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為1987年,我還是小學生,當時身邊已經開始有同學要移民。少不更事的我,只知道同學移民後便很難再見面。那年,TVB 拍了一個半小時的單元劇,名《香港的月亮》 ,內容大概講述海外留學生回港後的遭遇。該劇監製是鄒世孝,演員有何志培 (大缸魚)、呂頌賢、 李中寧及從加拿大回港的李婉華等。李婉華當時是被監製發掘出來的新人。此劇年代久遠,但的確引起一陣迴響,而當中亦反映了當時香港社會的情況。
鏡頭一轉,來到1989年,六四後人心惶惶,移民潮更盛。如何才能穩定當時香港人的心?當時TVB 再拍了一齣五集短劇,名 《香港雲起時》,監製徐正康,編劇組成員包括鄧特希。劇情也是圍繞當時香港的政治環境發展,當中亦有提及六四時件發生,香港人如何面對及如何為自己的前途作出抉擇。雖然只有短短五集,但內容都是當時香港人關心的議題,而主題曲是Beyond 的《無悔這一生》,與劇集內容相呼應。
為什麼我要花時間講一些年輕人未看過的劇集? 當然,目的並非為TVB 說詞,說她也曾經拍攝過反映現實的劇集云云。這兩套上世紀的實況劇與昨晚 (廿七日)播出的 《我們的天空》第二集 《同根生》,真的相距甚遠了。
未正式播出時,TVB 用了一星期去預告劇情,當時已經知道必定為新移民講盡好話。 單看劇集名稱,由 《我們的天空》到 《同根生》,我無法理解如何從一個香港本土的角度可以拍成這樣?若非編劇無好好做調查或訪問,就是此劇集的目標觀眾根本不是香港人,再進一步說,此劇是拍給水貨客、新移民、離地中產 (持外國護照隨時離開香港的人)看的。
以香港人一貫 「搵食」大過天的性格,為何會對水貨客及新移民反感?TVB 編劇以為今時今日的新移民仍是我長輩那一代移民嗎?那時何曾有社工幫忙?那時的新移民要做比洗碗更辛苦的工作,移居香港的老一輩,很多都是朝一份晚一份工的,他們的日子是熬出來的。今時今日的新移民,未到埗已經在想如何攫取更多的福利。請問TVB 的編劇的思維追得上時代嗎?
敬告CCTVB:今時今日的觀眾不是弱智的,如果你們以為用此等愚民方法去拍劇集便可洗觀眾腦,是否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了少許? 這個所謂「實況劇」到底如何反映社會現實 ?
原文刊於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