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3日星期日

香港獨立媒體: 北區巴士重組實施半年 服務不足 脫班嚴重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北區巴士重組實施半年 服務不足 脫班嚴重
Apr 13th 2014, 13:39, by 公共運輸研究組 Public Transport Research Team

昨日有團體發佈調查,北區巴士路線重組實施半年後,發現上水出觀塘線277E及277P服務遠低於居民需要,而作為北區轉乘骨幹70K線,更出現嚴重脫班問題。而且,北區居民對整體北區巴士重組評分僅為合格。

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轄下天主教勞工牧民中心(新界)及公共運輸研究組於北區巴士路線重組實施半年後進行調查,當中包括實地調查及問卷調查兩部份。調查發現重組時發被取消的70X線的取代路線277E及277P服務遠低於居民需要,調查中277E早上繁忙時段(早上7-10時)於清河邨巴士總站,最高平均載客量高達92.5人,有六班車超過90名乘客,已接近爆滿。然而九巴只提供20分鐘一班車的服務,問卷調查中有57%受訪者認為班次太疏及33%繁忙時間單線服務有問題。277X在重組後加密班次,然而服務仍不足夠,早上繁忙時段277X由華明開出班次至牽晴間已爆滿,同樣有增加班次的需要。

發言人丘梓蕙表示:「北區缺乏就業機會,而且僱員入息中位數只有11000元,遠低於全港平均數,屬貧窮社區,所以一定要加強公共交通服務,以增加北區打工仔女到市區工作的機會。」

另外,70K作為北區重組轉乘骨幹線,出現嚴重脫班情況,三日調查中,五次出現30分鐘才有下一班的情況。而問卷調查方面,北區居民對整體北區巴士重組評分僅為2.58(滿分為5分),另一發言人韓家謨表示:「有58%受訪者不知道70X已由其他路線取代,反映整個北區巴士重組根本在黑箱中進行。」另外,近八成認為跨區巴士服務不足,68%認為應加密跨區巴士班次。

團體以九巴站道具,要求277E星期一及日全日雙線服務,以及增加另外三條區內線入轉乘網絡,包括278K、270及273B,以減輕70K的服務壓力。

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天主教勞工牧民中心(新界)
公共運輸研究組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看見、被看見、看不見的台灣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thumbnail 看見、被看見、看不見的台灣
Apr 13th 2014, 11:48, by 易汶健

台灣學生佔領立法院,抵抗服貿協議。同期,我看了一位台灣人製作的紀錄片,用鏡頭傳達保育土地不能再拖的訊息。前者激進破格,後者溫和得多。不過,兩件事情也震盪整個台灣社會。

看見台灣的壯麗

《看見台灣》的故事很簡單。台灣本來有很美麗的海岸線、樹林、雪山、農田、動物。人們唯利是圖,大肆發展,破壞生態,污染處處,也加劇自然災害的影響。美麗的土地發出哀愁。導演齊柏林透過紀錄片,呼籲台灣人保育環境,守護下一代,守護土地。

這是老掉牙的環保倡議訊息。紀錄片有兩個特點。一是導演在空中拍攝地貎,換一個高度看台灣。二是導演放棄了公務員工作和即將到手的退休金,自籌經費,花了三年,全身投入拍攝工作。

這兩個特點令紀錄片爆紅,震撼台灣人的心。去年十月上映,累積兩億新台幣票房,包括大量的官商民間組織包場,還奪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落畫後仍到台灣各處慈善放映。因緣際會,上周日我參加了香港的特別放映會。

環境破壞被看見,抽出看不見的政商惡行

紀錄片牽起新一浪關注土地保育的熱潮。其中一幕,是高雄後勁溪遭工業廢水毒害,變成黃色。人們驚訝萬分,嚷著要緝兇。排污兇手被看見了,是全台最大半導體封裝測試廠日月光。其中一個廠房被迫停工,董事長道歉,並承諾加速環保投資,每年投入至少一億新台幣,支持環保。

紀錄片另一幕,是高空拍到南投清境農場有大量民宿,當中不少是違法搭建,引起山地過度開發的問題。這些民宿不少處於容易出現山崩土石流的山區。在風季雨季,遊客就特別危險。再者,山上開發過度,泥沙容易被沖刷,底下的萬大水庫淤塞會越加嚴重。休閒旅遊的惡果被看見了。旁白吳念真說道,當我們把住民宿、喝高山茶、吃高山蔬菜,當成時髦的休閒,我們其實都是破壞這塊土地的共犯。

還有莫拉克風災後,山區滿目瘡痍;雲林的靠海福地,如今,因為抽了地下水養魚,土葬成為海葬;農田山地被科學園佔了……跟紀錄片開頭的壯麗景色形成強烈對比。

台灣內政部長看了影片,認為土地超限利用的問題,源於沒有整體規畫,會努力推動《國土計畫法》。行政院成立國土保育專案小組,實地查證片中污染或破壞環境個案,並與相關政策局解決問題。

然而,馬英九在今年一月欣賞影片之後,直至服貿爭議,仍然高喊「拼經濟」,似乎沒有吸收經濟發展帶來的教訓。

有人批評齊柏林,指他濫情,找到一個超越藍綠政治的最大公約數的位置,推銷影片。紀錄片的最後拍著原住民小孩在玉山山峰唱歌,最後還揮動中華民國國旗。導演說,這不是他安排的,而是小孩們的校長希望小孩用國旗來讓世界看見台灣。導演把這幕放到最後,可能是給觀眾一點希望和期許。如果上一代要給下一代歡樂,就要改變生活,現在還來得及。

有人也批評紀錄片沒有切中要害,例如政府把關不足,導致商人肆意開發土地資源。或者質疑他提倡環保,卻找了財團基金贊助資金。其中一筆捐款正是富邦文教基金會,而富邦金融就入股國光石化。他拍到台中火力發電廠,強調造成空氣污染,但沒有討論最爭議的核電。

綠運團體可介入 加深民眾意識

齊柏林在放映會回應,認為用溫和的方式表達訊息,激烈方式不太適合台灣。我體諒他的處境。可能他專心拍攝看得見的東西,不願走進政治漩渦,也不強求絕對的政治正確。他兒子在網上討論區替他訴苦,一些景象,「礙於現實,只能帶過,甚至隱而不說,這是十分無奈,十分難過的」,甚至收到「關切電話」,不能透露盜採砂石的地點。如果這是實情,那我們看見的,更是構想跟現實的妥協。

