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4日星期六

香港獨立媒體: 原來爸爸係做玩具運輸O既!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原來爸爸係做玩具運輸O既!
Aug 24th 2013, 13:37, by 易汶健

窮人和新移民,是面書歷久不衰的議題,往往有數之不盡的like和留言。當然,批評較稱讚的多,多很多。

前天,有網民上傳了一個無線新聞的截圖,內容是訪問一個家庭,收入在官方即將推出的貧窮線之上,但生活仍然拮据。社聯倡議的有兒童的在職貧窮家庭低收入補貼,正正能夠幫助這批家庭。

002

問題是,訪問的內容激怒那位網民,順便揶揄大愛和左膠。以下是他批評的兩點:

一、「一個大陸來港家庭,幾撚窮幾撚慘咁。果位太太就表示,冇枱食飯冇枱做功課,黎左香港三四年都買唔起牛油俾個仔食,真係好撚慘呀可?」
二、「但事件難逃一眾高登仔法眼,留意呢位太太屋企入面,竟然係堆滿高達模型,其中一盒仲要係價值最少六舊水既MG版獨角獸FA模型!佢就話佢好撚窮,話冇錢買牛油,我就笑而不語。」

執筆至此,有3,860個用戶like了,2,465個shares,大部份也是批評的。

兩點澄清
剛巧,我認識那位街坊的社工,她跟我說了兩點:

一、受訪者說的是「牛肉」,不是「牛油」;
二、受訪者的丈夫,是當玩具運輸貨櫃車司機。

先說第二點。原來,社工在介紹受訪者丈夫職業時,只介紹了「貨櫃車司機」,做中港運輸的。她補充一般稱呼受訪者的職業,也不會那麼仔細,例如點出運送哪些貨物。因為這樣,記者不知道原來丈夫是當玩具運輸的。

至於模型盒,社工指她那時要接有線電視的記者前來,所以剛巧不在場,也不知道上格床被拍攝。房環境狹小,能拍攝的地方有限,所以順勢拍上格床。父親因為職業,得到一些高達模型,是正常事吧。

第一點就有一些複雜。社工稱受訪者是說「牛肉」,而非「牛油」,兩人看到訪問時,也認為字幕出錯。據悉,原來電視台那邊,也曾經認為有點問題。不過街坊回應肯定,就播出街了。也許這是受訪者不擅面對記者和傳媒之果。

連同上一段介紹社聯低收入補助方案,無線新聞的篇幅有3分35秒。

我要承認,沒有親自問那位街坊,但我嘗試多走一步,問一下訪問的情景。

傳媒在報導和評論扶貧和民生政策,一定會積極找街坊講故事,訴說貧窮如何令生活變差,希望新政策能夠幫助他們脫貧。讀者就會按著例子,評論政策是否有用。單談政策,記者和讀者也未必明白政策目標,例子可以幫助說明。老師教作文時,也會鼓勵學生用例子吧。

只有窮到燶才算貧窮
如果社工的澄清真確,爭議則道出一個現象,就是不少香港人仍然認為窮人真的是「窮到燶」才值得幫。家庭一有非必要開支(例如玩具),就會認為他們只好享樂,而社工為著自己飯碗,即使花光公帑幫人也不要緊。今次的例子就更差,因為受訪者是有口音,於是聯想到新移民,一定是貪福利和身份證才來香港的。將來推出低收入方案,有現金補貼,他們一定會大吃大喝,衣錦還鄉云云。跟著,不少人也會回帶,找尋年前騙綜援的個案,指綜援養肥人。

拿回2004年社會政策學者黃洪做的基本生活需要研究報告調查,報告認為人的生活不應只能夠生存,應以「基本但可以參與常規社會生活」的標準(例如有足夠開支應付交通和電腦及上網費)。這是混合絕對及相對貧窮的計算方法。

經學者、研究員、福利受助人和非受助人整合意見後,得出一個三人健全家庭的基本生活開支,不計住屋,是7,489元,折算到現在約21.6%的通脹率,開支為9,107元,加上受訪者現時的劏房月租三千多元(以中點3,500元計算),總開支要約12,600元。現時政府有補助劏房補貼、書簿和學費補貼,收入剛剛能應付開支。

再論社聯的低收入補貼方案。現時三人家庭的每月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是11,750元,即有約四分之三的三人家庭,入息較這個數額高。以社聯的建議,這個受訪家庭,能夠每月獲2,225元補助,大概是補足至入息中位數六成水平(而已)。

20130822_pc1
社聯星期四(8月22日)發佈低收入家庭補貼方案。(圖片來源: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貧窮線預計在九月出籠,梁振英和特區政府會重鎚出擊,推出民生政策挽救民望,之後會商議低收入補助方案,包括現時不同民間團體倡議的現金補助。屆時,媒體會四出找民間團體做訪問,民間團體也會四出找傳媒做倡議工作。

