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1日星期五

香港獨立媒體: 懺悔?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懺悔?
Jan 31st 2014, 12:48, by 中大國是學會

文:何天琳 (中文大學國是學會主席)

四十多年已經過去了。現在的宋彬彬,是一個成功的美籍華人科學家,一個慈眉善目的老人,花白的短髮,端正的眼鏡更襯托出她文質彬彬的教養。大概香港人很少知道誰是宋彬彬,誰又是宋要武,但是,說起四十多年前那一場延續十年的動亂和紅衛兵,應該無人不曉。前不久,她,前全國紅衛兵領袖公開發表聲明,為自己在文革初期的行為懺悔,並特別為卞仲耕──她當時的中學校長道歉。

筆者第一次接觸「卞仲耕」這個名字,是在一本叫做「文革受難者」的書裡。黑色的封面讓它像一副沉重的靈柩而不是一本書,成千上百個名字在這個黑色的陵園裡整齊的沉睡著。不過,標示他們的不是一個個鮮明的十字架,而是一塊塊在潮水落下後仍遲遲不能露出水面的石頭。卞仲耕校長就是這些石頭中的一塊。特別的是,關於她的章節特別長,並且被置於本書的最前頁。不僅僅因為她那特別的姓氏在字母表上處於前列的位置,更因為她的死亡經歷特別驚悚,被害方法特別殘忍,情節特別匪夷所思,是一部堪比「魔女凱莉」的校園恐怖片──她是被自己的學生活活打死的。而中學生紅衛兵,宋彬彬就是其中一個參與者。

近年來,有好幾位當年的施暴者公開為曾經的罪行道歉或表示悔意,每一次都引起了國內社會輿論的極大關注。民眾大多數對這種遲來的懺悔還是抱持著肯定的態度。縱觀這些道歉者,筆者發現許多人的履歷有些驚人的一致性:學生,積極的造反者,家庭背景根正苗紅,在文革初期呼風喚雨,提起鞭子打人,放下鞭子抄家;可是造反的風將他們送上青雲,旋即又將他們推下穀底:文革中後期徹底失勢,被下放農村,勞動改造甚至是牢獄之災,八十年代之後生活才有改善。不難推測,自身承受的苦難讓他們對於別人的苦難有了一部分的理解,理解了別人的苦難後讓他們有了一陣良心的不安,良心的不安加上年齡的增長讓他們終於憶起當年的往事。但是,但是羞恥之心讓他們決不能說出全部的事實。看看宋彬彬、劉進,他們的懊悔之心是真的,你聽聽他們說了什麼:「沒有保護好校領導」「沒有及時阻止其他同學的毆打」「很懊悔當時自己的不作為」……千真萬確啊!敢於懺悔者尚如此,不道歉者應如何?

只有遇難者的面目才模糊不清。關於宋劉之流如何懊悔,如何自責,如何有勇氣,相關報導已經夠多了,對於他們的嘴臉,筆者一向是十分厭惡的,這裡不再浪費筆墨。我更想談一談關於那些遇難者。 卞老師有三個子女。她的丈夫比她看起來年輕。她長得有點胖胖的,笑起來很和藹。可惜的是,世人最多知道打她的宋彬彬,不會再記得她了──與官方不同調的書不會被允許出版,所有的資料,是來自英美教授和博士生的晦澀的中國現代史研究論文,還有在港臺出版的繁體字書,不僅資料來源未必準確,通常以豎排排版,二者都不是為一般的中國民眾所準備的,而他們才是最需要瞭解這一段歷史的人。宋彬彬曾經對一篇指出她毆打老師的研究生論文表示抗議:相當可笑啊,這又有誰會看到呢?

距今兩千多年前的齊國,史官尚能直書「崔杼殺其君」;今天的人們,卻連當時到底誰毆打了誰也搞不清楚。南京大屠殺的最後一個倖存者即使逝去,那段血淚史還是會赤裸裸地供後人涕零;如今,沾了血的手在幕後不出,謊言在台前流竄。不要因為這些懺詞而欣慰,我們距離光明和正義,還有很長的路程。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政治家?政客?政棍?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政治家?政客?政棍?
Jan 31st 2014, 12:46, by 中大國是學會

文:黃宇翔 (中文大學國是學會會員)

所謂從政者,大體上有三種。其一為政治家。所謂政治家,是以政治為家,以身任天下後世的理想從政者,以政治作為一生中不朽的使命,兼具理想與行動的魄力,並為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如此高風亮節當然値得肅然起敬。

其二為政客。所謂政客,則以政治為其人生過客,他們所着眼的不是那些「治國平天下」的宏大理想,着眼的是如何通過政治為自己擭取利益。但當然,政客深明自己的利益某程度上建基於人民的支持,所以仍會不時裝裝姿態,做些代表民意的粉飾工夫,只是萬變不離其宗,所着眼者仍為自身之利益。而人類向來均為自私的動物,為利而來、為利而去,其實也沒甚麼好責怪的,只要不以一己之利而損害天下利其實也就不算得差了。

其三則為「政棍」。也為從政者最低而下者。「政棍」不特無遠大的政治理想,甚至連基本政治手腕也付之闕如。簡單而言,則是連「政治化妝術」也不能掌握好,只能以「語言偽術」自欺而不能欺人。而且,這種從政者不單損害治下人民的利益,甚至當從政已成為自損的情況時,仍不能明辨進退,而進退失據,損己又損人。

至於一個地方三者的多寡,全然取決於教育的水平以及生活的環境。在一個物慾横流的世界中,我不會期望有清正不屈的政治家。在缺乏民主討論的年代,我不會期望邏輯清晰、願景明確的政治人物。在缺少歴史、國際政治教育的社會中,我更不會期望出現具有歴史視野、國際觸覺的政治家。

有怎様的土壤就有怎様的作物,暫時沒有政治家也不是可恥的事情,可恥的事情而是在於根本没有出現政治家的機會,又或者有這樣的人物,卻不能見容於當世。

「所謂的政治家,絕不是一個單純的理論家,也不是枯燥乏味、只顧著自己主觀臆測就硬要付諸實踐的人。真正的政治家,往往是通曉世情、富有人情味的人物。但論是非,不論異同,具有「海納百川」的胸襟以及「壁立千仞」的操守。更重要的是,有能力穿透社會、政治上各種的迷思,並作出現實可行的決斷。」