公平一點說,導演也公開表示,不滿大廠家「在利潤極大化的情況之下,為了節省一點環境保護的成本,要多賺一點錢,就犧牲了我們的環境」。上文提及,民眾向政府施壓,政府回應訴求,著手解決問題。

資本主義擴張必然出現生態破壞,跟世代公義有衝突,分析必須觸及政治經濟層面。激烈抗爭不能一步到位,否則就如內地的環境抗爭事件,不少民眾也是出於鄰避心理,加上地方政府和既得利益者打壓,運動難以累積。《看見台灣》激發出愛土地,愛台灣的家園情感,下一步是如何充實加深民眾環保意識,長期監察環境,守護地球土地,甚至激進化行動。綠運團體可以介入接手(其實它們一直也在做),要不然就浪費了紀錄片的成果,也給政府和商界逃脫。

(原文刊於2014年4月13日《明報星期日生活》)

影像串流: 
影像串流: 

Media files:
XJCZdJElJ60 (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三級片最重要的──高潮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三級片最重要的──高潮
Apr 13th 2014, 11:05, by 王棘蘭

早前跟愛侶去看《豪情3D》,我跟她說是為了支持港產片、支持香港電影業,老實講,咪又係因為「鹹濕」。但是,看了整套戲,感覺唔係因為唔夠鹹濕,如果要鹹濕我睇鹹片都得啦;更唔係因為劇情牽強冇深度,因為呢啲都係預咗;而係整套電影可惜缺少了三級片最重要的──高潮。

電影演員表演不俗,杜汶澤演出頂癮、古天樂做番自己入型入格……不過,劇情荒誕但未夠誇張,搞笑但未夠爆炸。沒有難忘的一幕,沒有感受至深的一刻,以電影語言來說就是故事模糊。而最大問題是,有身材、有女人;有前奏、有過程,只是欠了高潮。

《豪情3D》以成人AV電影為題材,說主角闖日拍AV,其後變成當紅AV男優,發揮空間本應極大,而導演找來當紅日本AV明星出鏡亦十分啱口味,但是,不知是否因為導演睇得少A片,好似冇乜共鳴。要知道「AV是男人的浪漫」,每個男人都會睇,由小到大都會睇,鏡頭、場景、動作、人物、音效、劇情,每一樣都深深印在我們的潛意識當中,但電影卻未有掀起浪漫的情意結。雖然有電車、醫院場景,以及簡單介紹假精液的做法,更有真實的女優胴體,但整體配合欠缺共鳴感,42D、夕樹舞子、加藤鷹……他們熟悉而又陌生。

一套搞笑鹹濕片,不夠爆笑又沒有高潮。不過,可喜的,是慾火已燃起、癮已吊,遂向身旁的女士抬起我的頭來,以此作為要求被撲熄慾火的藉口……

部分原文轉載自《新報》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紅van》與「多數人暴政」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紅van》與「多數人暴政」
Apr 13th 2014, 09:23, by T-rexx

相信不少朋友都對《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抱著很大期望,卻「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換來卻是失望。沒主線、沒連貫性、與原著出入太大等批評不絕於耳。雖然如此,導演將小說「飛機昱之死」一幕「大改造」,所帶出的道理,我是十分欣賞的 。

原著小說中, 「飛機昱之死」的一幕好像影射香港的網路欺凌現象。當時「潮童」飛機昱被揭發姦「LV女」屍,眾人都感到十分噁心,中年男子更爲出風頭搶先動手打飛機昱。到中年男子與潮童扭作一團時,除了池盡力想把他們分開,其他人都隔岸觀火,實行「必要的沉默」,有的更甚至各自企上高地,火上加油,但根本不想參與解決問題。

情況就如我所見到的網絡欺凌。當有人犯錯時,尤其是觸動到他們人性的弱點時,總有一班故作正義的人誇大對方犯錯的嚴重性,帶頭進行人身攻擊,其於則多數「食花生」,或故作道貌岸然的說風涼話,或將自身不幸發洩於其身上,卻忽略了幾條很重要的問題:對方犯的錯需要我們訴諸暴力嗎?我們這樣製裁對方恰當嗎?有什麼證明我們的行動是公道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真的是在解決問題嗎?還是一味好像不需爲自己說過的話負責般發洩?真的很值得我們思考。

而電影改動了原著的情節,帶出了另一個值得我反思的話題。究竟由「多數人的暴政」主導的民粹社會是如何呢?首先戲中病毒被抽寫成由身體接觸傳染,而飛機昱姦屍一幕則改寫成LV女被施暴途中病發身亡。此情此境,飛機昱既身上帶有病毒,又曾強姦LV女,理應如何處置呢?在怒不可遏並無視原有法律的情緒下,茶餐廳內大部份人,除了池,信和白膠漿認為昱罪不致死外,都主張殺死他,因為他們感性地認為強姦是該死的,不應給予改過的機會。

但事實上,這真的是最公義的抉擇嗎?在狂熱和激情主宰下,他們已不會思考這問題。我深信,如果現實中把人的生命交給一班只以當下情緒爲行事準則的人,是十分恐怖的。當民粹過了火位,便很可能成爲將劇情帶到現實,歷史上不乏例子。

另外,電影加插「一人插飛機昱一刀」,可謂畫龍點精。任達華扮演的中年男子帶頭提議殺掉飛機昱,卻遲遲不肯下手。我認為是影射社會上不少人(或團體)「講就兇狠」,要行動時卻諸多借口,你推我讓,「揸流灘」。當然,沒有最荒謬,只有更荒謬。其後有人見大家都動手後,竟然抱著「人插我又插」的湊熱鬧心態,雖然不知所謂,但在香港,我們早已司空見慣。

