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8日星期三

香港獨立媒體: 懷抱美好,於艱難處逢生——專訪麥兆輝、莊文強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懷抱美好,於艱難處逢生——專訪麥兆輝、莊文強
May 28th 2014, 13:58, by 陳芊憓

訪問︰陳芊憓、譚以諾
整理︰陳芊憓

(獨媒特約報導)麥兆輝與莊文強編導的《竊聽風雲3》即將上映,而預告片亦相繼推出,令觀眾引頸以待,尤其是當幾位主角合唱〈共你痴痴愛在〉的片段曝光以後,網民都在社交網站裡紛紛表示對這部電影抱以萬二分的期待,只消說丁權為題、多線發展的劇情、21個主要角色的張力,就足以把這部電影看作成2014年的重頭戲。麥莊在《別戀》已有合作,而二人自《大搜查之女》起合作當起雙料編劇導演,《竊聽風雲》始的三線發展劇情更成了他們的標誌,《關雲長》、《飛砂風中轉》對歷史、類型片的顛覆亦令人刮目相看。

丁權主題源於對人性的疑問

自預告片在網絡上首播後,不少觀眾都把《竊聽風雲3》的焦點放在丁權的問題上,但回歸到劇本起始的創作,麥莊二人皆說這部電影最初的構思卻不是立在丁權之上,他們本來關心的,是地產的問題:

《竊聽風雲》講全民買股票,《竊聽風雲2》講造市,兩部皆與貪念有關。股市講個人的貪念,《竊聽風雲2》就是集團式的貪念,到了《竊聽風雲3》,我們想要講述全民的貪念,由地產談到土地。之前做了很多調查,其中有一個關於市區收地的故事我們很喜歡,覺得這個故事挺有趣,後來便演變成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關於新界丁權的藍本,我們幻想假若取消了丁權制會發生什麼事?

土生土長的港人大抵都聽說過丁權的黑市賣買情況,而關於丁權賣買總是說得神神秘秘,但只要上網搜尋一下,就可以看到很多相關的資料。這個公開的秘密卻引起了麥兆輝的興趣:「既然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合法的事,為什麼沒有人討論?難道這是集體說謊?若是這樣,原因在哪裡呢?」雖然電影以丁權作為主題,但兩位導演有更大的野心,《竊聽》系列從個人講到集體,圍繞著的只有一個「貪」字,層層深入地帶領觀眾從不同的角度反思人性的醜惡與社會的關係。

從三線到多線發展的劇本創作

麥莊二人都是編劇出身,不少票房大賣的電影如《無間道》三部曲、《暗戰》、《雙雄》等,均出自他們之手,但上述的電影都是以兩個角色為主。他們來到《竊聽風雲》挑戰難度,寫三主角的故事。觀眾或以為三線發展的敘事結構比較容易處理,但麥兆輝卻說:「以三線方法寫劇本更為困難,不是每一個劇本都適合創作成三線發展的故事,三線發展的劇情有很大限制,尤其是在構思角色的時候。」

限制雖多,但《竊聽風雲3》的主角卻有增無減,「當中有21個主要角色,其中有14個角色有完整的故事背景,包括在哪裡讀書、喜歡聽什麼歌、小時候喜歡都哪裡玩等等,單是角色的資料已有六十多頁。例如古天樂其實是位司機,曾瞞著曾江帶三小姐葉璇去看Beyond演唱會和家驅送殯從而建立感情,又例如初時想運用〈共你痴痴愛在〉一曲時是因為陸家幾兄弟小時候常到錄影廠偷看馮寶寶演戲,而成了他們的共同回憶」,莊文強如是說。二人對於角色設定都十分執著,對於創作劇本經驗豐富的麥莊來說,三線或多線發展的故事最重要的是還是角色。「我每次寫劇本都把每一個角色作為活生生的人一樣看待,我很清楚知道每個角色做事的動機、目的,記得上次跟朱凱迪談到丁權之時,他強調不希望我妖魔化鄉紳的角色,但我請他放心,因為當你關心電影的每一個角色時,並不會將他們妖魔化。」的確,《竊聽風雲3》裡的反派角色都不是徹底地壞,每個都帶著各種原因而被迫得走投無路,兄弟裡有誰不願把〈共你痴痴愛在〉一直相安無事的唱下去。


《竊聽風雲》中三位主角形成三線發展

共你痴痴愛在大時代

題材大膽敏感成了《竊聽風雲3》的關鍵詞,但麥兆輝和莊文強在構思時卻不覺得有多敏感,並舉例說1979年的無線電視劇《風雲》早已反映了鄉村發展的問題,與他們的想法接近,劇本的處理或多或少受到電視劇的影響。然而到真正拍攝時,困難就出現了,莊文強說道:「因為整個故事所牽涉的人脈、遊戲規則都太複雜。我們花了很多功夫構思如何拍攝電影畫面,使觀眾不會覺得像在讀政府文件。可能因為拍攝太有難度,所以我們壓根兒沒有想過敏感與否的問題。起初監制爾冬陞還問說:『這樣的提材你們也夠膽拍?』我當時也不以為然,直至我把自己當成觀眾,看第二次的剪接版本後,才發現這個題材其實也算是很爆炸。」

除了《風雲》以外,片末角色所說的「人善人欺天不欺」也帶著《大時代》的影子。被問及電影中的四個角色是否與《大時代》中丁蟹四子有關時,麥莊只坦言電影有受《大時代》的影響,但電影中的人物數目不是起始就敲定好的。莊文強說道:「我最初寫時也沒想過是寫四兄弟,當時我把丁屋的經濟食物鏈拆開,有四條生產線,五個部門,需要五個角色,再想想這部門工作的人會是什麼性格的,於是就創作了四個性格不同的兄弟,再加上古天樂神秘的行動組,突發的狀況都讓神秘組搞好。」說到尾,兩位導演還是把電影的一切歸根於角色設定,他們的劇本就像小說一樣,總是讓角色為自己譜出結局,是生是死,是忠是奸,都是角色的選擇。

對土地的希望

地產霸權、收樓收地的暴力、圍村鄉紳的慾望、中港發展商的土地爭奪戰等都予人「踩界」的感覺,但導演關心的只是電影的質素:「作為導演,我們都想拍有內容的電影,希望我們的作品並不是茶餘飯後的甜點。許多人說拍這套戲很危險,但我們並不相信在香港討論這個問題會有甚麼危險。加上我們都說得明白,並不是想透過《竊聽風雲3》來責備任何人。其實丁權在電影中不過是個引子,我們想說更大的問題,是人和土地的關係」。