如果這是真的,香港政治家究竟在何方。

我記得,一位共産主義者如是説:「要帶着理智上的悲觀主義以及意志上的樂觀主義去鬥爭。」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又一神抄之塔 珠海學院學生抄襲當創作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又一神抄之塔 珠海學院學生抄襲當創作
Jan 31st 2014, 07:56, by 普度斯基

我實在睇唔過眼,新年初一都要出聲。呢班珠海學生抄咗人地另類漫畫張圖,就話係自己原創。我就唔會話珠海係咩唔入流大學,但睇下班學生既回應就真係好失望。

連原圖既作者都話要追究,但新傳系四年級個麥浩禮竟然一次又一次遊花園,逃避問題,真係無恥到極。不過都係既,賺咗錢仲理得你咩,香港就係咁咖啦,偷人原創作品,仲大條道理去賣錢。

-----------------------------------

1725012_393415387460873_70304119_n

另類漫畫FB Page原圖

-----------------------------------

Screen Shot 2014-01-31 at 3.41.57 pm

馬8良品FB Page的關於:大家好!我地係馬8良品!係黎緊既年宵將會售賣由珠海學生設計的布袋 新年換新裝!

-----------------------------------

麥同學同原圖創作者的對話如下:

麥浩禮同學:

「你好,我是馬8良品的代表,小姓麥,當我們昨晚在facebook看見你的留言時,已經很想跟你聯絡,但可惜 貴專頁的短消息功能未有開放,以致無法與你討論。直至校方轉寄你的電郵給我們後,終於有途徑跟你聯絡。

當初馬8良品設計布袋圖案的時候,有關圖片是從whatsapp 的群組得到。因為該圖富有話題性,故成為我們考慮圖案之一,為避免觸犯任何版權,我們透過google image search engine 找尋原圖,亦在facebook 及微博等社交網站尋找原圖出處,檢查會否在轉載過程中水印被他人栽剪發佈,但未有任何發現,故此我們決定使用。由於在高登,及uwants 等討論區也發現其存在,故我們認為有關圖片是網上的集體二次創作出來的產物。

就上述事件,馬8良品對林先生的困擾及不便感到深切遺憾,但我們在整個過程中,對圖片的出處從不知情,而我們亦曾努力尋找原圖出處。若我們發現此圖為林先生作品,我們是絕對不會採用。作為創作者,馬8良品明白林先生擁護自己製作的物品的堅持,以後在創作上會更為小心。

林先生若不嫌棄本小檔,我們可以將你專頁資料貼在檔中當眼處,並訂明此圖案為林先生的創作,未知你意下如何? 」

-----------------------------------

Screen Shot 2014-01-31 at 3.16.01 pm

原圖創作者:

「首先… 即使本人專頁的短消息功能未有開放,你亦可在我那段留言之後作出回覆,又或者在本人的專頁留言的。然而經過一個晚上,我卻未見到同學們有任何回應,思前想後,唯有透過貴校校方向同學們傳達訊息。

其次,我也看過關於你們的報導,看到內文說那是「由你們親自設計的」產品,既然一開始就知道「那是網上的集體二次創作出來的產物」,那又為何變成是「由你們親自設計的」?到底同學們明白是什麼一回事嗎? 」

-----------------------------------

麥浩禮同學:

「你好 林先生 都是我麥同學 關於你對自家制的的疑問 我想說的是 我們有10款設計 當中 有7款都是我與其他人一齊整出來 你可以下載fb的圖片 然後再搜尋 一定找不到 因為是大家努力想出來 這個是事實

所以我們才會訂出是自家設計

林先生 我們知道你說是什麼一回事

你認為我們不誠實 亂拿別人設計

但並不是這麽一回事 我承認你的作品 如先前所說 我們真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
如果我們有組織性 有 預謀 就不會一開始自我創作 而後又擅自拿取有版權的東西
如果我們有預謀 可以改一改你的設計 而後就不理你 事實上我們真的不知情 」

-----------------------------------

Screen Shot 2014-01-31 at 3.15.34 pm

好啦,驚動埋校方,出年唔洗搞年宵啦。好心麥浩禮認錯啦,馬8良品唔好影衰珠海個朵呀。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讲关系?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ousands of Free eBooks

BookBub brings you free & bargain national bestselling eBooks in the genres of your choice! Sign up now & join 1.5 million happy readers.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讲关系?
Jan 31st 2014, 07:40, by 墙外仙

作者:风青杨

近日有学者表示:中国社会虽历来讲究人情关系,但当下社会讲关系的风气已登峰造极。不少网友对此观点表示赞同。是啊,在中国谁都知道"关系"的重要。没有 "关系"简直寸步难行。小孩入学要不要关系?审批项目、找工作、做生意、看病等哪一样大家不是在找关系?有人甚至还总结出一句话:"在中国,关系就是生产 力。"那么,为什么中国人最喜欢讲关系呢?
关系在中国究竟能有多大的作用?

最近有网站对大学生 就业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将近50%的大学生回答说是"要靠关系"——就是如果谁有关系,谁有门道,谁就最有可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而选择"有能力"、"有 创新精神"、"敢开拓"等因素的最多也不超过18%。而细观网友的留言则发现,即使是"能力派"们也都认为"应当双管齐下",甚至悲观地认为"靠能力只是 一种理想"。可见大多数人都难以否认关系的重要性。

有网友曾感叹,在中国其实连扫街女工都要讲关系。街道环卫管辖内的那么多 地段,有的垃圾多,有的垃圾少;有的车辆多,有的车辆少;有的容易扫到人造成矛盾,有的比较清净。拥有分配哪个地段给你的权力的环卫站长、书记,你要不要和他搞好关系,送点礼,分到一块好点的地段,比较容易清扫,没那么危险。如果不懂,如果不去搞好关系,那么最差的地段就是你的了。付出更多的体力精神,吸 入更多滚滚灰尘,却还要给差评,扣工资扣奖金。

这也许就是中国关系社会最真实的一个缩影。人们评职称,需要找关系;孩子找工 作,需要找关系;看病,需要找关系;上学,需要找关系。人们处处为建立关系而投资。人们为失去关系而苦恼,人们也为有良好关系而兴奋。关系,让人性扭曲化,也让道德边缘化。除此之外,在中国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越大,其中有权有势的人越多,他在别人心目中的权力形象也就越大。《西游记》不就告诉了我们:凡 是有后台的妖怪都被接走了,凡是没后台的都被一棒子打死了吗!

