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6日星期日

香港獨立媒體: 論巴西對哥倫比亞的演出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論巴西對哥倫比亞的演出
Jul 6th 2014, 14:38, by Wing

巴西今仗的正選陣容作出了兩個調動。由於古斯達禾停賽,包連奴復任正選,費拿甸奴則移後一點擔任防線前的最後屏障。而右後衛位置也由馬干取代丹尼爾。後者之前的演出備受巴西輿論質疑,甚至令「Avenida Daniel Alves(丹尼爾大街)」這個概念興起,以防守力較強的老將馬干取而代之用意明顯。

單以上半場的表現來說,這兩個調動令到巴西踢出了比之前四場都較好的水準。相對古斯達禾而言,費拿甸奴的位置較前,令到中場爭奪時的人腳較為充裕。而包連奴雖然表現仍然未如理想,但已比分組賽時大有改進。再加上他倆和馬干的用球能力都算合格,奧斯卡又比前更願意回中後場助拳,面對著中前場迫搶不太積極的哥倫比亞,巴西在上半場總算能由中後場起策動攻勢。

正是由於組織能力的改進,球隊在尼馬只得五、六成的狀態下仍能在上半場製造幾個具威脅的攻門。因此,上半場的表現對四強沒有尼馬可用的巴西來說總算是一點安慰。不過,始終哥倫比亞在中場中路有人數上的優勢,下半場的場上局面已不再是巴西能掌控的。

即使如此,哥倫比亞整場的入球機會根本不多。就算沒有古斯達禾,巴西防守力仍然不錯。費拿甸奴攔截魯莽但真的能壓縮查美斯‧洛迪古斯的活動空間(當然,對一些人來說費拿甸奴是靠粗野攔截對付這位哥倫比亞新星)。踢法較丹尼爾保守的馬干不時移任中間偏右位置,也是令哥倫比亞中路威力大減的原因。右翼古亞達度是哥倫比亞另一主要進攻泉源,本來面對防守力也弱的馬些路應可得到甜頭。不過,今仗侯克堅決由左翼位置回防,令整個防守體系沒有顯著漏洞。被罰十二碼的一球,只不過是首度正選上陣的馬干察覺不到一對中堅已移到禁區外,才令對方突破越位陷阱成單刀之勢。

事實上,蒂亞哥‧施華加大衛‧魯爾斯的中堅組合今屆一直表現上乘,前者在四強停賽肯定是尼馬缺陣外最大的壞消息。預料替補人選將是在德國踢球的丹迪。丹迪的個人能力絕對不容懷疑,但他是否能與大衛‧魯爾斯好好合作仍屬疑問。另外,古斯達禾停賽完畢,相信必會復任正選。而整個中前場究竟如何因應尼馬缺陣而調動,就要看大菲希望求穩還是冒險。

德國邊路攻力不強,但中路幾名球員的合作大概是三十二隊中最好的。將奧斯卡或者侯克移前一點,再讓古斯達禾、費拿甸奴、包連奴、維利安、靴蘭尼斯和拉美利是其中三人同時上場壓縮德國在中場的空間,就是求穩陣法。這個陣法的弱點當然是球隊的侵略性會很低。而如果要針對德國後防速度慢的弱點,那中場中路則只會剩下古斯達禾和費拿甸奴/包連奴,同時「快馬」賓納特會取代尼馬的位置。這樣的話,中場會否像三年前作客德國完全被對手控制,致令球隊又出現過不到半場的尷尬情況?

另一邊廂德國也要思考求穩還是採取主動,如要像三年前主場友賽時那樣一面倒壓著巴西來踢,大概就要壓前令巴西中後場控制不到皮球。但這樣做後防線難免要推前,這會讓德國自身的弱點表露無遺。但如果踢得稍為保守,讓巴西較易在中後場組織攻勢,只要侯克和奧斯卡終露鋒芒,沒有尼馬在陣的巴西仍有潛力以個人能力動搖德國的防守體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盂蘭神功》 – 張家輝有心無力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盂蘭神功》 – 張家輝有心無力
Jul 6th 2014, 14:01, by Thomas Tsui

其實此標題,自己讀上也覺得夾硬來:做導演一定要有心才做到?那來的規矩?只是不想罵張家輝懶,為拍《激戰》,人到中年仍可練得出一身肌肉,若你想到那份艱辛,也會想到他也會把那份堅毅用於執導之上。

《盂蘭神功》 (HUNGRY GHOST RITUALS) 有兩大題材:粵劇和盂蘭鬼節,張家輝雖係會做功課,但做得唔算多,看完這套後若問觀眾對粵劇知多幾多,或只局限第一排「俾鬼坐」、吉字不可埋口等,盂蘭就更只是夜晚街上會撞鬼這麼簡單。其實鬼、盂蘭鬼節和粵劇該集中在劇團,同一個場地裡去鋪演,但張家輝卻不嫌其煩把鬼「帶出街」,於是無論醫院、或戲院、或街上都無時無刻撞鬼,叫人有零碎之感,未能把鬼和粵劇到盂蘭習俗等有效地連在一起。

而且,張家輝派出的鬼,很多也叫人懷疑是不是屬於盂蘭鬼節:晶晶在醫院中邪,於電梯遊走的片段,叫人記起藍可兒命案;小燕鬼上身時身形扭曲,像《驅魔人》片裡的;宗華裝閉路電視看到恐怖影像,像《午夜靈異錄像》;宗華在劇院裡雙腳被鬼拉住的一幕,也像《80分鐘死亡直播》。張似乎參考外國的鬼太多,卻沒想過看回華人的鬼是如何樣子,結果是掛著本土之名,卻似為西洋鬼怪靈異大雜錦。

