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座青磚房子的故事。一百年多來,這座房子在西貢自成一隅,卻又廣為村人所熟悉,代表著小村落燦爛的文化遺產。然而它終於還是抵擋不了時間的洪流,在四個月前被拆卸。
現存和這座青磚房子關係最密切的人是今年65歲的Michael黃樹基,高大、斯文卻也世故圓滑。Michael是不節不扣的西貢北潭涌原居民──出世紙上的籍貫也寫著「北潭涌」。Michael的祖先是客家人,自19世紀30年代中就定居北潭涌,比英國海軍登陸水坑口,佔領香港還要早十年。後來Michael從父親承襲了村長之職,還繼承了土地和那座歷史悠久的青磚屋。
Michael現在身家豐厚,但他不會忘記童年時父親漂洋過海賺錢養家。「那是上世紀50年代,香港人普遍都很窮,西貢的地根本不值錢。我爸爸要去英國賺英鎊。剛到那邊時他做過廚師,後來自己在巴斯開唐餐館。那時 壹英鎊兌16港元,很不錯。爸爸去英國時我才兩歲,談不上掛念,因為我對他根本沒甚麼印象。」
Michael的祖屋座落在繁茂的樹林中,位處北潭涌的中心點,離北潭涌郊野公園入口只有數百米。以前屋外就有菜田,祖屋的一部分用作村塾,一部分作雜貨店,其餘的部分是Michael家的起居室。最特別的是,起居室裏闢了一條有蓋的公用通道,是村民出西貢與外面世界聯繫的必經之路──村民經陸路到新界或經水路到香港島的筲箕灣,都要經由Michael的祖屋出村。過路廊遂成了村民的聚腳點。青磚房子慢慢被稱為「過路廊」。村裏的男女老幼都喜歡坐在「過路廊」兩旁的木凳上閒話家常,消磨時間。「基本上就是個講事非聊八卦的地方。」Michael語氣帶點嘲諷。
有記載的西貢歷史始於18世紀,當時愈來愈多客家人移居到西貢地區。歷史學家David Faure刊載於《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會刊》、題為「西貢地區的形成及其二戰經歷」一文對此有記載。西貢亦有過大量的艇戶,由於在地形上受馬鞍山阻隔,不通大埔、上水和元朗等主要市集,西貢村民只好把農作物和漁獲帶到香港島東北岸的市集出售。
平面圖
立面
Michael還記得小時候西貢與西灣河、筲箕灣、柴灣交易頻繁,村民天未光就開船到對岸的市集,途經銀線灣和坑口,約在中午時分到達第一個大市集西灣河。村民在午後開始售賣農產品,賺到錢就買豬肉回家。風向對的話,日落前他們就回航。Michael說:「船是我們當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西貢很多原居民,包括Michael的家族,都是天主教徒。Michael的祖父和外祖父都讀傳教士開辦的學校。祖父是水手,見多識廣,父親則在九龍城喇沙書院讀書。二次世界大戰禍延香港,就讀中三的黃父被迫輟學,並回到北潭涌參加游擊隊抗日(當時他還到過大鵬亞灣受訓,即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大亞灣)。戰後,Michael的父親為駐港英軍服務,在九龍塘的軍營工作,當時他很多同袍都陸續移居英國,黃父也在當世紀50年代初漂洋過海,希望賺錢至富。Michael的祖母也曾移居巴斯與兒子團聚,得知自己時日無多回到北潭涌,在青磚屋去世。
上世紀70年代萬宜水庫建成後,Michael祖屋的過路廊就不再用作公共過道了,因為政府開始在北潭涌修建道路通往水庫。自那時起,村民出城無需再取道過路廊。雖然Michael的祖屋在西貢原居民的歷史上很有價值,卻沒有評級,沒有列入歷史建築名冊。
在這座老房子拆卸前幾個星期,我聽到關於它的動人故事,遂託朋友安排參觀老房子,並和Michael見面。會面的前提是,拆房子的事要保密。
雖然改動過幾次,但房子的結構基本保持了原貌,看起來還很堅實,兩側有古舊的木樓梯。廚房還是老樣子,豬欄和雞棚也還在,但已改作儲物房了。過路廊變成了客廳,粗大的圓樑和柱子都保留了,但Michael說,樑柱太舊了,並不足以支撐房子,留著只作裝飾,是房子歲月的明證。
祖屋原址正在興建三幢新別墅,Michael住一幢,另外兩幢租出去。Michael說變賣祖先留下的家當是彌天大罪。「自己賺來的可以賣,可以丟失,但變賣祖先家當就不行。我們只是保管者,要把家當傳給下一代。爸爸如果知道我把他交託我保管的祖屋升格了,他也會感到安慰的。」
Michael是太自以為是,還是太實際?對於父親傳給他的祖屋,無論他有甚麼主張和安排,至少在過去30年,他曾多次加固屋頂和結構。在香港對一座老房子進行這樣的工程並不容易,單是原來蓋房用的青磚就要到外地才找得到,懂得保留老房子美感的建築工人也很難找了。
當時我和朋友都力勸Michael不要拆掉祖屋,雖然明知他的決定經過深思熟慮。Michael說如果政府肯和他換地他不介意讓出祖屋。他也以村長的身份間接諮詢過地政總署有關的可行性,非正式的答覆是做法並不可行。「我家的祖屋確有歷史價值,最好當然是保留,過路廊可以改建為博物館,但不應由我來做,這是政府應該做的事。」
你最喜歡香港的一面……
「我在香港土生土長,這裏就是我的家,雖然有諸多令人厭煩的東西,我還是愛香港。」
你最討厭香港的一面……
「沒教養的新移民。」
我認為要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香港要……
「把香港變成倫敦。我們有來自全球各地最優秀的人才,但必須要選擇讓哪些人進來,讓哪些人留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