中国人的"关系学"

中国人把人的 关系分成了三种。一种叫家人关系,这是最核心的一层,家人关系里对利益保护没有条件,而且不讲回报。家人关系不好的时候,当然会有愤怒和敌意,但更多的是 忍耐,因为家丑不可外扬。第二层关系是熟人关系,比如同学、邻居、同事和同村乡亲。熟人关系对人情的回报有一些期待,会通融但也有条件。第三层关系则是中 国文化中最少涉及的生人关系。公事公办是生人关系的特点。生人之间往往不给任何照顾,只讲利害,对回报要求最高。
这些关系牢 牢地构筑了一张庞大的、坚不可破的社会关系网。一张看似温情脉脉,实际上充满了冷漠与不信任的网。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张能令他人羡慕的关系网,每个人都在 苦心、细心经营着自己的关系网,每个人都期望能从自己的关系网中获得利益,而关系网的最大本质,就在于相互利用、相互依靠。

于是,人人都拼命拉关系、走后门。然而,关系"资源分配永远不会平等,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结识并有财力买通"后门"的"把门人",所以,那些拼命拉关系的 人,或许因偶尔获益而沾沾自喜,更多的情况下是看到别人走后门,自己没有关系而倍感沮丧,但不少人沮丧之后又激发了寻找后门的更顽强的"斗志",就这样, 人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形成了一个更加不公正的社会环境——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后门困境"。

中国人何时才能不讲关系?

讲关系的可怕,正是在于他已经占据了人的大脑,影响了人的思维和判断。让每一个中国人在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想,我有什么关系可以在这件事情上用的,还要再 拉哪些关系?而那些手上掌握着公权力的人,也习惯性的把许多明明是职责上应该做的事,就是故意的不做,等着人上来拉关系,收好处。一个人这样做,危害还不 是很大,全国的人都这样做呢?那样的话,政府会变成什么样子?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西方,如果你认识关键、重要的人物,也 会更有利于你的职业升迁或商业成功,但即便你没有什么"关系",你也能存活,甚至活得不是太差。但在中国,如果你没有任何"关系",那就可能意味着你活不 下去,或至少活得很差。西方的人际联系固然也重要,但它不能超越法律、道德和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社会基本上是一个"规则社会"。中国社会则是一个 靠"关系"来调节和维系的社会,中国虽然也有法律,有道德,有规则,但"关系"可以超越法律,腐蚀道德,破坏规则,"关系"甚至可以造就法外之"法"和潜 规则。

目前的中国社会,关系文化已弥漫一切领域,已深入很多人的骨髓。但关系的存在,意味着对游戏规则的破坏,意味着不公 平。关系,让政治不能政治;关系,也让经济不能经济;关系,也让文化不能文化。密密麻麻的关系,就像一张密密的大网,罩在国家的头上,让国家发展举步维 艰。可以说,不打破关系网,中国的民主政治、法治社会等就很难真正实现。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云也退:春晚相声衰败的历史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User Engagement Metrics

10 User Engagement Metrics Everyone Can Use: Start measuring your engagement today with free tools, step-by-step guidance & benchmark data for each metric!
From our sponsors
云也退:春晚相声衰败的历史
Jan 31st 2014, 07:36, by 墙外仙

前几年,有幸见到姜昆先生一次,很自然的,我们聊起春晚。他说:"我觉得我已经不适合春晚这种形式了。"然而,之后的几年,姜昆竟然又上了两次春晚,尤其2011年的那出"埋起来",那真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气。

而明眼人早已认定,不仅姜昆的荣光不再,相声与春晚联系在一起的荣光也不可能重现了。若要找一个象征物,我觉得它特像一根点燃后立刻甩灭的火柴,只是为了存在而存在,为了证明它曾是早年春晚里最有活力的一部分而存在。

早年的春晚是什么样的呢?看看视频就知道,那不是晚会,那就是个"春节文艺茶话会"。现在中央抓反腐反铺张反公款消费,许多国有企业的年会精简了程序,不吃饭,只演节目+抽奖,形式上弄得清水衙门一点,就相当于从"春晚"瘦身为"春茶"。1983年,首届春晚的男演员还穿中山装,演员大多兼做观众,观众席里还有几个摆着花和水果炒货的圆桌子,刘晓庆还是"同志"。

635260913986326506
1983年首届春晚,刘晓庆与姜昆

"春茶"的基本特征,就是一个同人的联欢,所有人彼此都认识,即使私下不熟,至少看着亲切,都是自己人。姜昆的处女秀,和李文华合演了四个节目,这是他黄金年华中的黄金记忆;马季演了《一个推销员》,并且侯宝林、侯跃文也到场了,师徒三代外加父子兵济济一堂,马季当场念观众请侯大师上场表演的点播信,那时相声的声望,堪称一时无二。

节目的质量不差。《一个推销员》外,姜、李的《错走这一步》是当台的重头戏,不过,既是熟人小圈子饮茶谈笑,当以助兴、活跃气氛为上,《错走这一步》分明是个教育类的相声,用一出悲剧,一个有五个孩子的爹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带着孩子家里拉碎砖头,告诫大家计划生育的意义所在。这是很奇怪的,没有人提出大年三十要轻松点,避免太严肃、太沉重的题材。

可见初创的春晚还没有后来的那些规矩和忌惮,它就类似一群朋友扎堆,每个人自告奋勇出个小节目。只要朋友之间足够亲密,演点什么都有效果,题材、质量都不太重要。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群好友玩嗨了,内中一人张嘴讲了个笑话,明明不太好笑,其他人的即时反应还是会让他十分满足。

看过一篇文章,作者很准确地把八十年代的春晚形容为一个表现"家国情怀"的综艺晚会。这种情怀并非靠串场词表达,也不体现于演员在台上说的台词、喊的口号里。每个演员都是带着这种东西出来,一上场就是一副"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请你干一杯"的气质。这种味道,在我的印象里,一直维持到1990年-1991年间,然后很快碎掉。

茶话会时代,刘伟、冯巩只有区区5分钟的《虎年谈虎》给人的记忆那么美好,陈佩斯、朱时茂情节拖沓还有些无厘头的《羊肉串》引得满堂喝彩,都有一个原因:他们面对的观众都确认,表演者是"自己人",而且,经过了多少年,这种确认增加的感情分还能稍稍打动我们。一个对比:1984年姜昆、李文华演《山乡巨变》,夸赞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新面貌,满篇喜气,表情动作仿佛如临其境,二十年后陈寒柏、王敏演《今非昔比》,说农民开上宝马车之类,招来的骂声一片。看《山乡巨变》的感觉是:嗯,好真挚的感情;看《今非昔比》的感觉是:粉饰太平,神马玩意儿。

