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大專後,有關中國的書籍看得不多,講述六四的更好像沒有接觸過。但幸好以往對中國問題機械性的了解仍殘存一點,對於中國民主化的事情,國內面對的社會狀況倒是暫未脫節。只是今天作為一個在六四以後出生的下一代,沒有親歷六四的激情,也未有對中華民族太濃烈的情懷。面對推動中國民主化可能也只是因為底子裹還有一些工人無國界的國際主義道德情懆,似孫中山那種用中華民族情意結搞革命的歷史經驗好像不太合用。當我們不是其中之一去共同經歷、承受這份情感時,六四是什麼呢?當中爭取的民主化是什麼的民主化,我們從中建構或被建構的是如何的一種族群意識等等。簡單點說,除了恐懼、義怒,六四對這一代遺下什麼。
王力雄寫的這本與之前寫西藏的不同,這本更像一本日記,用了自己的眼光,把新疆內所見的就如是記下。民族研究的影子看似被散文小記的筆鋒蓋過,但如是的記錄,所看到的不像是維吾爾族古老的民族激情,而更像是疆人、漢人正在用一套內容精彩,動人豐富的民族情感設入社會裹不同角落,解釋現實迫使他們面對的所有情節。民族是什麼呢?這詞是否單純文化解釋的存在?除了那些生活層面的描述外,民族的概念很方便地又很具體地演繹了社會的輪廓。疆人所受的是漢人的壓迫、漢人與中共謀的壓迫、還是漢人代言了全球化經濟進入新疆的壓迫?維吾爾族內部地域矛盾因非我族類團結了,但把一切問題混在一起的民族情感又可以讓疆人捱過多少個秋?疆、漢人差不多分居新疆南北,偉大的民族自決也看似要在自決後又不斷再自決。不竟民國以前的新疆,城邦身份一向比有突厥血統的民族身份更實用。
討論香港的民族身份如何被建立已經有大堆論述,討論這個位置也不太新鮮。若果情景轉了不轉,六四不存在,但中國經濟依然暴發,今天的香港族群認同會否不同?如果六四依舊,但經濟改革失敗了,沒有自由行的香港又否需要族群意思?若看過豪情3D,金雞等港產又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香港人的身份,價值,精神根本就任定百搭。但百變又不離其中,一套打滾,拼搏的精神。我們從來不是用一種古老的傳承去介定自己,但問到什麼是香港人時,文化、背景、精神、回憶等用得就用。那香港人是什麼呢。可能重點不在什麼是香港人,而是什麼時候,我們用得著去介定這就是香港人。香港人是自有的存在,但香港人身份卻係一日建成,我們在對抗什麼。六四後我們害怕中共的不民主,但我們所承受的係資本太多的中國人破壞我地原來未壞的社區生活模式,系統。六四以後,凡中國的我們也不吝嗇地混在一起,然後我們對中國害怕,隔開,隔不了唯有排拒。六四何時開始不是港人之事?正是我們認為自己是香港族優等於中國人之時。但民族終究是什麼呢?如果把我們一直承受問題以致的情緒具體化再具體解決,民族,不是什麼。
公民讀寫
教育工作關注組的成員相信公民必須閱讀。我們相信以公民身份閱讀會有新的體會。我們更相信一個題目,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閱讀和體會。我們當中有教師、有文化工作者、有資訊科技工作者、有學生——不同眼光自可互相學習。所以我們一起閱讀,一起寫。如有興趣加入,請電郵cheungwong1311@gmail.com或polikalahahaha@yahoo.com.hk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