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6日星期六

香港獨立媒體: 反核之眾426行動聲明:核電歸零!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反核之眾426行動聲明:核電歸零!
Apr 26th 2014, 14:18, by 反核之眾

反核之眾426行動聲明
核電歸零!
——支持全台廢核 全球廢核
  毋忘切爾諾貝爾核災百萬亡魂
  立即關閉大亞灣嶺澳陽江核電廠 反對中國核電大躍進
  反對政府能源組合方案假諮詢 要求落實節能
  爭取能源自主 開拓再生能源

今天是特別的日子。

今天是切爾諾貝爾核災28週年,在台灣的林義雄先生的反核絕食行動亦已步入第五天、全台灣正開展大規模的反核行動,在中國大陸,毗鄰地震帶、世上最大規模的陽江核電廠則剛好運作了一個月,在香港,核能問題沒有得到太多注視,但一場「爛燈與爛蘋果之爭」的能源組合方案假諮詢已悄悄進行了一半,擴核方案正暗渡陳倉。

如是,反核之眾,與一眾參與今天反核行動的朋友,只想帶出一個整體信息,就是要求核電歸零。

(一)全台灣廢核,全球廢核!

日前有媒體或朋友就國民黨黨團會議的決議所混淆,以為核四就此罷休。直如台灣「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昨天的聲明所言,「封存論」只是魚目混珠的政治算計!其實,台灣廢核運動之目標,從來絕對不是目前政府的「封存」建議,而是徹徹底底的非核家園。不是「封存」核四,而是立即停建核四;不止停建核四,還要為核一二三除役;不止終結核電,還得妥善處理各類目前管理危機重重的核廢料。唯有核電歸零,人民的永續家園才有一線生機。林義雄先生的際遇和他的勇氣固然令人百感交雜,但其實台灣廢核運動,自八十年代開始,已走過三十多年漫漫長路。反核之眾與香港巿民對其廢核的目標,全力支持。

有人或者會問,為甚麼香港人要關心台灣核電問題?我們願意指出,這不單因為反核人民的同氣連枝,更因為核電從來不止於本土問題,而是全球問題,一個為未來世世代代帶來憂患的人類危機。其洩露出來的軸射物質之走向,因應風向天氣漫走全球,不會考慮國界;核污與核廢料的放射物質,半衰期達千年萬年,離開了核電廠後,大部分都會慢慢經食物鏈回到人類體內。切爾諾貝爾核災後遺迅速波及整個歐洲,福島核災更造成海洋污染的超級危機,正是明證。

(二)毋忘切爾諾貝爾核災百萬亡魂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前蘇聯境內的烏克蘭普里比亞特鄰近的車諾比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爐發生了爆炸。連續的爆炸引發大火,並散發出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大氣層中,迅速波及歐洲。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爆炸於廣島的原子彈的400倍以上,至今導致超過一百萬人的死亡,無數人生不如死,百多條村莊消失,十多萬平方公里土地永久報廢,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嚴重污染,生態遭逢浩劫。根據「切爾諾貝爾清理協會」報告指出,組織裡六十萬名「清理人」中,至少有六萬人犧牲,十六萬人殘廢。核災後,輻射污染地區的兒童罹患先天性心臟病比率大增。許多兒童的心臟天生有穿孔,在醫學界「車諾比心」(Chernobyl Heart)成為專有名詞。更有許多兒童天生肢體畸形、腦水腫或智障。

最重要是,切爾諾貝爾的後遺其實從來沒有結束。一方面,居民面臨漫長的疾病,基因被嚴重破壞,以致出現遺傳缺陷,禍延後世。同時,當年由60萬名「死士」搭建、覆蓋反應堆防止輻射洩漏的舊石棺,也是永久問題,近年舊石棺已現裂痕,當地政府在國際社會資助下建造的新石棺,兩年前才完成首階段工程,預料明年才能落成。核污漫走全球,輻射百年至千萬年不滅,影響人類世代健康——歷史、文化、家園、生態、健康……切爾諾貝爾的深刻教訓,又豈止數字。已經再有下一個切爾諾貝爾,不可再有下一個福島。今天的哀悼不應止於記憶,不止於跟謊言與遺忘作鬥爭︰我們唯一並且必須為死難者爭取的任務,就是爭取核電歸零。

(三)關閉大亞灣、嶺澳、陽江核電廠,反對中國核電大躍進

福島核災三年後,中國的核電大躍進工程已悄悄重回軌道。毗鄰地震帶、世界最大規模的陽江核電廠已正式於上月26日開始商業運作。至今,因為極權政府封閉資訊,我們無法評估大亞灣及嶺澳核電廠帶來的日常核污、對土地和農作物的污染,無法知道其潛在危機,無法了解工人健康與生態影響。尤其是大亞灣核電廠,早就應該除役,但香港政府卻把它續約20年。

未來,廣東的核電規劃繼續火速擴展,陽江將於2018年前增至6機組,陸豐核電(2機組,最終增至6機組)將於2015年落成,台山核電(4機組)及惠州核電(2機組)將於2018年落成。海豐、揭陽、荷包島、肇慶亦陸續有核電廠規劃於2030年落成。香港,在如此資源封鎖之下,面臨極大危機。就此,反核之眾要求馬上關閉大亞灣、嶺澳、陽江核電廠,並中止所有未來的核電規劃。

(四)反對政府假諮詢,要求落實節能、爭取能源自主、開拓再生能源

香港反核之眾強烈要求環境局撤回《未來發電燃料組合公眾諮詢文件》所提出的兩個方案。反核之眾曾多次指出核電的危險及影響深遠,應立即停止使用核電,可是諮詢文件卻預設了香港民眾必須延用現有核電,實為褫奪市民的討論空間及不用核電的選擇權。反核之眾也嚴正批評此諮詢文件視野短淺,理據粗疏,未能從真正認識市民對電力及能源的需求出發,沒有指出通過立法等措施以推動節能及民間能源自主自足的各種可能,又無視香港實際排碳情況而把減碳粗暴地等同電力燃料問題。我們不能接受這份由小圈子制定的、輕率武斷的、強迫市民必須二選一的假諮詢!!