茶话会时代,相声演员起初站在圆桌子前演,和观众同在一个水平,后来立于观众之中,被所有人围着,可你并不觉得他们比别人高多少。这场景其实缩微了一个时代,人群并未明显分化,大家经济水平差别不大,连穿着都相仿佛,你是演员,也就在表演的时候比我高出那么半身,我从旁边望着你,不用仰视你。

十五吃元宵,一勺元宵总得捎带着汤,回忆早年春晚的相声,也铁定得捆绑着那种味道一起回忆。《虎口遐想》这么经典的相声作品,在1987年春晚上的表演质量其实一般,姜昆、唐杰忠各自都有口误,两人的配合默契度也大不如在其他地方的表演版。1988年的《电梯奇遇》也差不多。然而,再怎样的粗糙、不专业,当时和现在,少有人来挑他们的不是,反倒是春晚变成华丽丽的大舞台版后,搜寻穿帮镜头成为闲人每年的乐趣。

1989年是个衰相初现的年份,梁左在《笑忘书》中说,那年的春晚他有三个作品,分别给三对演员表演,本想大干一场,结果《特大新闻》自己估计风险太大,让给了元旦晚会,另两个都给毙了,又临时赶出了个《捕风捉影》让姜昆、唐杰忠去演,勉强同之前两年的《虎口遐想》、《电梯奇遇》合成三部曲。《捕风捉影》气息削弱,包袱减少,结构变散,暴露出了一种让人不安的拼凑味,如同一节一节驶在钢轨上的火车,每一节结束时,观众席里像是预设程序一样爆出一阵笑加一阵掌声。

几乎参与了八十年代所有春晚的梁左,是个批判社会意识极强的人,文学修养高,尤其善于黑色幽默。他的那几个作品,纷纷踏到了当时的红线。但那年还有《英雄母亲的一天》,还有陈佩斯、朱时茂的《胡椒面》,给语言类节目撑了门面。"红线"初露,边缘还有点模糊,让《英雄母亲的一天》挤进了空子,慈眉善目却又精通冷面幽默的赵丽蓉开始了她的辉煌。

列位都清楚那是个怎样的关口。黄宏等小品演员是从春晚上起步的,相声演员则还是那些人,如李金斗、陈涌泉,都早已成名,现场的和看电视的观众,冲着亲切熟悉的味道也会给他们掌声,但愈是如此,他们的表现就愈让人感到拘谨、敷衍,感到他们的热情是空洞无物的。他们出不了彩,因为在国家前途未卜的敏感时刻,春晚"春江水暖鸭先知",已先禁区林立。

"英雄母亲"赵丽蓉的特殊气质让人忽视了讽刺之辛辣;而梁左这类刺头人物,只能寄希望于"负责同志"能这样网开一面地看问题:"揭露反面的错误的东西,可以起到和正面教育一样的作用。"

禁区浮现,急剧消耗家国情怀的储备。靠着阎肃等一批老牌晚会才子的撑持,春晚本质上还能维护住早年"春茶"的调子,且在1990年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年,歌舞、戏剧、相声小品,分为三队打擂台的方式,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点子,三队人,台上台下的互动十分热烈,皆大欢喜的结局,让"家国情怀"现出了回光返照般的灿烂。

姜昆、唐杰忠那届春晚上的《学唱歌》(后通称《歌星百态》),也是梁左最好的讽刺作品之一,但属于"文艺界"(那时还没有"娱乐界"一说)的内部调侃,演相声的挖苦唱歌的。不能不提那届的主持人李默然,沉稳老派,也有股冷味,镇得住场面。《学唱歌》之前结束的是李丹阳和韦唯的两支独唱,李默然一招手:"姜昆,上!"一屋子文艺同人知己知彼的手足情谊,都在这三个字里。

相声若是无法把看表演的观众变成自己人,就很容易落入尴尬的境地。家国情怀,自己人意识,还有演员观众融为一体、主持人由演员客串的设置,稳住了一种有共同体精神的剧场气氛。早年春晚相声能火,主因是这个,而不是什么"针砭时弊"云云。其实,郭德纲等人的剧场相声的发达,旁证了这一点,他们的路径正是对后来春晚扩招、商业化、晚会相声彻底沉沦的反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向早年"春茶"的回归。如郭德纲常说的一句话:"什么是相声?相声就是闲聊天。"

1992年后,"闲聊天"一样的相声还有吗?连一台能让人记住的相声晚会都没有。演员与观众越来越远,表演愈来愈拘束僵化,"端着"的人越来越多。黄宏在《打扑克》里说了句"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不是小品有多强,而是大舞台的形式压根就不是给相声,这种两个人无布景无道具无配乐无角色的自说自话准备的。郭德纲上春晚演《败家子》的失败就是证明;离了观众的参与,不需降温,相声自己就先冷了下来。

1992年、1993年,姜、唐的《美丽畅想曲》和《楼道曲》彻底失败。从那时开始的春晚,最出挑的相声演员是牛群、冯巩,这一对被称作相声的"早期改革者",主要手段是坚持"子母哏",将大量的台词和精力用在彼此叫板、拆台上,情绪激昂语言夸张,用不断的自嗨来集中观众的注意力。《拍卖》和《点子公司》倒是有点动员观众参与的意思,但牛、冯二人总是牢牢掌握着话语的主导权,咳唾成金,再也不可能做到像《学唱歌》里的姜、唐那样走进观众堆里。春晚丧失了"初心",台下都是陌生人,握谁的手都是凉的。

或许当年的团结也不过是个幻觉,是一种靠各种力量勉强维持的亢奋,但是,过去的人恐怕很少明晰地思考过,"上春晚"可以成为一个演员成名进阶的资本,就好比刚开始脱离家庭的小学生,视班主任为家长的替代,很难想到那也是一份挣钱养家的工作一样。它的清新质朴,是由此而来,与民同乐是一种简单的信仰。

现在我们有许多新相声可听,无需像当年的人那样依赖春晚,春晚之于相声,除了能给演员提供一笔爬升的资本外,只有一点象征意义。"能不能让观众半分钟乐一次"折磨着老演员,却难不倒新人,因为搞笑,以及快速搜集、攒编笑料是他们的吃饭家伙。我们纯用"笑点"之多寡来衡量一段相声的好坏。"笑点"这个词的出现,说明受众的世故圆滑,说明市场的冷酷和人的惟利,已完全改变了相声生产的生态。