還有多少街坊願意上傳媒?
雖然不少社工也預備被罵,也習慣了被罵,然而,如果網友看到幾個片段,就批評受訪者和社工,還有多少街坊願意向傳媒訴說生活狀況呢?為何不想想,收取呎租35元的價錢是否過分?或者,it's not a matter of truth, but perception。如果讀者先驗地認為一個例子不值得幫,就算之後有人用十個例子反駁,也失去效力。

我很擔心香港被溝淡,會批評政府不爭取更大的入境審批權。然而,要怪罪於個別跟隨丈夫來港的新移民,似乎捉錯用神。再者,即使家中有高達,原因也不一定是直接購買。只要多做一點義工,不難知道,社會福利團體、議員辦事處、或者民間團體不時也做轉贈、義賣等活動,所以得到玩具,或者二手但整潔的家庭電器,也不奇怪。

註:同場附送有線新聞的報導。

主題圖片來源:無線新聞截圖。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獅子山下的「和富」精神

 
獅子山下的「和富」精神
Aug 24th 2013, 09:06, by 足球說故事

Ph6EF

像和富這樣的人,在香港隨處可見……和富是個二十出頭的基層人士,與父母住在大埔的一所舊式屋村。生活不太充裕,但和富一家生活卻融洽非常,他從沒有一點怨言。和富自知出生低微,學歷不高,亦沒有什麼技倆,要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並不容易,但他從沒有因此而灰心,他堅信「只是努力,定能成功」這道理。

他彷彿再現了六七十年代香港人在獅子山下的奮鬥精神。可是,現在是二零一三年,還管用嗎?

他並不像孟子的其中一名學生,一開始就看著最高處進發。相反,他先要打好基礎,然後一步一步地向上爬。是故,和富選擇在一家規範甚細的公司當個微不足道的小職員。他並不急於進取,心裡只想著:「只要我現在努力做一點成績,日後定能有更大機會進身規範較大的大公司!」

兩年後,和富果真爬上了更高處。他得到一家中型的企業公司賞識,便轉到那邊工作。後來和富愈做愈有成績。在零六年,他終於憑努力進入了香港一間大公司。

和富的成功彷彿告訴香港人,當年獅子山下的拚搏精神並沒有因為時代變遷而被遺忘,反而在這個早已被扭曲得不似形狀的社會,這種精神依舊長存。

和富並沒有因為成功而驕傲,他清楚明白「有出有入」這個切然定理。現在只不過是個開始,最重要的是如何在這公司生存。起初,和富並未習慣大公司的高要求,他的表現並不理想,不是做錯了事,就做做得不好。儘管做好了,卻又不是很突出,他如此的表現曾一度引起老闆的不滿。一向正面的和富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心裡那份堅定不移的信心蓋過了一切的失敗。

「香港人怎可以輕易放棄!?」他經常這樣跟自己說。

正是如斯積極態度,他的表現漸漸得到改善,好幾次也得到上司的讚賞。和富在季尾時更被公司選為最佳新人,同事們還稱他做「神奇和富」。神奇和富彷彿坐了一程驚險的過山車,最終也安全渡過了他在大公司裡的第一個年頭。

隨後那年,和富的表現都十分平穩,他似乎已經找到在公司裡頭的生存方法。此時和富的野心便大了。他想要升級,當經理也好,當主管也好,他就是希望更上層樓。可是公司裡頭員工那麼多,他怎樣才能突圍而出?

和富沒想太多,他始終相信「只要努力,便能成功」這個道理。可是現實中就只有這條二元對立的方程式嗎?答案也許不,但和富就是相信人定勝天。他現在擁有的一切,就是戰勝了上天的最好證明。

和富終在第三個年升級為海外主管,代表公司與海外公司交汲。和富做夢也想不到這個目標如此快便能達成。他只不過是一個出身低微的基層小子,竟可以比一些在公司裡當了好幾十年的員工更上一層樓。旁人也許會妒忌和富,甚至認為和富是得到高層歡心才有這樣的機會,但他們無一個留意和富在背後所付出努力和汗水。

後來,他的「成名之路」吸引了一些出版商注意,於是邀請和富執筆寫書,將
公司裡的點滴統統記錄下來。和富希望透過自身的經歷以勉勵一些跟他同樣出生低微的基層人士,不要因此而放棄。

「我能做到,你們,同樣也能做到」和富在書裡這樣說。

medium-cb05b82f-a081-422b-8e0e-17c18ef9fe591n

和富的表現一直穩步上揚,生活如魚得水。但似乎這種安穩的日子惹起上天的不滿,他不會讓一個人的一生只有成功,沒有失敗,尤是那個曾打敗過他的人。不給他一點苦楚,便沒有突破點。果真,在隨後幾年,和富的表現有所回落,但時有佳作,當年他也首奪公司全年最佳員工。可是後來卻因為一次交汲交敗而連累公司損失甚大,和富只不過是個小員工,哪裡能擔當得起這種責任?和富也無以為繼,最終公司以成績欠佳為由,把和富裁掉。