有人說麥莊二人就像是正義的化身,在他們的電影中總是流露出對社會的希望,例如在《竊聽3》中,飾演周迅兒子的小童戲份不多,但在戲末卻有一幕很重要的對白。他對著男主角之一的劉青雲說著:「沒事的,沒有事的。」麥莊均表示這樣處理代表他們對下一代與土地的希望:「上一代與我們這一代實在太貪心了,我們想把希望放在下一代身上,難道在發生那麼多事以後還要對青雲帶著恨意?雖然這樣的處理是可行的,也可能令許多觀眾覺得滿意,但我們不想這樣處理。戲中小童其實是明白事理的,人雖小但他知道父親的死可能與劉青雲相關,但當他看到那代人發生了許多事以後,他是由衷的希望以後會平安無事。」這個希望不單是小童的對白,也是導演對於未來的盼望。

對於他們來說,土地的價值比什麼都高:「土地可以生產許多農作物,但現在它的價值竟比四百呎的單位還要低,這個單位並不會生產任何生命,它不過是一堆磚頭。我們不可能在香港買地,所居住的單位是有年期的,我們只是向香港政府租了一個空間居住。但為什麼這個空間的升價潛力會比一塊能孕育出生命的土地高呢?這真是不可思議。」

導演關懷土地,所以設定了吳彥祖這樣的角色,讓掌握時代最尖端科技的電腦黑客停下來關心土地問題,告訴觀眾我們是時候該反思人和土地的關係。但我們所身處的香港總是有數不清的土地問題,時而填海,時而重建,像新界東北,本來天然美然的土地在不知不覺間響起被發展的通告,孕育生命的土壤將在無聲無息中消失。對此,麥莊認為這些發展並非必要,同時也關心居民的去向:「有時路經新界,覺得那邊的空氣很好,環境清新。若真的要發展,至少也該要有更完善的計劃。有些居民已住了數十年,總不能用錢一下子把他們趕走,尤其是年紀老邁的,最低限度也應該要原區安置。」

他們的作品中總有「明天會更好」的景象。莊文強在學習年代就寫過關於耕作的劇本,卻被同行譏笑這種題材不好拍;這種子在《竊聽風雲3》中重新出土,以吳彥祖回歸土地耕作為結。被問及電影結局是否表達回歸土地才是城市的出路時,麥莊同說回歸土地並非城市的唯一出路,那是吳彥祖這個角色的選擇。這種充滿正氣的角色總是在他們的電影中一再出現,對於未來,他們仍然懷抱著純情的期盼。

合拍片帶來專業劇本

自《大搜查之女》起,麥兆輝與莊文強所導的都是合拍片。當被問及拍合拍片會否為他們帶來限制時,莊文強堅決的說:「請不要再妖魔化合拍片了!我覺得應該要回歸到最基本,好看還是不好看,電影不應該有種族主義。」而麥兆輝在旁亦補充說:「有些人會很抗拒,因為在看不熟識的東西;又有些人會覺得合拍片是統戰的手段,要乖乖地講大陸准許你講的。我並不覺得是這樣。合拍片也可以提出問題。《竊聽風雲》系列都是合拍片,同樣有帶出問題。要點在於,你是從善意的角度去看待合拍片這回事?還是想以毀滅所有的角度呢?這就是分別所在。現在我們能用善意去提出社會問題。」或許就是憑著他們對世界善意的想望,即便拍比《竊聽》系列更為敏感的《關雲長》都能過五關斬六將,成功在國內放映。

不少論者指《關雲長》的故事映射現在中港之間的關係,借古諷今,改寫歷史故事以表達當下的環境。這片無論是拍攝手法還是故事的處理,都與麥莊前作不太相像。麥莊卻認為,《關雲長》與其他作品的切入點都是一樣,只不過他們要拍的是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麥兆輝說道︰「大陸觀眾最大的反應是指我們拍的那個關雲長不是本身的那個關雲長。我對這個反應覺得很有趣,如果我們拍出來是與大家的期望相同的,那大家是否還會喜歡看呢?如果我是觀眾我就不會喜歡。如此,我希望帶給大家一些未看過的角度。我們構思這戲是有原因的,不是亂來。」莊文強補充說︰「不說或許沒有人想像到,《關雲長》的靈感其實是來自《萬曆十五年》。我們覺得這本書思考歷史的方法很適合當下的環境,對現在這個社會有用處,因此我們就以這個思考方法代入關雲長的故事。由於以《萬曆十五年》的角度對照當下,可能會比較敏感,但卻又能上演,可見合拍的情況不像大家所想那麼壞。」

合拍片是否摧毀香港電影產業,現在蓋棺定論還言之尚早,但麥莊二人能從合拍片的限制中找到了出路,至少合拍片使劇本開始受重視,這對編劇莊文強來說尤為重要:「從前的港產片,無論是台前或幕後也不看劇本,或根本沒有劇本,或隨便寫幾頁紙就當劇本。然而,合拍時,劇組就需要一個完整的劇本拿去審查,通過後又不可太過偏離劇本,如此,十年來就看見改善,現在就算是負責道具或場務的也很尊重劇本。」近年來,合拍片讓編劇的重要性太太提高,以往靠急才,現在則是要有建構故事的功架。像《竊聽》系列,要把複雜的故事拍得有條不紊,總得要劇本寫得清楚。

香港人總有辦法繞幾個彎到達終點。如果合拍片是限制,導演就從限制中找出裂縫,從裂縫中生出新的風格。麥兆輝和莊文強同樣拍得多艱難過,就知道香港電影的路要怎麼走。

本文亦刊於映畫手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希特拉與德國足球的黑暗歷史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希特拉與德國足球的黑暗歷史
May 28th 2014, 14:11, by 足球群英傳

希特拉透過足球去達到他的政治目的。

德國的希特拉是納粹主義者,強調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人種。雖然希特拉具領袖魅力,但總不能空口說白話,他亦需要一些論據去支持,體育就是最佳的渠道。他希望藉體育去展現雅利安人比其他種族優越的天賦。同時,他在國內宣傳體育,加強政治控制,最重要的是,鍛鍊德國年輕人的身體,準備戰爭。在希特立上台後,他逐步將猶太人、吉卜賽人逐出德國的體育系統。這些非雅利安人只能使用簡陋的訓練設施,而且經常被禁些參加比賽。

希特拉意識到足球是一件理想的宣傳工具,但當時德國足球實力疲弱,根本無法達成希特拉的要求。希特拉不會在難關前退下,他決心要將德國足球帶到世界,無論使任何手段,包括操控比賽、威迫球員等。希特拉鼓勵人民參與足球,他重整全國的球會,目的是清剿代表工人階級及教會勢力的球會,然後建立符合納粹主義路線的球會。也許全民足球只是口號,希特拉要的是整治不合作的球會,全面控制德國球壇。

