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9日星期二

香港獨立媒體: 選錯科又如何?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選錯科又如何?
Apr 29th 2014, 02:49, by 北極熊娘

故事必須追溯到還有舊學制那個久遠的年代,老娘有幸親身參與有七十三年歷史的會考,以及不排除令考生折壽的高考。選錯科,無疑是死症,像染上不治之症般,那會把人吞噬掉的絕望感是一個黑洞,患者默默等待死亡降臨,除了毫無成效的垂死掙扎,基本上是別無他法。

兵荒馬亂的放榜時刻

如果閣下經歷過會考,而你又不算是獨佔鰲頭的那一小撮人的話,我相信你一定明白放榜的當日是多麼像打了一場硬仗,又或者是單人相撲。明明沒有相撲對手,一顆心卻一直懸著,胡思亂想,作好一百萬個打算,坐立不安,滿頭大汗。成績理想或者老早如願升讀原校的你,相對那群需要呆等收生結果、東奔西走前往中六聯招中心的同學們可真是幸運得多。關於那群飽受煎熬的學生,老娘統稱整個過程為「馬拉松式單人相撲」,緊張個沒完沒了,心臟功能稍弱的也支撐不下去。

還記得會考放榜和收生都是同一天發生的,不足半天,一切便塵埃落定。輸人不可輸陣,打仗當日,學校附近的停車場客滿不在話下,附近街道可以停泊的位置都早被私家車、七人車佔據了。幾位放假的老師和任職的士司機的家長甘願化身「全天候柴可夫」,接載同學光速抵達目的地。區內學位緊張的環境之下,一分半秒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三十幾度的高溫艷陽,折射在聯招中心門外的家長們臉上,一顆顆汗珠一閃一閃的。雖說官方大約在十點派籌,但都是老話一句,「快人一步,理想達到」,早一點有面試機會還是好的。即使自己的子女用不著這一張籌,還得轉贈給有需要的書友們。師兄、姊帶備了雨具、零食、聯招指南等等,捨命陪君子。放榜當天早上,我和書友們相約在學校附近一間味道一向不佳的茶餐廳吃東西,連平日很愛呼喝我們的老闆也一反常態,送東送西,說要鼓勵我們。那種一絲不苟的態度、儼如一支軍隊的陣容、同舟共濟的情義,其實很令人動容。

聯招是在中午時份才開始的,早上的時間大家各散東西,當時成績彪炳的會轉讀莊啟程或是恆商書院,添加校內名單的不確定性。理應能夠留在原校的同學會聚在禮堂等待登記,而「邊緣隊伍」只能呆在一間名為「等待室」的房間,繼續進行內心萬馬奔騰的單人相撲比賽。有一年,我也有份兒陪同幾位重讀生留在那個熟悉到不行卻比醫院消毒藥水味道更恐怖的「等待室」。有一幕畫面印象太震撼,至今難忘。本身室內安靜得令人毛骨悚然,但沒有人掉淚,因為大家都在預備數小時後的面試。突然門外傳來一把女生的聲音在拚老命大吼大叫,她和母親言談內容每句都聽得一清二楚。她該是一名成績一向不俗的文科生,可但考試失手。班房內的面紙一時間供不應求,「相撲選手」紛紛傳來啜泣之聲。當我想把面紙帶到室外時,竟看到一名文科老師蹲在地上和女學生擁作一團,哭個不停。

現實就是如此,在千鈞一髮的時刻,抉擇已一錘定音,沒有「有商有量」這回事。有些同學明明選定了學科組合甲,卻發現成績單上組合乙的公開成績較佳,沒有多餘的考慮時間,聽到自己的名字,草草地填了組合甲,一臉茫然地下台,完事;有些同學為了留在原校,勉強進了別的班別,隔年決定轉校重讀;還有一個我不認識的倒楣鬼,在放榜日申請了重讀,卻在若干月後得到諷刺的覆核結果,原來該名文科生考獲二字頭的佳績,甚至有一科明明獲A卻被錯評為D。運氣這傢伙,從來蠻不講理。

一科A成了一粒老鼠屎

感覺上,僥倖在高考試場派不上用場,但在聯招一役上卻又是很具殺傷力。印象中,合資格參加聯招的學生需要在數天內呈交意願表格,對優柔寡斷的人又是一大考驗,心猿意馬、好高騖遠的學生必須有顆超級強大的心臟。筆者一名朋友在放榜前決定選擇職業治療系,生化成績一如他所料的那般優秀,令他跌破眼鏡的是那位不速之客、那支英文科的火箭,高考英文科(UE)獲取A級成績固然是很值得驕傲。這一科突如其來的A令他墮入無底深潭,他開始想得很遠,不甘浪費自己的語文天份,結果他交了一份藝高人膽大的排序,最後魚與熊掌統統也得不到。還有那些在急流中緊緊抱著眼前浮木的考生,但求一屁股坐在大學講堂的椅子上,結果轉系的、毅然退學的例子也不少。