和富在大公司裡七年的生涯就此劃上句號。和富心裡很不忿,想不到公司會因為他一次錯失而把他裁掉。就是這一次的失誤,這裡七年來的名利與功名統統都被除去了。和富認為這刻他才是真正坐上了一架過山車。只是他想不到,這架過山車最終失事,連人帶車亡在山邊……

和富忽然想起公司有段傳聞,說十多年前同樣有位因此而被裁掉的員工,向公司求情,最終打動老闆,使他得以留下。起初和富以為那名員工靠誠意來打動老闆,可是最後卻發現,他得以留下來的原因,皆因那人的出身和社會上的名氣。同人不同命,和富的離開和那人的留下形成了一種強烈對比,彷彿告訴我們

這-才-是-真-正-的-現-實-

夢散了,醒來了,和富最終都沒有留下來,一切又重回最初的階段。儘管心有不忿,但他卻沒有一點的氣餒,他堅信「只要努力,便能成功」。現在他要暫時離開這裡,終有一天,他定能回到這個高處。

終有一天,他定能回到這個高處-

終有一天-像和富這樣的人,在香港處隨可見。和富不單只是一個單純的個體,而是一個包括你和我的整體,我跟你,同樣也是和富。

和富的經歷,正是要告訴香港人,就算身處何方;就算有多負面的情緒,不斷打擊我們、消磨我們的鬥志,香港人在獅子山下的奮鬥精神仍舊長存心裡,永恆不滅。但願和富大埔這支神奇球隊能再一次在甲組聯賽上出現。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民主黨政制座談會系列:何俊仁的底線根本爭取不了任何東西

 
民主黨政制座談會系列:何俊仁的底線根本爭取不了任何東西
Aug 24th 2013, 08:57, by 民主黨評論團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及前主席何俊仁上周的2017特首選舉方案言論,引起公民社會廣泛批評。剛過去的周二(13日)晚上,在八號風球迫近之下,仍於太子總部舉行黨內座談會,親身解畫、為言論降溫,意圖平息黨內爭議。

本系列最後一篇,分析何俊仁。先重溫《信報》8月9日刊登的何俊仁專訪中,被飽受批評的兩個重點。

1. 選舉委員會方式「唔係完美,但唔係唔可以接受」……可以微調選舉委員會,把提名門檻降低至十分一提名即可。
2. 「公民間接提名」:有兩萬至三萬公民聯署支持的人,可參加泛民初選,以電子公投方式讓全民投票,提名委員會內的泛民代表要承諾接受結果,提名初選勝出者成為特首候選人。

評論團認為,現時社會對於何俊仁作出很多批評,何俊仁的確「抵罵」。試假設中央政府真的接納、2017年實施何俊仁的兩點提名建議,究竟為市民爭取了什麼?市民沒有機會直接提名心儀者成為特首候首人、更沒有機會直接選出有份提名的選委,情況和現時根本無異,市民將會發現「得個桔」!(真普選聯盟的三個方案也不是完美,但至少希望增加選舉委員會的民意代表比例、引入直接的公民提名、或參考美國總統選舉人制度的變相提名)

分析何俊仁的言論,背後動機是把「底線」劃在一個最符合政治現實的地方。然而,作為一個自稱爭取民主的人,不該提出這樣子的方案,應該說,不該以此為「底線」,因為根本不算是「底線」:提名門檻八分一和十分一相差很遠嗎?上年已經攪了一次泛民初選,泛民選委也依從結果提名了何,所謂提案,只是把上年做了的事制度化而已!算什麼「爭取」?這不是「底線」,只是「原地踏步」!

筆者在座談會發言時指出,是次事件背後更大含義:在爭取普選特首一事上,民主黨的「底線」在哪裡?劉、何,甚至許多民主黨人,都只在思考「民主黨應該把底線劃在哪裡?」但筆者認為問題出發點錯了,民主黨應該要問的是「公民社會想把底線劃在哪裡?」前者是上世紀的舊政治模式:以政黨為出發點,提出一套認為是最好的政見,然後說服群眾跟從。但在新世紀,公民社會的政治力量大了,甚至超越政黨,新的政治模式是:從公民社會出發,了解群眾認為是最好的政見,然後以此為依據。

2010年的政改風波,歸根究底,就是民主黨仍沿用舊政治模式,提出一個認為最好的方案,卻無法說服廣大的公民社會,結果遭到抨擊、連去年立法會選舉也遭到慘敗。今次也重蹈覆轍,尤其是何俊仁,提出一個認為最符合政治現實的「底線」,但卻根本沒有站在公民社會的立場上出發,結果遭到強大反彈。