1933年,希特拉成為德國總理後,將民主共和轉變為納粹一黨專政的獨裁國家,同年他們退出國際聯盟。就在這個敏感的時刻,希特拉需要一些行動去安撫鄰國,並掩飾他準備發動戰爭。1935年,德國國家隊啟程到倫敦,與當時世界最強的球隊的英格蘭比賽。雖然英國有反法西斯主義的示威,但無阻這場比賽進行。據指,希特拉組織這場友賽的動機在於向國際社會宣傳,讓全世界都見到德國是個文明的國家,有能力跟國際社會和平相處。最後,英格蘭以3:0輕取德國,賽果屬意料之內,也是希特拉想要的。


這是英格蘭當年贏德國3:0的照片。

希特拉就是要德國輸波,才找最強的球隊比賽。這一刻,他不需要國際盛讚德國人體育天賦如何厲害,他需要全球一起稱讚德國有品德。賽後,英國傳媒大讚德國有體育精神,全場踢得落力,有報紙以「德國人踢英國波,踢得像紳士一樣」以題。在比賽中,有個具爭議性的越位判決是對德國不利的,但作客的德國球迷沒有過激的反應,亦得到英國傳媒的讚揚:「竟然沒有德國人抗議,我懷疑有甚麼聯賽的球迷達到這樣的水平。」德國足球輸波,但希特拉贏了,他在這場宣傳戰中取得勝利,為他的擴張計劃爭取更多的時間。希特拉的新聞官說:「德國元首的士兵在政治戰爭中得勝。」

透過體育及足球,希特拉成功地掩飾他的真正意圖。雖然在一段很長時間,國際社會都對希特拉半信半疑,但就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對希特拉百般容忍,不肯定納粹的下一步行動。1936年,希特拉藉柏林奧運,以體育去做掩飾,向外國記者及觀眾推廣一個和平、寬容及高效率的德國形象。在籌辦奧運的背後,希特拉正準備他的反猶及領土擴張計劃。


納粹德國舉行足球比賽的照片。

在柏林奧運,雖然德國在獎牌榜居首位,但德國足球令到希拉特蒙羞。在奧運足球8強,德國面對挪威,牌面較高,而希特拉賽前宣稱,德國將會輕鬆地晉級。結果,挪威以2:0擊敗德國,入場睇波的希特拉憤怒得拂袖而去。幸好,希特拉對這班球員很寬容,沒有送他們去做礦工。德國爆冷出局同時,另一支德語系國家就在奧運足球揚威。奧地利一路打入決賽,最後不敵意大利,得到亞軍,賽後得到外界讚揚。雖然奧地利是希特拉的出生地,但這事看得希特拉不是味兒。在實力上,當時的奧地利的確勝於德國,兩隊在1931年兩度交手,奧地利分別大勝6:0及5:0。德國踢法死板,而奧地利就非常流暢,水銀瀉地,富有創造性。

在當時的奧地利,有位耀眼的球星,他叫做冼迪拿(Matthias Sindelar)。他具有出色的埋門及創造能力,據說人們看過他的比賽後,就會愛上足球。他的名氣不只局限於奧地利,盛傳曼聯都希望羅致到他。另外,他還評選為奧地利20世紀最偉大的運動員。不過,這名奧地利最出色的足球員在36歲去世,其死因眾說紛紜,有可能跟希特拉有關。


右邊的那位就是冼迪拿

1938年3月,德國吞併了奧地利,希特拉打算藉此獲得奧地利的星級球員,增加德國的實力,經過柏林奧運的失敗後,希特拉一直想建立一支成德意志民族爭光的足球隊,令德國可以統治球壇,其中冼迪拿就是希特拉的頭號羅致目標。然而,冼迪拿再三拒絕希特拉,不肯加入德國隊。

1938年4月,奧地利舉行他們最後一場國家隊比賽,對德國。在這場比賽後,奧地利國家隊將會消失,併入德國。賽前,德國要求奧地利輸波,但隊長冼迪拿拒絕就範,還在比賽中射入一球,最後奧地利以2:0擊敗德國,據報冼迪拿還特意走到納粹高層的包廂前跳舞慶祝。不足一年後,冼迪拿在睡覺期間吸入過多一氧化碳而死,終年36歲。

有人估計冼迪拿是自殺的,因為他無法再自由自在地踢足球,而大多數的推測都認為,他是被納粹黨所殺。後來披露,在納粹特務機關「蓋世太保」的文件中,冼迪拿被視為親猶太及社會民主主義者,所以納粹有足夠的動機殺死他。最後,在官方文件上,冼迪拿的死因是意外,一來沒有人敢指證納粹黨是兇手,另外如果要為他舉行國葬的話,他的死因不可以是自殺的,故選了意外而亡。

吞併了奧地利後,德國引起國際關注,但以英國以首的國家仍對德國採取緩靖政策,在政治上對德國繼續讓步。德國吞併奧地利後兩個月,英格蘭國家隊更到訪柏林,與德國友賽,最後英格蘭以6:3大勝。希特拉沒有在意輸波,因為這場比賽跟1935年那次作客倫敦一樣,宣傳比賽果更為重要,希特拉希望全世界知道,德國人有體育精神,是禮義之邦,輸波不會發爛渣的,也不是侵略者。希特拉就是這樣用體育及足球去為侵略爭取時間,當然這是建基於英、法領導人的愚昧之上。

英格蘭在這個時候去德國踢波,等於承認希特拉政權的合法性,並認可他入侵奧地利的行為。在比賽前,德國國歌奏起的時候,英格蘭外交部更要求球員還為此敬禮,世界各地都批評英格蘭的做法,而希特拉就非常滿意。


英格蘭球員無腦地入鄉隨俗,跟德國隊一起做納粹手勢。

1938年的法國世界盃,是德奧合併後的首項足球大賽。希特拉派出德奧聯軍參賽,希望可以藉奧地利球員較強的實力,去幫助德國爭取成績。在16強,德國遇上瑞士,在11人的正選中,他們派出5名奧地利球員,牌面比對手強,但兩軍只能踢成1:1,需要重賽。在重賽,雖然德國先入兩球,但後來反輸4球,終以2:4落敗出局,希特拉的足球夢再次遭受打擊。據當時報道,德國及奧地利的球員內訌,不是一條心,就是德國輸波的原因。

對英格蘭輸波而不發爛渣,因為德國對國際社會演戲,輸波是他們的劇本。在1942年,當德國真的因為技不如人而輸波,他們發爛渣,因為那一場輸波勢威脅到納粹黨的統治。當時德國已經佔據烏克蘭,德國空軍球隊Flakelf要跟當地勁旅史達友賽。史達以為這場真的是友賽,勝負輸贏不重要,就以5:1大炒Flakelf。