但最可悲的是,屈於群眾壓力下,原本不贊成殺死飛機昱池和信,為保護自己,也迫於無奈插他一刀。事實上,在香港,我眼見很多次群情兇湧的時候,本身不跟隨大眾主旋律的人,如果不懂圓滑地表達意見;或不懂「識時務」地放棄立場跑到在主旋律下唱和,無論你說的話有無道理,都一樣會換來惡毒的侮辱。無論你持不同意見,還是選擇沉默,都一樣隨時中箭。可能茶餐廳裡的大多數人認為服從大多數就是民主,但他們可有想到,民主是以多數決定、同時尊重個人與少數人的權利為原則?他們遞刀給不願動手的少數人時,可有尊重過他們的意願?這情節警告我們「多數人暴政」的禍害,給予我們不少反思的空間。

人權是人人享有的。我們應該了解自己的權利,但亦不應踐踏他人的權利,否則,我們隨時會做出自以爲公義,但實質不義的事而不自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41團體遊行至禮賓府: 反對未來基金 要求社會投資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41團體遊行至禮賓府: 反對未來基金 要求社會投資
Apr 13th 2014, 09:16, by 草根行動媒體

社會投資 全民受惠 稅制改革 拯救未來

民間長遠社會發展運動

Social Development Movement for Hong Kong's Future

新聞稿

2014年4月13日

[草根.行動.媒體]轉載

今天早上十時半200多名市民來自「民間長遠社會發展運動」(以下簡稱「社會發展運動」)在長江集團中心集會及遊行到禮賓府抗議,不滿政府今年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曾俊華建議將二千多億的土地基金轉去設立「未來基金」,漠視在貧富懸殊日益的香港社會面對著各種的長者貧窮、房屋、教育、護老殘疾人士的處境,要求政府必須積極善用原屬於市民的社會資源進行財富再分配,進行各項社會投資,保障市民生活,以及改革不公義的稅制。

社會發展運動」由41個民間團體及政黨發起及聯署,成員關注不同議題,包括爭取全民退休保障、房屋權益、反對私有化及商品化、關注基層勞工、護老、殘障人士權益。「社會發展運動」旨在關注日益嚴重的結構性貧富懸殊及傾斜大資本的財經政策,要求政府必須考慮長遠的發展和社會投資,改革不公義的稅制,為香港的未來謀求新的出路。

政府在今年2月26日公布財政預算案,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人口老化帶來公共開支的增長會對未來構成沉重負擔,建議從土地基金撥出2千多億轉為「未來基金」,並將每年部分的財政盈餘撥入未來基金,用作基建及規範公共開支的增幅。在3月3日庫務局所發表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下稱《報告》),仍以上述理由恫嚇公眾,指香港最快在七年內出現結構性赤字,並建議政府要嚴格控制政府開支在GDP的20%以下;透過「用者自付」原則在公共服務徵費以降低政府開支、醫療服務私有化、變賣政府資產和將房委會證券化「開源節流」;同時否定以改革稅制增加政府收入。

我們認為,這份報告試圖將政府「大市場 小政府」的保守理財哲學合理化。令我們更憤怒的是,報告的建議無疑對水深火熱的市民落井下石!面對著極為嚴重的貧富懸殊及傾斜房地產金融資本的不公義的社會經濟結構,普羅市民多年來已受著高房價、高租金、缺乏全民退休保障、醫療教育的商品化、公共資產私有化、護老安老服務長期嚴重不足、殘障家庭長期缺乏支援服務等的煎熬,坐擁七千多億財政儲備的政府對以上情況卻麻木不仁,拒絕將原屬於市民的社會資源進行財富再分配,亦否定香港進行稅制改革。同時,人口老化必然令市民對醫療、院舍、照顧、交通服務的需求大增,堅持限制政府開支,如何能應付這些社會需要?若政府企圖將上述服務私營化,只會加重市民負擔,更嚴重的是,政府未有汲取「領匯」惡例的教訓,更考慮將公共資產證券化,簡直是與民為敵!

因此,我們發起了今次行動,在長江中心舉行集會。參加者上演街頭劇,市民身上掛上寓意未來基金的「十字架」,諷刺政府若一意孤行地採納報告設立未來基金,等同要市民繼續受苦。會上亦有多個民間團體及政黨發言,批評政府坐擁過萬億儲備仍以香港面對結構性財赤為由是誤導市民。遊行隊伍跟著遊行到禮賓府抗議,並撕破今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此預算案極不合格要退回給政府,表示民間強烈反對的立場。

事實上,香港自九十年代初去工業化後一直依賴金融房地產的經濟結構,導致產業空洞化。由於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持,房地產及金融市場的資本增值只令本地資本市場變成了一個大泡沫,儼如一個大賭場。在這種二元經濟結構下只會造成香港財富的兩極化:金融地產財團往往是得益者,中產階層和基層市民的收入和資產卻在現時的房屋、教育、醫療、安老服務等愈來愈商品化的趨勢下被大財團吸乾,令香港的貧富懸殊名列全球第一!若香港仍維持目前的經濟模式,我們的社會能夠有健康的將來嗎?為了香港的未來,我們必須在當下開拓金融和地產以外,各種「以民為本」的社會投資,如教育、醫療、環保及科技等。務求投資於當下,豐收於未來,讓市民可以有多元的就業及生計,不用再被少數的財閥壟斷其選擇。

因此,我們認為,要解決當前的社會矛盾和回應社會需要,令市民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及扭轉貧富不均,政府必須徹底改變其傾銷大資本的財經政策和稅制結構,進行結構性的社會改革,包括加大社會投資,穩定公共財政,進行稅制公義的分配;我們提出以下訴求:


一. 增加公共開支

1. 推行全民退休保障

政府必須盡快注資種子基金,建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讓貧困長者、家庭主婦,基層勞工以及殘疾人士也能受到保障!我們促請政府實事求是,盡快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正面解決人口老化的問題。

2. 保障市民住屋權利

由於現時香港稅制鼓勵資產增值,變相助長房屋炒賣的行為,令市民更加難以透過置業解決住屋需要。要改善問題務必改革稅制,建立住宅物業空置稅、土地囤積稅以減少炒賣房屋及土地囤積的情況。政府必需大量增建公屋,放寛公屋入息及資產限額,並實施租務管制,讓市民免於捱貴租,居住在狹窄危險的劏房。長遠而言,政府亦需要推行包括社會房屋在內的非商品化房屋,嚴格區分投資和居住需要,讓市民可以安居而不必受置業風險的影響,打破地產霸權對市民生活的控制。