在今天的香港政治現實,已經沒有人人理所當然要跟從的政治領袖了,只有願意聆聽、以民意為依歸的民意代表,才能生存。爭取普選是一場長期戰役,若果民主黨以為,發生類似問題,只要開座談會解畫、便能解決嗎?即使能夠,可以把訊息帶給全港七百萬人嗎?這是捨本逐末的方法,最切實的方法,還是放棄「政黨要帶領民眾」的舊政治思維,改為「民意代表要聆聽民眾」的新政治思維,合上嘴咀、倒空腦袋,多聆聽、吸收公民社會智慧吧。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宏昌工廠大廈何去何從?(三)

 
宏昌工廠大廈何去何從?(三)
Aug 24th 2013, 09:14, by 宏昌事件關注組

1011445_399555100161913_772337746_n

編按:房委會現時名下還有六幢工廠大廈,但在短期內可能會減少一幢 , 因城規會早前建議改變宏昌工廠大廈的土地用途為休憩用地,影響廠戶生存空間。廠戶擔心即將要搬走,成立了宏昌事件關注組。

一廠一故事之五:興利燈飾

陳小姐的燈飾公司從父親創業開始,已打拼了半個世紀,他們主要製造燈罩,供應本地的燈飾店。以前租用私人廠廈,後來租入宏昌工廠大廈,租金相對較便宜,總算安定下來。

最嚴峻的日子要算是2003年的沙士年代,那時市面水靜鵝飛,試過幾個月都接不到訂單,幸好終於捱過那段艱難時刻,以為明天會更好,誰知道現在又面對城規會要更改土地用途為休憩用地,前途未卜,十分忐忑,如果政府拆卸宏昌,真不知道要搬到哪裏去?私人廠廈租金太貴,新界路途又太遠,無論租金交通時間都會增加成本,要維持便相當困難。

許多行家曾經嘗試把工廠搬到深圳,以為那邊人工和租金便宜,但其實卻要支付許多不可預知的費用,加上近年國內工人薪金不斷提高,人民幣又越來越貴,所以早已跟香港開支打成平手,不少人到頭來又要搬回香港來。這就說明了像宏昌這種小型廠廈有市場需求,政府本該回應需求多建廠房,增加本地工人就業機會,提供中小企生存空間,讓每個人都能自食其力才是,現在反而把宏昌改為休憩用地,硬把出租率達98%的廠廈置諸不顧,真不知道當局究竟知不知道民間疾苦,知不知道這是自毀長城。

每個廠戶對政府的期望都很簡單──讓我們繼續勤勞地生產,讓我們繼續為香港經濟付上一份力量。當局即使不能協助他們,也不應絕其生路,陷這些小廠戶於無奈的境地中。

相關報導:
宏昌工廠大廈何去何從?(二)
宏昌工廠大廈何去何從?(一)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領匯霸道不仁 海富街市商販無奈告別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領匯霸道不仁 海富街市商販無奈告別
Aug 24th 2013, 08:37, by 麥馬高

IMG_0395

(獨媒特約報導)油麻地海富街市近50多戶商販在今年6月尾突然接到領匯知會,告知8月底將不獲續約,街市亦將改建成超級市場。商販過去一個多月來曾到領匯總部靜坐抗議及談判,領匯政府及社區合作總監潘啟廸更曾表示:「幸好我和大家談判,換著其他人,更鐵腕,傾都唔需要傾呀!」面對領匯霸權的無理壓迫,海富街市的一眾商販來到最後一周。有商販對記者表示,結束營業固然可惜,但更不捨得的是與街坊之間的鄰里感情。

車仔麵東主走上街頭

在海富街市經營車仔麵店已經有六年的陳先生坦言,從沒想過開食店都要搞到上街。「我一世人淨係上過三次街示威抗議,兩次係八九年六四,另一次係廿三條。」在過去的個多月,陳先生除了多次接受不同媒體訪問,更一次又一次到領匯總部靜坐抗議。說到「賠償」及「結業」這些字眼,他的心情早已平復。但他望著廚具,仍然流露一份依依不捨的眼神,「我整依套『架餐』嗰陣買要8萬蚊,琴日夜冷舖嚟睇過,佢話只值五千。」不過他沒有怨恨領匯,更表明會尊重合約精神,如期撤出街市。

「結業之後休息下先啦,可能之後出番嚟揸的士。」他指,本來在街市只需要約2萬元租金,現在卻幾乎要用雙倍價錢另覓新址。「出面知道我地就嚟執,所以啲舖租都吊高嚟賣,3萬幾蚊升到4萬幾蚊。」再者陳先生亦沒有足夠資金,因為現鋪就足足蝕了三十萬,即使重新開業也需要借貸。他指之所以選擇街市開舖,是因為租金較便宜,而且不需要太多裝修。「近兩年生意才企穩陣腳,原本諗住加租都有得做。唉,點知宜家都未搵番本就話要收番。」