不能搞笑的人,市场主动淘汰之。在这种情境下,老牌演员们的坚持显得特可悲,他们的思维和审美,远远赶不上市场主导下寻求刺激的观众。还有朱时茂和陈佩斯,《警察与小偷》、《主角与配角》那类具有西方风味的喜剧,至今鲜有后来者,但那些呼吁他们"回春晚"的人,并不知道他们早已选择流亡,已没有一个名叫"春晚"的地方可供他们回去了。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吴虹飞: 求仁得仁的许先生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Free Bestselling eBooks

It's easy: sign up in under 10 seconds, tell us what kind of eBooks you love & we'll email you a list of deals every day - FREE! Join now!
From our sponsors
吴虹飞: 求仁得仁的许先生
Jan 31st 2014, 01:48, by 墙外仙

今天被庭审的许先生不会登上新闻头条。他被抓的事,对他也许是求仁得仁,认识的人被抓了,你如果公开说我认识他,连你都会被抓,演出被禁。许先生生于1973年,河南民权县人。此人呆头呆脑,15岁就想去看大海。北大博士考了几次没考上,还和自己导师闹翻了,我觉得此人没别的,只是笨。许先生毫无才华可言,写了很多文章都如同干屎撅,而且超级没有常识,在任何一个案子里都表现得高风亮节但是很愚蠢。许先生是著名的中国好人,当年他第一次被抓,大家都保他,而我对中国式好人都充满了腹诽。为此我几次讥讽许先生,他那种无聊又高洁的道德感实在乏味无趣,他非常无奈,说,这样对你不好。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我是无意中认识许先生的,当时他第一次被抓了20多天放出,正被房东赶出出租屋。我当时还是一名非常有正义感的女记者,看到一个这么呆头呆脑的人被欺负,不免同情心爆棚,于是我不但申请向单位采访许先生(未果),而且还陪他去派出所交涉他被赶出来的事情,我连瞪了警察好几眼,以表示我从小到大对权力的叛逆之心。我还安慰许先生,我会带乐队和很多朋友去他的住处唱歌,抗议他被赶出。许先生对我这类狗拿耗子的人可能一开始充满了好奇心。我估计他这辈子第一次看摇滚演出还是因为我。而我的好奇心则是这个人这么傻到底是真傻还是装的。然后他为了报答我,就说某某地方有很好吃的东西,要请我吃。当然他没有请我吃那个世界上最好吃的饭馆。但最后因为这个被抓也实在是不应该的。
许先生这样的人,真的是充满了和能力不匹配的幻想。表示他要当甘地,我就提醒他,甘地当年是很奔放有很多性伴侣的。他说他需要一个贤惠的,体面的,理解他的,形象又好的人做他的妻子,我就提醒他,你说的那个人是宋美龄。有一次他竟然要挑战我敬爱的牛顿,说万有引力并不存在。我实在是没好气地说,没错,我们之间就没有万有引力。他说,你知道什么是公民吗?我说我知道,你是公民,我是母民。于是,许先生再笨也明白了我不是自己人。我从来也没有理解过,赞同过他的主张和观点,跟一个团支部书记发言一样,或者说是一只羊发表演讲,请狼不要吃羊啦。2013年7月被抓和我被抓只隔了几天,到现在我都认为那是一个巧合。如果许先生被判刑,无论如何我都不相信,不请我吃饭的后果会这么严重。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毛澤東是中國文化的產物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毛澤東是中國文化的產物
Jan 30th 2014, 17:48, by 林保華

毛澤東誕生一百二十週年的紀念活動,中共當局在臨近時刻降溫。看來這是他們早有的"戰略部署",十八屆三中全會前習近平視察湖南時,過毛門而不入,已經做出暗示,但是避免事先張揚引發"毛粉"的叫囂與騷擾,因為讓中共領導人像對付劉曉波、許志永那樣鎮壓"毛粉","階級感情"與"特權利益"都不允許他們出手。

習近平解讀毛澤東的錯誤

不但紀念毛澤東的"革命文藝"以不同形式取消或改變,但是紀念活動還是不可改變,例如政治局常委一行的"拜鬼"儀式,繼承了江澤民、胡錦濤時代"逢十"拜祭的儀式,但是紀念大會也只是"座談會",顯見規格之低。更重要的是習近平的講話,沒有把毛還原為神,就如毛左要求否定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對毛澤東功過的評價那樣,雖則它是鄧小平主導下還在包庇毛澤東的罪行。因此習近平在吹噓一番毛澤東的功績後,要求人們對毛澤東的錯誤有所諒解。這點還算比較實事求是。

習近平在講話中要求貫徹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毛澤東思想三要素,這是根據毛澤東在中共"七大"所做的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所提到的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自我批評)改頭換面來的。第一點、第二點沒有變,第三點改了,用"獨立自主"便於煽動民族主義,而"自我批評"也的確並不存在,甚至不許別人批評。但是不許開展對毛澤東功過的討論,又豈是"實事求是"的作風?

對毛澤東的錯誤該如何認識?習近平是這樣說的:"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係。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於個人,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於個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準、認識水準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幹出只有後人才能幹出的業績來。"

毛澤東罪錯涉兩面派人品

從一般道理是可以這樣說的,然而毛澤東的罪錯,不是一般性的認識問題,或主客觀的環境問題,而是人品問題,也就是說一套,做一套,是中共政治術語中所說的"反革命兩面派"。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一九五九年召開的中共八屆八中全會的廬山會議,毛澤東已經覺察到大躍進產生的惡果,準備"反左",但是因為彭德懷出來反左,毛澤東就來個"反右"的對著幹,把彭德懷反下去,也讓左風繼續刮下去,造成更多人死亡。一九六五年九月二十三日,毛澤東約彭德懷談話,要彭去西南擔任建設第三線副總指揮時,彭談及廬山會議;毛說,也許真理在你那邊。其實毛澤東已經透過江青,在上海炮製另一個更大的打彭戰役,不到兩個月後的十一月十日,姚文元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在上海《文匯報》刊出,吹響"文革號角"。後又因為北京市委與中央拒絕轉載,毛澤東大怒之下,不久收拾了"彭羅陸楊反黨集團"(當時彭真是北京市委書記,羅瑞卿是解放軍總參謀長,陸定一是中宣部長,楊尚昆是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彭還是政治局委員,陸是政治局候補委員,彭、羅、陸還是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國歷史隨即進入文革浩劫年代,不但彭德懷被整死,還擴大整肅到第二把手劉少奇等。其他如一九五七年毛澤東號召大鳴大放,然後以"引蛇出洞"的"陽謀"為由大整"右派分子"。毛澤東借重林彪在軍隊的支持,發動文革,一九六九年共"八大"在黨章中空前絕後的封他為接班人,可是一九六六年十一月毛給老婆江青的信已經在罵林彪,然後在一九七一年把他逼走,折戟沉沙。這一套手法,即使戰爭年代,也對付過張國燾與王明。