3. 反對私有化及商品化

紓­­­­解民困,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降低市民的生活成本。「領匯」令公屋居民負擔沉重,東西隧高收費導致紅隧嚴重擠塞,港鐵頻頻出錯市民問責無門,已說明私有化不乎合公眾利益。政府需盡快回購,撥亂反正。與此同時,政府不應以利潤保証之名讓年年利潤高企的公共交通和電力公司不斷加價,反而需要重歸市民基本生活需要,限制其利潤無限擴張。在教育方面,政府需要擴大其教育投資,包括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擴展大專學額,並減少大專生的學債化問題。

4. 加強支援殘疾及安老服務

社會既然有共識要應對未來人口老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政府就有必要就醫療護理、社區照顧及安老院舍服務作長遠規劃,並針對服務的未來需要,有計劃增加各項支援服務和資源,例如要大幅增設公營護老院舍服務,縮短輪候時間,並對殘障人士及其家庭亦要大力加強支援。

二. 進行稅制改革

香港的低稅率令政府過份依賴賣地收入。在嚴重財富不均的情況下,政府應推行累進利得稅,令透過壟斷賺取暴利的企業繳交更多的稅款。我們建議開徵資產增值稅、土地囤積稅及空置稅以遏抑房地產等炒賣行為,透過大額股息稅限制富商的利潤,同時恢復紅酒稅和遺產稅。這樣可以令政府的經常性財政收入增加,一方面可以減少對賣地收入的依賴,另一方面又可以維持政府的民生和福利開支。政府往往以財政儲備即將耗盡恐嚇市民,實在站不住腳。在經濟年年增長的情況下,開徵新稅種以增加經常性收入才是正面解決社會問題的良策。

三. 改變公共理財原則

我們堅決反對《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就「未來基金」和其他規管公共開支及私有化的建議。這只是進一步將不公義的保守理財政策制度化。唯有改變公共財政的根本原則,大大加強財富再分配的力度,才有可能還香港人有尊嚴的生活。

我們重申

1) 香港的未來絕不能只是一項基金,一切發展必須「以人為本」,取諸社會、用諸社會,不應製造大白象工程,只供大財團分贓,而應投資各項有助社會發展的項目,令全民受惠;

2) 財政司曾俊華不要閉門造車,必須在立法會進行財政預算案辯論期間,盡快安排與「民間長遠社會發展運動」的成員團體會面,聆聽民意,共同商討香港社會發展未來的方向。

[草根.行動.媒體] http://grassmediaction.wordpress.com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再論人才發展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再論人才發展
Apr 13th 2014, 07:35, by 藝曦

  筆者早前撰文指出,因澳門的專業認證制度殘缺,造成人資錯配,更嚴重的是政府以為本地沒有相關專業人才而需要輸入外勞彌補,扼殺人才發展。因此,特區政府在規劃人才發展策略時,首要做的是盡快落實專業認證,以便能夠有效識別各行業的人才。
  其實,問題不難解決,鄰近不少地區都有較完善的專業認證制度,只要將其調整、引進,有關問題便迎刃而解。不過,有關部門除了思維滯後,沒有就澳門未來人才需求進行規劃,更重要是政務嚴重不協調,以致政策推行時才發現問題原來出於另一部門的不作為,有關例子筆者已在前一篇文章列舉,在此不再贅述。因應上述問題,行政當局必須思考人才發展委員會是否應該統籌澳門專業認證制度,以根治上述問題。
  除此之外,規劃人才發展政策時,必然會遇到澳門在有限的資源下,該培養、發展出甚麼樣的人才。所謂人才,簡言之就是有才之人,而才能必須在需要其才能的位置方能被體現,這便不難理解為何專業認證制度審視的是與各行業有關的學術成就及技能,而不是創造力、構思力又或者溝通等抽象的能力。如此,上述問題便轉變為社會資源應投在那些行業的人才身上,進而為行業創造更大的價值,促進澳門發展。要思考這一問題,我們不得不考慮澳門發展的定位,正如我們不會貿然發展毫無基礎的汽車工業。
   由於國家早在"十二‧五"規劃中,已把澳門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故此,在思考培養甚麼行業的人才時,必須根據澳門現時的優勢及有助實現上述定位的方面作為出發點。根據統計局的資料顯,澳門本地近28萬的勞動人口中,最多人投身的行業分別為娛樂博彩、批發零售、酒店及飲食等行業。可見,澳門已是一個趨向成熟的旅遊城市,其優勢是博彩元素及過千萬的旅客量。然而,這是否意味著要將資源投放在上述行業的人才呢?筆者認為值得商確。
  根據統計局資料顯示,低技術含量的博彩服務出口約佔本地生產總值的86%,而講求競爭的旅遊服務出口卻只佔13%。現在鄰近不少地區政府也在考慮開賭的情況,澳門除了背靠內地外,優勢難以凸顯。當然,筆者不是歧視博彩從業員,只是其他地方同樣開賭的話,在人資上,就算莊荷派牌再利害、管場經理再能幹,也難以增加行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難道澳門博彩業的優勢就是我們的博彩從業員有較多經驗?
  顯然,單是博彩業競爭就要比配套、服務,何況是文化旅遊。因此,筆者認為,政府提供各項在職培訓都是人才發展的基本政策方向,但政策要有深淺,行政當局長遠應重點培養有助提升城市競爭力之行業當中的人才,關鍵落在休閒二字。
  現時旅客除了在澳購物、食、住外,最大銷費就是賭錢,若作為世界休閒之都,顯然不如理想,因為旅遊除基本消費外,更重要各類配套,如臨海城市就有各種水上活動,歷史文化深厚的便有傳統文藝表演,那麼澳門呢?
  如今全世界都朝向知識型經濟發展,再上澳門每年有龐大客量,如何從旅客口袋賺更多的錢值得社會深思。現時當局已有政策推文創發展,何不想想創新型的文化藝術及各類表演人才?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反對大白象基金,自己未來自己救!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反對大白象基金,自己未來自己救!
Apr 13th 2014, 08:23, by 獨媒轉載