陳先生每早四點半便起床並準備食材,麵店以學生及街坊生意為主。「之前有老人家話想食粥,所以做埋粥。」領匯的潘啟迪曾指:「年青人買包糖都用八達通啦,街市做到這些設備咩?」,但事實上,海富區內65歲以上人口佔近區內人口兩成,長者的生活需求沒有得到重視。陳先生亦認為街市獨特的人情味,難以由超市取代。「喺街市買野,大家會傾下講下。但喺超市,每樣野都包裝好晒,你幾可會同超市啲人傾計?完全冇晒溝通!」

IMG_0392

中藥店的最後三日 長者再無藥飲

王宋堅是海富街巿內中藥店的東主,他家住馬鞍山,每早七時便出門;八年來日日如是,為的便是一手一腳打理他的心血。「都無辦法咖,點會諗到街市都可以無咗?」王和記者傾談間,仍難掩失落之情。「區議員點會理我地呀,我地都無票,咪當睇唔到囉。」王太則表示,自從領匯要收回街市的消息傳出後;其丈夫精神壓力很大,更睇了三次醫生。「擔心都無用,領匯一句收番咩都付諸流水。」她又指,雖然街市人流不多,但亦不能忽視其重要性,尤其年紀老邁的長者。「海富呢邊好多老人家,執左之後都無人煲藥佢地飲了。」

IMG_0375
圖:在海富街市不足四百米的路程的另一超級市場

要咁多超市做咩?

領匯方面一直指海富街市人流不足,才被迫結業。及後又曾指是承辦商「光亮」沒有盡責通知商販,才令溝通出現問題。但商販及後向領匯查詢有何證據督促「光亮」通知時,當局卻支吾以對。此外,領匯亦早已在海富商場貼出告示,指為了提升顧客購物體驗,改善基本設施,才作出是次「資產提升工程」。工程中亦會將街市重新裝修間隔,成為一所大型超級市場及十二間食肆商舖。然而,在海富街市不足四百米的路程便有一間超級市場,在鄰近的奧海城亦有比在街市原址面積大一倍的超級市場;難怪多名街坊均指:「要咁多超市做咩,等我地去格價格到最底?」

IMG_0379
圖:居民指近日區內多處突然掛出相關橫額

區議員被指作假

此外,居民黃小姐向記者表示該區議員陳偉強惺惺作假。「我唔會再投票俾佢,呢個人好假。」事緣她曾向陳查詢街市的情況及日後商販的安排。但兩個多月來均沒有回覆之餘,更發現屬於西九新動力的陳偉強近幾星期才在區內多處掛出相關橫額,指「現諮詢居民及商戶意見,並向領匯遞交請願信。」

記者:麥馬高、h4ruby

相關報導:
領匯假談判 海富街市商戶續抗爭
領匯霸權持續 商戶抗議不獲續租
領匯堅持海富街市變超市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強國精英救國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強國精英救國
Aug 23rd 2013, 17:24, by The Concordia Connect

文:A.

近日看了添馬男於主場新聞的一篇文章『極端實用主義』,當中筆者提及到自己對內地學生有多少保留。有興趣的可以到主場新聞看看。

我的看法與 添馬男 有些不同。倒不是要指證對方,只是希望能彼此交流一下意見-畢竟我和他的觀點角度實在有所差異。添馬男 應該是畢業已久,居高臨下地審視著時勢;我則尚在學海掙扎。這還不是一般的學海,這是遠離香港的澳洲,學的是中國上一潮的重點工業 - 太陽能。

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太陽能科研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學府,各國的精英都會遠道而來進修(間接令筆者這種理所當然的本地生成績被壓得很慘)。課堂上很少見到澳洲同學,反倒是中國,歐美和印度學生居多。

其實所有同學都十分敬重這群中國留學生。沒錯他們大部分是拿著政府獎學金越洋讀書的,而且學業表現好得叫人無法置信。可是與他們相處,你會發現他們花在讀書的時間實在令人自愧不如,而且這群尖子並不驕傲,反倒是很願意教我們這班同學。同窗數載,親耳目睹他們的可怕英文漸漸變得流暢,畢業論文報告亦做得頭頭是道,使人欽佩萬分。

添馬男 文中提及內地學生待人接物,跟教授老師相處時比香港學生成熟,這與我所見的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我感受得到他們專注於學業的認真態度,我猜想這自然會令教授偏心些許吧。至於Networking,這我反而少見,總之每天每晚都總能在自修室內找到他們這班高手問問題,就像24小時免費補習社一樣。『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同學自然喜歡與他們相處了。

真正的強國精英學生還是有的。若果將來中國被我身邊的這種同學主導,全國人民都孜孜不倦向著他們的專長鑽研,並將之貢獻社會,我相信『強國』可不再是笑話吧。這群中國新一代不只有硬實力,還有勤奮,還有留學的經驗,還有拓展了的眼界視野,這對發展中的中國是極其寶貴重要的。

除了看輕/看重內地學生,港人有否審視一下自身?

