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迎接五一勞動節,為大家推介一齣名為《蟹工船》的日本電影。
電影《蟹工船》改編自一部在1928年起於無產階級文學雜誌《戰旗》上連載的小說,是日本左翼文學作品的代表作,作者為日本左翼文學界代表人物小林多喜二。自1930年起,小說曾經多次改編成舞台劇、電影和漫畫,而在2008年,即作者死後75年,日本經濟低迷,故事再次在社會引起熱話,小說和漫畫的銷量大增,更於2009年再次被拍成電影。這部八十年前出版的小說,為何仍然能夠引起現今人們的共嗚呢?
仍然存在的階級鬥爭
故事舞台發生在二十世紀初,一艘名為「博光丸」的捕蟹船,這艘船其實是一間長期漂流在海上的工廠,工人除了捕蟹之外,還要煮蟹、加工和製作罐頭。故事的劇情很簡單,就是描述一班在蟹工船上工作的男性工人,如何受到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殘酷地剝削,工人們其實都是來自鄉下的失業人士、破產農民或貧窮學生,被資本家、地主或政府騙到蟹工船上工作。
電影的上半部份,花了不少時間去描寫船上極為惡劣的工作環境,例如船上的機器都是由工人以人手推動,每天工人們都好像奴隸般推動著笨重的機器,抑或是站著不停去抽取蟹肉;每名工人都好像囚犯般被編上不同的編號,每天穿著住同一套骯髒的製服,與惡劣的工作環境融為一體;當工人稍有倦意,監工便會虐打工人,甚至有逃走失敗的工人被倒吊懲處……
導演一方面很努力地告訴觀眾蟹工船是人間地獄,講述監工、資本家和海軍如何合力奴役工人,但同時卻加入不少黑色幽默的劇情。工人們在房間休息的時候,經常會互相訴苦(其實在散播負能量),每個工人也有不同的小故事,但他們均覺得人天生就是不平等,對未來沒有改變的希望,唯有寄望下一世能夠誕生於有錢人家,幻想下一世的生活……松田龍平飾演的新庄,決定帶領著工人集體吊頸自殺,但最終因為船的搖晃而失敗,好笑的同時,反映著工人的悲哀,連死亡也無法掌握在自己手裡,要繼續過著非人的生活。
在電影的中段,松田龍平飾演的新庄成功逃到俄羅斯船隻,接受了食物的款待,同時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的影響,然後覺醒並回到蟹工船上宣揚階級意識,告訴工人自己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裡,企圖發動罷工事件。新庄的演說非常激昂,其中一句:「要是勞動者不幹活的話,錢就不會進入有錢人的口袋。」
工人們開始明白到資產階級不斷壓榨工人的剩餘價值,工人每天辛勞工作生產昂貴的蟹肉罐頭,卻沒有得到合理的報酬。工人只能吃麵包,但不用幹活的資本家就大魚大肉。雖然工人們的第一次罷工,遭到海軍的鎮壓,得到了頗悲慘的下場,但由於工人的階級意識已經覺醒了,電影以醞釀第二次罷工作結尾,意味著工人要不斷組織起來進行階級鬥爭,才會見到曙光……
《蟹工船》當代的意義
這部八十年前出版的小說,在2008年成為日本社會的現象,小說和漫畫大賣,報刊和電視台紛紛製作專題去介紹,「蟹工船」亦被選為2008年度日本十大流行語之一,實在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社會現象,無疑是因為故事折射了現今日本社會打工仔的貧窮狀況。
電影大力批判資本主義,提醒著我們資本主義醜惡的本質。儘管現代社會有勞工法等措施去保障工人的福祉,但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還是不變的——無產階級喪失了生產資料,喪失了自主勞動,不得不向資本家出售自己的勞動力;資本家對工人階級進行剝削和壓榨,以賺取剩餘價值;資本家與無產階級存在著階段矛盾,資本家一直想盡辦法去剝削工人,企圖賺取最多的利益……
在電影裡,新庄對工人說:「我們的弱點就是太習慣現時的生活。」對現今的香港社會來說甚有啟發性,人被資本家壓迫和剝削的情況一直也存在,但大部份人抱著安於現況既心態,享受著虛假和平,遺忘了自己仍被資本主義所剝削,遺忘了階級爭鬥的意識……不要以為是白領、大學畢業生就會不被剝削,香港人的整體工時愈來愈長,薪酬增幅追不到通脹,標準工時和集體談判權政策遙遙無期。
故事《蟹工船》除了批判資本家之外,還著墨去描寫日本政權如何與資本家合謀,借帝國主義的旗幟配合資本主義,一起壓迫工人,但獲益的只是特權階級。沒有國家機器的護航,單憑資本家的力量是有限的,資本主義下的官商勾結進一步壓榨工人,懼怕工人的階級意識抬頭,導致《蟹工船》的作者小林多喜二,他最終被軍警特務毒刑拷致死。政府成為了資本家的工具,新聞裡頭也經常出現類似的事件,例如早前東莞鞋廠製裕元企業的工潮,就有數千名防暴特警駐守罷工廠區準備鎮壓,將拒絕復工的工人打成重傷。
全球各地資本主義社會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所以,不要以為蟹工船距離我們很遙遠,因為每個資本主義社會,本身也一是艘蟹工船。《蟹工船》在告訴我們:「勞動者,抗爭吧!」就算政治上有了民主,但若果經濟仍然不民主,人們是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