【青年重奪未來新聞稿】

早前政府建議成立「未來基金」,每年扣起大量盈餘,以應付日後人口老化引致的結構性財赤。近日卻自打咀巴,指未來基金只會投資在大型基建項目,對現時社會上的各種問題視若無睹。因此,一群青年人組成「青年重奪未來」,並於今天連同十幾個民間團體及政黨,到禮賓府抗議,要求撤回未來基金,將公帑用於民生福利。

由十多個團體組成的民間長遠發展運動,以及社民連、工黨、街工、民主黨、民協各政黨,今早在長江集團中心門前舉行集會,控訴政府無視民生困苦,拖延推行種種社會服務。集會結束後,由為數二三十人的「青年重奪未來」,帶領隊伍遊行往禮賓府。遊行結束後,「青年重奪未來」於禮賓府門前,將水彈擲向大白象紙牌,寓意民間力量推倒大白象,將公共盈餘用回民生福利。

「青年重奪未來」成員陳文威表示,政府坐擁14000億財政盈餘,若有意解決人口老化問題,實應立即實行全民退休保障,增加社會投資,而非繼續盲目投資在大白象工程。「青年重奪未來」成員陳瑞玲補充,基建開支龐大,而且七成以上均是用於顧問費及建材,普通工人及巿民未能得益,而且基建更會破壞生態環境,帶動周邊物價及地價上升,對民生害多於利。他們認為未來基金的成立,不過旨在扣起盈餘,繼續壓縮公共開支。而且,基金運作難以監管,繞過立法會監察,公帑是否運用得宜更成疑問。

除了今天的遊行,「青年重奪未來」將配合立法會的財政預算案拉布行動,發起撐拉布集會及街站,誓要政府撤回「未來基金」!他們呼籲,社會各界能共同參與這些行動,打倒白象基建,建立以民為本的惠民政策,重奪香港人的未來!

2014年4月13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玫瑰與麵包:訪問三位女性主義者的實踐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玫瑰與麵包:訪問三位女性主義者的實踐
Apr 13th 2014, 06:40, by 街報

圖:2012年3月18日,馬來西亞"女性改革之聲"紫色集會。

文:楊潔

回顧三八國際婦女節的歷史,可以追溯至20世紀初西方各國正經歷工業化。惡劣的工作環境引發各地抗議與罷工活動,工廠女工也因不滿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薪走上街頭,喊出象徵經濟保障和生活尊嚴的"麵包加玫瑰"口號。國際婦女節曾經中斷過,卻因1960年代女權運動與女性主義的興起而恢復。

時至今日,婦女節中的政治與鬥爭色彩逐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慶祝式的活動,趁機表揚與歌頌傑出女性或媽媽的貢獻。然而,這樣去政治化的節慶方式也遭到人質疑與批評,因為那是變相檢視女人對家庭貢獻與各方面的責任,進一步強化所謂"傑出/優秀"女性的模樣,豈不是讓女人更累?

回看三八婦女節的歷史濫觴,如果性別平權鬥爭是其重要的內涵,我們至今距離性別平等之路有多遠? 2月22日,一場由檳城馬章武莫州議員李凱倫的服務中心主辦的《兩地穿梭:女性主義在香港及馬來西亞的實踐》討論會,是挺有意思的題目。不禁想問:現在還有人或敢談女性主義嗎?

帶著這樣的好奇,北上出席那場討論會,也訪問了當天的三位主講人——公正黨十八丁州議員蔡依霖、香港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主席霍婉紅與香港新婦女協進會主席陳效能。

從她們如何落實性別平等、組織工作與女性主義實踐,依然發現那古老的口號——麵包與玫瑰,至今仍是最基本的鬥爭目標。

人物照 1 - 蔡依霖
圖 :問蔡依霖覺得自己是女性主義者?身為十八丁州議員的她大方地承認,並說:"不用特別去證明,重要的是你怎麼做,讓別人看見你所做的。"

政策無法反映女性權益

問起蔡依霖為何特別關注女性課題時,她描繪了一個社區運動經驗的觀察:"我本身參與(改革)的經驗是從社區開始的,之所以特別關注女性,是因為在社區裡看見的女性總是比男性多,例如白小事件中的女性是站在最前線的,是很直接站出來想要保護自己社區的學校,到萬擾反高壓電運動時,築起人體圍牆阻止執法人員的也是女人。所以,女性在社區改革的角色是很重要的。"

然而,女性在社區的關鍵角色卻無法反映於政治決策與代表上。蔡依霖指出,女人在勞動與政治參與率呈M型模式。最高峰的兩端是女人二十多歲與四十多歲的時候,但是一旦進入婚姻或生兒育女後,就會急流勇退般被迫或半強迫式地離開職場回歸家庭。等到孩子長大,再出來二度就業。如果國家政府願意在托育政策上給予女性或家庭多些選擇的空間,托育責任公共化,即可避免受教育率比男性還高的女性在勞動市場上消失。然而,目前為止托育的責任依然是由個人(尤其是媽媽)去承擔,往往造成職業女性蠟燭兩頭燒的窘境。

當男選民遇上女議員

蔡依霖在當選後察覺到一個改變,就是馬來族群與男性氣概為主的社區,開始學習如何對待一名年輕女性候選人。

"在我當選之前十八丁完全沒有女性候選人,因此我特意打出'十八丁首位的女性州議員'的標籤。我想試看馬來社群是如何看待一位女性的候選人,我覺得這是一個起步。他們(當地居民)也在過程中學習,開始意識到女議員人也能將他們所面對的問題,帶到州議會或國會去討論。"

與不同族群與政黨互動接觸的過程,讓蔡依霖也逐漸認識當中的性別文化差異,並且以更寬容的方式去應對。 "在傳統的馬來社群,馬來男性要與我們一班女性開會時,其實都是對彼此有衝擊,察覺到文化上的差異。我覺得我們需要多一些'看見彼此',不一定要對話,但是需要更多的接觸交流、多一點的經驗分享,這都是我們欠缺的。"

運動的介入就是影響

在社區裡頭的媽媽,大部分還是喜歡聯誼性質的活動,蔡依霖認為之所以沒有更深刻的性別醒覺,是國家經常通過補償式的福利去提升女性的生活素質,然而在權利教育上的推廣卻是有限的,例如:性別教育與性教育,對女性賦權(empowerment)並不深入。