再次重申,這篇文章志在交流,並非指證對方,畢竟香港的分裂已經日益嚴重了。我明白不論是 添馬男 抑或是我,我們所看見的都只是中國龐大學生中的一小部分,林大了什麼鳥都有,所以我們很多預計影射大概都只能以偏概全吧。

同樣是觀點與角度,大概是我對中國未來政局未至於放棄吧。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轉戰內地搞同運 「那是一種使命感」--專訪Ken仔張錦雄

 
Picture Perfect Weddings.

Subscribe to Trending Now..Weddings for great tips and ideas for that splendid day. Inspiration for joyful reunions from themes to bridal gown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轉戰內地搞同運 「那是一種使命感」--專訪Ken仔張錦雄
Aug 23rd 2013, 16:38, by 易汶健

(獨媒特約報導)上周六(8月17日),訪問了Ken仔(張錦雄)三個小時,半路他聲線轉弱,眼睛變小,有點疲態。三天前才從昆明坐火車回港,兩天後又要走了。不過,他沒有欺場,空氣塞滿了他到內地推動同志運動,愛滋病患者支援服務,以及應付大學和公安壓迫的故事。在他眼中,香港很重要,因為內地志願組織經常來香港取經。他上山下鄉,不但香港發展公民社會的經驗帶給內地,而且親身到內地培育組織者和義工:「那是一種使命感,內地的需要很大。」

北進
Ken仔在1995年證實患上愛滋病,並公開患者及同性戀身份。三年後有份創立「香港彩虹」,服務性小眾及推廣性教育。他希望社會關注性小眾受歧視的處境,例如2005年在銅鑼灣有份籌辦的首屆國際反恐同日(IDAHO)遊行。他在2003年後積極參與大大小小的民間團體,例如民間人權陣線,參選議員,做網上電台,等等。

然後,他清減了團體事務,因為他想專注同志和愛滋病服務支援工作。

然後,他清減了香港的同志團體參與,因為他想遠離一下香港的同志圈。他樂見近年反歧視的運動有成績,甚至有議員和藝人出櫃。

在淡出香港之際,他踏足內地。2008年,他成立了「彩虹中國」,支援內地同志平權及愛滋防治工作,現時是義務總幹事。他並非首批性小眾組織做內地工作,但他是少數全身投入的。現在他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內地。

「大概是2006年,我開始到內地分享,在2007年做了北京愛知行研究所理事,定期開會,往往有三四十個組織代表,來自各省各市。我分享了成立香港彩虹的經驗。到了2007年8月,內地團體來拜訪香港彩虹佐敦的中心,我就回訪,得知當時內地已有各類同志組織。後來在中山大學和華南師範大學當嘉賓。」

001
彩虹中國沒有辦公室和全職職員,有的是約十位核心義工,負責做平面設計,翻譯,拍攝,後期製作,紀錄,活動助理等,來自香港和內地。服務以南部地區為主。資源來自小額捐款、巡迴演講和義賣物品。Ken仔不時把網上小額捐款名單上載,以便監察及證明網上募款有效。(圖片來源:受訪者facebook)

陳健民
他跟現時熱門人物陳健民有一段淵源。陳健民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的主任,定期安排內地不同範疇非政府組織領袖、學者、官員、社會企業家來港訪問。「我是指定嘉賓講員之一,他覺得探訪香港有規模的非政府組織之餘,更值得參考草根組織的經驗,香港彩虹是一個例子。當然,他看中我的心路歷程,相信我由病人到倡議者的歷程,會激勵內地組織者。」Ken仔說。

他的人脈就是這樣建立起來,不只是同志,還是其他領域的。現在他積極介紹香港性小眾組織到內地,例如紫藤、跨性別資源中心,以及一些同志伴侶。

我是病人,知道得救最要緊
在內地做倡議工作,就是跌跌碰碰,要懂得走位,懂得運用身份與政府周旋。

他最開心見到同病者得救。他其中一個得著,是學會幫助病人和家屬時,有時要軟硬兼施,反而更大機會成功:「如果一開始就鬧大,醫院就會硬起來,不肯商談診治愛滋病人。我們會講道理,向醫護人員說只要做好預防措施,被傳染的機會很低。成功後,我們不會大肆宣傳醫院做好事,會私底下也跟其他病人說,但也不需要說是我教你的。宣揚之後惹來維穩,對誰也沒有好處。當成功個案累積,再找時機倡議政策,變成常規,會較容易。」