環境局公佈發電料組合諮詢的兩個方案都保留現有核電輸入量。方案一主要向南方電網購電達50%,不但剝削巿民選擇,還透過外判,隱瞞間接增加核電比例的重要資訊。方案二則更大幅增加天然氣比例,部分天然氣來自九千公里外的中亞,又鞏固現有兩間電力公司的壟斷。

兩方案皆預設香港的電力需求越來越多,卻無視實際情況:香港剩餘電力接近40%,冬天還超過50%,實屬全球罕見。政府一直縱容電力公司投資於無用的發電機組,然後向市民收取更多的電費,謀取暴利。由於產能過剩,香港也消耗/浪費不了,電力公司轉而向內地出售剩餘電力。財團雙重獲利,市民和環境一再受損,環境局卻自誇為香港擁有全球最穩定的電力供應!產能過剩只會造成資源浪費,官員財團的壟斷和剝削市民的「利潤管制(保證)協議」則是原兇,必須去之而後快。

香港的工商用電佔了70%以上,而且大商戶的電費採用「用電越多、單價越平」的累退制。小市民如何死慳死抵,或大耗人力物力呼籲全港市民多來幾次「熄燈一小時」,也遠不能抵消商家在累退制鼓勵下所浪費的電力。「節能是最好的能源」已成為舉世新能源觀念,香港沒有任何理由繼續縱容電力公司對大商戶使用累退制電費。故此我們要求政府從立法上確立商戶電力收費使用累進制,可避免大量浪費行為。

現時核電佔香港用電量約23%,但這數值只反映用電結構(即現在討論的電力燃料組合比例),卻並不反映香港的發電容量(發電能力)。香港是否有足夠電力使用及供電可靠程度,主要看的是總發電容量及備用電量。換句話說,馬上停止核電,並不代表香港會失去23%的發電容量;實際上,核電只佔香港發電容量的11%,即使馬上停用核電,香港還有超過20%的備用電量,根本綽綽有餘。但政府卻以早前與大亞灣簽訂合約爲由,聲稱核電供應必然維持至2034年之久,米已成炊,不容市民過問。即商業合約凌駕民意,罔顧市民的健康與安全。

核能的生產流程涉及14個程序,步步都使用火力發電,消耗能源及碳排放並不是「零」或非常少。尤其整個周期所產生的核廢料——單是一個100萬千瓦的反應爐已每年產生30噸高階廢料、 240萬噸廢土、13萬噸礦渣、160噸劣化鈾、1000桶低階核廢料——都是輻射性的,大亞灣-嶺澳共有六個這樣的反應爐。不少放射性物質的半衰期是以萬年以至數十萬年計,事實上就是永存的輻射物,而至今未有一個國家能成功建立高階核廢料永久儲存設施。香港人享受「核電」時,有否想過這些永存核廢料由哪些地區的人民及後代來埋單?

大亞灣核電廠和所有核電廠一樣,日常運作也會排放輻射,並隨著老化而日益增多。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已陸續有獨立科學家證明,哪怕多受一丁點輻射,也會增加患病風險。如果發生大意外,公眾的健康甚至生命都會受威脅,而且導致後代的基因變異,大片土地也將不宜居住。但根據法律,運營公司和政府在核災上只需賠償11億人民幣,可是大亞灣附近的人口密度冠絕全球,連同700多萬港人共有2800萬居民,分攤下來,不見得能獲償一碗鹹蛋粥的數額。

現有兩個方案都維持電力壟斷的局面,市民都是輸家。我們要求環境局馬上停止現在的諮詢,先全面了解市民對電力及能源的真正需求為何。繼而針對這些需求,有哪些不同途徑可滿足:例如氣溫的冷熱,可否通過建築物的通風和隔熱設計而獲得滿足;社區式的小型再生能源發電網絡可減少大型電力公司的市場壟斷,又可增進社區的互助共融……無論是先進國家還是第三世界國家,已不乏社區能源自主自足的例子。例如2000年,德國通過再生能源法,間接鼓勵許多中小型企業、合作社甚至家庭發展再生能源;如今,作為工業大國的德國,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已達23%,同時德國對核能依賴已逐步減少。香港政府應隨即制定鼓勵發展中小型再生能源的法律,推行相關教育,以鼓勵民間發電計劃全面實施。
環境局力推的「減排」概念,其實十分誤導和膚淺。它並不計算香港的航運、進口產品及進口電力的排碳量。但香港的食物、木材、紙張製品、工業產品等基本依賴進口,生產及運輸這些產品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十分大量。香港實際碳排水平應是環境局報告的3-4倍,居世界前列。因此,死盯著發電燃料以求減碳,根本抓不到重點。對問題的根源——即現有城市生活模式和經濟——的深刻反思,才能開啟真正減碳的討論。

香港若尋求真正的環境公義,要檢視的是社會現有的生活消費與(外判)生産模式:超級基建、巨型商場、瘋狂冷氣、維港光害騷、食品與日用品漫長的能源哩程……把高耗能、高排碳的生產過程及運輸轉移到外地,靠剝削第三世界的環境來滿足香港的「低碳」目標,既非明智,更不道德。香港的減碳關懷要延伸至本土以外,減碳實踐則要回歸於本土之上,探索在地的生活自主自足之道:例如,重建本土農業以減少食物里程;減少消費那些碳排密集的電子產品和電器(不要幾個月就追新款!);停止不必要的城市工程;營造友善的環境以鼓勵市民步行、騎單車……廢核只是反核運動的起點,香港真正的能源目標,是在只追求經濟成長、將生產與消費斷然割裂的資本主義中,重建人的日常美好生活。

我們要求:
• 立刻收回現有兩方案
• 立即核電歸零
• 減少供財團雙重賺錢的「剩餘電力」
• 確保商用電費為累進制
• 開放電網,政府立法鼓勵、補助各種民間的、小型的、能源自主自足的實踐
• 政府政策主導,改變擴張式的經濟模式,建立本土自主自足經濟與生活,重建人的日常美好生活

反核之眾
2014年4月26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感恩Jeff Buckley給我們滿是痛楚的生命帶來的慰藉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感恩Jeff Buckley給我們滿是痛楚的生命帶來的慰藉
Apr 26th 2014, 12:51, by 斐宇梧的中文唱片架

難忘的1994年送走了grunge教祖Kurt Cobain,也預告著下一個傳奇Jeff Buckley的即將落幕。這位深受Led Zeppelin影響的結他手,在當年《Dream Brother》中告誡了執意要像他父親一樣離開最親愛之人的朋友會以悲劇收場的同時("The dark angel he is shuffling in"),又似乎為自己人生的結局提前作出鋪墊。命運的輪盤總是重複地轉圈,Jeff Buckley的父親Tim Buckley(60年代迷幻民謠的重要代表人物)因過量吸食毒品死於非命,而Jeff Buckley亦如歌曲內所唱到的"Asleep in the sand with the ocean washing over",被密西西比河之水流終結了短暫的一生。