再者,張有些功課做錯得很明顯:宗華某夜驚見自己膝頭受傷,受傷之因是他夢遊由高處跳下去,但他的傷口看上來卻似是被咬傷,完全不合常理。

其實要數電影最無力的,還是故事本身:宗華的過去和與小燕的情愫,與鬼怪的到來幾沒關係,這兩點的敘述顯得多餘,令故事增添散亂;鬼怪的來因反而是老班主嘯天作的孽,雖有些鋪排引線下去,但也是說得不夠。最後的人鬼大混戰,更顯得只是求其來個冚團剷,藉死o西人來夾硬埋尾收工。若真要指罵張家輝偷懶,那無可避免要打開份劇本開罵了。

幕未嘯天演戲時,看到台下真人觀眾寮寮可數,鬼觀眾多到數唔o西,看到眼有淚光。若果《盂蘭神功》能充足敘述粵劇如何由興盛走到夕陽,觀眾或也感受到嘯天的慨歎。可惜講粵劇又要兼講鬼,粵劇已講得不多,鬼也要用上舶來品,故事也如紙般薄。張家輝或對執導這套吃盡奶力,可惜卻得出平庸到不討好之作。

原文刊在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張惠妹「偏執」的「分開」,都對也都錯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張惠妹「偏執」的「分開」,都對也都錯
Jul 6th 2014, 07:36, by 斐宇梧的中文唱片架

廠牌:聲動娛樂 / 發現音樂
類型:國語流行
格式:CD
發行日期:2014-07-02
評分:6.5/10

記得大約十多年前,張惠妹曾被媒體形容是「亞洲版麥當娜」,到現在Beyoncé當道,A Mei的音樂路向,又半跟著這位樂壇天后走。早前的《潛規則》,連MV的造型、黑白用色也很Beyoncé《Single Ladies》的風格(只差沒換上她招牌的高叉連體緊身衣),如今A Mei的《偏執面》,又仿照Beyoncé同名專輯那無預警釋出的策略,在預告、宣傳不多的情況下,突襲般地面世(這也是由於專輯在網上的泄漏而被迫提早上架)。

跟Beyoncé的《I Am… Sasha Fierce》(雙面碧昂絲)一樣,張惠妹2011年的《你在看我嗎》也是將快慢歌分開,各自可成一張EP,而這次《偏執面》繼續類似的做法,前段感傷內斂,後段釋放動感。《這樣你還要愛我嗎》從低迴到高漲的音樂,致使人容易泥足深陷,不能自拔;此歌超越了詞的表述,特別是outro一段疊上阿妹的吶喊,仿如被困在Band Sound的漩渦內,仍要傳達風暴中生命還留最後一擊的頑強,A Mei在新專輯中有點沙啞的聲音未必是她最好狀態,然而其豐富的情緒,可以澎湃像海嘯,也可以靠「細膩」動人:《三月》表面貌似平靜地敘事,但實質是一片滿目瘡痍,那不複雜的歌詞旋律編曲,輔以真實到快自我踐踏的心境,張惠妹展現非同一般的「演技」,使聽眾能夠跟隨著她,到達沉浸在過去中隱隱作痛的內心世界裡。

另首波瀾不驚的《自虐》,用上了自我安慰的語氣掩飾情傷,A Mei壓制的唱腔,依然是想靠「不填滿」的手法,來為自己好像解脫但又纏著糾葛的複雜情緒,預留發揮的空間;它的溫柔「流動」,如梳子慢慢地梳理卻梳不清,整歌總體的結合效果很好,無需要所謂的「爆發」,就把你征服。加大力度的《偏執面》揮灑出張惠妹應有的霸氣,其編曲、歌詞與vocal都帶著不顧忌往前走的感覺(即使腳上綁著沉重腳鐐,即使前面是無底深淵),而作詞的蛋堡,不知為何還要rap上一段,他切割了歌曲的情緒,令這段rap的出現變得頗為唐突,或者製作構思是想在此留下一個轉折位,也好讓蛋堡引出他同門師妹葛仲珊的作品出場。

專輯節奏加快的第二part,先是線條粗黑然而走向簡單的《跳進來》做出熱身動作,《狗》換上忠心於人類的動物角度,去看人情感不忠的舉動,也以野性的編曲,暗示人如獸性未脫的動物一樣有著不能輕易滿足的慾望(這慾望導致人會產生「三分鐘熱度」,導致人的「忠心」總是較難建立);《Booty Call》繼而將慾望從心底解放出來,在韓式舞曲慣用的電音/節奏強烈對碰下,身體的慾火難控又何必再忍;於是,《飛高高》更坦蕩蕩地寫性愛高潮,其熱帶風情的氣氛如走入亞馬遜叢林,也隱喻在私處部位「探險」的快樂,編曲的阿弟仔為表達人在高潮時的奇妙感覺,特意混融了異域味濃厚的元素,令音樂橋段突然有意想不到的變化,亦令人有扭擺身體的衝動(這和《Booty Call》的intro敲擊還帶著Beyoncé《Run the World (Girls)》的影子);《前進烏托邦》再將這"high"放大,使大家沒頭沒腦放縱地跳,儘管這些音樂好比彩色紙片飛舞一陣便完,但長期活在如戰場的現實,你仍是需要靠它們來做減壓劑。