我唸社工,我實踐
他是個培訓者。他發現如果只是一兩個小時的講座,一來他們學不來甚麼,二來香港的一套,內地難以跟從,必須本土化。他專誠讀了社工課程。「我在彩虹中國的工作,是跟組織者work with一段時間。」所謂的work with,是親身到內地培育組織者和核心義工。

「我會去成都、西安、南昌等,跟他們一起工作一個月。那些團體也許只有一個職員,甚至沒有,只能集合給我的講員費用當酬勞,兩千、三千、四千元。我會做三四十個面談個案,兩個支持小組,十次八次的工作坊和講座,去醫院拜訪,聽求助電話,安慰病人和家屬。我離開後,他們自行運作,一段時間後我再回去跟進。有一次我去成都回訪,有三個病人跟我說,我拍拖了。我又記得有同志跟我說出櫃,自發探望病人。那種示範很有用。」

0039551770474_e2a45113a6_c
Ken仔在分享彩虹中國的刊物,內有他的過往工作和經歷。

民眾渴求知識,我演說
Ken仔推動公眾教育,堅信校園是個重地。無奈即使只是嘉賓講者,他一樣感受到壓迫,只是那種壓迫是間接的,是校方或者更高層找老師麻煩。「我已經不能去中山大學老師的課了……相關部門關注我的微博,知道我的行程。好幾次老師收到通知,指不能請境外人士分享,再轉達訊息給我。我猜是我在香港的政治背景吧。」

他補充,聽學生說,除了政治背景外,有時候是其他老師眼紅同事能吸引大量學生上課,或是老師學生不想性小眾議題帶進校園,於是打小報告阻止講學。

是學生的熱情和渴求,令Ken仔堅持走進校園:「今年初,廣州一家大學邀請我講課,前一晚被通知即使來到也不能站台,由老師自行授課,請當地的性小眾代表分享。我說同學會很失望,因為同學很努力宣傳。我反正早來了廣州,於是提議在台下聽課。」

「開課時,三百個位已滿座,後來的要站著聽。老師說有些原因,大家明白了吧,嘉賓就不能講課,全場發出失望的噓聲。後來有同志組織代表說正尋找班房,希望安排時間給嘉賓跟學生交流。全場拍掌歡呼。一會兒後,有人說學生可以上四樓的班房,自修。大半學生即時收拾東西上去。到了班房,我提醒學生大家要珍惜每一分秒。五分鐘後,學校有職員來問我沒有申請就用班房。我隨即問如何申請,有位女生主動拉職員去補辦手續,其實是耍弄職員,拖了十分鐘,我就把握那十分鐘分享。」

「然後,老師進來,皺了眉頭,苦了臉。我就知道她很為難。我很無奈,要結束分享。最後仍然有幾位留下,我跟他們說要趕尾班地鐵,要離開。他們爭取時間問東西,例如朋友跟我說他是同志,或者室友以前是跟男生拍拖,現在跟女生一起,我要怎樣處理。他們送我到地鐵站,還替我買票,到了入閘才分手。學生事後還把被趕的經歷寫在微博,要求校方交代,附近學校也轉發聲援,幾天後可能受壓,刪除了。」

Ken仔猶如變形金剛,被攻擊,很快又懂變身,避開對手。「我可以轉發微博。做不來大型演講,也可以跟小團體分享。我正在想租商業場地,用開會、開工作坊和辦課程的途徑做分享。在廣東被干預,可以去其他城市。我的情況已較好,有朋友就被打進黑名單,全國大學也不能邀請他當嘉賓。」

004
Ken仔出席無數演講活動,這是2011年11月鄭州、南京、武漢之行其中一個活動。(圖片來源:受訪者facebook)

同志要出聲,邊倡導邊學習
Ken仔在內地參與社會行動,例如Free Hugs、反歧視巡遊,順道教參與者帶起氣氛。連演說也受阻,搞行動當然不會例外。不過,內地朋友也很有經驗應對。他自言有時也要跟他們學習。

「今年5月17日,我和Tommy去了長沙的IDAHO,有105人參與。可能是經驗不足,他們不懂叫口號,又沒有隊形,拿了彩虹旗卻不揮動。我覺得不妥,於是提議把彩虹旗放隊末,叫他們把旗傳到隊頭,開心歡呼,叫口號,唱《勇氣》。後來我們走進附近的師範大學校園。」

公安不容許打正旗號遊行,舉辦者早有準備。「律師對網站文字給了意見,活動之前不公開活動地點路線,免得麻煩。舉辦者一直對外稱是商業機構搞反歧視倡議活動,沒有用『遊行』兩字。我們曾經申請,但公安說不用申請,反正人不多又是在大學城附近,當不知道就算。」