將自己定位為組織者的蔡依霖,認為"運動的介入就是要影響。其實我們對女性運動沒有很多的想像,例如在社區里辦有關女性權利的工作坊,很多女性會覺得這是議員談的東西,和她們距離很遠,所以都不太感興趣。馬來西亞的教育是去政治化的,對於權力的概念是沒有的,我們沒有人權教育,沒有兩性平等的教育,所以這樣的概念對她們來說是很新的。"

"我覺得淨選盟媽媽這組織很有能動性。讓我意識到要集結更多的網絡,資源多了,就有更多討價還價的力量。至於要如何在政黨裡突出這部分的時候,也需要遊說,當你有一定的人數力量的時候,草根組織夠強大的話,其他人都會要來游說你,你可以打開一些女性聲音的平台,我覺得這個就是民主很重要的一塊,就是如何讓多數人把他們集結起來。"

人物照 2 - 霍婉红
圖:一般社會對"女性主義"的污名,是"強勢"的女性要解放女性、憎恨男人。香港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主席霍婉紅,經常被人視為女性主義者,但她並沒有刻意否認,反而從容面對。

看見生活中的性別差異

投入防治性暴力工作以前,霍婉紅的性別覺醒與關懷源自兩件事情的啟發。大學就讀社工出身的她,修讀了"性別與社會",才發現"性別"很生活化。

"讀大學前都沒有這種概念,但回想起小時候,很明顯知道哥哥能出夜街,而我卻不能,連班上營會都不能去。小時候不知道原因,但媽媽會說:'你是女生,一定要在家裡過夜。'雖然很不滿意,但卻無力反抗。直到大學才恍然大悟那是性別。"
另一個影響她的是參與鄉郊村社區組織工作的時候。

"有些60、70多歲的婦女在香港土生土長,不會說粵語卻會說客家話,因為這些婦女只在村子活動。反而她們的丈夫因工作而接觸社會,會說一口流利的粵語。我就覺得疑惑,怎麼有那麼大的差別?從中明顯看見性別差異的存在,這差異牽涉到村里婦女沒有機會學習'主流語言'。"

​​"記得當時有個婦女說:'其實我覺得結了婚後,真正的我已經死了。'她說現在以孩子、家庭為重。問及是否快樂,也只會想到孩子開不開心或讀書好不好,她已經找不回'自己'的感覺。"

這個經驗對霍婉紅來說非常深刻。 "村里女人的生活能有不同的選擇?"這個疑問在她心裡化成積極的培力行動,最後她發現這些婦女想像自己不再被家庭或小孩束縛時,其實是對生活有許多想像的空間。

性暴力是"性"與暴力的結合

霍婉紅進入協會後,也遇到另一個重要的議題——性暴力。社會充滿對性暴力的迷思,好比將責任歸咎於受害者身上,以及相關的機制措施的性別盲點,往往促使受害者不願報警。

因此,協會主要分成三個部分的工作——風雨蘭、anti-480和結合前面兩項工作進行的倡議。

風雨蘭是香港首間專為性暴力受害者與其家人提供一站式服務的中心,包括報警、錄口供、法醫檢查、事後避孕、性病檢查及個案輔導等都在"風雨蘭"內進行,避免當事人奔走於不同機關及復述痛苦經歷所受的創傷。

Anti-480(諧音:性暴力)則專注於預防性暴力的性別教育工作。至於第三部分,是向政府倡議友善的政策,尤其風雨蘭的一站式服務。例如:一般處理性暴力個案會被視為"家庭服務",社工不會以性別角度處理案件。然而,性暴力的特別,是性和暴力的結合。進行輔導時要讓受害者從"性"中被解放而不感到羞恥。

活动照 2
圖:協會於三八婦女節舉辦首屆"High Heels Walkathon高跟鞋慈善步行2014"活動,邀請大家穿上高跟鞋,用"感同身受"的方式來了解與尊重性別差異。

性平不是次議題

霍婉紅認為推動性平困難的部分在於,大家不認為性別課題是優先的。例如:在推廣性別教育時,經學校篩選後往往是排在最後,因為他們覺得"不會死人"。

"實際上因性暴力而自殺的也很多,她們的死與性別刻板、保守有關,但大家只是覺得受害者很慘,撐不過就自殺,甚至只當成個案。"事實上,性暴力的發生並非單一事件,這與整體社會的性別意識有關。

人物照 3 - 陈效能
圖:新婦女協進會主席陳效能指出當談及什麼是女性主義,出發點不只是關心女性課題,而是關乎整體社會公義和生活態度。

性別關乎社會正義

新婦女協進會(簡稱"婦進")關注的課題極為廣泛,包括外籍幫傭、LGBT同誌或跨性別課題、新來港婦女。陳效能認為香港在地婦女組織與香港人都鮮少關心類似的課題。

對她而言,性別課題關乎整體社會正義。 "關於外傭課題,香港人並不覺得是本地人的問題,雖然外傭是住在香港。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性開放的社會,但"我們"和"他們"分得那麼清楚,無論對民主發展、社會公義都是不健康的。"

她 ​​提及,婦女團體不僅要關心本身作為婦女的問題,也要關心其他婦女的處境。 "因為我們選擇袖手旁觀,或對公義狹隘的理解,導致一些婦女'有系統性'地受到不好的對待。例如:任何新來港,再加上婦女兩字,就會被標籤為沒有生產力、文化水平低的女性,來到香港只會拿好處。實際上並非如此。這是公義的問題,並不只是性別問題而已,是整個系統、香港人如何公義地回應這些外傭或新來港婦女的問題。"

"現在香港的氛圍是社會不公義所以公民社會要發聲。但到了外傭或新來港問題,一些人就劃下界線:'我關心公義,但是……'"這類雙重標準,讓她認為婦女團體也需關注跨性別或同志權益,要用更多面向去實踐性別正義。

現今性別課題更多元

年輕人會認為性別已經平等,然而社會仍充斥大量性別差異與不公的數據。陳效能認為,與年輕人談性別,比過去更具挑戰性,而婦進會也面對青黃不接的問題。她指出組織也積極吸納年輕人加入,並讓他們依據自己的興趣成立小組,以多元的形式傳播訊息。