「升官」當上EMI總監的A Mei,本身自己也有兩個品牌:一個是著重搖滾風格的「阿密特」;一個是音樂題材較為縮窄的「張惠妹」,而後者現在又喜歡拆分開快慢兩部份,以告知歌迷(或是金曲獎評委)她既可演文戲也可演「舞」戲。「張惠妹」(品牌)這樣的安排,或許「都對也都錯」,對的是能令兩部分各自聽起來更統一一點,錯的是兩者之間好像沒有了聯繫,即使《偏執面》在銜接方面比上張改進了(上半部分有midtempo pop的滲透),但專輯前後場的「交球」動作仍不夠流暢,「張惠妹」(品牌)如下回再這樣分開地策劃,它的中場位置和情緒的過渡應該要考慮如何去做得更好。

首選:都對也都錯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首先你要是一個人 — 致香港警察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首先你要是一個人 — 致香港警察
Jul 6th 2014, 07:33, by 大可

首先你要是一個人。

然後會是個香港人、某人的兒子女兒、某人的鄰居朋友;
或是某人的兄弟姊妹、某人的丈夫妻子、某人的父親母親;
也必定是某人所關心的人、關心某人的人。

最後,才成一名香港警察。

註:看見香港警察作為一個整體在七一前後種種的打壓、刁難,還是希望是為自由個體的他們不要忘記自己的原本。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歷史會記住的一晚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歷史會記住的一晚
Jul 6th 2014, 07:38, by 黃治立

二零一四年七月二日,凌晨三時。

在中環遮打花園的市民,向世人展示出香港人的骨氣,告訴我們甚麼是不忘溝壑。他們知道法律的規定,而他們執意反抗。請別說這是犯罪,這叫作公民抗命。

在現場有消防車、旅遊警車、數以百千計的執法人員。請恕我直言,他們配不上稱為警察,配不上宣誓時對市民的承諾。

熟悉的情節一再上演,傳媒被趕離,武器也蓄勢待發。也許在頃刻間,水炮會轟然射至,警棍、胡椒噴霧會飛舞在眼前。但是他們沒有退縮。

這是歷史會記住的一晚,香港人為自己,在史書上添上了最值得自豪的一筆。天雖然灰暗,但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閃閃發光。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一個知音 一個夢旅人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一個知音 一個夢旅人
Jul 6th 2014, 07:41, by 張知行

高安兄弟甚受好評的最新作 品 《知音夢裡行》中,一幕當鄉謠歌手的男主角,突然決定要去芝加哥,專程找著名音樂監製Bud Grossman會面,碰碰工作機會。他在Bud Grossman面前,就坐在隔籬那種面前,獻唱了一整首歌,Bud Grossman臉上由始至終沒有一點表情 ,最後只是跟男主角說,這音樂一點也不賺錢 。

Bud Grossman在《知音夢裡行》中,只是一個小配角,但男主角的命運可算從此被他一錘定音;演Bud Grossman的演員是F.梅 利.阿 伯拉罕(F. Murray Abraham),他曾擔演過另一部更經典的音樂傳記電 影,在那電影他的角色被關進了瘋人院,在那裏跟牧師告解,他彈了幾段自稱作為歐洲最有名作曲家得意時的作品,心想牧師一定認識;但牧師卻無奈地回應,他好像從未聽過。

「呀!我知這首你一定懂。」他彈了個開始不久,牧師便跟覑旋律哼下去,牧師很高興和意外眼前這個瘋老頭,竟曾作過如此優美的旋律;瘋老頭非常清醒,就像《知音夢裡行》跟主角說你的音樂不賺錢時般清醒,跟牧師說那定不是他的作品,那是莫扎特 。若數以音樂為主題的經典電影,定必有這部《莫扎特傳》。

莫 扎 特 與 Llewyn Davis

《莫扎特傳》最成功之處就是並非以莫扎特為唯一主角 ,還有這個瘋老頭薩里 耶 利 (Antonio Salieri) 。 薩里耶利和莫扎特,簡言就是「既生瑜,何生亮 」 的 故 事 。周瑜和諸葛亮小說中是鬥智鬥力的對手,但戲中薩里耶利和莫扎特則不是 , 因為只有薩里耶利視對方為對手,縱然一開始已知才華無可能及得上對方,還是施以各種謀術謠言來阻撓對方成功;莫扎特則可謂無把對方放在眼內,正確來說他沒有「對手」這個概念 , 他只是一個喜歡玩和時常狂笑的大小孩而已。他最喜歡玩的是音樂。莫扎特既有天賦但又視之為隨手拈來的玩意 , 一次又一次狠狠的傷了薩里耶利的心。二人首次正式的音樂交流,薩里耶利為莫扎特譜了一曲 March of Welcome 。國王將樂譜給莫扎特參看,他說他記住了,即席彈一遍之餘,還說曲調有點重複, 即興修改成了另一個版本 。 薩里耶利內心的憤怒可想而知,莫扎特則只當是玩意 ,或者音樂來到他手 , 就自然會變到最好。

