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黃津珏
觀塘就是這樣子的。
觀塘不就是這樣子的嗎?
觀塘是甚麼樣子的?
為何反彈?——認清本質及資源
香港有種很特別的文化,大凡政府於該處進行過工程的,才算是一個「地方」。遊樂場是一個地方,但天橋底有人辦禮物墟、表演、踩單車,在政府的邏輯裡,只是一塊有待開發的「空地」。
地方營造,原意為以適當設計迎合地區人士日常社會、經濟與環境的需要,更能不斷孕育這個社區,使之永續發展。而對「起動九龍東」辦事處(下稱EKEO)而言,「地方營造」在整個計劃中就是最重要的關鍵詞。
以上月才動工的「觀塘海濱花園(即海濱道橋底)」為例,政府在諮詢區議會後,認為觀塘海傍最需要一個感觀花園、一個廢紙束及起重機模型供人集體回憶、再加上一個有小型「幻彩詠香江」設備和咖啡店。原因是該址「缺乏設施讓公眾全面享用海濱環境」。規劃後有消費的地方、旅遊、文化景點,也在海濱安排了土地,讓人「從事休憩」。
到底政府如何得知地區人士的需要?只要像美國學者William Holly Whyte一般,觀察、聆聽和訪問街坊,就會知道他們的需要及心願。那諮詢過普遍認為的地區民意代表的區議會,方案由專業人士提出,不正是個完美的「地方營造」嗎?
然而,我們怎能劈頭一句,就假定這個地區必定需要甚麼建設從天而降呢?
這計劃在上月初動工當日,受到附近一群工廈使用者阻撓。一群人在寒風中連日與工人周旋,在EKEO多次爽約會談後,有6人因而被追捕及起訴。重建威力大過天,市井BAND仔雖極具生命力,面對強權卻只有無可奈何。
同類事件不是首次發生,早前EKEO舉辦的「反轉天橋底音樂會」,亦遭獨立樂隊杯葛拒絕演出而取消。似乎觀塘的文藝工作者都特別喜歡與政府對著幹。但這顯然不是部份人的意氣用事。本地書店實現會社於上周四發表聲明,指早前應邀以書攤形式參加深港建築雙年展,但主辦單位卻臨時表示,活動由「起動九龍東」計劃資助,展覽地點亦安排在觀塘海濱道天橋底,並以「Rights to the City and Beyond」概括展覽討論。稱不願淪為「文創推土機」,抹白「起動九龍東」的士紳化、剝奪工廈藝術家的城市權和市民的文化權的計劃。
對EKEO而言,整個觀塘最後都是CBD一部份,過千隊樂隊、現有的街坊鄰里的緊密關係,都不在「營造」範圍內。而有著此使命的EKEO,卻以手上充裕的資源,到處張羅粉飾,不明就裡的文化團體,有意無意便成了計劃的擁護者,把自己趕上絕路。
公共空間及諮詢
參考政府有關此工程的決策文件,發現整個諮詢過程中,只在2009至2012年間分別向觀塘區議會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及向海濱事務委員會轄下的啟德海濱發展專責小組徵詢意見合共三次,這是十足十的坐井觀天。
若問卷及討論的導向是「觀塘可成為甚麼」、「一個商業、旅遊區需要甚麼」,只能在一個前設下想象觀塘將要成為另一個CBD,CBD是甚麼?我們可在CBD生活嗎?可惜整個過程也只有區議會內部自問自答,即使委托大學做研究報告,其採樣及主要意見都以主張發展旅遊、經濟的區議員佔大比例,研究本身更以此為目的。試問靠單一思維、以狹隘的眼光及角度做出的諮詢問卷及分析,可有效傳達市民的意見嗎?
觀塘區議員陳華裕早前接受《輔仁媒體》訪問時指,區議會和EKEO有定期開會討論計劃進展,但由於資源有限,區議會未能向觀塘區民發放消息和收集意見。區議員竟可推說「資源不足」而未能做到,這可是資源錯置,市民大眾的知情權及參與權,竟無故「被消失」,又是代議政制隻手遮天的例子。
到底發放消息,收集意見要多少資源?佔整個「起動九龍東」計劃多大的百份比?是不為或不能,明眼人心中有數。
我這裡又想再說一次:我們就得承認現實是這樣子的。區議會不就是這樣子的嗎?諮詢是甚麼樣子的?
早前特首宣布各撥一億於十八區推展社區重點項目,深水埗區議會在未有充份諮詢公眾的情況下,一廂情願地通過在區內營建多一個藝術中心。最後引起街坊強烈反彈,區內的民間團體及自助組織更組成「深水埗公民組織聯盟」,用了半年時間在區內各個地方,舉行多次「社區聆聽」活動及「社區分享日」。參與的對象背景各有不同,但聲音被認真地以小組形式傾聽,讓居民參與社區將來的討論。最令人動容的,是該組織整合意見,擇寫了一份民間建議書,正式把聲音傳達到區議會。
美國學者Jane Jacobs在講述研究城市的細節時,特別提醒不要忘記或看輕社群這個整體,亦要保護城市的社會資本——居民之間的社會及公民關係,以及由此組合成的生活質素。這對整個政府而言是當頭棒喝,包容的文化,不分階層的平等發言機會,才能構成屬於自己的地方。「地方營造」不用刻意為之,觀塘早已告訴我們它是如何有機地生成。
觀塘音樂人黃津珏慨歎「觀塘已死」,有機生態正逐漸消失,一切勢不可擋。當推土機開始運作,卻還有人曾願意以身捍衛一種價值,拒絕向資源低頭。有人相信社區的無窮可能性,自發地把下情上達。「地方營造」的思考模式不應框住一座城,一個井也不能代表整個天,坐在井裡的決策者,你願意聽聽屬於觀塘的市井音樂嗎?
作者為文化政策研究人
文章刪減版載於《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2013年12月2日
本欄逢週一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發展,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