這一場大敗觸動了納粹的神經。在希特拉的管治哲學入面,雅利安人是至高無上的民族,得天獨厚,比其他人種優勝,但在這場比賽,雅利安人大敗於烏克蘭人腳下,簡直等於一掌打向希特拉的嘴巴,形成政治危機。因此,Flakelf要求史達重賽,並派人威脅史達,要他們在下場輸波。納粹對這場重賽大為緊張,還安排了黨衛軍的人做球證,筆者不禁想引用四哥在《少林足球》的金句:「球證、旁證、加上主辦、協辦所有的單位全部都是我的人。怎樣跟我鬥?」

這名黨衛軍球證還在賽前走到史達的更衣室,叫史達球員開場儀式上做納粹手勢,並高叫希特拉萬歲,最後一再強調,叫史達輸波。然而,史達這班烏克蘭硬漢誓不低頭,在開場儀式上扮叫希特拉。上半場,史達落後1:3,半場期間,雖然Flakelf領先,但黨衛軍球證再走入史達的更衣室,叫他們乖乖地繼續輸下去。這一說,突然激起史達球員的鬥志,置生死於度外,在下半場大反擊,就算黑哨也抵抗不住,連入4球,以5:3反勝Flakelf。史達球員很清楚,這一場會是他們最後的比賽。幾日之後,5至6名史達球員被蓋世太保捉走,再沒有回來。


對於獨裁者來說,足球只是統治的工具。

希特拉起初打算用足球去彰顯雅利安人的優越,去宣傳自己的管治理念,但因為德國足球員不爭氣,希特拉的如意算盤打不響。他們原本想靠奧地利球員入藉幫助,但那些奧地利球員在威迫利誘下入隊,根本不會為德國全力戰鬥。最後,納粹只好用恐怖手段去令對手輸波。當然,有時希特拉不介意輸波,因為輸波可以達到政治目的。總而言之,希特拉將足球當成他的武器,要輸波的時候,就約隊強隊比賽去輸;要贏波的時候,就使出五花八門的威迫利誘,去操控賽果。

參考文章:Fascism & Football: When Germany were the inferior team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女人揀老公就好似賭博咁,輸左就一世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女人揀老公就好似賭博咁,輸左就一世
May 28th 2014, 14:10, by 孔明

琴日同班Friend食飯聚舊,口痕痕就拎左李心潔老公偷食單野出黎講下,點知成班女仔瞪大對眼,一臉驚訝咁望住我,原來佢地仲未知發生咩事。各人都紛紛打開蘋果動新聞係到睇偷食單野發展成點,之後就開始議論紛紛,開行引擎怒屌彭順依個世紀賤男,理由不外乎「李心潔咁好咁正點解仲要出去偷食」。

食完飯後,行去車站期間,我見到我個Friend個樣一臉不安咁望住手機,我裝一裝佢睇緊咩,原來仲睇緊偷食單野,我忍唔住問:「你仲睇依單野?你識彭順定係李心潔?」

佢一臉迷惑對我講:「作為女人,真係覺得李心潔好慘。」

我隨口就講句:「我都覺得佢慘,不過男人就係咁架喇,唔係咩出奇事。」

之後佢繼續專注返部手機到,然後喃喃自語:「好再我男朋友唔會偷食。」

於是我就問:「如果有一日你發現你老公去左偷食,你會點?」

佢好緊張咁講:「嘩!我一定崩潰呀!我接受唔到佢出面有女人!」

「咁之後點?咁崩潰完之後呢?」

佢一臉鄂然,然後支吾以對:「咁......咪......唉唔知!」

女人就係咁,永遠都唔想提及「離婚」依兩個字,即使另一伴叫雞又好,偷食包二奶又好,都只能夠自己關埋房門縮埋床角大喊一埸,但唔想改變依段婚姻,又或者放唔低,最後只能夠「原諒對方」隻眼開隻眼閉,無視自古留傳落黎「一次不忠百次不用」,繼續維繫住依段出現裂痕嘅夫妻關係,因為佢地都意識到失去另一伴個段傷痛隨時比知道對方偷食更大,既輸唔起,亦承受不到。

依個朋友同左佢男朋友拍左六年拖,我地身邊嘅人都知佢地結婚都係時間問題,喂大佬,拍左六年拖唔結婚?

有時侯個女仔同我呻:「如果依家個男朋友唔要佢,佢都唔知點算好。」

想起當年依個女仔大把人追大把選擇,最後揀左一個無名小子,日子漸久,無名小子價值上升,變成有料男人,關係就反客為主,以往男方擔心女方唔要佢,變成女方擔心男方唔要佢,畢竟六年女人最寶貴青春都比左依個男人,如果埋門一腳撻Q,邊個賠返青春比佢?

嗰刻突然覺得女人揀終生伴侶就好似賭博一樣,買錯左落錯注,隨時抱憾終生,結婚唔同拍拖,唔係話散就散,手尾長又影響大,輸嘅唔只係婚姻,仲有青春好多好多等等。反而男人好似無咩所謂咁,亦都無咩人會放大男人婚姻失敗依一點,只要事業有成,仲有大把選擇。

特別係有名有利嘅男人,條件好左自然選擇多左,社交圈子大左自然誘惑多左,好似黃子華講笑講過男人最慘就係:「發達,升官,陪老婆!」「我發達返黎陪你睇大長今!?我發達梗係捉大長今黎陪我喇!」

所以即使男方偷食又好咩都好,女方都只能夠「默默承受,原諒對方」。求其數都數到,陳浩民影到攪陳嘉桓,之後仲同老婆出黎開記召,最後又係無事,倪震被爆偷食......最後周慧敏原諒佢之餘仲結埋婚,最後又係無事。

當大家以為李心潔一定狠狠咁飛左彭順依個賤男,但最後又係點?

咪又係無事。

不過寧教人打仔,莫叫人分妻,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一家唔知一家事,好多野只有當事人先知同最清楚,我地只能夠八掛下,作為茶餘飯話題就算,無需深究。

但作為男人,當一個女人付出咁多青春時間係你身上,唔該做返個有腰骨嘅男人,好好照顧對方,既然結婚,就要做個好老公,唔好違背當日婚禮上的承諾,讓女人覺得當日「落注投資」係你身上係依世人最正確嘅決定。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622公投人數少於十萬 佔中三子將退出領導角色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622公投人數少於十萬 佔中三子將退出領導角色
May 28th 2014, 10:00, by 歐陽聯發

(獨媒特約報導)自五月六日佔中商討日三的投票結果出現後,爭取普選運動接連出現微妙變化。佔領中環兩位發起人今日均表示, 假如下月二十二日公投人數少於十萬人是失敗,會向巿民道歉,並會慎重考慮運動方向以及佔中三子的角色。戴耀廷指,泛民意見分歧,影響巿民對爭取民主團結程度有懷疑。為提升622公投的參與人數,決定在投票日加入新題目,題目確實字眼最快今日會有定案。