《 莫扎特傳》中的莫扎特,其實都有點 像 《知音夢裡行》中的Llewyn Davis 。 他們兩人都堅持自己的音樂原則 ,莫扎特為了創 作敢於挑戰國王所禁止的曲式 , Llewyn Davis 亦有自己音樂原則拒絕了 Bud Grossman另組組合的邀 請。他們都因為音樂和自己的生活方式 , 而經歷過貧窮生活的日子 ; 二人都因為生活潦倒 , 而要硬覑頭皮走去曾經鬧翻的舊顧客或老朋友處敲門求助 。 父親在他們成長時 所 扮演的角色 , 亦成二人叛逆性格的原因和促使創作音樂的動力 。 莫扎特 和Llewyn Davis最大的分別 , 固然是生長在不同之 年 代 , 最 殘 忍 的始終一個是永遠受人記住的天才,一個注定不是,但他們的快樂都是築在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之上 。

(刊於明報,2014年6月12日)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文字人在街頭-街頭演說體驗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文字人在街頭-街頭演說體驗
Jul 6th 2014, 07:16, by 言士

2014年6月28日,一位認識已久的熱心朋友希望在旺角街頭進行政治演說運動,呼籲市民參與「七‧一遊行」。他借來了簡陋的音響設備,有十多名朋友響應,當中有中學生、大學生、中學教師等來自不同行業的在職人士。我,是其中一個。

我算是個文字人,不擅長這類公開演說。可是,在吳亮星粗暴通過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後,我認同這位朋友的理念-除了參與公投投票及參與「七‧一遊行」外,我們要為社會做得更多。再者,花數小時,流一點汗,所謂更多其實也不算什麼。

中午站在悶熱的旺角豉油街街頭,十多名沒有任何街頭演說經驗的參與者汗流浹背的輪流演說,向途人解釋自己對香港的看法,呼籲他們上街。駐足聽講的人不多,我們活像外星人站在繁忙的街道,大多數途人只會快步走過,或會投以奇異的目光,但我們沒有停下來。我想起,學民思潮所做的事情跟我們的差不多,只是他們做的遠比我們多,也遠比我們堅持。

有很多事,沒有體驗過就不會知道其難處。由文字世界走上街頭,有三件值得分享的事。

搗亂與騎劫

在運動期間,有一名伯伯來阻止我們發言。伯伯似乎因為個人理由反民主(抱歉,我實在聽不清楚),於是打斷我們的發言。我們沒有處理糾紛的經驗,於是事前早決定遇事會保持沉默,盡量不被捲進事端。由於伯伯打斷我們發言的時間太長,最後我們只好報警處理。

我們沒有動氣,只希望事情可以和平解決,然後繼續我們的演說運動。可是,這時突然有一位拿着揚聲器的男士與伯伯對罵,指伯伯是「痴線」,並藉此叫圍觀的途人看看相信共產黨的結果,呼籲參與「七‧一遊行」。當途人指他罵得過份,他就開始指途人也是「痴線」,結果我們要忙着勸喻途人冷靜,不要跟他計較。

後來伯伯被警察勸離後也有回來打斷我們的發言,而我們則繼續保持沉默。事後想起,對我們最大的干擾不是伯伯,而是那位持揚聲器的男士。他雖說是希望來支援我們,但他的出現令場面混亂了,而他對伯伯、途人的謾罵也違背我們理性論政的原意。我想,我們有我們的理性呼籲,為什麼他要在沒有我們同意的前提下搶在我們面前以他的方式呼籲﹖

民主精神不可以背離對人的尊重,「騎劫」正是有違這基本原則的卑劣手段。

送暖的香港人

在演說其間,有不少有心人對我們表示支持,有的送我們飲料,也有途人很窩心的說支持我們。十年多年前,香港人會有這種關懷嗎﹖

近年不斷有人指政治搞垮香港,又指說將議題政治化拖慢香港的發展步伐,但根據 Harold Lasswell的定義,政治是「誰,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獲得什麼(Who gets what, when and how)」,也就是一個公平的資源/財富分配過程。換言之,討論議題時不可能不政治化,相反我們要更徹底地政治化才能確保公平的資源/財富分配。換個角度說,近年香港社會的「政治化」讓我們重新回歸「公平」的問題上,也間接讓香港人重新關懷被社會遺棄的人與願意為香港人爭取公義的人。

我認為政治化讓香港產生一種新的關懷,這不單是對政治議題的關懷,也是對人的關懷。支持政府的一方往往以「經濟發展」、「效益」、「秩序」來壓抑這種關懷的成長,窒礙「香港人」內涵的進化,這對香港的傷害很大。

幕後黑手

十多個人在街頭輪流演說大談政治(當中有不少學生),似乎很難想像我們沒有政治背景。有途人向我們打探,害怕我們被政治勢力利用。很難想像,因為香港人失去了想像力。

不知從何時開始,香港人很害怕吃虧,於是很怕被利用。結果,不怕吃虧地為大眾做事的人會被懷疑有不可告人的利益,又或者被利用。不知從何時開始,香港人不能再信任香港人。

我不是天真地要香港人盲目相信別人,但如果我們事事懷疑,我們真的可以相信任何人與事嗎﹖以陰謀論分析別人總看似合理,因為別人很難質疑你,但這不代表你是對的。因為沒有根據的懷疑,很多人寧願冷眼旁觀、置身事外,但香港也因此失去最後希望。

我們就只是一群沒有政治背景的人希望向途人宣揚訊息而言,我們如何才可以獲得信任﹖我們在酷熱的陽光下站了好幾個小時,難道這樣也不值得信任﹖
這幾年,我經常跟朋友說關於麵包的事。