本來也沒有事,只是夜晚媒體網上報導了「遊行」,半夜公安來到酒店抓人,主辦的那位青年要被行政拘留12天。「我們已經有這準備,老師後來召見學生,學生支吾以對回應了,說是參加反歧視活動。那位被拘留的青年,很鎮定,問話期間仍不忘向公安教育,說同志婚姻跟異性戀婚姻本質沒有分別,要注意同妻(男同性戀的妻子)問題等。香港大抵不會有這事情吧。壓力一定有,學生以後要低調一點,否則不能畢業。」

那次遊行,Ken仔體會到學生和性小眾很想發聲,他知道他們會再接再厲。「聽說長沙警方稱,下年再舉辦也可以,不過不要在長沙。學生很聰明,不久就申請明年搞活動,依足規矩,還有律師協助。如果申請成功,其他地方的大學城就可以仿傚。」

002
那次長沙IDAHO遊行,記者問有沒有情侶接吻該他們拍照,有一對女同志出來,他跟Tommy也來。(圖片來源:受訪者facebook)

口說寬鬆 限制處處
近年不時聽到北京放鬆非政府組織註冊的消息,今年三月,全國人大宣布公益慈善社區服務組織可以直接申請登記,而無需找「業務主管單位」掛靠。然而,Ken仔指出,名義上是放鬆了,限制仍然隨處可見:「以成立預防愛滋病組織為例,隨著全球基金(全球對抗愛滋病、結核病和虐疾基金)撤出中國,非政府組織只能向中國政府購買服務來營運。那些組織要先在一些委員會註冊才獲承認。這其實是一個控制。」

他舉例說,官方連組織名稱也要審查,要從名稱明確辨識服務對象,例如在廣州,有同志父母表明用「同性戀親友會」註冊,卻被打回頭,要用「同親會」。他們不退讓,到現在也不聽從。相反,在貴陽,組織名稱不能用「朋友」這樣模糊。然而,如果清楚列出是預防愛滋病的組織,別人就有戒心不前來,難以宣傳。他建議組織者用一些名目申請,在推展才列明項目。

能救一個就救一個
好明顯,他完全沒有放棄內地,跟內地切割的念頭。「只是鬧沒有用處,何不嘗試理解和影響他們呢?有一次在火車跟一位大學青年聊天,他說拍了六年拖的女朋友跟他分手,因為他的大學不夠名氣,女朋友的父母不喜歡。男生的父母也希望他幹一番事業,又不准他去旅行。我理解到中國充斥愛面子,門當戶對的社會習性,但我會勸勉他要為自己著想,找真愛。有時候學生會問我為何香港的新聞節目會被插播,我就解釋那時香港發生甚麼大事。能救一個就救一個。」

很多人喜歡聆聽Ken仔演講,就是他用不同的身份,把滿滿的經歷分享出來,很實在。「幾年前到內地分享,內容很單純,就是講一下香港的工作經驗。現在交流多了,內地組織者的期望高了,想認識不同議題,舉一反三。我又有內地體驗,嘗到成功失敗,新的分享就更豐富,內地朋友就更受用。」他相信有辦法在內地找個位置:「我始終是個病人,政府的疾控中心,傳染病中心也會找我,說說消除歧視也可。」

工作要專業化,制度化
走到此際,38歲Ken仔的人生規劃,緊緊扣連彩虹中國的未來。他在構想如何持續同志及支援愛滋病的工作,希望未來同志和愛滋病服務能夠專業化,制度化。彩虹中國構思在南昌建立資源中心,有社工和專業人士提供服務。不同地方的團體可以定期派代表做訓練,支援對象不只是病人和同志,還包括老師和僱主,「順利的話,南昌就會是示範點,在其他城市複製。」他又跟朋友討教,尤其感邀馬來西亞同志牧師歐陽文風,以及台灣同志創作人楊立德給意見,例如聚合更多資源,以及軟性推廣,成立社會企業、文化館,新書發布等,滿腦子都是主意。

003
剛在七月完成的演講,同行的有歐陽文風及楊立德。(圖片來源:受訪者facebook)

勸勉香港人要珍惜
香港現在仍容許人用課餘工餘運用知識和技能,籌款和申請資助,做公益事務。Ken仔勉勵香港人不要放棄,認為內地搞社會改革困難,難度大很多,但不少人也在努力。「我最近去昆明,知道有位同志團體義工,正職在電視台工作。有一天,國安找到電視台老闆,問為何有員工搞NGO,曾經到了香港。國安不會直接找他,是找老闆麻煩……內地人羨慕香港人可以上街,我反而欣賞他們沒有空間也要做,有時我會想是我們不懂珍惜。」

主題圖片:Ken仔接受訪問,伴侶Tommy也前來。內地同志和愛滋病支援團體,很多時候只能解決他的食宿和生活費用。Tommy就不能經常陪同出發:「一個人的開支也難報銷,何況兩位呢。」所以他們特別珍惜一起和家人相處的時光。

採訪:易汶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