公投加入新題目 吸取温和派支持

五月六日佔中商討日選出的三個方案,全部包括公民提名,令泛民內部出現意見分歧。有份提出政改方案的香港2020召集人陳方安生早前公開對投票結果感到失望,游說重新考慮如何舉辦下月22日的公投。佔領中環行動發起人戴耀廷指,這些分歧畫面的確影響巿民對622公投的熱切程度,他形容這是佔中運動現時的「危機」。戴耀廷指在協調過後,得到不同團體的諒解,最後決定在下月投票日加入新題目,借此增加最後投票人數。

佔中發起人另一發起人陳健民今早出席商台節目時指,622公投的人數對香港日後爭取真普選意重大,自己會以2012年特首選舉時電子公投時的二十三萬作目標,但若果最後人數少於十萬,「會是失敗」。戴耀庭在中午一個遊行中亦表示,622將會是整個佔中運動最高峰點,指假如過去一年佔中運動所作的宣傳和商討都不足以令巿民參加網上來投票,可能反映巿民對三人工作不認同,自己要負上責任,「可能係自己領導無方」,三子將會「退修」,但對爭取普選的決心將不變。

不過,學民思潮黃之鋒希望戴耀廷要考慮已簽署佔中意向書的二千五百名參加者的感受。他又指,假如最後佔中三子要退出,「相信支持者會感失望」,但不會影響學民繼續爭取真普選。真普聯盟召集人鄭宇碩則認為,佔中的重點在於香港人的取態,若政府最後提出一個有篩選的假方案,他相信香港人的眼睛雪亮,不會因為佔中三子一旦退出而改變。

IMGP8531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採訪手記:看不見的貧富懸殊 澳門人靠港媒發聲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採訪手記:看不見的貧富懸殊 澳門人靠港媒發聲
May 28th 2014, 09:19, by 吳卓恆

(獨媒特約報導)由澳門年青世代主導的反離補運動,獲得澳門市民普遍正面評價,打破以往澳門社會運動刻板印象。除了因為離補法案不合理外,不少市民都難以再忍受生活困苦,官員卻只顧瘦民肥官。可是,由於澳門媒體不獲普羅市民認可,人民的聲音不容易在小城裡傳達,只能依靠香港媒體或自行開設網絡媒體,在狹縫中喊出自己的聲音。

霓虹燈背後 澳門貧富差距大

表面上澳門市面十分繁榮, 特首崔世安又年年派錢,使香港人都羨慕不己。澳門統計局上前發表《2012/2013住戶收支調查》,統計出反映貧富差距的堅尼系數為0.35, 比警戒線低0.05,統計局稱,反映政府津貼及福利轉移,拉近住戶收入差距。

不過澳門經濟極度依賴博彩業,博彩稅收佔整體稅收超過八成;雖然澳門人均GDP達到3萬多澳幣,但個人收入中位數只有1.5萬澳幣, 相差近一倍,因此堅尼系數不能完全反映當地貧富懸殊情況。記者在茶餐應用膳時,就不時聽到市民抱怨生活困苦,批評政府瘦民肥官。

「今日第五轉車去立法會!」記者乘的士到立法會時,司機稱香港有四大地產商,澳門則有四大家族壟斷整個澳門的經濟和政治,「唔好以為澳門經濟很好,好多窮人生活都過得唔好。」他又批評,澳門傳媒少有報導市民心聲,不少市民都以收看香港電視台和香港報章為主:「平時只會喺上晝睇澳門電視新聞,然後睇《蘋果》、《東方》等報紙。」

未命名-1
前立法會議員陳偉智手持《明報》指香港傳媒重視事件

事實上,在這居住了61萬人的小城中,澳門媒體數量不少,僅中文報紙就有十多份,還有四間電視台(澳門電視、澳門有線電視、澳亞衛視、蓮花衛視。澳視為公共廣播,而後三者為有線或衛星頻道)。

不過,這些電視台節目都不及香港電視台吸引,不少市民都以無綫和亞視作主要收看頻道。澳門本地電台更只有兩間,分別為同屬公共廣播的的澳門電台,和賭博資訊為主的綠邨電台; 記者在澳門乘搭了三次的士,司機都只會播放香港電台或商業電台,絕少聽到澳門電台的節目。

我們在立法會外採訪時手持攝影設備及咪高峰,有老人家問我們:「係咪澳門電視?係澳門電視就唔好入嚟!」但市民對香港媒體卻普遍持正面態度,在香港不受歡迎的亞洲電視,當記者舉機拍攝時,竟獲得現場市民歡呼:「香港亞視好嘢!」

亦有市民稱不會接受澳門傳媒的採訪,但會接受香港記者提問。澳門人也十分重視集會能否被香港媒體報導,當高天賜指香港所有媒體都聚焦在澳門時,全場都十分振奮。

而澳民間也開始自行組織網絡媒體,在主流媒體以外提供不同資訊。例如有發行月報的《論盡澳門街》,昨日就架設了串流廣播站,在網上直播集會實況。事實上,星期日的兩萬人遊行和集會,都是由網上團體「澳門良心」組織。新媒體和社交網絡,勢將成為澳門社運發展重要平台。

更多:
無視7500市民上街抗爭 澳門立法會仍否決撤回離補法案

澳門新世代 推動公民覺醒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實踐共融不獲教育局支持 手語雙語教學瀕中止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實踐共融不獲教育局支持 手語雙語教學瀕中止
May 28th 2014, 09:25, by 劉軒

圖:(右起)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張超雄、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今早召開數個小組委員會會議,正當人事編制小組討論創新及科技局開設新職位將每年花費公帑高達3,400萬元,隔壁融合教育小組則討論「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促請教育局考慮每年撥款不過約100萬,讓這個獲本地及國際聾人社群支持的教育計劃得以延續。支持計劃的團體在會上均表示計劃推行7年,成效顯著,希望教育局考慮學生的特殊需要,給予長遠支持。惟出席會議的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多番以成本高、計劃效益未明為由,拒絕設常規撥款。

欠資金 新學年無以為繼

現時聽障學生一般入讀以口語授課的主流學校,或全港唯一聾校路德會啟聾學校。由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開發的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於2006年獲賽馬會資助,在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實行,讓聾童與健聽學生一同上課,兩名老師同時以手語及口語教授。然而賽馬會的資助於本學年完結,9月開學,計劃將無以為繼。

會議開始前,30多名同學及家長到立法會外請願,將400多封來自本地及海外,支持計劃的意見書交給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

現就讀聖母院書院的中一聾生陳芷瑩,自幼稚園高班起參與計劃,她表示雙語環境有助學習,可以聽老師用口語講解,不明白時亦可看手語老師補充。多年來與健聽同學相處,她認為聾健沒有不同,「我們懂手語他們不懂,他們懂口語我們不懂,其實大家都有缺陷。健聽同學會好努力學手語,一起玩時很開心!」

