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網絡)
有些人對哲學無甚認識,卻愛對哲學說三道四;他們未必不學無術,有些更學有所長,乃專家學者,只是對哲學有誤解或偏見。例如去年物理學家 Lawrence Krauss 出版 A Universe from Nothing: Why There Is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 一書後,哲學家 David Albert 寫了一篇相當負面的書評,Krauss 反應十分強烈,不但狂踩哲學,強調科學不斷進步而哲學則停滯不前,還不點名罵 Albert 為「白痴哲學家」("moronic philosopher")。誰知這位「白痴哲學家」不但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教授,還是位物理學博士;Albert 對 Krauss 那本書的批評,顯然不是由於他不懂科學(尤其是物理學),反而是 Krauss 的回應盡顯他對哲學的偏見。
天體物理學家 Neil DeGrasse Tyson 也毫不掩飾他對哲學的鄙夷,最近的言論便引來哲學家 Massimo Pigliucci 的指責,直斥他過份(有趣的是,兩人是朋友);跟 Albert 一樣,Pigliucci 也同時是科學家,擁有遺傳學博士學位及生物學博士學位,他這篇文章寫得生動而有見地,很值得一讀:
"Neil DeGrasse Tyson and the Value of Philosophy"
我在臉書和網絡文章偶然見到一些人表達對哲學的看法,其中有堂堂大學教授,但也是誤解居多;以下我會列舉一些較常見的誤解,並略為澄清。不是人人都應該對哲學有興趣,哲學也不是高高在上、凌駕其他學科,然而,誤解總是不好的,由誤解而生的惡劣態度,就更加不要得。
「哲學沒有新問題,哲學家到現在還是討論那些已有二三千年歷史的老問題。」
- 哲學家的確還在討論一些古老的哲學問題,因為那些問題還未有令人滿意的答案,但這並不表示沒有新的哲學問題。近代數理邏輯的蓬勃發展便引發不少新的語言哲學和邏輯哲學問題;心靈哲學也因為認知科學、神經科學、和人工智能等新興學科的出現而面目一新。有時,有些哲學家能獨力提出一些從沒有人討論過的哲學問題,Samuel Scheffler 的新書 Death and the Afterlife 就是一個好例子(雖然從書名完全看不出有何新意)。
「哲學沒有進步。」
- 即使發展出新問題不算是進步,哲學仍然是有進步的,不過沒有科學的進步那麼快速和明顯而已。例如近代西方哲學擺脫中世紀哲學的宗教束縛,已是一大進步;此外,一些觀點或論證流行一時,但被後來的哲學家發現有嚴重錯誤而棄之如敝屐,例如邏輯實證論和 paradigm-case arguments,這也算是進步。
「哲學只是鑽牛角尖。」
- 有些分析哲學家研究末節的哲學問題,越分析越繁瑣,卻又理不出甚麼重要的看法,那可以形容為「鑽牛角尖」。然而,一個看似很小的哲學問題,可以是一個重大問題必先要解決的部份;一個被研究多時也沒有定論的哲學問題,仍然可以令人有所啟發。這兩個情況都不算是鑽牛角尖,而大部份哲學問題都是這樣的。
「哲學只是故作高深,只要夠聰明和有創意,便可以隨便講,創造自己的哲學,反正沒有對錯可言。」
- 分析哲學講究清晰嚴謹的論證,當然不能單靠聰明和創意,而是要受過嚴格的學術訓練,才有能力研究;就算是相對不那麼注重論證、較容易故作高深的哲學(例如當代的法國哲學),也須要對所屬哲學傳統有深入的認識,浸淫其中,才可以寫出像樣的東西。
「哲學主要是邏輯和語理分析。」
邏輯本身不是哲學,對於哲學來說只是工具;哲學家當然應該有基本的邏輯訓練,可是,哲學家不同邏輯學家,不必專研邏輯(這裏主要是指數理邏輯,而不是指謬誤名稱一大堆的「非形式邏輯」)。至於語理分析,也不過是哲學工具,而且只是基本工具,不能單靠它解決哲學問題;在五六十年前英美的「日常語言哲學」(ordinary language philosophy)盛行時,的確有不少哲學家認為語理分析已足以解決所有哲學問題,但現在仍然堅持這個看法的哲學家,相信已絕無僅有 --- 這也算是進步吧!
原文刊於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