毛澤東是生活流氓政治流氓

毛澤東玩這些權謀,出神入化,罄竹難書,就如最近由毛澤東前秘書李銳公佈的,一九九○年再次修繕楊開慧故居時,從她臥室外的簷頭下發現的一封信。是她在和毛澤東分開之後的日子裏寫的,再用蠟紙包好,分藏在老屋裏。其中楊開慧指毛澤東是"生活流氓、政治流氓"。生活流氓指的是他亂搞男女關係,最近有關他"扒灰"之說已經傳播開來;政治流氓指的應該是沒有道德底線的政治權謀。

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國維權律師滕彪在九龍尖沙咀的一九○八書屋組織了一個毛澤東是人還是魔的座談會,我因為正好在香港,參加了這個座談會,還有六四以後流亡法國的蔡崇德。法國是空想社會主義的故鄉,所以蔡崇德比較多的述毛澤東對中國發展的空想,我則認為毛澤東是中國封建文化的產物,尤其是權謀文化。

順便一提的是,我只要回到香港,常常會光顧當年家居附近、在銅鑼灣崇光百貨後面三樓、經營了近二十年的"銅鑼灣書店"。這次正好有知識分子模樣的大陸遊客買書,店主極力向他推薦李劼的《中國文化冷風景》,這位顧客最後買下這本書。去年十月,李劼來台北,出版社為他舉辦本書的新書發佈會,但是台灣的讀者對李劼還是缺乏認識,反而大陸的知識分子日益重視他對中國文化的論述。店主對我說,李劼上一本的《百年風雨》,僅僅他這一家書店,就售出兩千本,如今已經斷市。我在美國認識李劼已經十多年,與他聊天,有"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之感,因為我比較偏重政治議題,而他對中外文化,尤其是中國歷史文化有精湛的研究,以文化來評述孫中山、蔣介石、陳獨秀、毛澤東,有很
獨到的見解。

解決中國問題從文化著手

在《百年風雨》這本書裡,他有這樣的論述:"史達林和希特勒都是現代工業社會的領袖人物,而毛澤東再自以為是,也不過是小農社會的產物;睥睨天下之際,眼角情不自禁地流露着濃厚的小農意識,連同小農才有的貪婪。"

他還說,與希特勒、史達林、蔣介石相比,"毛澤東確實土得掉渣。毛澤東土在只有王朝情結,沒有國家意識。毛澤東不但不懂國家建設,而且還喜歡隨意揮霍國家財富,換取第三世界對他的個人崇拜。與史達林總是國家利益至上截然相反,毛澤東從來不把國家利益當回事,在熱衷於滿足個人虛榮心的同時,悄悄地準備讓天下姓毛,從而把江山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李劼對中共的黨內鬥爭也有精彩的分析,包括毛如何利用自己的女人,八屆八中全會上本來想利用賀子珍,見了面看不行,才把江青召來上山。這點與洪秀全單純把女人作為洩慾工具不同。

在我看來,中國權謀文化,加上馬列階級鬥爭學說的包裝,就形成"鬥爭哲學"的毛澤東思想,流毒至今未解。

在那場座談會上,有一位中國女士對李劼的作品相當熟悉,想來,越來越多人認識到,要解決中國的問題,應該要從文化著手。也許,破解毛澤東這個人物,是個開始;否則,即使中國有表面的民主,就像台灣一樣,在四維八德、三綱五常的土壤裡,缺乏現代文明的支撐,這種民主是很不完備的,因為小農意識始終與普世價值難以合拍。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問題,必須從文化著手,這也是杜絕"毛熱"的根本辦法。

《動向》 2014年1~2月號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歸家路難,自由之路更難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歸家路難,自由之路更難
Jan 30th 2014, 17:40, by 論盡媒體

作者/懿靈

過年了!在外的游子都趕著回家了。春運當前,買一張車票歸家是何等重大而又當然不過的事。可是,有的人無辜下獄,有家歸不得;又有的人被拒於家國門外,亦有家歸不 得;更有的人被軟禁、被看守、被隔離、被失蹤,以致了無歸期,甚至被自殺,永難團聚。他們當中,有的是維權律師,有的是民運人士,有的是藝術家、詩人、學者、僧侶、有的是上訪苦主,有的是宗教或族裔領袖、有的是氣功學員,有的甚至只是人妻而已。而最大的共通點是他/她們的行義守道,對政權構成威脅。

廣東生意人有歲晩收爐的習慣,把業績盤點一下,分點花紅給員工,圍枱吃過團年飯,舖頭就休假,讓員工早點返鄉渡歲。辦年貨,大掃除,很是忙碌。然而這個蛇 馬交接之際,頂住無人問津,冷淡收場的結局,〈邊度有書〉這個有心搞手,為一本「殺頭」詩集〈我們都是李旺陽〉辦了個納米式的微型出版分享會。為的是透過 集子裡的詩、序言和導讀,總結李旺陽的遺世之物,所帶給世人對自由理想追求不懈努力的精神,民主運動的航向,也藉一個殘暴政權慘無人道的不斷催殘一個異見 者的身心,我們窺見它對光明的畏懼;對正義的驚恐;與民為敵狠下了的心腸;其窮途沒路之象。我們以詩歌形式重提惻隱之心的道德觀念,以詩歌療傷重新出發, 去改良世界,救贖靈魂。

因為李旺陽不只一個,正如葉蔭聰在集子的導讀中說:

「李旺陽事件不是孤立的,他是眾多被壓迫者之一,過去與未來還會陸續不斷。我們受到無盡的道德要求,無力回應,只有無盡的失落與沮喪,形同煎熬。」

這是一個荒誕世界,2011年4月中國有位胖個子在北京機場被逮捕,事後當局聲稱他「因為涉嫌經濟犯罪依法接受調查」,環球時報謂:「西方給他的庇護太特殊」和「法律不會為特立獨行者彎曲」。拘押兩月後取保候審,於是,這個被封為特立獨行者的藝術家直到現在也還沒能出國。