P5283040
圖:聖母院書院中一聾生陳芷瑩。

雙語教育助聾人學習 促進共融

會上學校及各團體代表發言,龍耳主席鄧肇中表示,從少到大接受主流融合教育,老師只以口語授課,自己戴助聽器即使聽得見,也不能明白全部內容,難以吸收。參與計劃的中一聾生黎珈佑發言表示,即使有助聽器和人工耳蝸,聾人也不會變成健聽,認為手語很重要,希望其他聾人也可跟他一樣,在雙語環境中成長。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校長胡艷芬表示,在校內沒有歧視、排斥,計劃除了令聾生可以手語學習,亦培養了健聽學生了解聾人的需要,「這是共融教育最核心的價值」。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總監鄧慧蘭指出,聾人學校隔離式的教育令聾人對社會認知程度低落,與健聽社群溝通困難,融合教育正正填補此缺陷;而部份聾生需要以手語學習,即使「融合」到主流學校,用口語學習亦會有困難,因此應該給予他們雙語的選擇。

Screen shot 2014-05-28 at 5.11.42 PM
圖: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總監鄧慧蘭。

教育局:成本太高 不會批常規撥款

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回應,認為計劃成本高,未有顯著成效;又指坊間現時有多種教學方法協助聾生學習,如肢體語言、以視覺吸引注意,未有研究證明某一種方法特別優勝,亦未證實手語為必要元素。他曾到聖若翰天主教小學視察,同意校內的共融氣氛良好,但認為其他學校以課外活動形式亦可塑造同樣氛圍。對於教育局會否對計劃設常規性撥款,楊潤雄表示一旦撥款予一間學校,局方有責任在全港推行,故只會與該校研究如何以現有資源繼續推行計劃。

面對副局長質疑雙語計劃聾生的成績與一般主流聾生無分別,鄧慧蘭指出根據中心調查,雙語計劃聾生在中文、英文、數學的合格率,都遠比主流聾生高。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李月裳亦認為,共融氣氛對學生的自信心很重要,今日黎珈佑能有自信地在立法會發言,正是計劃對學生成長的正面影響。

最後委員會一致通過無約束力動議,要求教育局積極撥款支持計劃。

政府欠承擔 計劃前景不樂觀

會議結束後,鄧慧蘭對會上教育局的回應表示遺憾,副局長承認計劃的好處,但又不願投放少許資源,可見香港的創新教育停滯不前。副局長提及計劃可申請非常規的優質教育基金,鄧慧蘭直指這是治標不治本,教育工作需要穩定的環境才可紮根,局方應作長遠投資。校長胡艷芬亦指,即使計劃找到其他資助,亦非長遠之策,教育是政府責任,關顧有需要的同學,實是責無旁貸。兩人對獲批撥款表示「極度不樂觀」,擔心計劃中止,將令家長失望,聾生的教學質素下降,對用心投入的老師打擊巨大。

融合教育小組委員會副主席、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表示,融合教育一直流於概念,但早前他與其他小組委員到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探訪,看到不同的小朋友相處融洽,互相支持、關心,學習效果亦良好,認為這正是「傳說中的融合教育」,將概念實踐。他指政府應珍惜及支持計劃,而且有其他國家正參考香港計劃的經驗,港府有責任讓計劃得以延續,而非以「太貴」為由推搪。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優先訂購淋漓、淋浪、劍玲、Frankie:《解放美學》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優先訂購淋漓、淋浪、劍玲、Frankie:《解放美學》
May 28th 2014, 08:25, by Frankie

給上帝的執抝低音

邵家臻
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講師
青年研究實踐中心副主任

坦克人、中國人、鎖匙人、拉鏈人、瞎眼人、洗腦人、國教人、碼頭工人、勞動人、李家人、紙皮人、板間人、扭計人、小販人、輪椅人、高官人、言論人、新聞人、人質人、天秤人、良心人、佔中人…驟眼看來,《解放美學》有點像像劉再復在1997年出版的《人論二十五種》。劉自言,這是他「以輕馭重」,「以嬉笑取代歌哭」的破格作品。在書中,他要處理的不是人性之惡,而是人性之醜,希望「審醜」工作,可以保住那些乾淨的孩子和尚未被社會污染的純潔心靈。在這關節眼上,淋漓、淋浪、劉劍玲、吳國偉跟劉再復都算是同一種人—讓我們仍然對生命、對解放運動有盼望。

不過《解放美學》又有點不同。一,它處理的是二十三種人,而不是二十五種。二,它竟然跟美學有關—粗鄙粗糙粗獷粗暴粗魯粗俗粗重如我,同美麗無緣,跟美學無份。「美」這回事,我真係識條蔥咩!對於「同美麗無緣,跟美學無份」,我知當中有陰謀。

有「左派的左派」、「戰鬥的社會學家」、「科學鬥士」、「反對新自由主義入侵的代言人」、「參與的人民主義者」、「與福柯齊名」等讚譽都好,我都是最喜歡以「公共思想家」(Public thinker) 來總結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一生。事關「公共思考家」所講的,不受學院行規和專業定見的束縛,對現存的權威和體制採取清醒的批判態度,始終以公共利益為目標,堅定地「向權力說真話」等內容,都在布迪厄身上找到。

布迪厄是以「藝術」為議題走入社會學研究領地的人。他運用符號學的核心概念,來討論所謂的藝術感知能力,以及藝賞能力。對於普通人而言,面對一件藝術品,看到的是一些線條和色彩的組合,只有具備藝術感知能力的人,也就是具有文化理解、分類、綜合能力的人,才能看得懂藝術作品的意義和美感,進入藝術界域成為「文化鑑賞人」。然而,這種藝術感知能力並不是天賦的,而是教育養成的。它作為一種符號操作系統和關於文化品味的表達和分類等等,既是社會建構的結果,更是一種具有劃分權力等級體制的知識系統—沒有受過充分教育的人,就會被排除在藝術系統之外,被劃分到主流文化之外,成為沒有文化發言權的邊緣人。

顯然,布迪厄對教育、教養、品味、藝術鑑賞問題的探究,並非出自個人的愛好,而是要考察「鑑賞」和「品味」這兩種社會能力對社會分化、社會階層化乃至助長「社會不平等」的作用,並藉此展示出他對「文化弱勢者」的關切。布迪厄以「公共博物館」為例,雖然博物館是藝術品收藏和展覽的場所,門票低廉且歡迎所有人進入參觀,但是對社會低下階層的人來說,他們早已被剝奪了藝術鑑賞的能力。因此,藝術博物館在推展大眾文化和藝術的公共欣賞方面,完全是虛假不實的,因為藝術品只有對那些佔有藝術鑑賞能力的人才是存在,而低下階層則「預先地」被拋離在文化生產之外。