在巴士站等車時,偶爾會有公公婆婆來向我討錢買麵包,說沒有錢,很餓。我的朋友勸我不要給他們錢,因為他們都是騙子。可是,我還是會給他們錢。我不知道他們是否在騙我,但我如果他們說的是實話,我的懷疑就是罪惡。

被騙,不是什麼;冷漠,可以摧毁社會。

結語

有很多事,沒有體驗過就不會知道其難處。體驗過,很難,於是學懂欣賞堅持發聲的人,這是置身事外的人永遠不會明白的。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歷史延續感與反謀略抗爭 ——從新界東北與佔中公投談起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歷史延續感與反謀略抗爭 ——從新界東北與佔中公投談起
Jul 6th 2014, 07:01, by 許寶強

新界東北與佔中公投這兩場本地社會的自我保護運動,自然是過去反高鐵、爭普選的延續,但在急劇變化的當代香港社會環境中,亦逐漸呈現出一些新的氣象,包括對歷史延續的關顧情懷,以至愈來愈清晰的公民抗命態度。仔細分析這些新的元素,或能有助我們思考未來社運發展的方向。

假差異與真類同

新界東北與佔中公投的表面差異,在於前者被認為是保衛特定地區(新界東北)或社群(農村/農業/農民)的福祉,後者則為了爭取全港市民普選的權利。然而,新界東北發展與「三農問題」所反映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跟全港社會的未來走向,其實密切相關。因此,分析新界東北與佔中公投這兩場社會運動時,應更集中於它們共同的關注:一方面抗拒來自中央及特區政權的高壓統治與語言偽術,另一方面表現出一種對香港社會文化價值和生活方式的深刻關懷,以至對本土未來的承擔。

特區與中央政權對這兩場運動的回應,表面上也採取相異的策略:針對反新界東北發展運動,由香港特區政府出手,嘗試孤立要求撤回發展方案的新界東北村民,以發展建屋的「整體利益」,抨擊不遷不拆、保衛農業的「特定訴求」;而針對佔中公投,則特區與中央政權齊齊出手,透過發表《白皮書》以收窄《基本法》的框框,並試圖散播抗爭無用論,打擊民眾繼續反抗的意志、限制港人的選擇。然而,在這表面的差異之下,卻是一種相同的策略和利益——透過採用言不及義、指鹿為馬的假大空話,嘗試化「普選」作小圈子篩選、變「發展」為地產建設,以盡可能保護壟斷階層的特權利益。

歸根究柢,兩場社運的共同點所突顯的,是兩種歷史觀和兩種政治/社運觀的矛盾和對決:一方面是短視單一的發展觀vs.強調結連先輩和後代的歷史延續感的差異,另一方面是「現實政治」所強調的實利謀略vs.「我有我的尊嚴,不想再受損」的抗命姿態的分歧。

歷史延續感

反新界東北運動發言人卓佳佳引用了北美原住民的說話,提出我們現在所能享用的一切「資源」,並非祖先的「遺產」,而是向我們的後代借用的債。這古老的智慧,對在「中環價值」浸淫下長大的都市一代,自然顯得陌生,但卻直白道出了當代社會所愈來愈缺乏的歷史延續感。

經濟學者凱恩斯經常被引用的一句話是:「在長時段中,我們都是死人」(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針對的其實是市場均衡理論,但卻不斷被挪用作說明未來(以至過去)是不重要的。這種散播短視、忽略歷史延續性的理解,之所以在當代社會仍有市場,或許與美國學者拉什(Christopher Lasch)所分析的自戀主義文化的興起有關。他指出,在大眾媒體不斷播放天災戰禍和社會衝突下,現代人愈來愈習慣「災難」,以致逐漸變得麻木。因為感覺當代社會已沒有「將來」(想想"this city is dying"),不少人會變得只管滿足當下短視的欲望或「成就」,「對未來毫無興趣……對過去也是興趣索然的」(p.4),於是「活着只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前輩或後代……失去了屬於源於過去伸向未來的代代相連的整體的感覺」。(p.3)

從特區政府處理考古遺蹟、核電供應、農業與廢物處理等議題的處理方式,大概感受不到多少「源於過去伸向未來的」關顧;而中央與特區政權以至建制派在新界東北與普選等議題所死抱的「只爭朝夕」鬥爭哲學,也離「代代相連的整體感覺」甚遠。吳亮星在「夾硬」通過撥款後立刻「落荒而逃」,或可以說是具體地展現當代拒絕接受任何「失敗」的自戀主義者的「活着只是為了自己」、無心無力無顏面對「前輩或後代」的一種不堪形象。

這些只顧眼前成敗利益的自戀者,自然無法,或不願去理解為何愈來愈多港人甘願抗拒短期的經濟實利,反自由行、棄東北發展、抗第三條機場跑道,甚至願意擔負被捕或受封殺的風險,對「發展」和利誘說不。民間高唱「試問誰仍未發聲」,在意的,並不是個人利益,而是對先人建設我城的承繼,以至對後代的關懷和責任。換句話說,是建基於一種沉重的歷史延續感的呼召,這恐怕無法為輕佻的花言巧語公關偽術所遮蔽,也不會被「抗爭無用」的認命心態或「現實政治」的謀略考量所取代。

反謀略的抗爭

政府和建制派在反佔中公投中,主要的策略是嘗試製造抗爭無用,企圖指出中央政權的強大,港人的任何激烈抗爭也無異以卵擊石。這在某程度上也達至了一定的效果,例如令一些參與佔中公投的受訪者,會說70多萬的民意也不能改變中央的決定。然而,值得深思的是,他們仍然願意站出來投票。