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撇開這些外在因素,假如閣下是一位堅定不移、臨危不亂的學生也好,其實還有很多因素以致學生選錯科或者養成確信自己選錯科的心態。曾經看過一本臺灣出版的書,當地入大學率達九成幾,而「認為自己選錯科」的人竟超過六成。

有些人會把種種罪名怪在學制過早分科。我的一位同學自稱精於算術,卻因中三學習態度懶散、排名太差而無法擠進理科班,自此自暴自棄。直到他勉強考完了會考,也因為缺乏理科底子而不能轉科。這種「錯在盤古初開」的可憐人,恐怕如來佛祖也愛莫能助。那時的我有點羨慕國外的學期制,甚麼科目都涉獵一點:文學、國史、地理、商科、生物、美學等等。先開闊眼界,才能認識自己多一點,然後再談談選科的問題。

或許部份人的而且確對學科知識吃不消,力有不逮,拉牛上樹。風景不轉心境轉:別過份憂慮將來、只著眼目前能夠把握的事情、應盡的本份;不為看不到遠景而惆悵、專心欣賞沿路左右風水反而輕鬆踏實。當事情已經發展到某些地步,當種子已經在別的土壤上萌芽,就別煩心過去是非對錯了。若你小時候有玩過「蛇梯棋」,你便會明白這個道理。以退為進,平白為偶爾的失據傷心是徒然的,轉個彎可能時來運到、出現轉機。

誰為「跳蚤」定錯對?

姑勿論是否過早分科,反過來想想學生們是如何界定自己屬於選錯科的?七嘴八舌的、熱心給予意見的長輩或教師們,又是如何為「選錯科」訂立一個標準?是因為成績不堪入目,還是因為學生別的專長被埋沒了?選了感興趣的科,考出來的成績卻老是不怎麼樣,我們應該「踩多兩腳」苛責這小子選錯科、鼓吹他怨天尤人,抑或誘導他振作起來、慢慢摸索竅門?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追不上的人自然會明白問題癥結何在,而在落後的時候,過多閒雜瑣言反而敗事。舊制的上課天有非常多選科講座,還有令我很費解的「文理測算表」,據說是可以粗略把同學分為適合唸文科或是理科的參考工具之一。據老娘對人類的觀察,人是很難分類為某一邊的,換句話說,為什麼精於文科就等於不擅於物理?我可認為「不文不理」才是常態,時而理智,時而感性。無心冒犯,但我在英文中學的日子都似乎發現一個共通點,就是理班教師對科技產品很有心得,但英文實在說得馬虎,普通話更是差勁;而文班教師能言善道,但懂得正確使用實物投影機的不多,平日分小組也要問幾次平均數是多少。當然你可以說我以十來位教師作例子是不公平的,但我在意的正正是師表當年的一句:「你知我教歷史、計數真係考倒我。」

怎樣的思維也會培育出怎樣的學生,當學生在投選代表致辭或者進行報告,幾乎一定會聽到「嘩,我讀science架,叫我講嘢咪即係叫我去死,叫OOO講啦」、「你地啲英文人搞掂啦,我地啲數佬剪片就得」;上高中統計課時,例牌聽到文科生會說「唉,我好地地讀文科,走黎讀呢啲,唉,好後悔」;朋友間聚會談天說地、聊到時事議題,就會有人說「我歷史好似讀到中三,乜都唔記得」…… 到底是誰為這些人貼上文、理標籤?這些「你們文人blah blah blah」和「你們數佬blah blah blah」的價值其實正在為學生洗腦。大家應該有聽過跳蚤是彈跳界王者的故事吧?科學家為跳蚤蓋上玻璃杯,跳蚤碰壁後就會減低彈跳的高度。即使日後杯子被挪開,跳蚤也永遠停留在低一點的高度,這就是自我設限帶來的消極影響。

真正選錯科的人並不可能有那麼多,有人純粹因為成績沒有起色而陷入自我懷疑的心理懸崖,甘心當隻跳蚤,多可惜!

錯了又如何? 拐個彎就是無限大

言歸正傳,身為一個經歷過被狠批選錯科和考試不合格的過來人,我可以落落大方地告訴大家:錯了又如何?青年絕對錯得起,有時覺得做錯了便會完蛋,結果拐個彎不都是小事一樁,人生依然海闊天空。出類拔萃的人不是因為沒做錯任何決定,而是勇敢地走過路直路彎;快樂知足的人並不是沒有經歷過自卑和灰心沮喪,而是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走錯路的人也許努力付諸流水,可是能夠親身體驗的別一番風景。請原諒我以「患難見真情」這個老套到不行的詞來形容書友們在低谷時互相扶持的感情,吃喝玩樂的朋友是很難交心的,只有陪伴你一起面對未知的考驗的朋友才是你一輩子的知心友。身邊好多朋友高考考砸了,再經由副學士、高級文憑,繞一點小路才升上大學,他們異口同聲都感謝那段難捱的高考歲月,對甚麼選錯科、走冤枉路一點也不後悔,是這些黑暗的日子帶給他們雪中送炭的美好。共勉之。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