大抵太過現實的社會令人遭遇著「同化」,我們被上了一層自我保護的顏色,然Jeff Buckley的作品卻把心中易受傷害的敏感暴露出來,通過音樂使大家滑向他的精神世界。專輯《Grace》如康拉德的《黑暗之心》,投射到另一片未知大陸,它載著聽眾從文明壓制住瘋狂的地方,航進了傳有被自己遺忘黑暗所發出迴響的河道,去感應人藏在深層的幽微情感,去接受神秘難言的力量誘惑。Jeff Buckley濃重哀怨又充滿悲憤的演唱,唱出你我心裡面無止的騷動,或被慾望擊倒的無力反抗之感,他一揭就揭開身上的弱點,卻又像告明般,釋放了快窒息的內心也解救了自我。

U2的Bono曾形容Jeff Buckley是噪海中最純凈一滴,他注定和這雜亂的世界相隔離,把對愛脫不掉的糾結直呈給他人。由曠遠凈土低飛過來的《Mojo Pin》,即可使我們領略那種既源自純粹亦直插入靈魂的觸動感,Jeff Buckley把整個人投進了音樂,像歌內唱到的自己,因失去所愛而不得不依賴藥物(海洛因),或幻想墮進/代入所會有的沉溺性;如此詩意般悲傷的平靜卻孕育著爆發力,情感的積壓塞滿總會壓破堤圍,Jeff出現兩極的演繹,好比他把音樂與做愛看為一體的比喻——「有時候你想要它的溫軟輕綿,有時候你想要它的威猛狂放」,其剛柔並濟的歌聲被自由地放了出來,正是《Mojo Pin》成功的基礎。

Jeff Buckley在1997年的忽然離去,總教人對這首向情人道別的《Last Goodbye》,承載更多的悲傷,他優雅之假音詮釋,讓歌的感情色彩得以增至最強烈,加上弦樂的適時加溫,再麻木不仁的人,都會被一舉擊破外在的防禦城墻。屬於黑夜獨自一個的《Lilac Wine》,如能滲進到內心死角的酒,但凡每一位失去至親的聽眾再聽後,也應該有另外一番的感受;Jeff Buckley充滿憂傷的歌聲,於Chorus處發酵,揚起了我們長年心頭積聚的回憶塵埃又掃不走,他想用酒換來「遺忘」,但更泥足深陷,其以靈魂交出的情感,賦予了歌更觸動人的力量。

風琴作引子的《Lover, You Should've Come Over》,有著「自閉」的輪廓,那帶點迷失之精神狀態,與孤獨流浪的音樂,卻挖了個令人墮落的黑洞;Jeff多愁善感的Vocal,捕獲到你的感同身受,再忘我的釋出,也難完全排遣殘忍的哀傷;而硬朗的《Eternal Life》顯示了Jeff Buckley另一面的豪放,它高壓的搖滾音符,及率性的不追求流行只求追逐直覺的創作,一下子又爆掉了不少積聚著的煩躁。

經歷生存煎熬之火考驗的主題歌《Grace》,無需再懼怕死亡威脅,其編曲、結他的演奏如《Mojo Pin》中Band Sound鳴響一聲雷後跟著所降臨的風雨,人的意志也於風雨下變得更為之堅強;那不由我操縱的無定命運,像漂浮在歌的迷幻音樂內,當中冒出的異域氣息,相信是受到Nusrat Fateh Ali Khan(一位巴基斯坦音樂家),或Qawwali(融合了印度、巴基斯坦音樂元素的崇神歌曲)的影響所致。這東方的色彩,還見於有古箏安撫並棲息深黑的《Dream Brother》,以及捉不到規律的《So Real》裡面,Jeff Buckley發揮他高音的後者,先讓人發夢一樣走向恍惚,然再被Hard Core醒神地帶回現實,他演繹中歇斯底里的張狂掙脫,卻在無底的愛之海內墮得更深。

翻唱Leonard Cohen感人肺腑的《Hallelujah》,猶如《So Real》喧囂洪荒後的平靜,或開啟心靈的另一航程;Jeff獨處之呢喃,不同柯恩隨手拈來的滄桑低吟,但呈現著更深沉耐嚼的世故愁緒;而編曲簡化的改動與結他指向靈魂的演奏,留下了足夠的感情渲染空間,也襯出聽似淡然釋懷,可藏有漩渦暗流的歌聲。生命的不能避免之痛楚,希冀能獲得從神給予的安慰,天籟般的《Corpus Christi Carol》以無邪、空靈、高亢的嗓音,鎮靜了大家亂糟糟思緒,又撫平著你敏感而豎起的神經,信仰是專輯《Grace》的歸宿,它為活在真實世界的傭碌軀殼,暫時找到了一個避世之處。

這張很個人化的唱片,會有題材上的重複、單調缺憾;歌曲的收錄、排列也不見得俱很嚴謹的規劃,可正由於這無拘少了雕琢的製作,使《Grace》的音樂可以脫離一個個限制,實驗性的風格,讓專輯打破了傳統福音作品的局限。承前啟後的Jeff Buckley活躍在Britpop爆發的一年,他不僅清洗了grunge的油漬,也對Britpop後期的Thom Yorke(Radiohead),或再後期的Matthew Bellamy(Muse),產生過深遠的影響。Leonard Cohen寫下的電線上小鳥,就像屢經掙扎但終得自由釋放的Jeff Buckley,生命之沉重與脆弱都被他唱過,而我們亦應該感恩(Grace)其帶給大家重新再開始的勇氣與慰藉。

Hallelujah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抗議無聲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抗議無聲
Apr 26th 2014, 03:57, by 中大國是學會

文:中大國是學會文書呂卓遙
刊於成報17/4/2014
  

四月,是文憑試的月份,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中學生涯經已完結了一個年頭。看着朋友、學弟為了令自己無悔,入讀心儀的學系而日夜攻讀,令我感觸良多。一試定生死的壓力之大,我仍未能忘懷。為了對得起自己、不願家人失望、希望改善學校成績,這一切一切無形的重擔,是教育制度給予我們的磨練。中文考卷,今年依舊成為城中熱話,猶記得上年媒體為中文卷取名「死亡之卷」;可是今次引起討論的原因卻不是試卷難度,而是寫作卷考題被指有政治含義所致。
  

中文寫作試卷第一題是「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當時我曾經想力陳己見,最後選擇了沉默。我認為沉默是必要的。」試以此為開首並續寫文章。這題目一經傳出,我在facebook上便看到不少朋友分享考題,議論紛紛。討論的並不是寫作結構或是估計自己的成績,而是質疑考評局是否因為政治目的而出題。不論是持甚麼立場,討論重點亦置於「沉默」二字。
  