另一方面,「策略家們」提出的「現實政治」,強調的是謀略和行動的「實際」或立竿見影的效果。循這思路,新界東北抗爭和佔中運動的操作,可供批評的「謀略失誤」,也許多不勝數,例如指「反新界東北發展」行動不夠「勇武」,又或批評其過分「暴力」;又例如指篩選公投3方案進退失據,或強調「公民提名」不切實際。不過,這些評論,都沒有觸及以至理解這兩場運動參與者的情感和態度。

在社會不斷兩極分化、不公義事件充斥的世代,全球各地湧現各式各樣的公民抗命甚至起義,行動方式儘管不一,但堅守及爭取的,是每個人都應享有的生命的尊嚴。福柯(Foucault)提出,「策略家們」的「抗爭無用論」,是應該要反對的。他認為,當面對權力違反了普世價值時,每個個體所作出的抗命或起義的決定,都應受尊重。願意拿自己的生命冒險的抗命或起義,使人成為自主的主體,僅是其對無限濫權者說不的「存在」,就已足夠。因此,他的立場是「反謀略」(antistrategic)的,不同意對那些拒絕出賣生命尊嚴的抗爭者作輕率的評論。 (Michel Foucault Essential Works, pp.449-453)

演藝學院畢業禮同學的表現,或可看作是對無限濫權的政權代表說不的一種和平方式。如果濫權的自戀者將在其出席的任何地方、場合,都遇上對他們的濫權行為說不的抗命,令他們最終只能像吳亮星般「落荒而逃」,或至少不容易自我感覺良好,這大概也能稍為打擊自戀文化的擴展,同時彰顯並維護每個人都應享有的不順服於濫權的生命的尊嚴。

餘話

佔中公投的街站與網上動員,反新界東北的集會示威,都有不少年輕人的身影。看見他們到街頭游說、赴示威前線、上電視電台、於網上呼喊等奔走努力,換來的總是各種帶官腔的語言偽術,「謀略家」的批評責難,甚或惹上官非,總會想起差不多90年前魯迅先生寫的幾句話:「中國只任虎狼侵食,誰也不管。管的只有幾個年青的學生,他們本應該安心讀書的,而時局漂搖得他們安心不下。假如當局者稍有良心,應如何反躬自責,激發一點天良?然而竟將他們虐殺了!」(〈無花的薔薇之二〉,1926年3月29日《語絲》周刊第72期)。自然,今日的香港局勢,還未有90年前的中國般惡劣,而除了年輕學生,還有70多萬民眾的投票表態;今天的「當局者」,仍未至於「將他們虐殺」。不過,無論現在還是過去,年輕學生都「本應該安心讀書的」,但香港當下的「時局漂搖得他們安心不下」,「當局者」如果「稍有良心」,在施政匯報中,是否也應作一點「反躬自責」?然而,警察竟將他們拉了……

在缺乏歷史延續感的當代社會,不妨重溫法國已故歷史學者布羅岱爾的智慧:「我們同時在短時間中和長時間中生活,我所說的語言,我從事的職業,我的信仰,我周圍的各色人等,都是從過去繼承下來的;這一切先我而存在,等我死後也還將存在」;又或細味魯迅先生寫於「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的提點:「如果(香港)還不至於滅亡,則已往的史實示教過我們,將來的事便要大出於(濫權者) 的意料之外」。

參考書目:

1. 拉什(Christopher Lasch):《自戀主義文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陳紅雯、呂明譯,2013。

2. 布羅岱爾(Fernand Braudel):《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北京:三聯書店,顧良、施康強譯,1993。

原文載於《明報》觀點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若果兒子要去佔中...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若果兒子要去佔中...
Jul 6th 2014, 07:14, by 三十過後一個人住

我不是父母,不過看到這幾天的新聞,看到有些人的評論,我突然想到:為那些只有一個兒女的父母,若果他們要參加佔中,你們會怎做?

我在網上讀到的,有父母冷冷對兒子說:「我唔會保釋你出黎架」,有父母支持,但叫兒子小心,指他不想成為「佔中父親」,當然,我相信有更激進的父母親:你去,我就斷水斷糧唔俾你番屋企。

能夠育有一個唸大專的子女,都應該是四五十歲的人。有些父母,一向都沒有太多時間理子女的事,最多了解他們唸書唸得如何,這一類的,子女睇怕都未必會跟他們說要去佔中,父母應該都是事後才知道。

若果你得知子女因為佔中被拘捕有可能留案底,你們會息樣做?大罵他們一頓,叫他們咪咁死蠢,此等示威大把人做駛乜你;還是,抱抱兒子,著他要小心,了解他有沒有受傷,煮一頓飯給他吃,叫他好好休息?

怎樣回應怎樣處理跟父母的教育水平沒有關係,而是跟父母的公義水平有關係。當然,父母也可以跟子女說,你怎樣做父母沒有意見,不過也要想想,是不是到了一個位,你一定要行這一步呢?其實,溝通,更重要,若果你願意了解子女為何行了這一步,平心靜氣交流看法,我想就算最後沒有共識,至少你們的感情會更進一步。

若果你們是那些努力哉培子女成材,希望他能畢業找到一份有前途的工作平步青雲,而得知子女要去佔中,會怎樣想怎樣反應?

