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重溫了2012年暑假上映的《麥兜‧噹噹伴我心》,電影講述春田花花幼稚園出現嚴重經濟困難,面臨結業危機,麥兜與其他小朋友組成「春田花花合唱團」出"show"救亡。電影中一系列由童聲合唱團唱出的音樂插曲,令我不期然想起香港當下由年輕人成立的新一代合唱團。
好記得麥太在戲中以「口擘擘(maak3)(即不斷張開口的意思)」來形容參與合唱團的兒子,令人哭笑不得。我從小學到中學一直參與學校合唱團的排練和演出。每年一度的學校音樂節,直到現在,仍是各中小學合唱團最期待的盛事。雖然已離開中學生涯好一段時間,但我仍然有密切關注音樂節的動向。從社交網站的音樂節「Secret Page」短短兩三個月內能聚集到幾百個Posts,便知道同學們是多麼留意這場學界盛事。
愛上一樣東西,是難以自拔的,尤其當你已投入了大量感情。愛上合唱,亦一樣。與我同屆畢業的同學,無論是同校或是友校的合唱團團員,畢業後總是四方八面尋找「唱路」,希望繼續延續自己的小小音樂夢。於是,近幾年來,一直有大大小小的新一代合唱團成立,有的專注在傳統古典合唱音樂(如Singchronizers﹑Greeners等),更多專注發展及推廣無伴奏音樂,但都希望為年輕人提供一個一展歌喉的機會。
口擘擘,太冇趣?
暑假檔期是新一代合唱團最熱鬧的季節,大大小小的音樂會都在七八月間舉行。上班後,我雖然再沒有空餘時間參與合唱團排練,但合唱音樂會,再忙也要抽空出席,緬懷過去自己對合唱曾經有過的熱情。然而,我觀察到,很多時候,台下的觀眾其實很單一—不是表演團員的朋友﹑家長,就是別的合唱團團員,總之來來去去都是同一圈子的人。
一直以來,在大眾的心目中,「合唱音樂」跟「古典音樂」似乎有種無形的連繫,而「古典音樂」對於很多人來說較為沉悶﹑難以入耳。於是,普羅大眾一聽見「合唱」便為之卻步,沒甚興趣看人「口擘擘」。這可能是令音樂會觀眾單一化的原因之一。
合唱=古典=沉悶?
根據我觀察,年輕一代的合唱團於近年其實一直在尋求嶄新的表達方法,嘗試打破大眾為「合唱音樂」與「古典」或「沉悶」掛上等號的印象,務求開拓新的觀眾群,讓從前不曾留意合唱音樂的市民,都能享受其音樂。近年較為大型及新穎的合唱音樂會包括香港合唱新力量舉辦的廣東話原創歌舞劇《喜歡‧然後》,結合戲劇﹑舞蹈和舞台效果,唱出新生代的原創廣東話合唱歌。
另一合唱團Ponte Singers更有野心,致力將音樂和電影糅合成一個故事,呈現在觀眾眼前。據了解, Ponte Signers今年八月名為「錯.愛」的音樂會打算把音樂與愛情微電影結合。音樂會將以這齣微電影為中心,故事講述一對十九歲的情侶,女生一開始便全情投入,希望對方能承諾長廂廝守;男生卻得過且過,對感情抱著「玩玩下」的心態。後來,女生開始感到迷茫,發現外面的世界原來很大。在分手之際,男生才表現出自己對這段關係有多認真。Ponte Singers會在現場為電影配樂,歌曲包括流行曲和著名合唱小品。而電影的拍攝則交由專業製作團隊負責。我認為這個概念非常新穎,是一個把合唱音樂普及化的好機會。即使你對合唱音樂沒有認識,也可以把音樂會當成一齣現場配樂電影(有點像經典電影Metropolis)來欣賞。
另一邊廂,無伴奏音樂組合Orange A Cappella除了不時作無伴奏合唱演出外,這個暑假更聯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舉辦青少年人聲合唱工作坊。幾位有豐富舞台及演唱經驗的前輩,選出數十位對無伴奏合唱有熱誠的青少年,透過密集式的訓練,教授他們演唱的技巧。除了有「勁歌」外,他們的《你,唱得喜?II》合唱工作坊總結演出亦會配合「熱舞」和節奏強勁的敲擊樂,希望為觀眾帶來一次別開生面的狂舞音樂派對。Orange A Cappella 團員白天為普通上班一族,下班後仍不違餘力教授青少年,實在令人敬佩。
常有人批評香港是文化沙漠,又宣稱樂壇已死,連某政府官員也竟然說出文化設施「建設出來,整個文化發展水平未趕上都是浪費」的怪誕言論。其實,香港有很多新一代的年輕音樂人正默默付出,而且他們的節目既多元化又高水平,被受國際樂壇肯定。大眾除了留意主流媒體報導的流行歌手﹑日韓明星外,不妨多逛逛通利琴行及各區的文娛中心,不要忽略了植根香港本土的新一代年輕音樂人!
八月份推介音樂會:
1) 「錯.愛」合唱錄像音樂會
日期:10 /8 /2014 (星期日)
時間:20:00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
購票: Cityline 購票通/通利琴行有售
2) 《你,唱得喜?II》Orange A Cappella 青少年人聲合唱工作坊暨總結演出
日期:15-17 / 8 / 2014 (星期五-日)
時間:19:30 (15-16/8), 1500 (17/8)
地點:西灣河文娛中心劇院
購票:城市電腦售票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