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報》 2013.10.18)
根據澳門文化局的最新消息指出:「為向巿民介紹澳門寫作人的創作成就,展示澳門文學發展的歷程,文化局及澳門筆會聯合主辦「文學的形象──澳門寫作人攝影肖像展‧二零一三」,開幕儀式於九月二十五日下午六時半假南灣舊法院大樓舉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吳衛鳴局長、澳門筆會李觀鼎理事長、著名作家邱子維、著名攝影師陳顯耀出席並主禮開幕儀式。是次展期由九月二十四日至十月二十日,免費入場,歡迎文學愛好者參觀。」雖然最近在澳門舉辦更多有關文學活動是一件好事,絕對不會反對。以上報道可看出「文學的形象──澳門寫作人攝影肖像展‧二零一三」南灣舊法院大樓舉行這件事,更證明澳門文化局能與澳門筆會聯合主辦,而對澳門本地文學發展給予重視,讓澳門文學有一個難得的推廣機會。這個活動的突破之處在於文學與攝影的靈活結合,能夠瞭解澳門文學之餘,也可以欣賞攝影,這個活動的確一舉兩得。
澳門文學因政治立場不同而形成兩派
但發覺最近許多有關澳門文學活動都與澳門筆會有關係,例如兩屆澳門文學節都有澳門筆會的其中參與,根據《澳門日報》在二零一三年一月十五日以《李鵬翥李觀鼎蟬聯會長理事長》的報道指出「理事長李觀鼎作會務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三年分別開辦了定期與不定期活動,接待過海內外的文學界人士,與本地社團合辦文學活動,成績顯著。至今成功舉辦了九屆澳門文學奬、兩屆中篇小說徵稿活動,成為澳門基金會與民間社團合作的成功範例。在不定期活動中,特別邀請了著名作家王蒙與澳門作家座談,受到文學愛好者的歡迎。與民署合辦嘉模講堂,邀得著名作家九把刀、麥家、張大春、葉輝、戰地記者張翠容、本澳作家冬春軒等主講,多角度闡釋文學。同時配合文化局編輯出版年度「澳門文學作品選」。另外,該會會員黃文輝、寂然、賀綾聲、李觀鼎等深入社區、學校介紹文學,推動本土閱讀。」
以上報道可看出澳門筆會對澳門文學的發展與推廣實在功不可沒,也絕對不能由此而忽視。但因政治立場不同,澳門文學形成兩派。澳門筆會就是其中一派,澳門文學的另外一派就是還有許多在《訊報》、《正報》、愛瞞傳媒、論盡媒體、已結束的《澳門勞動報》,還包括在網上發布等許多撰寫評論文章或其他文學作品的寫作人。他們因與澳門筆會政治立場不同,而沒有大多參與澳門筆會的活動。若許澳門筆會也沒有太多重視政治立場不同的寫作人。難以想像鄭煒明先生有篇曾入選在二零零九年《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文學卷的文章《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澳門華文文學》當中介紹澳門筆會是「它的成員幾乎包括所有在澳門活動的文藝界人士,只有極少數例外。」其實現在非澳門筆會會員人數,絕對不是極少數。
不能忽視的兩個有關澳門文學問題
其實由此還發現另外兩個問題,首先就是非澳門筆會成員一派在澳門文學地位問題。感覺奇怪的是為何澳門筆會能經常代表整個澳門文學界說話?從而想起澳門《訊報》專欄作家許旭曾經撰文提倡澳門為公益筆會的構想,他在這篇文章開頭當中指出四個構想產生的原因,其一是出發於市民對澳門未來的疑慮,其次是大批書生不再紙上談兵而作為勇者帶頭作用,其三是「澳門需要一種新的力量去對某些狀態給予平衡」,其四是同時關心國際、國內、鄰埠形勢。所以非常支持澳門《訊報》專欄作家許旭提倡澳門為公益筆會的成立,希望這個社團的成立團結所有為公益的寫作人能促進彼此更多瞭解,同時培養更多寫作人有為公益的心,也讓不同地方的人瞭解到澳門從事文學人不單只是澳門筆會一班人。雖然這個澳門為公益筆會一事問題早已公開徵集意見幾個月,最近還在公開徵集意見中,筆者現在才想出有關意見出來。不過始終希望這個問題,在不久將來有個理想答案出來。
其次的問題在於感覺奇怪的是為何政府經常只找尋澳門筆會合作發展與推廣澳門本地文學? 其實政府推動發展澳門本地文學絕不能偏袒於一派,例如是澳門政府文化局還在籌備當中的文學館建設,澳門文學館展出的展品千萬不能只有澳門筆會成員作品出現。若澳門文學館的建設只有澳門筆會成員作品出現,這個博物館不能稱做完整記錄澳門文學的博物館。故此也看出澳門為公益筆會的成立可作為澳門筆會以外另一個文學界代表,對推動發展澳門本地文學(包括文學館建設)等問題提出不偏不倚意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