可能你們會驚惶失措,怕兒子前途盡毀,軟硬兼施希望他改變主意。說到這裡,你們是不是那些從來都覺得父母給予孩子就是最好的,父母要歇盡所能去保護孩子,包括幫他買樓結婚呢?

或許你們會驚訝:孩子是不是誤交什麼損友,走上這條抗爭之路,他的思想何時變得那麼偏激呢?你們應該不會怪老師吧,但也想想,怎樣教兒子別行歪路呢?

從來保護子女都是父母的天職,但怎樣才叫保護呢?子女始終要自立,你幫他找工作買樓又如何?你能永遠陪在他身旁經濟上無限量支持他嗎?就算可以,他若沒有自我思考的能力,在社會生存的能力,就算他一帆風順,在遇上一些大挫折時,他能夠安然過渡嗎?

還是那個老調子:你願意了解子女想什麼,然後分析,然後交給他們決定,再向他們表示父母一直都在這裡支持你嗎?

[若果你真的真的真的不想孩子們過勇過激(這是有些父母的想法,如何定義也因人而異),你最有可能成功的方法,就是愛,就是讓孩子知道,父母很愛他們。他們自然在做一個重要決定時,或者,會想起父母,而有所影響。]

說到這裡,或者有些父母開始覺得國民教育很好--若果可以教導子女當個順民。但是,請你們別天真了,在這個時勢,知得越多,明白越多,想想自己有什麼影響,又能夠怎樣活下去,才是重要的知識。順民,在風平浪靜時或者可以得到餐飽飯吃,但在鬥爭之時,被犧牲的,往往是他們,因為他們什麼都不知道,他們沒有生存的技倆。

我開始明白有些朋友決定不生小孩子的原因,在這個社會,帶他來到這個香港,日子肯定不易行的。

長氣都要再說一次:子女願意關心社會時事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多聽多講多傾談才是父母要做的,還有,就是好好愛你們的子女,讓他們成為一個真正完整的公民。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旅人日誌 | 不出走,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活的多狹小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旅人日誌 | 不出走,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活的多狹小
Jul 6th 2014, 07:10, by Cher's Travel

我念過地理,也讀過歷史,甚至在考試中得取不錯的成績,但不代表這樣就能明白這個世界的過去跟未來

我喜歡閱讀世界小說,也看各地電影,在情節中明白原來世界跟自己想像並不相同,但不代表那些所說的就是全部的事實。

出走,或許聽起來像是一個流浪的名詞,但也可以是一個閱讀的動詞,因為撰寫世界的人也必須親身走過這條路,才能把所見所聞用文字跟照片清楚的呈現在讀者面前。

世界是一本書,而不旅行的人只讀了其中的一頁。---奧古斯狄尼斯

回來之後我開始聽聞了一些提笑皆非的事情。

儘管我是去紐西蘭打工度假,但是很多人都認為我去澳洲,因為她們認為澳洲就是大洋洲,紐西蘭只是其中的一部份,儘管我已經解釋,但很多人仍不太清楚。

我獨自在泰國自助旅行,很多人都叫我要小心,她們的映象中泰國就跟鬼電影連在一起,感覺隨時都可能被人下降頭,還有隨便吃都會拉肚子,但泰國人比你想像中還要怕鬼。

當然無知的人也包括我,那天馬來西亞的沙發主說他也想去印度,我說『馬來西亞不是很多印度人,妳們去應該不會覺得很陌生吧!』

結果她很認真的回答我『馬來西亞的印度人跟印度的不一樣!而且有很大的區分。』

突然間我好像明白了一件事情,的確外國的人看我們華人可能都一樣,但早因為時代遷徙的關係,各地的華人早已經隨之創造新的文化習慣。

不管是台灣、香港、馬來西亞、中國各大城市,或是早期移民在國外的華人,每一個遷徙跟創建的過程其實就衍生了跟過去完全不一樣的文化型態。

儘管彼此身上都流著同樣老祖先的血,但也不能否認因為融合了其他的文化創造了新的心血,不管在哪裡的華人文化,都需要我們去尊重還有保存。

或許書本或是媒體能夠教導我們很多世界的觀點,但是有些想法你還是需要靠自己走出去才能領悟明白。

學會尊重別人的生活,在旅途中去學習世界的知識,
才能當一個真正的世界公民。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學生去佔中,老師可以做甚麼?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學生去佔中,老師可以做甚麼?
Jul 6th 2014, 07:16, by 田方澤

七一晚預演佔中,拘捕了511名義士(和忠犬一隻),當中有大專生、中學生、婦女、老人,遇有隔天仍要上班的、與你與我無異的普通市民。拘捕後,身邊朋友都為義士來回奔走,我卻在學校無能為力,只能緊貼狀況,在臉書的聯署四處張貼自己的名子,乾著急。

身邊的律師朋友,組織了律師團到黃竹坑警校支援示威者,提供法律援助;近日又見有醫護人員組織社運醫的隊伍,一但佔中,便可支援。在預演佔中當晚,有教師組織當晚徹夜做監察員,在政府總部外支援學民思潮同學,當然值得表揚,可是我們能否再進一步做些甚麼?一旦佔中發生,甚至有學生去佔中,我們可否用我們的專業和知識,去作出貢獻?

