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左治
今年的施政報告包含了不少社會福利的措施,當中新增的措施有推出3 000張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以應付嚴重不足的資助院舍服務。相比這3000張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實際由政府出資興建的只有2000個資助安老宿位。
事實上,現時不少政府的政策措施均以「券」的形式推出,單單在今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就有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長者醫療券、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及學前教育學券等。當中較為人熟悉的學前教育學券為人垢病,包括教育界便指出「學券制企圖用消費市場的淘汰力量發展幼兒教育,實踐過程當中衍生了不少矛盾,甚至構成幼兒教育提昇質素的障礙。」此外,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在去年九月推行,原定發出的一千二百張服務券,只有七百多名長者參與,參與率偏低。
除了以上用「券」的形式來推行「錢跟人走」的方法外,政府更透過「私院買位」、「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等方法把社福、教育服務推向市場甚至是境外地區,而本地資助安老宿位只有少量增加,資助大專學額更是沒有增長。
政府把公共服務「市場化」、「外判化」,只會把責任同時外判化,服務的質素難以監察,未能照顧市民的需要。同時,市場化並不代表能節省政府資源,外判的成本並不比不外判為低。外判化只會讓私人市場從政府的資助謀取不合理利潤,並壓抑員工工資、犠牲服務的質素,讓社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