映還有更重要的兩點:意大利中場的傳球百分比亦高於90%,派路、華拉堤、簡達華、馬治斯奧、迪羅斯5人中場各高於90%,可見整體高達94%並非後衛在後場無意義的短傳,是有心拖慢節奏浪費對方體力,相反英格蘭同樣有89%的傳球率,但只集中在謝拉特及軒達臣內,一場波中場同時5人錄得這數據是極其罕見,此其一;另一點是傳球次數,其中派路及迪羅斯更分別為107及105次,要知道一場球賽超過100次的傳球已經是相當高的數字,反映出這100多次中更成功傳球給予隊友,即使謝拉特及軒達臣同樣接近90%,但其傳球次數只有約60次左右。意大利多次傳球掌握節奏,令英格蘭球員疲於奔命,在轉守為攻下看似很慢,其實是伺機反擊。
英格蘭的攔截分佈
從上圖可見英格蘭中路在中圈至禁區頂的範圍,只有1次攔截,反而前場的攔截更多。
意大利高質的傳球
18次最多的傳球組合內,意大利球員之間的互動佔了13次,接應方面,馬治斯奧及簡達華分別有1次及2次,反而英格蘭前場攻擊4個重心就沒有上榜,側面反映英格蘭依賴個人質素及突破。
意大利整體上踢得出色,一眾中場功不可沒。簡達華的定位在於中場中及右中場之間,比左方的馬治斯奧交出更多傳入禁區的傳球及邊線傳中球,在球場上活動自由。意大利的攻擊點集中在右路,從下圖可見意大利在右路比左路更密,達米安配合簡達華多番側擊為意大利提供入球泉源。達米安及簡達華可以經常2打1的情況下夾擊拜恩斯,最後獲得應有的回報。
簡達華的活動範圍
簡達華在右路活躍,其中多次將皮球送至禁區。
馬治斯奧的活動範圍
相對簡達華,馬治斯奧傳送至禁區的次數較少,且移入中路較多,到最後更在右路協防。
意大利前場右路的圖示
意大利右路進攻比左路密集。
英格蘭最具爭議的球員莫過於當家的球星朗尼,一直有聲音指其位置定位令球隊困擾,今場在一片爭議聲中出任左中場。雖然朗尼交出一次左路傳中,助攻史杜歷治入球,但其進攻上完全沒有與拜恩斯有配合。防守上暴露更多問題,朗尼不擅於回撤至後場防守,令拜恩斯在防守上疲於奔命之餘同時減低了左路上的助攻,因此不能過於怪責拜恩斯,佈下第二個失球的伏線。朗尼下半場多在中路搵食,但成效不大。
不少球迷認為基亞連尼多次對史達寧表現出狼狽的姿態,其中多次被史達寧以高速突破。不過,基亞連尼自出道任左閘起,已經改踢中堅,他亦表示自己不願再出任左閘,只是在迪施利奧因傷缺陣下任替工。他自身速度不高及轉身慢,是無可改變的事實,但不能抹殺基亞連尼在場上的努力,他全場提供了7次的嘗試攔截及5次的成功攔截,是全場22人中效率最高,其硬朗的球風隨著比賽後段亦多次瓦解史達寧及史杜歷治,因此不應過於怪罪於他。
或許朗尼今場問題甚多,但負責的應該是鶴臣,其調配起了最關鍵的影響。賽前傳出英格蘭會以韋碧克鉗制派路,但從場上看並沒有專屬球員緊盯派路,讓此傳球大師在場中盡現「一代宗師」的風範,帶領意大利在中場傳球輕鬆及取得勝利。在自家左路上,受制於意大利多番的右路側擊無動於衷,不作任何調動,後防左路的防守疲弱,責任在於鶴臣。
說柏蘭迪利今場以戰術上取勝實不為過,臨場調動同樣優於鶴臣。柏蘭迪利先在55分鐘以泰亞高莫達代替華拉堤。小將華拉堤在法甲顯示出其對抗性及體能不足的問題,因此在領先一球情況下以經驗老到、企位路數好及後場傳球穩定的莫達入場加強中路防守極具針對性,莫達亦不負所託,26次傳球皆傳到隊友腳下。柏蘭迪利於65分鐘以恩莫比利入替巴洛迪利,希望以意甲金靴的效率及狀態,延續至世界盃的賽場。儘管今場顆粒無收,但作用在於其走位及竄擾。由於巴洛迪利上腳較多,走動較少,在英格蘭落後必然大舉進攻的情況下,後防會有更多空位,因此恩莫比利的作用在於從這些空位中偷取機會,給予一對中堅該等壓力,從其入場短短數十分鐘已經有3次越位可見。最後的調動以柏奧路入場,在於其前場穩定節奏而已。
相反鶴臣的調動顯示出臨場領軍的不濟,60分鐘先以巴克利入替韋碧克,這個調動無疑正確。巴克利可以在中路突破及串連後場與前場,其盤扭護球及腳下功夫相當出色,曾有2次在禁區頂由左路推至中間拉開意大利防守球員產生的機會。在傳送上為隊友製造了2次機會,傳球達100%,與熱身賽時表現差勁成為強烈對比。可是,第二個調動就絕對破壞了英格蘭扳平的良機,換走體能好的軒達臣,換入韋舒亞,此舉令人摸不著頭腦。軒達臣年輕有活力,在今季利物浦已可見一斑,卻以今季狀態平平的韋舒亞入替,最大問題是換入韋舒亞時的定位問題,他防守及球場覆蓋範圍不比軒達臣出色,僅僅是偶有致命一擊的傳球,但面對密集的意大利中路防線此舉根本上起不了作用,更影響後來幾名球員體能不足抽筋的調動。與其要進攻的話,倒不如直接換入林拔作轟炸更好,又或是大膽地換走頻率下降的隊長謝拉特。第三個調動換出受傷的史杜歷治無可厚非,但換入的卻是拉拿蘭相當奇怪,巴克利、拉拿蘭、韋舒亞三名球風近似、經驗不多的中場,鶴臣會預期有什麼效果呢?當時球賽只餘下十分鐘左右,既然第二個調動未入林拔,倒不如孤注一擲換入林拔作轟炸,但事與願違。
今年英格蘭的活力及質素好,中前場人腳調動靈活性大。先不計必然正選謝拉特、及朗尼,如果需要個人突破,有史杜歷治及史達寧;如果需要前場反搶,有韋碧克;如果需要攻守平衡的翼鋒有張柏倫;如果需要中場活力,有軒達臣;如果需要協防,有占士米拿;如果需要技術型球員,有拉拿蘭;如果需要中路突破、後上,有巴克利;如果需要做中場駁腳及傳送,有韋舒亞;如果需要經驗老到,有林伯特;如果需要高空轟炸,有林拔。因此接下來鶴臣應該好好利用手上的牌作針對步署,如實力較強的烏拉圭,不妨可以先穩住陣腳,收起韋碧克及史達寧,可先起用占士米拿或張柏倫,面對哥斯達黎加才考慮強攻。
意大利的人腳調動不如英格蘭靈活,在老將卡斯辛奴狀態未明情況下,中前場聯繫關鍵在簡達華,能否做到雲六年甘莫蘭尼斯般的角色,可在中場中路駁腳,又可以右路落底,將成為關鍵。
如喜歡以上文章,請到十字聯防Catenaccio Facebook專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