在網上留言中,有朋友在政治角度出發,認為考評局立心不良,欲強加其意於學生身上,進行潛移默化的政治洗腦,令他們必須以沉默為大前題,是維穩之舉;亦有朋友認為其實考卷並無政治意味,因為題目沒有預設「力陳己見」的情景、議題,所以不能說考評局有政治動機,爭議主要為這兩種立場。網絡上更有很多以必要的沉默為題材的寫作,甚或是「潮文」。設立題目的動機固然重要,但是我們實在難以查出設立題目的出發點。我更重視的是市民對沉默的敏感,以及他們對言論自由受到限制的不滿情緒。
  

這個考題,令人感到疑惑的原因,很大部分是由於「力陳己見」四字。既然是力陳己見,那麼應該可說是持有充分的理據,經過思考、推論才想表達的意見。所以很多朋友會問,我們是否要不理會自己意見,依然應該噤若寒蟬嗎?沉默真是必要的嗎?的確,有時候無聲也可以是一種抗議,但是令人感到惶惑的是,究竟我們是被迫沉默,或是真的以沉默作為抗議手段呢?尤其是當早前發生了劉進圖先生以及香港晨報高層遇襲事件,更令市民擔心,是否當有不能接受的事情發生於眼前,我們還是不能發聲,要保持沉默?市民所害怕的,其實是言論自由受制,不能直抒己見,更討厭有既定立場下的「試抒己見」。姑勿論設題者的出發點,我們希望努力維護的,是我們的核心價值之一—言論自由,因為沒有選擇沉默與否的自由,根本不可能真正的無聲抗議。我們只是希望抗議無聲的社會。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遊‧藝 travart】被劈六刀,非一時之快:《六刀: 在黑暗前盛開的遍地紅花》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遊‧藝 travart】被劈六刀,非一時之快:《六刀: 在黑暗前盛開的遍地紅花》
Apr 26th 2014, 00:48, by 刺青雜誌

原文刊於此

文:吉暝水

今年年初,一群在「明報星期日生活」發表作品的創作人,發起「一人一作品守護明報」,鼓勵做圖像創作的朋友,藉著作品捍衛言論及新聞自由。或者你覺得「一人一XX」太過個人,太過孤單,不如看一部「接龍」創作的話劇。這一場「接龍」有十一位玩家,每人限時廿四小時,完稿下一位接續。一個多小時的演出,十一節選段,保留了編劇個人特色,同時拼湊出一幅完整的故事。人物來了又去,事情接連發生又斷裂。在段落之間尋找邏輯,似乎有點緣木求魚。在零碎的片段之中,卻又能找到一些對話、一些場景,觸動一點回憶、一絲神經……

「咁根據你嘅講法,就算全世界嘅記者被人殺死晒,都同新聞自由無關啦,係咪?咁到底要有幾個記者遇襲,幾個記者被殺,你先肯承認新聞自由受到威脅呢?」

當日警方拘捕九名涉案人士,召開記者會,警務處處長表示初步調查,與新聞工作無關。無關?與私怨無關,工作無關,難道是「點錯相」?香港、大陸、外國,多少記者為了尋真,而付上了性命?

「出面啲人根本無需要唉口號,影象勝過千言萬語,無傷口,就無痛楚。」

六刀留有明顯的傷痕,城裡的人都看見。看得見,就有痛感,終於知道「燒到埋身」。六刀之前,修訂版權條例、李慧玲被解僱、記者被警方請離區議會會議……不見血,無刀光,無傷口,無痛楚。六刀之後,大家終於驚覺:原來已經滿身傷痕斑駁。

「畫面上見到佢正接受紋身喎…呢個紋身就寓意住記者將會本住龍嘅精神,拼搏、努力、上進咁安守本份堅持己任,為市民繼續發掘唔同嘅新聞,發揮龍嘅精神。」

傷口癒合,被強加圖騰。從外到內的改造,手中有筆,但無法書寫真相的話,比無筆更可悲。沒有死去,不代表活著。

「唔好,唔好,唔駛你,唔駛你,我都有,我,我都有自已嘅筆,每,每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嘅故事,每朵花,唔一定係紅棉,都都,都有自己降落嘅理由,唔該你走,唔該」

一朵花,即如一個人。每一種感覺,每一個故事,都獨一無二,無法代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筆,即使遣詞不是很華麗,造句也沒有很講究,甚至好像口吃女孩一樣,自己的事還得自己寫,那才是最純粹的表達。

所謂冰封三呎,非一日之寒。收窄是一個過程,從寬闊的大道,走入狹窄的小巷,不是一下子的魔法,而是溫水煮蛙的食譜。生活當中往往發生太多東西,摻雜了各種各樣繁紛的事情。一切改變都被沖淡了。戲劇處理,就是刪除枝節,擷取重點,突出日常被忽略的感覺:時間上,從林彬到劉進圖;空間上,從中國大陸到俄羅斯,強調記者遇害不是孤證獨例。被劈六刀,又怎麼可能只是一時之快呢?

一部戲劇,一個回應,一種紀錄,提醒太匆匆的我們:皮下有痛。

【遊‧藝 travart】:

離開熟悉的環境,我們去旅行,放逐陌生,追求新鮮和刺激。突破理性的習慣,我們觀藝術,回歸官能,感受不曾被發現的想像和真實。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邏輯歸零:落實民主,立刻停用邏輯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邏輯歸零:落實民主,立刻停用邏輯
Apr 26th 2014, 00:53, by 山中

圖: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

先暫時撇開核能效益和安全的實際問題不談,衹看林義雄聲言絕食就得到支持這事,我可以認爲臺灣這個社會已經不是科學盲這麽簡單,而是缺少最基本的邏輯。

太陽花運動領袖林飛帆爲支持林義雄這麽說:「一個有良知的當權者,不會讓人民冒著生命風險死諫…林義雄先生的話語、再簡單明瞭不過的訴求和集生命力量的行動,這些毫無疑問地早已喚醒多數的台灣人民。唯一仍然叫不醒的,只有持續裝睡的馬政府…想到這些,心裡都滿是震盪。」我不知道林飛帆在學校讀的是什麽,但可以肯定不是邏輯、統計和各種科學;如果他讀的是科學,我會對臺灣各大學的教育質素產生極大的疑問。

一件事的對錯,不在乎多少人認爲是對或錯,而在於事情本身。一千人、一萬人、一億人說一件事是對並不代表它就是對;幾百年前幾乎全世界都認爲地球是平的,但這並不代表地球就是平的。林飛帆所犯的,叫做「訴諸公衆」謬論。

此外,林義雄不是核能專家,就算他是專家,也不代表他所説的就是正確。要考慮是否支持林義雄或任何人的行動,要先聽清楚他提出的論述是否恰當、是否有證據支持,然後與其他專家所說的進行對比。如果大部分專家世界各國報告、獨立機構報告所說的都與林義雄不同,並能提出證據支持他們的論點,我們就沒有理由相信一個人的説話,更沒有理由相信一個不懂核能的人對核能所提出的論述。「訴諸權威」已經是一個相當嚴重的謬論,而「訴諸不是權威的『權威』」,更是謬得可以。