2012年中國下了一場六月雪,有位曾被關進一米乘兩米,立不得、躺不得;猶如水泥棺材一樣的囚室的高個子頸纏白布懸在窗邊身亡,反差之大是之前錚錚鐵漢砍頭也不回頭之志,矛盾詞彙 「被自殺」遂廣為流轉。2013年歲末中國有位女子因為她所受的苦難而聞名於世,她抑鬱因為被軟禁,因為沒能與獄中的丈夫通信,因為沒能出外工作賺取生活 費體現自身價值,因為連累弟弟被關,這所有一切只因她嫁了一個義人,這義人曾發起聯署立章要求體制改革被抓而缺席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2014年歲始中國有位發起「新公民運動」的律師被抓,罪名是「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而接著聲援的人也被抓。上述我們都知道他們的姓名,但更多的名字我們卻不知道。

作為一個個體,我們可以怎樣回應這等事?我們可以上街表達對暴力的不滿。我們可以去守望捐軀者的民主事業。

因此2012年李旺陽「被自殺」事件發生後,於6月10日星期天,一羣藝文工作者拿著招魂幡、唸著徵集得來的為李旺陽而寫的悼念詩上街,一年後集子的出版序紀錄了過程:「對於當權者而言,李旺陽是殺之而後快的「叛逆者」;我們蒙眼並宣稱「我們都是李旺陽」,是因為「叛逆」的異議者成千上萬,殺之不盡——政權殺死一個義人,卻殺不死裡裡外外爭取民主自由的人。我們重整去年徵詩活動所收到的百數首詩,編成詩集,寫成這一本代李旺陽擬的獄中詩卷。」為的是以 詩作證,追究殺人者的責任,因為我們都相信前方有美麗的自由!

無論離家多遠,我們都有一個落葉歸根的願望,都有盼望美好的歸宿,都有懷抱親人的衝動,都有重逢團聚的信念。但這一切必須除舊才能迎新。我們希望促成改變。到那一天我們就可贖回靈魂,好好還鄕。

我們都希望忘了你
就像忘記某個在邵陽和玻璃相處的工人
每天工作,偶爾遲到
結婚生子,從不旅行
春天為門框親自寫一對紅聯
為了貼得對稱
耗費整個下午
喝過酒的夜晚你夢見夢消失了
驚醒後發現一切明亮恍如日常
廣場上唱國際歌的學生
今年四十多歲,沒有從政
在一間學校做教師
教孩子不要說謊,活潑
但不必嚴肅,團結
而從不緊張。
因為世界是一個透明而寬濶的瓶子
種了許多預備啟航的蒲公英
如果是這樣,我們當然都希望忘了你
忘了那些無處堆放的白花和無處可逃的白綾
只記住孩子的生日,每年為他們點燭
每天腳踏實地
耕耘,笑著收獲一張
春節回家的車票

〈為了忘卻——悼李旺陽〉詩哲

這首詩使我想起了八九年六四前臥軌自殺的詩人海子的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就是這麼簡單的生活,這般卑微的追求;在這個不存人道文明的社會裡,人為的苦難連連裡,奢侈得無法想象。

新的一年,你有甚麼願望?

我只希望絕處逢生,繼續給你開路!

(獨立媒體網根據與論盡媒體之內容交換協議轉載此文,原文載於論盡媒體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我是歌手」又如何呢?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我是歌手」又如何呢?
Jan 30th 2014, 17:42, by 斐宇梧的中文唱片架

《快樂男聲》、《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大陸近年的歌唱比賽類節目持續火紅火熱,燒遍兩岸四地,有關「音樂」的話題亦重回到大眾的視線內。在「唱片已死」、音樂產業走向「夕陽」的當下,這一現象似乎頗能振奮到整個業界,畢竟無論比賽中誰輸誰贏,最終勝利者還是「音樂」本身,「音樂」的被關注度又再一次被提升起來,造就了一處接一處的繁榮之景。

可惜,這些歌唱比賽對新的原創音樂推動力有限,不管是《中國好聲音》,或者《我是歌手》,翻唱歌依然作為節目表演的「主菜」,任參賽者怎樣唱到「七情上面」、編曲怎樣重編得「驚喜滿載」,也只是「再加工」這一工序上的發揮問題,根本難以促進到「原創」的發展。誰都知道,新的原創歌要獲得坊間廣泛討論的「難度系數」,比在很多人聽過的作品上「再加工」或「二次創作」要高,像最近的《罪與佛》能被廣為傳播,其中之原因是絕大多數改編作都建基在我們耳熟能詳的歌曲之上,有「共鳴」的因素產生奇妙的催化效果。而歌唱比賽主推大熱翻唱歌,也是如同此理,它們較容易地獵得聽眾的迅速投入感,符合國人(或華人)「多快好省」、「高效實際」、投機取巧易達目標的辦事原則。

歌唱比賽歸根是一檔娛樂節目,製造話題、煽動情感的重要性高於對待音樂本身,那些專業的燈光音響、現場質素比以前改善不少的伴奏樂隊,表面像打著對音樂的尊重牌,但實質它(他)們都是一種「包裝」而已。正如歌手唱的歌曲,本就不能稱為「主角」而只為「載體」,節目組真正關心的是參賽者通過這一「載體」所能引起觀眾的反應(最好能夠煽情),而非「載體」本身。所以,如此的歌唱比賽節目,不可能擔負到令流行音樂質量快速提高的重任,它的表面繁榮像房地產泡沫,像內地高速增長的GDP,只讓少數的人(能帶起話題的參賽者)愈來愈「富有」出名,但真正支撐樂壇發展、有較高原創能力的音樂人仍然被忽略,仍要活在「板間房」,歌唱比賽節目幫不到他們「上車」。

阿G.E.M.在《我是歌手》中一炮而紅遍大江南北,她對歌曲的「加法」處理,正是歌唱比賽所需的演繹方法,但像梁逸峰浮夸的詩歌朗誦表情,曝露了香港朗誦比賽乃至整個教育制度的弊端一樣,G.E.M.最近引起關注的表演,也是反應了歌唱比賽的審美問題。如上所述,這些比賽為達至更好的娛樂效果、為追求更高的收視,會更偏向認定愈激烈愈「爆」的詮釋為「最佳」表演,將音樂此一屬於藝術範疇的東西,向體育比賽的「較量」方向靠攏。可音樂的表達形式有千萬種,唱功亦不應只以高音和「長氣」來衡量好壞,不過很多時歌唱比賽都會使好音樂的「標準」變得較為單一,對樂壇的百花齊放並無太大的促進作用。而我更為擔心的是,愈來愈多的歌唱比賽出現,會影響到觀眾的審美習慣,使之形成不良的定勢,如「洗腦」教育,讓大家缺乏了對各類型音樂或不同表現風格的「包容」之心。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從宇宙觀到人生觀(五)

