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4日星期三

香港獨立媒體: 也論「客觀與中立」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也論「客觀與中立」
May 14th 2014, 12:02, by 蕭申克

在香港,只要談到所謂的「客觀中立」,就會被某些香港名筆指摘為「騎牆之草,超然世外、各打五十大板」。「客觀中立」並不是油滑處事,不表明自己的立場,而是一個「慎思明辨」的人必備具備的態度。但是,很顯然一個人可以做到「獨立思想」和「自由精神」,是絕對不能做到百分百的客觀中立。

歷史研究要求「中立客觀」,《全球通史》的作者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說的,他是站在月亮上看地球人的歷史,這種治學心態尤為值得讚賞。《全球通史》是一本「曠絕古今」的好書,研究歷史學的必備讀物,但是Stavrianos在著此書時,也很難擺脫自身文化的影響。

對待這個問題,陳寅恪先生在評價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時說得好:「今日之談中國古代哲學者,大抵即談其今日自身之哲學者也;所著之中國哲學史者,即其今日自身之哲學史者也」。同理,今人研究歷史,肯定會帶著今人的歷史觀,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中立客觀」。就是人類研究「螞蟻的歷史」,也會參雜人的思維、感情和價值取向,更何況人研究人的歷史。

所以,絕對的「客觀中立」只是一種「理想化」狀態。不論是做學問,辦媒體,或是一個人的批判性思考,都會不可避免參雜個人立場和取向。但是,如果不盡力朝「中立客觀」靠近,極容易導致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不保持懷疑精神,儘量「兼聽」,理性實證,一有疏忽,就成為鬧劇,很多有公信力媒體的「烏龍事件」都是這樣導致的,另外,有兩個歷史研究的「公案」很值得玩味。

二戰後在巴勒斯坦建國以色列,為了從歷史中尋找「合法性」,就必須追朔到《聖經舊約》上記載的大衛王統一猶太各部落,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以色列王國。但是,當時的考古學者不但有猶太信仰,而且還是政府官員,一手拿著《聖經》,一手拿著鏟子尋找證據,發現幾個古城遺址,沒有任何直接證據,就急不可耐的宣稱大衛王和以色列古國真實不虛,後來,這些「考古成果」被全部推翻。

第二個公案就是中國政府出資搞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可以說在沒有展開研究以前,其目的就非常明顯:為「泱泱五千年文明」找證據,而學術界只承認中國文明從商代開始,商代以前只能算「文化」。「文化」(Culture)和「文明」(civilization)在是絕對不能混淆的,否則發現一個破陶罐,就能將文明歷史提前數千年。《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成果一公佈,遭到學術界質疑如同雪片紛飛,不斷有騙公帑之嫌,「學術成果」備受詬病,比如:忽視碳十四測年法的誤差,只選取對自己有利的數據,將中國文明歷史提前一千多年。

這兩個花了大量精力和公帑搞的「考古研究」,到今天沒有獲得學術界承認。這說明治學沒有「中立客觀」嚴謹態度,學術研究就會淪為笑柄。在生活中,也同樣如此,如果帶著先入為主的態度去審視某件事,偏見自然就會產生,而自己根本不知道。

近來「一坨屎」引發的中港坊間輿論大戰,網上瘋傳澳洲前總理的子虛烏有的言論,香港幾個名筆引用,「訴諸名人」以捍衛自己的立場。筆者表示過懷疑,腦子里稍微想了一下:澳洲是民主法治的多元文化國家,政教分離,總理會說這樣公然違憲的話嗎?但有「名人效應」,還是無條件的接受了,最後才知道這是好事者的「杜撰偽作」。

如果一個觀點不是「不證自明」的,就必須發問質疑,而「客觀中立」的態度是懷疑和實證精神的前提。到底是不是「不倒翁」,你必須試著去推倒它才能驗證,如果你事先認定它就是「不倒翁」,「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就會顯示它的「魔力」,自己淪為「無知無畏」的「智障人士」還全然不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