林義雄的個人道德、操守、經歷與核能無關。不管他曾經或將會爲社會付出多少,受過或將會接受什麽損害,都不會影響論述的正當與否,論述和事實不會因爲死諫或生諫而改變:如果他論述是對,他不死他的論述也是對的;如果他論述是錯,他切腹也改變不了論述是錯這個事實。如果你認爲以絕食這方法提出訴求就必然是對,必然要支持,政府不理就必然是暴政,那你的腦袋早已經喪失認知現實的能力。

美國早陣子也有一條瘋漢要絕食去反對同性戀婚姻合法化,按照林飛帆的邏輯,這家伙也是:「一個有良知的當權者,不會讓人民冒著生命風險死諫…瘋漢先生的話語、再簡單明瞭不過的訴求和集生命力量的行動,這些毫無疑問地早已喚醒多數的美國恐同人民。唯一仍然叫不醒的,只有持續裝睡的(奧巴)馬政府…想到這些,心裡都滿是震盪。」如果社會大部分人都根據這種邏輯支持這些行爲,這不叫民主,而叫愚昧無知。看到這裏,我可以肯定震盪是有的,不過那是腦震盪。

如果是覺得這個例子是例外的少數,我們不妨考慮一個歷史案例。林肯在美國南北戰爭中並非我們現在想象中得到廣泛的支持。南方奴隸州反對林肯自不在話下,但他在北方也面對很多阻力:北方民主黨中有極有影響力「銅頭蝮集團」,他在選舉中衹獲得39%的大衆票,紐約市也出現反戰暴動。如果我們用「民主」就是大衆說什麽就做什麽的角度去想,林肯不應該繼續戰爭,他應容許南方獨立或容許南方繼續擁有奴隸,因爲這是「人民的聲音」;林肯不聽從人民的聲音,他就是一名暴君,他被刺殺就是活該。

這是我們希望看見的「民主」嗎?今天推動「民主運動」的大學生衹能發出這個水平的言論,問題已經不是民主和什麽是民主,而是什麽時侯社會不再用腦、邏輯和證據去想問題,並且認爲自己口中吐出來的字句就是真理?不知道對錯,你有民主有什麽用?結果衹會是多數人的暴政。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高鐵工程錯漏百出 青年聲討自由黨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高鐵工程錯漏百出 青年聲討自由黨
Apr 26th 2014, 01:16, by 林倩音

圖:自由黨職員接收悔過書。

(獨媒特約報導)近日港鐵表示原定明年竣工的高鐵項目需要延誤九個月,作為近年十大基建之一,高鐵成本高達600億,延期令項目嚴重超支。2010年社會對工程的種種疑慮未釋,高鐵在立法會建制派護航下強行上馬。工程進行至今問題一一湧現,面對超支及延誤為香港帶來的惡果,由一眾年青人及學生組成的「青年重奪未來」勢要建制派為當日決定負上責任,繼早前衝擊民建聯後,昨日(4月25日)再到自由黨總部示威,示威者帶同悔過書及象徵牆頭草的道具,要求自由黨為當年決定道歉並簽署悔過書。

高鐵惡果自由黨需負責
 
最近自由黨在城市論壇中指斥政府在高鐵工程中監管不力,但事實上該黨有份在2010年推高鐵工程上馬,其中包括自由黨榮譽主席劉健儀、副主席方剛以及張宇人,當時屬自由黨的田北俊及自由黨青年團李梓敬亦收集簽名支持高鐵,並反對拉布。「青年重奪未來」成員Alex認為當年因為包括自由黨在內的建制派支持工程,造成今日高鐵工程錯漏百出,經濟及環境惡果卻由市民承擔,這是不可原諒的,自由黨亦責無旁貸。

示威者以口號「反對未來基金、反對大白象工程、反高鐵」向自由黨提出訴求,要求自由黨簽悔過書,為當年支持高鐵向全港市民道歉,又要求該黨反對政府設立大白象未來基金;同時亦要求各政黨以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法調查高鐵事件。示威者希望藉聲討自由黨,讓有份支持未來基金的黨派以高鐵工程為鑑,不容許出現更多大白象工程,以及令更多人受害。

P1040116
圖:大廈保安及自由黨職員一度阻示威者上樓。

自由黨阻撓示威者

面對示威者的聲討行動,自由黨只派出一般職員為代表接見。自由黨總部所在的大廈派出多名保安,在示威者到達後隨即上前以「大廈為私人地方」、「行動聲浪會騷擾其他租戶」等理由阻止其上樓,而自由黨職員只答覆「一切交給management決定」。經過一輪磋商,最後示威者要棄用「大聲公」,才可前往總部。

自由黨職員被記者問到會否將悔過書轉達給自由黨議員時,職員不耐煩地表示因領導層不在辦公室,因此不會作出回應,亦只會將悔過書當作普通示威物品處理。

記者曾嘗試聯絡有關的自由黨議員,一概不獲回應;田北俊辦公室的職員則指田不在,又著記者向自由黨總部查詢。

青年重奪未來:民選議員應聽取民意

「青年重奪未來」成員吳家茜認為自由黨欠缺誠意,不斷拖延時間,以「私人地方」為由妨礙示威者前往總部的做法是荒謬的,自由黨的回應反映他們沒有誠意面對群眾,但政黨正收受市民所付出的公帑,加上自由黨部份成員亦是民選議員,因此不能拒絕民意。

她同時亦寄望其他民選議員能致力表達民意,支持以合情合法合理的拉布方式將議程推後,共同反對未來基金,藉此於短期內迫使政府尊重及回應民意;長遠來說仍希望政府能達成「取消功能組別及落實直選」。

編輯:劉軒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除了錢,澳門什麼都不歡迎!——專訪觀鳥愛好者小喬媽媽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除了錢,澳門什麼都不歡迎!——專訪觀鳥愛好者小喬媽媽
Apr 26th 2014, 00:40, by 論盡媒體

小喬媽媽說︰「我地係澳門土生土長,睇到呢啲變化,真係心痛!」

文:採訪:清保涼、殷憂

觀鳥人士「小喬媽媽」說,路氹候鳥日漸減少,從前可拍攝到數十種鳥類,今日只能見到幾種;過往舒適悠閒小城生活,十多年間,已變成五光十色、人流擁擠、居民怨言四起的國際都會。她不禁慨嘆「見到澳門環境變成咁真係心痛!到底將來小朋友長大後,仲唔可以睇到一棵真的樹呢?還是全部都係人造呢?再係咁落去,環境真係冇辦法補救。」

