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上,經常會看到世界各地的廢墟介紹,在外國,人少地多,一些龐大的建築物荒廢了,也不會急著拆毀。如前東西德國或蘇聯地區就有不少軍事基地、美國的遊樂場、歌劇院、保加利亞的共產黨時代遺跡,都給人巨大的震撼感。而在亞洲區,可以震撼人心的廢墟,首推日本長崎的瑞島相信無人會反對。
瑞島,長度約1.2公里,因外型與日本戰艦土佐號相似,所以俗稱軍艦島,位於長崎縣高島町。早在1810年以發現島上的煤炭脈,其後在1890年被三菱財團收購,開始大規模開採煤炭。高峰期年產41萬噸,人口達五千多人,人口密度比當時的東京高九倍。島的外型亦多次擴大,為應付島民(工人)需要,除了一般住宅外,更有學校、街市、醫院、寺院、電影院、公共浴室、旅館、泳池、理髪店、波子機店及麻雀館。並在1916年建成了日本第一座鋼筋混凝土大廈,30號棟樓高7層。其後在1945年則建成了全島住宅數量最多的65号棟樓高9層,頂層為幼稚園。
在二戰期間,由於需要大量工人開採,除了在日本國內招集人手外,亦有中國和韓國戰俘被帶到島上工作,而其間更有中國人和韓國人聯手對抗日本人的事件發生,導致中韓戰俘被分隔居住。開採工作十分危險,環境惡劣,亦做就不少工人逃走,可惜成功率低,大多數在海上溺斃收場。
直到1974年,由於能源消耗由煤炭轉至石油,令煤炭需求下降,在同年1月15日,瑞島礦場關閉,工人亦要離開,在4月20日最後一批工人撤離後,瑞島正式成為無人島。在2001年三菱財團無條件將瑞島送給長崎政府,但由於荒廢以久,建築物腐化嚴重,恐怕有倒塌危險,因此暫停島內的對外開放,直到2005年,才有限度發出特別許可給認可媒體登島報導,2009年重新開放少許道路及建築(約全島5-10%)供遊客觀光。現在除了親身到長崎外,在google map上亦可看到島內環境。明白了一堆歷史後,那天有幸可以登島,相信會對該島有更立體的感覺吧。
這次與遊棄人間通過特殊途徑登島,絕對要感謝日本朋友的資料提供,沒有你們支持,我們無法以第一隊港人廢墟探索隊伍身份深入了解軍艦島的實際環境。
登島後第一個感覺是,進入了一個時間靜止的城市,雖然當日風和日麗,耳邊不斷傳來海浪的聲音。走進城內,沒有一絲恐怖感,有的只是荒涼,一個曾經比東京更熱鬧的荒涼。第一個到達的是瑞島小中學(70号棟),樓高7層,建於1893年,其後於1958及61年改建。入口有瑞島的馬賽克壁畫,班房內保存了瑞島的模型。這學校營運了81年,在1974年封島的同時也一起閉幕。
再往內走,看到了不少荒廢建築如醫院、隔離病院、泳池、神社、一系列的倉庫及工場、66-68号棟(住宅)及最大的65号棟,感覺最深刻的是65号棟,U型設計,內裡的住宅分佈緊湊,有點像九龍城寨,彷彿聽到小孩和犬隻在走廊玩耍,父母在煮飯的聲音,左鄰右舍互相照應的感覺。有不少房間還留有一些日用品、電視、漫畫、酒瓶、狗屋,同時亦留下了七十年代的光景。
在島上空曠的地方走風聲呼呼,可以感受到這裡風勢不弱,可能因為離岸很遠,十分當風。回想以往在網絡上看到風暴吹襲軍艦島的相片,海浪可以打上近20米的高度,相信這裡的生活絕不好過。難怪島的外圍有高達3﹣4米的防禦牆,連進擊的巨人真人版都會在這裡取景。
軍艦島作為亞洲廢墟的聖地,震撼感在於它的完整性,島上是個小城市,在市內參觀,可以看到一個完全荒廢的城市面貌。與外界隔絕的地型,令建築內的陳設也保存下來。這種感受,並非相片或錄像可以領會得到。
現時,長崎政府準備把軍艦島申請到世界文化遺產中,雖然韓國和中國因歷史問題極力反對,但它的確有保存下來的必要。此外,在正規登島參觀的船公司不少,而個人比較推介的是這間,由軍艦島NPO法人坂本道徳先生帶隊,詳細講述軍艦島歷史。
註:所有相片為荒凝止息所拍攝,絕不會轉載偷相
荒凝止息
從九龍寨城到日本軍艦島,再由冰島回到南丫島,荒凝止息致力於研究及以傳統拍攝方式記錄本土荒廢之地,近年遊走於世界各國,與外地研究者交流。更開設 facebook 專頁,與同好分享作品。正如本會宗旨「以傳統攝影觀察人類放棄的空間,捕捉浮遊於箇中的沉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