幾日思索,故然我們一直堅持將民主公義的信念帶進課堂、讓學生去了解公民抗命去思考公民抗命(而非煽動鼓勵),我們相信對公義的尋求與堅持……但這種種只是事前的功夫,當一切真正發生時,原來自己除了親自參與被捕或在電腦前看直播外,根本束手無策。

然後這幾天我看到幾位走得很前的社運朋友的臉書,看到他們提起自己的老師。

一個朋友提及,上庭後在母校附近遇見幾位老師,向他們打招呼,老師卻裝作不認識。

「…我不知道我這個人有什麼可怕,但我對於我的所有做過的事都問心無愧,…我只希望往後有學生向你們打招呼時,拿出基本的禮貌和風度。被人裝不認識感覺絕對不好受。請您們做回一個人應有的禮貌。」

另一個朋友早前反東北時被警察在警車上毆打,在政府總部外遇上小學時托管中心的老師,以前感到很嚴厲很害怕,今日卻關愛他、叫他小心、認同他「做得啱」,還一家人一齊來支持,結果當年被責備的鐵漢,雖然已比老師高上一個頭,卻像個小孩一般摟抱著老師落淚。

還有一個朋友,在71被捕當晚,遇上自己的小學老師一同被捕。內心激動,認為自己人生中遇上了好老師。

然後我想到自己,想到陳健民老師,溫文爾雅,本可安定繼續他的漸上軌道的中國公民社會的研究,卻為了香港選擇放棄理想,走到運動的最前線,感動了多少同學選擇支持、選擇同行。

最近被特首夫人梁太批評「涼薄、刻毒、冷血」的中大政政系講師蔡子強,在2007年中大學生報情色版風波時,寫了一篇文章,最近有校友引用,我發現竟如此動容:

「現在差不多每一間大學,都說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批判思維,但當學生的看法與我們一模一樣時,哪用大家多作lip service;相反,正正是當學生的看法與我們南轅北轍,與我們不同的時候,校方仍能表現出的尊重和包容,才真正最能體現出我們對獨立思考和批判思維的真誠,才最彌足珍貴。

我們都愛自己的學生,但當學生飛黃騰達,名成利就時,我們的愛充其量只是錦上添花;相反,正正是當漫天風雨,壓力鋪天蓋地,學生茫然無助時,我們的愛,我們所表現出的承擔,才是學生最需要的。

我們那一輩都十分愛中大,因為那是一個曾經容許我們犯錯、容許我們跌倒,以及容許我們跌倒後重新站起來的地方。我真切的希望,很多年後,我們的師弟、師妹、學生,也能夠有幸因着同樣的原因,愛着同一間中大。」

教師作為公民,自有自己的政治立場。撐民主派的、撐建制派的,或對政治不聞不問的。然而,我想起,1919年5月4日,即五四運動當日,北大校長蔡元培,曾攔在校門阻止學生外出參與,及後卻為被捕的學生來回奔走,甚至願意以一人抵罪。

很多學校很「愛」一些校友,邀請他們回校分享自己的成就。但對於「沒有成就」的校友,以至身陷囹圄的校友,我們是否同樣去「愛」?假若有一天,有「佔中」如此具爭議性的事情發生時,我們能否不分立場,繼續去愛我們的學生、支持我們的學生,以至讓他們在困境中感受到一點溫暖?

假如學生去佔中,我們能做的,很簡單卻也很沉重,就是義無反顧的愛。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警察都係打份工?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警察都係打份工?
Jul 6th 2014, 06:39, by 保保

睇到網上有篇文章,內文引述有個女警覺得好委屈,覺得自己只係打份工,何解好像經常成為被針對對象。

聽完之後第一件事,覺得有少許唔妥,難道只要穩妥執行上司委派的職務,就可以好驕傲地高呼「我有打好呢份工?」

好不幸地,當大家回顧一下警察誓詞:

「本人(姓名),謹以至誠作出宣言(或,謹向全能之主發誓),本人會竭誠依法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效力為警務人員,遵從、支持及維護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以不畏懼、不徇私、不對他人懷惡意、不敵視他人及忠誠、努力的態度行使職權,執行職務,並且毫不懷疑地服從上級長官的一切合法命令。」

噢,原來早早在宣誓之時,警員已被下緊箍咒,毫不懷疑服從上級的一切命令……原來只要做個機械人,就可以了。

然而,警察英文「Police」一詞根本源於古希臘,表示秩序和社會和平的意思(轉載自 維基百科);回到最基本,何謂警察?警察最主要職責,不就是要保護性命及保障財產嗎?若然執行之職務,並非以社會和平為大前題,而只不過方了下令者的便,這還能希冀得到市民尊重嗎?

除去所有職務上的問題,也不再將你視為一個只懂執行命令的機器、是一個懂得思想的成年人,作為公僕,我想反問,你純粹係為左薪高糧準?使命感何在?

可以面不紅耳不熱地答純粹係為左份人工,老實講,呢份「工」真係唔多適合你,就憑社會對人民公僕的道德標準,你已經值得被譴責;若然你仲有使命感,咁拜託你細心想想,作為警察,你要保護人民,定係既定利益者,而現時警隊是在服務大眾,還是只不過作為小部份特權階級的私人武裝集團。

P.S. 梁美芬議員早前提出應在警隊外另設一隊「志願軍」;對比各國警察數量,香港的警民比例及編制均為世界上最高及最龐大之一,比南非的警民比例還要高,難道香港的治安水平比南非還要差?再者,要組織志願人士幫助警方,早於一九一四年香港已成立香港輔助警察隊(輔警) ,拜託,別多此一舉。

題為編輯所擬。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