生於斯長於斯 目睹斯心如撕

飛晞雅幾年前愛上拍攝鳥類,從2011起,便遊走氹路之間,只為捕捉剎那間鳥兒的姿態。因為她常帶女兒小喬參加觀鳥、攝鳥等活動,故不少人又稱她為「小喬媽媽」。

「我地係澳門土生土長,睇到呢啲變化,真係心痛!2012年的路環環境還好,啲水仲清,紅樹林還好靚。」小喬媽媽指出西堤馬路一帶近污水處理廠自從去年開始挖通航道,淤泥就開始向岸邊沖積。後來污水處理廠白泡事件見報後,白泡雖不見,但情況無改善。「但啲水都係又黄又黑,到了今年的年頭仲更加嚴重,紅樹死曬。」

綠草、紅樹林、魚蟹遍地,水清見游魚,天空任鳥飛、各種鳥兒在澳門的自然環境裡自由覓自在地覓食。小喬媽媽描述路氹西堤馬路一帶的美景即現眼前,但這景色僅存於2012年。

小喬媽媽指出,路環這幾年環境污染十分嚴重、高樓大廈湧現。環境污染,使得原本會來澳停留的雀鳥已經不復見。「在2012年,在西堤一帶我自己都差不多影到30種雀仔,但今年只得4、5種咋,真係差好遠!」新建的酒店的玻璃外墙會反射周圍的景物,不少雀鳥會被誤導,而直接飛撞過去,因此,時常可以見到雀鳥的屍體。


路氹環境的污染問題日益嚴重,使原本可見到的數十種鳥類,銳減至只僅餘數種。(圖片由小喬媽媽提供)

破壞嚴重 投訴無門

眼見路環乃至整個澳門的環境日漸因發展而受無可挽回的破壞,作為觀鳥愛好者的小喬媽媽不禁慨嘆︰「環境改變得咁犀利,啲雀仔唔會再嚟既啦!原本澳門可以吸引佢地,但而家周邊的環境可能令佢地無安全感,再加上長期斬樹,或者佢地覺得唔適合。」

小喬媽媽批評政府胡亂砍樹做法,使得不少雀鳥失去棲身之所。「原本棵樹好健康,總之見到有樹枝外展就要砍,結果啲樹無得遮陰,雀仔無棲之處,雀仔點會停留。唔好話雀仔,蝴蝶都少咗。」小喬媽媽又指政府長期在山林滅蟲,直接殺死不少蝴蝶的幼卵,「搞到一班影蝴蝶友人投訴蝴蝶唔見晒!」

然而,小喬媽媽及其朋友時常致電政府部門投訴人為的污染問題,例如油污或淤泥堆積等,終始得不到政府的回應。「環保局、民署都打過,但只回應話跟進,結果係失望。」

小喬媽媽指出,澳門的自然環境本來已經「少到無法相信」,然而多次向政府部門投訴不果,仍然任由其受無可挽回的破壞,小喬媽媽既心淡,又心痛。「官員們同我地對呢這個城市的心好唔一樣囉,我覺得佢地係完全唔關心,最好唔好有呢啲嘢係度添,無係度就唔會比人投訴啦嘛!」

除了錢,澳門什麼都不歡迎!

過度的發展,使雀鳥、蝴蝶連本澳僅餘的綠地都不再停留;超負荷的旅客數量,亦使到本地人怨聲載道。整個城市變得好像除了迎合金錢之外,澳門什麼都不觀迎!

「係呀!我地係澳門土生土長,睇到呢啲變化,真係心痛!以前過路環好似旅遊,好舒服!而家係過路環會塞車、塞人,已經唔可以好悠閒咁行。」面對澳門這種「發展才是硬道理,居民感受企埋邊」的發展模式,小喬媽媽亦不禁搖頭慨嘆。

「以人為本」是政府日夜叫喊所謂的施政理念,然而,讓澳門市民所感受到的,只是「以商人為本」的施政理念。坊間流傳一句既現實又諷刺的說話︰「政府對著公眾利益就事事不可行,面對商人利益就事事可行。」

小喬媽媽說︰「絕對係!官員比我地既感覺係偏向左做生意果方面,總之係搵到食賺到錢就咩都睇唔到啦!居民想一個好啲環境,想有一個空氣好啲生活環境,佢地聽到了就哦,居民想呌啖舒服啲氣,又係哦,唔出街咪得囉。」

為本澳居民留下最後一片淨土,一個不被人為破壞的自然環境,對特區政府來說是否就是「不可能的任務」呢?小喬媽媽說︰「政府其實可以做得好啲!政府係完全冇被人感覺到有心或有規劃去關注環保方面的事,若有心做就一定得,有心就可以;但問題係政府有冇心去做。」


原本大片的紅樹林,只是相差一個月,已經所剩無幾。

(獨立媒體網根據與論盡媒體之內容交換協議轉載此文,原文載於論盡媒體。)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青年重奪未來:要求自由黨簽悔過書 為當年支持高鐵撥款道歉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青年重奪未來:要求自由黨簽悔過書 為當年支持高鐵撥款道歉
Apr 26th 2014, 00:46, by 獨媒轉載

【青年重奪未來2014年4月25日新聞稿】

看見自由黨在城市論壇做戲似的指政府監管不力,我們一班年青人覺得很噁心!因為當年正正是自由黨出賣香港人,通過高鐵撥款!

如果自由黨真心反對高鐵延期及超支,請簽署我們今日遞上的悔過書,向全港市民道歉!並且以後不要做牆頭草,一時又支持大白象基建,一時又反對大白象基建。

港鐵終承認高鐵超支及延期,而且工人待遇差劣。工程錯漏百出,但一切後果卻由市民承擔。當日在全城反高鐵運動下,政府仍能厚顏無恥推高鐵上馬,因自由黨等人出賣港人,支持高鐵通過。

當日通過高鐵的自由黨成員包括有:
- 榮譽主席劉健儀
- 副主席方剛
- 張宇人

當時自由黨的田北俊,以及青年團的李梓敬,亦於中環協助舉行支持高鐵的嘉年華,收集簽名撐高鐵,並反對拉布。

今日,政府希望設立二千億公帑的「未來基金」作未來大興基建,明益大財團,高鐵教訓前車可鑑。請各黨派需反對「未來基金」,否則我們會繼續聲討!