另外,性別課題也可與其他公共課題串聯起來。 "許多年輕女性在參與社運時,網上或是媒體會封樣貌較好的女性為'社運女神',有人會說她們用美色吸引別人的注意去達到社運目的。像這樣的性別(歧視)課題出來時,我們就會發聲。"

對於陳效能而言,女性主義不單只從理論或運動去理解,而是一種自我實踐的生活態度。 "我想現在的狀態是更廣闊地談女性主義,這樣才能切入香港不同的議題,如土地徵用、政府運作、民主進展等。"

編語

無論是政治與社會參與、托育與勞動關係、性暴力、弱勢性別群體權益,不外乎爭取的依然是"麵包與玫瑰"中那份自主、安全與基本尊嚴的吶喊。而女性主義的反支配、反壓迫、倡導社會正義的精神,是否能重新賦予三八婦女節新的意義或鬥爭目標,而不是一味地獎勵頌揚,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

逐字稿整理/周慧盈、黃偉宏

《街報》第7期免費在線閱讀:
http://issuu.com/gentamedia/docs/streetvoice_issue07_mar2014
其他《街報》連結,可瀏覽:
http://issuu.com/ gentamedia
欲知其他出版資訊,歡迎瀏覽眾意媒體面子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gentamedia
或眾意媒體網站:
http://www.gentamedia.com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夾縫中長出的鮮花:記「重見兩生花」及「同話深水埗」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夾縫中長出的鮮花:記「重見兩生花」及「同話深水埗」
Apr 13th 2014, 07:05, by 張煒森

有天在網上打發時間,偶然看到深水埗通州街有個「同話深水埗」的展覽,15位跟深水埗有淵源的街坊,利用文字、相片、錄像、繪畫繪製出以人為本的社區。在香港主流(或政府)時時刻刻也講發展下,這種回歸生活實踐,由個人聚合成群體的聲音也變得愈來愈頻繁。

查找地圖,原來自己對深水埗的印象其實並不深,如果將荔枝角道當成分界線,有概念的範圍就只限於東北那邊,即鴨寮街北河街一帶,以南的海壇街通州街,印象就很迷糊。沿途遇見的天后廟與景觀,早就超出了我對深水埗的想像,這裡人流相對較少,卻多了一份恬靜,又不乏在這裡維生作業的人。

展覽的地方原為通州街內其中成衣店,東主李太陳出部分店鋪空間作為展覽之用,成為「深水埗文化館」,由民間協助建立而成的展覽空間,已體驗出一種原是尋常,但已鮮見於都市化生活的社區凝聚力。亦令這裡成為聚合眾人聲音的觀景,為聯繫社區踏出重要的一步,對專程的造訪者來說,也給予了實際感受社區的經驗。

館內除了「同話深水埗」外,還可看到1月展出的「重見兩生花——深水埗X 官塘社區文化聯展」。比起「同話」那種溫柔地的宣揚發展背後漸漸被人(甚至自己)忽略的百姓生活與聲音,「重見兩生花」更帶鮮明的目的與社會性:事源海壇街一帶接連有三個重建項目,市建局要求居民在年頭遷出,可惜這裡被大眾關注的程度不及九龍東的官塘,「活在觀塘」的成員透過官觀——這個命運相若的社區——以街坊或創作者對官觀的記憶與回應,替海壇街重建中的弱勢發聲,並關懷留守的一群。Him Lo 在官觀打造的鐵鴿在鋪內重現,也可以看到與官塘不同店鋪與住所的繪畫與攝影。

「重見」中的影像繪畫都以A4大小的紙本,像牆紙般拼貼到牆上,「同話」主要在中央位置以木梯圍建成展示架,帶點心思,彷彿是鋪內的一部分。當中沒有精緻造作,而是一種直接隨手的手勢,透過直接、脫離美學牽絆的視覺媒介如繪畫、攝影等,成為一種方法聯繫到社區,甚至達到社區本位,以情感、實在的生活實踐來聯繫觀者的同理心與大眾對社區的自覺。在這個重建中的調子下,「同話」中各人的文字回憶與社區想像,也成為了重建區域中的和絃,也暗地裡成為反體制的聲音。由時勢造就出來的活力,就像快要縫合的夾縫中剛長出的鮮花,他們最欠的是植根的時間。

當然社區老化卻是不折不扣需要面對的問題,這不僅是建築,而是人口持續老化,社區失去了原有的完整結構。而說到底,還是那個社區跟主流的經濟效益脫勾。

步出展館,沿通州街走到桂林街,迎面的大廈掛著兩塊搶眼的橫額,寫著感謝某些黨派議員協助業主完成重建項目。對業主們來說,文化館會否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平行世界?又或者這些聲音微弱得根本察覺不到?我疑惑著業主是否等於街坊、等於住戶,當中有多少街坊渴望原區安置?有多少人卻靜候收購多年?而這種具人文價值的社區關注,最終是否只能存活在一群著重人文價值的人身上?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再培訓基金 明益建制派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再培訓基金 明益建制派
Apr 13th 2014, 05:45, by 劉山青

原題為《政府資助撥款原則應守政治中立》。

中西區區議會撥款鬧得如火如荼,已引起廣大市民關注: 到底公帑運用, 能否政治中立, 嘉惠一般無政治立場的市民呢? 讓我們看看僱員再培訓局的運作吧2014-15年度,整體開支預為8.45億元,培訓開支為5.7億,再培訓津貼為5800萬。

去年,首次有機構被揭發以「影子學員」詐騙局方25萬元及3萬多元培訓津貼,廉署拘捕十四人。詐騙的機構2012年起獲委任,聲稱為失業人士提供美甲師及營養顧問助理的免費課程。

2007-08年施政報告中宣布,再培訓計劃擴大以涵蓋年齡介乎15至29歲的青 少年,以及具副學位或以下程度的人士。可見,這批人士的部份已有可能成為潛在的弱勢社群。

