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我15歲。我這一代人成長於過渡期,評論家安徒稱我們為「回歸的一代」。記得那時候,面對97年所意味的種種焦慮和不確定之際,有人總會提醒大家存在那麼一個「一國兩制」的承諾。這承諾有點像顆定心丸,人們或多或少能在這句承諾中安頓一下心情。
可是回歸愈久,「一國兩制」這4個字,卻愈來愈像海市蜃樓,因為從種種迹象看來,中央似乎不再願意遵守這個自己許下的諾言。例如說,「一國兩制」明明許諾了香港人可以延續原有的「生活方式」,可是到了今天,這個曾經看上去是那麼無害和非政治化的「生活方式」,也彷彿被攻陷了,正如香港人在hktv一役愛說:「連電視也不給我選擇!」(更遑論從自由行到名嘴封咪到之前國民教育的種種事件)。
如果說80後是「回歸的一代」,那麼這一代人的命運,恐怕是見證了「一國兩制」的誕生,以及其後的逐步褪色。「一國兩制」的原初構思,其實是十分政治性的,因它承認在一個國家之內,可以容納制度和社會上的根本差異(例如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言論自由和新聞控制),所以才需要兩制;進一步,相對於殖民地統治,「一國兩制」更是承諾了脫離殖民地的香港人可以「當家作主」。然而現實呢?它們都沒有實現,因而,回歸愈來愈像一場騙局。
當年為了叫香港人安心回歸,鄧小平提出了這個和平統一的制度構思,以之尊重和照顧香港550萬人(那時候的人口)的歷史條件和實際狀况,而非以粗暴的手段將香港吃掉吞噬。但現在看來,「一國兩制」跟89年那個鄧小平一樣,既反臉無情之餘,且今天也不在生了。
原文刊3月20日《明報》論壇版,圖來自港台網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