我們要求:

1. 自由黨簽悔過書,為當年支持高鐵向全港市民道歉
2. 不要做牆頭草。
3. 要求自由黨反對政府設立「未來基金」,堅拒「未來基金」用作大白象工程!
4. 要求各政黨以立法會特權法去調查高鐵事件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齊澤克學會:為甚麼共產主義者反對你們口中的“民主”?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齊澤克學會:為甚麼共產主義者反對你們口中的"民主"?
Apr 25th 2014, 21:36, by 楊澤

作為共產主義者,我們是根本上反對現行的民主體制,而這並不是因為我們懷有任何小資的幻想,覺得它太冷酷、不夠人性或是漠視了甚麼的文化維度。相反,我們看事情是很具體的,我們的論述正正是從事物它客觀實際的狀態出發、而不壓抑現實中任何令我們創傷和不安的維度:我們認為,今天當人們談及"民主",他們只是描述一種抽象和沒有事實基礎的形而上道德論。

歷史上的民主夢,它給我們很好的政治理想,這我們都認同,而我們正正是因為追求這些理想,所以才反對今天的民主體制:我們沒有理由相信,二百年前當奴隸的主人告訴我們"人人生而平等"、或是五六十年前當相信"黑人不是人"的白人談及人類政體的時候,不論如何,文明已經擁有了終極的政治答案。我們會指出,那種矛盾的想法都是迷信。

今天,當民主被虛偽的自由派說成是普世價值,我們這些作為共產主義者的現實主義者只是看見一群猶如於教堂中瘋狂地訴說不存在的天國的盲目與迷信。甚麼普世?難道你看不見階級的問題?難道你看不見這種普世正正是在排除了世界上那十數億因為經濟剝削而活在極端貧窮線之下的人,這樣的一種"普世"嗎?(或,更激進的一點:那個被約束了的"普世"之所以是美好的不正正是因為它排除了它所壓抑和剝削的對象嗎?)1﹪ vs 99﹪的政經制度,這是普世嗎?這種自由派口中的"普世"和"道德"是一種宗教,沒有客觀基礎。如果你要談數字,難道你看不到中國過去四十年來的脫貧工作的成果是超出世界上所有先進國家在所有地區的脫貧工作的成績的總和?為甚麼一個第三世界的極權國家在幫助最受壓抑群眾的時候,它的成績卻比所有擁抱"民主價值"的人加起來還出色?為甚麼,當我們真實地比較中國和印度的社會數字時,中國基本上在任何一方面,女性識字率、最低工資、人均壽命、環境污染…等等,都比印度的社會狀況好?

我們是理性的指出,這裡確實存在著一些嚴肅的問題,也沒有簡單的答案(如,去歷史化、去階級化地將"民主"說成是一種形而上的道德追求,因此任何不盲目相信這種追求的人都是"不道德"的)。我們指出這點現實的困難重不代表我們在支持中國就是絕對,我們純粹是在說:對,歷史上的民主給我們一些很好的政治承諾,但是為甚麼它們沒有實現?在這裡,我們針對的正正是理論於現實的表現而非它"理論上"能達致的結果。而我們正正是因為堅持這些承諾,因此才願意挑戰今天保守的民主體制。當然,民主或是歷史上的共產主義都不是我們追求的答案,但它們都給我們一些我們應追求的東西。今天,我們要求一個真正意義下人類文明組織自身的方式上的創新,這是一種政治體制上的進步,而達成它的結果就是一種真正意義下"革命性"的結果。只有在這個準確的意義下,指出今天我們對民主的概念僅是一種形式體制的盲目追求而隱藏了它於現實中的失敗,我們才聲稱自己是反對今天"民主"體制的共產主義者。正正是堅持民主的理念,我們才提出人們應要揚棄它在今天困局下的那種保守形式,轉向一個針對社會公義、經濟公義模式的抗爭。

黃杰/ 齊澤克學會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沙田友去書店,行多幾步路啦!」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沙田友去書店,行多幾步路啦!」
Apr 25th 2014, 19:50, by 韋健

香港地被稱為「文化沙漠」,並非浪得虛名。無他的,只因這裡是「亞洲國際都會」,金融地產旅遊業是香港的命脈,甚麼文化工業讀書之類的,佔不到GDP的一小百分比而已。

今時今日的沙田市中心,已經變成了中國旅客的超級市場,金舖藥房開到成行成市,已經不是新聞。當你從沙田港鐵站出來,就會即時見到謝瑞麟和周大福,以及FANCL和SK-II;但是從沙田站行去書店,卻比登天更難。

以前的日子,新城市有兩間書店,它們雖然位處在不同的樓層,卻在同一位置。我還是中學生的時候,一出沙田站,就這樣直行到近羅馬廣場的電梯位,上一層右行就可到大眾,落一層就到商務,既方便又快捷。

因為位置相近的緣故,通常我在大眾逛完,就乘電梯落兩層到商務。但凡有心水的圖書,都會習慣在這兩間格價,哪裡較便宜的去哪裡。家中不少藏書,都是從那兩間買的。

不過,自從新城市開始有大量旅客之後,到了三年前(二〇一一年)的七月,大眾搬走了,去了母雷公咁遠的HomeSquare。一年後(二〇一二年) 的十月,商務也要搬遷,這個消息大家應該不會陌生,因為當時人人都以為新城市真的容不下一間連鎖書店,結果給傳媒大肆報導。

在幾個月之後,商務就在第三期一田樓下,即是在玩具反斗城鄰近重新開業,樓底高了,空間又大了,還設有一間小餐廳。不過,我不單沒有因此開心,反而叫我很失望。

今時今日到商務和大眾,兩個都在邊緣位,不單遠了很多,還要上上落落。要去商務的話,就先到羅馬廣場電梯位,並右轉經過很長的通道到第三期,之後再落兩層電梯,接著橫過整個中庭才到。不要忘記那裡有很多遊客,人流很擠逼,要有過五關斬六將的勇氣才能過去,需時更起碼要十分鐘。

若果要去大眾,這就麻煩很多。你先要經過沙田站附近的很斜的斜道去排頭村,再要過馬路到HomeSquare,然後上三層,再左轉幾次,最後才在芸芸家具店之中找到一間縮水版大眾,需時比以前多了十分鐘。看倌不信的話就要看看以上的Google Map,就知道要去商務和大眾,真的很費氣力。

看到嗎?這是沙田友的悲哀。你可以說這是開放市場自由買賣,價高而有潛力的,就可以得到舖位,沒甚麼好抱怨的。但是你不是住沙田,就不知道我們原本的生活模式,已經被旅客全然改變。我和其他沙田友一樣,面對著密度媲美七仔的金舖藥房、被擱在邊緣的書店、和已消失的小店,也有無盡的唏噓。

也許,學蘇錦樑話齋:「可能書店嚟講,要行多幾步路嘅!……樂觀啲去睇,內地客市場龐大,對香港經濟係重要嘅!」不單能能夠製造一個或多個就業機會給有需要人士,還可以讓沙田友多了一個運動的機會,既可鍛煉體魄,還可舒展身心。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旺角場真細小小小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旺角場真細小小小
Apr 25th 2014, 18:30, by 足球說故事

一直覺得旺角大球場先係香港真正嘅主場。

雖然球場只能容納六千幾人,球場又細,設施、配套、外觀點都比唔上香港大球場,但對比香港大球場,旺角球場完全可以反映出香港獨有嘅本土特色,一個字:細!