就算博物館裡有著很多「箭咀」、「告示」、「指南」、「導賞員」都無補於事。他們像似在彌補他們在教育上的缺失,但是這些「導引」不是別的,正是一種虛假的欺騙,因為這些物件的存在有力地支撐了低下階級「孤陋寡聞」的權利,掩飾了他們在藝術場域中無藝術鑑賞力的尷尬狀態。實際上,博物館就是一個「社會區隔」(social distinction) 的表徵,它雖然以公共為名,其實是在維護一種特權品味。博物館愈是寫著「歡迎進入」,愈是要扮演著區隔、分類、排除的功能。

破解陰謀的有兩種人,一種人像杜尚(Marcel Duchamp) 。那位一邊被捧為大師,一邊被譏為騙子的爭議性人物,最易叫人聯想到「隨便拿個尿兜放人藝術館算不算藝術品?」以及給蒙娜麗莎畫上羊咩鬚究竟是搞鬼還是創作?話說在1919年,杜尚把達文西的名作《蒙娜麗莎》(Mona Lisa) 畫上一道鬍子,改各為《LHOOQ》,意指「她的屁股熱烘烘」。他毫不在乎保守派藝術家的憤怒,他甚至以「蒙娜麗莎其實就是個男的」而逕自洋洋得意。因為在他看來,《LHOOQ》要傳達一種訊息:除了嘲諷以外,找不到對待這個世界的第二種方式!

「蒙娜麗莎」代表著西方古典藝術的最高成就,長期以來被奉為不可輕蔑的藝術作品。她代表優雅、聖潔、靜謐與詳和,是無數藝術家心中「女性美」的最高象徵。然而,杜尚將美女與醜男、高雅與粗陋、神聖與庸俗、靜謐與躁動、莊嚴與輕率,一下子擠壓在一個視覺平面上。一把鬍子在聖女咀上,殘忍地將古典美一刀刺破。一種「美 / 醜」對立的傳統藝術邏輯頓時霹啪跌碎在牛仔褲上,藝術的崇高性黯然失色。然而杜尚覺得不過了了,真正的藝術沒有性別之分,沒有美醜之別。它既可以雌雄同體,也可以幽默荒誕,「藝術即非藝術」。

內爆藝術的有杜尚,關注解放的美學行動有《解放美學》。讀《解放美學》不需要有藝術鑑賞能力,亦不需「箭咀」、「告示」、「指南」、「導賞員」操勞。它彳亍而行,偏以基層和逆勢社群為題材,但他們不是「為基層發聲」(for the poor) ,而是自己就是「處身基層」—以基層的角度向上帝發出執抝的低音。在畫在寫的時候,我總是以為作者玆玆在念的,是卡夫卡的一句話:「必須要在廢墟中匆匆記下所看到的一切,並且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推薦。

* * * * *

優先訂購淋漓、淋浪、劍玲、Frankie:《解放美學》

本畫文集將於7月1日正式出版,以粉紙精印圖文對話。
成書本身,就是一件美事。希望得到你的支持!
立即資助民間創作,以藝術及知識介入社會運動。

目標︰$45,000

友情支持價為每本$200。
優先訂購可速遞到閣下指定地點,
或可以選擇在春天教會、
香港婦女基督徒協會取書。
文字畫作無償,籌夠就開機!

【請即響應】
http://bit.ly/1kzZSlJ

● 捐款請存入匯豐戶口:789-646239-001,
並將姓名、電話、地址和電郵及收條寄至春天教會會址,或;
● 郵寄劃線支票,抬頭「春天教會有限公司」;
● 捐款一百元或以上可獲發免稅收條,二百元可先獲書一本;
● 如有查詢歡迎聯絡我們。電話:3184-0852
● 春天教會會址:深水埗基隆街190號龍祥大廈7樓B室
● 電郵地址:info@ekklesia.org.hk
● 網址:www.ekklesia.org.hk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血池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血池
May 28th 2014, 07:55, by 中大國是學會

中大國是學會幹事 呂卓遙
  
我夢見自己一直向前狂奔,無間斷地走向一潭血池。途中盡是詭異的藍色火光,那不是溫暖的燭光,而是冷酷無情,令人毛骨悚然的鬼火。
  
四處空無一人,只有不斷流出岩漿的火山、刺耳的冷笑聲以及藍光。面對如斯境況,我冷汗直冒。我的雙腿卻像施了咒語一般,奔向前方的血池。愈步近血池,血腥味愈濃,心中亦愈來愈恐懼。「前面的血池是甚麼一回事?」、「我在哪裡?」、「為何四野無人呢?」,這些問題不斷在我的腦海中盤旋,揮之不去。
  
走到血池畔,我才驚覺血池可謂廣闊無垠,好比海洋一般一望無際,超乎人的想像。正當我還在驚歎這片血海之際,不經不覺間我已登上一葉輕舟,只是並非泛舟西湖,而是血池;沒有寫意舒暢,只有驚訝、瞠目和結舌。
  
倏忽之間,我在舟上聽到第一句話語「還我命來,你們為何如此狠心?天理何在 ?」我好像觸電一般。與此同時,我所坐的小舟亦搖搖恍恍,耳中聽到愈來愈多把聲音,同樣地說着那一句話。是人?是獸?是鬼?沒有答案的我只有手足無措。
  
我仔細的看看,原來血池中有十隻、五十隻、數百隻手在推着小舟。但再看真點,那不是有血有肉的手,而是一根根白骨!「這回死定了,救命!」我用盡全身的氣力吶喊着,但我的聲音卻完全被那群「人」振耳欲聾的謾罵蓋過。

「你們快住手!這個人應該並不是我們的仇敵!」我回過頭來,看到有位穿着染上血跡的米黃色襯衣、戴著過時的橢圓墨鏡的青年一臉頹然地坐在舟上。他若有所思地打量着我,由他的衣着、外型、氣質-一股以天下為己任的氣質,使我十分疑惑。「你知道這兒是哪裡嗎?這裡不是人間,我們亦永遠不能回到你的世界了。」
  面對他的悲歎,我未能說出半句話。
  
「你看看血池池底吧!」我發現血池雖廣,但還可以看到池底。在血紅色薄紗之下是群年青人,皆手持標語橫額,身上卻血跡斑斑。池底一位青年對我說,「很感謝你們為我們送上一點溫暖,很感謝你們…」我聽着這句莫名奇妙的話,甚為不解。「這裡沒有四季、沒有生命的氣息、沒有希望、沒有自由。」接著我突然驚覺血池、小舟已不翼而飛。但這片陰森無垠的荒涼之地,卻漸漸變得光亮,漸漸地變得有如旭日普照般光亮。
  
只見池底那群青年拿着蠟燭,而方才在舟上穿着米黃色襯衣的青年說:「很感謝你們每年風雨不改地為我們點燃燭火,你們的淚、你們的悲傷,我們是很清楚的。」我蹙着眉,看著他們空洞的瞳孔望著燭火,宛如看著他們自身的靈魂。
  