 
Photoshop - Beauty Retouching

Learn how to improve your photoshop retouching skill and knowledge in 21 easy techniques! Take this course for just $25.
From our sponsors
從宇宙觀到人生觀(五)
Jan 30th 2014, 17:58, by 李偉才

最後,我要和大家探討另一個動人心弦的題目:外星智慧族類存在的可能性。

我當時應該是剛剛升上中學吧。當我把宇宙中還存在著別的生命的可能性,以及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結合起來,我得出了一個非常震撼的結論,那便是宇宙中極可能存在著一些在進化上比我們先進十萬年、一百萬年、一千萬年甚至一億年的高等智慧族類!(不要忘記即使是一億年,也不過是宇宙歷史的137分之一。)這些超級生物將是怎樣的一回事,簡直想想便已令人暈眩。我記得當時在記事簿中寫下了這樣的一條方程式:

直至今天為止,我仍然認為這是人類所能構想得到的最為震撼的方程式。再極端一點,我們可以把右方分母的螞蟻改為病毒。

在天文學和生物學未發達之前,人們都以為人類是「造化的巔峰 (Crown of Creation) 」,而 X 只能代表著各種宗教所信奉的神靈、上帝。科學的發展向我們展現了更為懾人的可能性。理論上,載著 X 的太空船明天便可以在地球降落。對此我們心情十分矛盾。在一方面,我當然極其渴望知道 X 會是什麼樣子,可是另一方面,我卻很想人類真的能夠超越一切紛爭和諧共處,然後才以一個以一個較成熟和有尊嚴的面貌來面對這些擁有超級智慧的外星族類。

好了,現在讓我們回到這次講座的題目:「從宇宙觀到人生觀」之上。聽了以上的講述,你認為宇宙觀和人生觀有沒有關係呢?在我來說,答案是肯定的。但我很難解釋那是一種怎樣的關係。有人說,學天文的人因為知道宇宙的浩翰,所以眼界會較為開闊、胸襟會較為寬廣。這可能是一種關係。但讓我告訴你,並非只有天文學才有這樣的影響,所有關於大自然和人類世界的知識都會有這樣的效果。

最後讓我們回到我們最先談及的「天有眼?」、「天無眼?」,以及答案與我們的生活取向是否相干的問題。老實說,我從來沒有打算為大家提供答案,因為我認為答案必須由每一個人自己作出。我只能說的是,即使你掌握了所有答案,你選擇做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壞人,最終仍然是你的一念之別。退一大步說,你要開開心心的渡過這一天,還是充滿抱怨和不滿渡過這一天,也是你的一念之差。不錯,外在的因素固然會有所影響,但所謂「心隨境轉」還是「境隨心轉」?最終仍是一種內在的抉擇。

談到抉擇,法國生物學家莫諾 (Jacques Monod) 說得好:「在宇宙冰泠和無盡空間裡,任何地方都沒有規定出人類的命運和義務。天國在上,地獄在下,人類必須作出自己的抉擇。」

從晚清過渡至民國的著名學者吳稚暉先生曾經在1923年寫了一篇名為《一個新信仰的宇宙觀與人生觀》的文章,其中的一段我覺得十分精彩,借此跟大家一起分享:

所謂人生,便是用手用腦的一種動物,輪到「宇宙大劇場」第億垓八京六兆五萬七千幕,正在那裡出台演唱。請作如是觀,便叫做人生觀。這個大劇場,是我們自己建築的。這一齣兩手動物的文明新劇,是我們自己編演的。並不是敷衍什麼後台老板,貪圖趁機幾個工錢,乃是替自己盡着義務。倘若不買力,不叫人「叫好」,反叫人「叫倒好」,也不過反對了自己的初願。

因為照這麼隨隨便便的敷衍,或者簡直踉踉蹌蹌的鬧笑話,不如早還守着「漆黑的一團」。何必輕易的變動,無聊的綿延,擔任演那兆兆兆兆幕,更提出新花樣,編這一幕的兩手動物呢?並且看客亦就是自己的眾兄弟們,他們也正自粉墨了登場。演得好不好,都沒有什麼外行可欺。用得着自己騙自己嗎?

既然不「隨隨便便的敷衍」,我們當然會問:「怎樣的生活取向才是最好的?」古哲先賢對此已提出不少偉大的洞見,我自己最有共鳴的是:

  • 儒家的「積極奮進、已達達人」;
  • 道家的「道法自然、率真豁達」;以及
  • 佛家的「眾生平等、慈悲為懷、放下執著、活在當下」

在此之上,我會加上:

  • 理性上的探究、辨識、了解;
  • 感性上的體會、關愛、欣賞;以及
  • 靈性上的開悟、圓融、脫拔

可能說得過於深奧了。哲學家麥金泰爾 (Alasdair MacIntyre) 的一句妙語(其實也頗深奧)可能更簡單直接:

美善的人生就是不懈地追求「美善人生」的人生。

The good life for man is the life spent in seeking the good life for man.
大家還記得坐在講台一端的那頭猿類動物嗎?聰明的你至此可能已經猜著。我所描述的情景,其實是一位漂亮的女士坐在一間五星級大酒店的西餐廳,正在進食一塊五成熟的牛扒,並渴著一杯高級的法國紅酒。而放在她旁邊的,是坐在她對面的男朋友送給她的一束玫瑰花。不錯,我是開了大家一個玩笑,但我背後的意圖卻是認真的,那便是:我們對很多事物的看法,其實都視乎觀點與角度吧了。

最後,我想向大家呼籲,作為「萬物之靈」的我們,所擁有最珍貴的東西是我們的好奇心、求知慾、理性分析能力、想象力、互助互愛的心、以及自省的能力。無論你們長大後從事任何工作,選擇走任何的道路,我都希望你們不會丟失上述的特質。不但不應丟失,而且還必須把它們不斷擴充和提升,讓它們成就你的美滿人生。這是我對你們最大的期望。

這個講座已經夠長的了。希望大家以後能夠不斷「品味宇宙、品味人生」。今天與大家的分享到此為止,多謝各位。

(全文完)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