香港地少人多,去親邊都迫親死,搭車迫餐死;食野迫餐死,行街迫餐死,連啲高樓大廈都迫迫夾夾,假期真係寧願躲係個間不足三百尺嘅屋企,都費事出街同人迫。急速發展同人口增長令香港嘅空間愈黎愈細,細到已經再容納唔到咁多人。但係喺呢個處處都講商機嘅大都市中,竟然都可以容納一個標準足球場,座落於九龍區嘅商業中心地帶不特止,仲要近到係正火車附近,方邊嘅話仲可以去隔離花墟買花送俾傾慕嘅偶像,一邊賣潮流服飾和食肆,一邊賣花,完全感受到香港地個種錯綜複雜嘅城市規劃。但正正呢樣嘅「錯」,反映出香港地真係細到仆街!

到達球場門口,你唔洗好似去外國球場咁要行勁入勁耐先到看台,係旺角場你入咗閘,離看台已經不遠。看台同球場嘅距離幾乎是零,球員幾乎可以同球迷有好親密接觸,球迷每分每秒的親切問候猶是清楚,加上地方細,人聲加埋一齊就更加應聲。唔同大球場,地方大但人少,啲聲唔夠集中,相反旺角場就做到呢樣野。最重要係,大家都坐得好埋,同個球場貼得好近,睇得好清楚。

係,香港大球場啲草呀,啲位呀,啲設備套配係比旺角場好,但係要山長水遠去到銅鑼灣,仲要行一段路先到,呢點已經輸左比座落於旺角火車站的旺角大球場。但係最重點都唔係呢樣,而係球場比球迷個種親切嘅感覺。

去親大球場,都幾乎係吉位仲多過人坐。除咗七人欖球賽或者其他大型歌舞表演或者啲外隊訪港外,都幾乎就唔會爆場。就算平日甲組決賽都好少人入去睇,入到場你會覺得自己係少數的一份子,望落去真係好核突。但旺角場唔同,即使只有千幾人入場,你都唔會覺得個球場有過份多嘅吉位。而去到球場個下,你唔會覺得自己係去左一個陌生地方,因為望出球場外面,望到嘅已經係個架平日返屋企擠餐死嘅列車;個條永遠都有好多車行嘅太子道;個條不時會經過嘅界限街,場波完左仲可以走去旺角/太子附近行下食下野,你會覺得自己仲係一個熟悉環境入面。唔同香港大球場,好似去左一個好遠好遠好遠嘅陌生地方,而去球場個條路你唔會識點行,就算行過好多次,對條路都仍然好陌生。去到大球場,你唔洗擔心自己無位坐,入面根本唔會有好多人坐係到,因為香港大球場實在離我們太遠了,也大得跟我們這種升斗市民格格不入。唯獨坐係位於旺角呢個細細嘅球場,才會感覺到自己跟香港仍然很貼近。

或者是旺角的緣故吧?但我想真正的原因是我們根本已習慣了生活在一個很狹小的空間裡,不知不覺地從厭惡中產生了一種特別的好感,既討厭,又歡喜。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刻意煽動中港矛盾的陰謀?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刻意煽動中港矛盾的陰謀?
Apr 25th 2014, 18:35, by 林兆彬

「MK青年大戰強國人」事件發生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近日竟然回應:「大家要包容,彼此體諒,以和為貴……」筆者即時的反應是憤怒和震驚,憤怒原因並不是因為有內地小童在旺角鬧市隨街排泄,而是蘇錦樑的回答。冷靜過後思考,筆者開始懷疑他是故意這樣說的。

隨街排泄明顯是犯法行為,就算隨街排泄的兒童因未夠10歲而在法律上不能夠被刑事檢控,但他的父母也有機會負上刑責,總之事件是涉及到違法行為。可是,面對著違法行為,代表著香港政府的高官蘇錦樑竟然叫香港人包容,而不是說政府會依法處理、加強執法、加強教育等說話,是雙重標準。其客觀效果是為中港矛盾和種群衝突火上加油,實在令人費解。

蘇錦樑不是沒有前科,他在2014年1月的時候曾經說過不會為訪港旅客量設上限,市民乘坐港鐵時「可能要等多班車」;他又曾在2014年4月曾說過「等多一班或多班車,能夠製造一個或多個就業機會俾有需要人士」。會說出這些「膠論」,估計只有兩個可能性。

第一,蘇錦樑是「真心膠」,他離地到一個程度是不知道民間疾苦,因為他可能只乘坐私家車,又不會去人多擠迫的遊客區,以為一句「何不食肉糜」就可以平息事件。一個從政多年的人,真的會那麼「膠」嗎?讓筆者不得不懷疑他是另有目的。

第二,蘇錦樑有政治目的,他是故意說出那些「膠論」,故意成為中港矛盾和種群衝突的催化劑。近日中共喉舌《環球時報》和《人民日報》論調差不多,均批評港人不夠包容和不夠體諒,反而指責港人是不文明,蘇錦樑的說法與中共一唱一和,不斷刺激港人。蘇錦樑可能是出於媚共,但同時也可能是策略的一部分。

刻意煽動中港矛盾和種群衝突,長遠來說誰最得益呢?答案是中共政府、香港政府和大財團。假若在可操控的範圍內,香港人被煽動到將憤怒和精力都發洩在內地人身上,將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歸咎於內地人,其客觀效果是,民間的矛頭由指向政府和大財團,漸漸變為指向無權力的內地人。創造新的敵人(內地人)去取代舊的敵人(政府、大財團),故意煽動群眾鬥群眾,浪費氣力打稻草人,最終連政改、財政預算案、高鐵、審計報告等重要議題也忘記了。

隨街排泄是犯法行為,當然不應該被包容,但不等於港人要把所有內地人都妖魔化,因為隨街排泄的內地遊客相信只佔少數。我們針對的應該是行為的本身,而不是內地人、外國人抑或是香港人的身份。

如果街道衛生問題真的有惡化的趨勢,政府便需要用社會政策去處理,例如是加強執法人員在遊客區巡邏、在入境口岸和遊客區派發宣傳單張等措施。

筆者相信解決社會問題的最佳辦法就是社會政策,但政府似乎不打算這樣做,還選擇了火上加油的做法,令筆者懷疑背後有陰謀,我們切勿中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