再培訓局部分時間制課程,失業及低收入的學員(每月入息為7000元或以下)的學費,可獲全數資助。

再培訓局會向所有報讀全日制就業掛鈎課程(不包括青年培育課程)的合資格學員,發放每日70元的標準津貼。而報讀資歷架構第一及二級全日制就業掛鈎課程的原有服務對象(即 30歲或以上、具中三程度或以下的學員) ,會額外獲發每日 83.8元的津貼,即得到每日153.8元的培訓津貼。至於參與青年培育課程的15至20歲待業待學青年(雙待青年),則可獲每日30元的培訓津貼(與由勞工處舉辦的展翅計劃的津貼額相同)。

由於政府一直抗拒設立失業救濟金,一些 30歲或以上的低學歷失業者,,報讀再培訓課程,只是為了每月上限4000元的津貼,當局心知肚明。這些「影子學員」,其實是大都市的不幸。香港越發達,社會財富越集中,這類問題越嚴重,不能簡單一句以「福利養懶人」來解釋。

另外,社會上一直有聲音批評政府通過再培訓局撥款「政治分贓」。立法會開支預算的答覆編號 LWB(L)127披露此一情況。2013-14年度,首23個培訓機構(全數為80個)就開辦培訓課程的撥款如表列:

Screen Shot 2014-04-13 at 1.35.39 pm

「港專」在13-14年, 就得到7千5百萬撥款, 比職業訓練局(獲得6800萬)還要多, 而職業訓練局是一歷史悠久的法定機構,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也是職業訓練局的主要成員機構。

相比起來,獲得約一千萬撥款或以上的機構,有泛民背景的,職工盟(4600萬),民協(1600萬) ,街工(970萬) ,總數只為7200萬。

再看其他的親中團體:勞聯(3200萬),新界社團聯會(3000萬),工聯會(2100萬),香島專科學校(1300萬) ,總數為9600萬(尚未計算隱形親中組織)。從此, 已見明顯的偏頗。政府是否嚴守政治中立,有關再培訓的社會效益,必須作一次獨立調查,向社會公開交代,然後糾正其弊。否則, 梁營依然獨行, 派系更加明顯, 對社會融和更加不利。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聆聽試聲訊受干擾,能容忍嗎?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聆聽試聲訊受干擾,能容忍嗎?
Apr 13th 2014, 04:22, by 進步教師同盟

文:梁嘉裕

今年中學文憑試的中英文聆聽卷已經完成。而今年與往年一樣,每逢聆聽卷,考生總是顯得戰戰兢兢,皆因投訴收音機干擾的情況不勝枚舉。而在今年的中國語文科聆聽考試期間,位於英華書院的試場有約一百三十名考生(佔65%)舉手示意往特別室應考

考生對聲音質素有要求是理所當然的,皆因字音辨別稍有差池,考生摘錄數據稍有錯誤,都對答題有所影響,而且聆聽內容資訊又繁多,更要推敲前文後理,捉摸聲音演員的立場......聲音持續受到干擾,一定對成績有負面影響。

考生若選擇由禮堂或課室進入特別室,起碼有一至兩分鐘的腳程和安頓時間,爭分奪秒,一兩分鐘的資訊可以決定成敗。進入特別室不只影響自己的表現,更會影響鄰近考生,當有一兩位考生要求進入特別室,可能會牽動其他考生的情緒,或會一窩蜂地舉手。所以「去不去特別室?」變成了人生的抉擇,在巨大的考試壓力下增添額外的心理包袱。

此外,2013年發生過「強攻型收音機」風波。雖然該補習社負責人並沒有在收音機中安裝干擾訊號的部件,但是其實只要在試場附近有人惡意安裝FM發射系統,並釋出和電台頻道相同頻率的電波訊號,訊號是可被干擾的。

其實,當年考試局於初時是使用自家的播放系統作聆聽考卷的。1995年開始使用香港電台廣播考試內容,可是在這20年來使用模擬訊號作接收,聲音質素差劣一直均為人所詬病,而且情況沒有改善過。近幾年,雖然考評局於約四十多個接收能力差的試場增設紅外線接收器,可是這始終是模擬訊號,仍然會有「沙沙聲」的風險。

為確保公平性及準確度,減少對考生造成的滋擾及額外考試壓力,考評局有必要檢討,並採用數碼訊號作廣播。數碼訊號經過取樣處理,不易受外來訊號干擾,就算訊號真的接受有誤,都只會短暫出現「無聲」的情況,而不會像現時模擬訊號般出現「雜聲」。相信現在愈來愈多家庭採用數碼作電視訊號,箇中好處,大家都清楚明白。

至於使用甚麼媒體以作數碼廣播,本人列舉以下方法。

成本最低的做法,就是使用香港電台的數碼頻道(DAB+)作廣播制式。現時,香港電台數碼頻道的覆蓋範圍已經達至70%,預計發射基建尚有改善空間以增加覆蓋率。而考生只需要花費約HKD $200-300購置能接收DAB+訊號的收音機,價格合宜,相信不會為考生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DAB+的缺點就是它是一種單工的傳播制式(simplex),當考生的收音機受到干擾時,就只能忍受干擾,沒有補救方法。

要保證接收的穩定性,就要使用雙工傳播制式(duplex),例如可建立藍芽點對點網絡或無線局域網絡(例如或802.11a/b/g/n/ac)。當考生的收音機的接收有誤時,收音機會自動向發射器發出錯誤訊號,著令發射器重新傳送該聲音訊號,確保考生可以順暢無誤地接收聲訊。唯一要注意的是,訊號只能局域,而不應以互聯網形式廣播,以確保考生不能藉此網絡對外通訊。當然,要建立如此規模的資訊科技基建,成本自然較高,不過只要改裝互聯網收音機及其他網絡器材便可以成功架設這類型的無線局域網絡,技術上是可行的。

總括而言,考評局最為重要的事情是確保考試的公平性及準確度,所以有必要改善聆聽的接收狀況。而考評局於最近三個財政年度(2009至2012)累計超過八千萬的盈餘,資源是否可以調動至此?況且,若有需要,更可向政府申請額外補助。對於考評局,因聆聽不佳而接到投訴,可能只是一堆數據,而更毋須為此向考生解釋,可是對考生來說,只要一兩分鐘,足以影響全科的成績,所以聆聽試卷接收系統的優化工程,確刻不容緩。

作者梁嘉裕,中學教師,進步教師同盟成員。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