「我們未竟全功的宿願,就拜託你們薪火相傳,努力爭取吧!要把燭火火光點燃天日,令真正的自由之光得以普照全地!令下一代可以在陽光下起舞!」我含淚點頭,只見燭光、青年悄然消失,只剩燭光化成的螢火蟲,本來鮮明強烈的火光改變為感性柔和的綠光。
  
我醒了過來,流着淚與汗的我發現自己躺在床上,窗外的穹蒼仍然是黑如墨染,街上依舊是夜闌人靜。剛才的只是夢吧!我打開了窗戶,深呼吸着,卻發現一點螢光由房間裏飛出了窗外,欲以其微弱的光輝照耀黑夜、代替天日。但與死寂的黑夜相較,牠的光芒顯得有點惹人憐憫。的確,一點燭火、一隻螢火蟲不可能照耀天際,然而即使微弱,它依然是夜幕裏的憑藉,依然是有生命、有意義之物。但願人們可以點燃心中的燭光,薪火相傳,捍衛心中的理想和和價值意義之物。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英格蘭 Watford 與愛爾蘭 Waterford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英格蘭 Watford 與愛爾蘭 Waterford
May 28th 2014, 08:11, by uituit

點看大圖

Watford 在英格蘭 Hertfordshire,位於倫敦市區西北 32 公里處;Waterford 是愛爾蘭南部城市,亦是該國最古老的城市。兩者相距 449 英里,開車的話要 8 小時 45 分才到(資料來自 Google 地圖),究竟兩者有甚麼共同點?

猜不到?其實兩者的中文翻譯都是【沃特福特】。

Watford 與 Waterford 兩者串法有明顯差異,讀音也差天共地。Watford 的英式拼音為 /ˈwɒtfəd/ 而 Waterford 則為 /ˈwɔːtəfəd/ ,美式讀音則為 /ˈwɑːtfərd/ 與 /ˈwɑːtərfərd/。

為甚麼兩個相距甚遠,名字讀音有明顯差異的地方,擁有一模一樣的譯名呢?這又要多謝大陸新華社編撰的英語譯音表。英語譯音表,提供了一大堆母音、輔音的組合,以及相對應的中文字眼,翻譯翻譯人名、地名,即使不諳讀音,毫無創意,也能按圖索驥,找出相對應的字眼。以 Watford 及 Waterford 為例,翻譯只需按 IPA /wɒ/ 或 /wɔː/ 在列表中搜尋,便能找到【沃】;然後 /t/ 與 /tə/ 均為【特】;/fə/ 為【弗】;/d/ 為【德】。按這種機械式的操作,自然會得出兩個一模一樣的譯名。不知就裡的如果只看中文,就會以為那是相同的地方。

兒戲嗎?事實就是這麼兒戲。這種生硬的音譯規範,無法造就【倫敦】、【牛津】、【劍橋】等名,只能得出【拉恩德恩】、【科斯福特】、【凱姆布里奇】這種譯名。徐志摩經典《再別康橋》也許會變成《再別凱姆布里奇》……

惟有追本溯源,找出該地從何得名,方能有一個有如【牛津】、【倫敦】般鏗鏘的名字。膠事錄地方譯名將 Watford 稱為【獵渡】,Waterford 稱為【羊峽灣】,既顧慮到兩者在當地語言的典故(Watford: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Watford by Mary Forsyth;Waterford: Discover Waterford by Eamon McEneaney),亦兼顧中文行文的方便。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為何民主派不應再為本土派抬轎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為何民主派不應再為本土派抬轎
May 28th 2014, 07:22, by 貝加爾

筆者曾經撰文說過,民主陣營在二〇一〇年出現了溫和冒進兩條路線之分。民主派的分裂打開了二十年來主導香港民主運動的思想缺口,民主運動在冒進派文宣中塑造為苟且無能,不可信任的形象,的確令多年來的政治精英形象一落千丈,而大陸化的情況,也令絕大部份為剛認識政治的新一代很快便由極左轉極右,擁抱陳雲等人為思想導師的功利「本土主義」。

民主陣營內部的溫和冒進路線,除了手段和政治修養以外,目的尚算一致,然而功利本土主義所擁抱的不僅是香港的自治或獨立,最重要的更是他們的極具侵略性,赤裸裸的反新移民、排外、種族主義言論,與自由平等的普世價值相違背,也即是與民主派的綱領嚴重衡突,不可能被稱之為民主派一員。那也是為何,陳雲等人可以多次攻擊民主派為「大中華膠」,本土派也可以指斥支援新移民的蔡耀昌等民主派人士為「賣港」,更竟然呼籲市民六四晚會,稍為有理智依然會叫人不去維園,轉到尖沙咀悼念。

這兩種意識形態的核心完全相排斥,除了反共及其在港代理人算是唯一的共通點。只不過諷刺的是,本土派的反共,只是要把中共趕到深圳河以北,甚至中共繼續統治大陸,奴役中國人已不開放民主,對一些本土派人士而言可能會更好,陳雲也說應該放棄影響大陸而換取中共不干預香港自治。相反,民主派的反共是要結束中共在大陸的一黨專政,開放全國民主。雖然兩者都是反共,但在內容則有極大分別。

儘管兩者有天淵之別的差別,甚至更有此消則彼長的破壞力,一些傳統的民主派陣地和人士,竟然因為所謂相同的反共旗幟,而姑息該類極具侵略性,赤裸裸的反新移民、排外、種族主義言論大放厥詞,例如《蘋果日報》、毛孟靜、范國威等,不僅同情他們,有時更採納他們的主張,就如去年聯署聲明引起的內耗一樣難堪。這些姑息行為只是助長極右思想的冒起,儘管現在可能為他們短暫谷到銷量,撈到選票,但這種政治快餐最終只會反蝕其心。

有人會說民主派的分裂有助拉閣光譜,但這不是有點過闊嗎?從極左到極右竟然可以捆綁一起,只會分化核心綱領,令整個陣營變得面目模糊,最終顧此失彼,進退失據。反觀歐洲議會選舉極右政黨的大冒進,香港民主派現在所做的就好像英國《衛報》、《新政治家》會刊登支持英國獨立黨的言論,法國社會黨會與國民陣線站在同一陣線一樣,那般滑稽和愚蠢。只要是法律框架以內,本土派的那些反新移民、排外、種族主義當然有自由發表,但民主派報章沒有義務要為他們宣傳,民主派人士也沒有責任為他們抬轎。

民主派不需模仿本土派,用粗言穢語,人身攻擊,網絡洗板,動員群眾去踩場去抹黑本土派,只需清清楚楚指出他們錯誤已經足夠。

貝加爾

原文按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