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3日星期日

香港獨立媒體: 潔淨聖殿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潔淨聖殿
Jul 13th 2014, 13:01, by 身土不二雄

你們要防備假先知呀~

~
喜歡就請 like/share 我地,唔犯法架~

身土不二facebook專頁:
http://fb.com/mybodymyland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有貢獻?沒貢獻?什麼是「貢獻」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有貢獻?沒貢獻?什麼是「貢獻」
Jul 13th 2014, 12:01, by T-rexx

七月五日,政策研究青年峰會在港大舉行「從單程證制度看香港移民政策」論壇。出席講者社協幹事施麗珊,於面對公眾人士對猛烈的質疑來港家庭團聚的新移民對香港有何貢獻時,一時按耐不住,叫港人在指責新移民時,應反思自己對社會有何貢獻。我開始思考,我們對社會有什麼貢獻呢?而什麼是對社會的貢獻呢?

有人認為,自己有交稅就等於有貢獻,其實交稅本身並不是很大的貢獻。你能交稅,是因為你從社會奪取較多資源,你要透過稅收,回饋給社會,協助重新分配資源,拉近貧富差距,才是公道,不是嗎?而你現在享用的,是透過你交稅買回來的。低價的醫療服務,相對安穩的治安,,看似理所當然的事物,你交稅得來的。試想像你不交稅,別人也不繳交稅款(假設沒賣地這回事),沒任何正式的資源重新分配下,失去了基本的社會保障,貧富懸殊將遠比現在嚴重,社會亦將會十分動盪,因為窮人將會用自己的方法重新分配財富,以尋求生存機會。到你不幸地一無所有(例如被洗劫後),你也很難跌倒再爬起來,因為社會上已沒安全網保護你了,恐怕你一跌倒,未爬起來便要上路。所以,少年你不要太年輕,你繳交稅款,除了購買你享用的社會服務,難聽點,只是從社會奪取較多資源的人為自己交「維穩費」及「保護費」。

然後,沒能力交稅的基層貢獻是否沒貢獻?答案是:否。我記得,曾經,於立法會討論應否廢除功能組別時,某位「特殊地聰敏」的功能組別議員指功能組別應存在,因為功能組別議員針對社會有貢獻。而我接觸過的有錢人當中,不少口中也出現過我們有錢人對社會有特別大的貢獻之類的說話,暗示收入與等於多貢獻。其實,我一直認為,貢獻多寡不能從收入反映。收入及薪金只不過反映你的崗位在市場上有多大需求,你收入比較多,只是因為你在市場上成功奪取更的資源,不代表你貢獻大。論對社會的貢獻,基層可能足以與中產和資本家媲美。資本家和中產透過市場活動給予基層就業機會,但無基層和不同崗位的下屬,他能安享地位與財富嗎?沒有基層當最前線但不受歡迎的工作,社會如何運作?沒有基層當清道夫,大瘟疫可能早已帶走你的性命,你能在衛生的環境享受健康的生活嗎?沒交稅能力的基層的貢獻可不少。社會運動推動社會制度的進步、音樂人為社會注入藝術氣息,大家只是在這社會不同位置上各司其職,你憑什麼狗眼看人低?

至於來港家庭團聚的新移民是否沒貢獻?我自己就親眼看見不少新移民正在從事不少本地人不願做的低收入工作。當然,有新移民正在領取綜緩,但領取綜緩的是多數人還是少數人 ? 如果以部份新移民領取綜緩來否定新移民的存在,恐怕有點不公道(如果你說的是中共殖民陰謀論,則是另一個話題)。加上,現時領取綜緩的人,是否一生也不會再投入勞工市場?就算不能投入勞工市場,也不等於對社會沒有貢獻。

其實,我們對社會都有不同的貢獻,為何一定要這樣分高低呢?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永生情人》(Only Lovers Left Alive): 長命千歲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永生情人》(Only Lovers Left Alive): 長命千歲
Jul 13th 2014, 10:17, by 葉七城

(原刊 av magazine 04-07-2014)

以殭屍為題材的電影多得很,內容大多講述殭屍與人類或其他物種(例如人狼)之間的漫長鬥爭,但落在作品極副獨立精神的占渣木殊(Jim Jarmusch) 手中,卻別出心裁,《永生情人》(Only Lovers Left Alive)將驚悚當文藝片來拍,調子緩慢,處處展現優雅的一面。

故事講述兩位活了一千年的殭屍情人阿當( Tom Hiddleston飾)與夏娃(Tilda Swinton 飾),雖然選擇分居兩地(男的在美國,女的在歐洲),但心靈上有微妙的聯繫,阿當選擇過隱居生活,平時只靠一位信任的中間人伊恩替他打點上生活的一切,包括為熱愛音樂的他搜羅世上的珍貴結他,而阿當創作的音樂亦以其他音樂家的名義發表。

在漫長的「人生」中,阿當亦有厭世之時,他默默為自己製造一把發射木製子彈的手槍,用來了結不朽的軀體。阿當和夏娃想過寧靜的避世生活也不可,他們早已不再隨便吸人血,只靠黑市購入純正的鮮血,然而好景不常,人類不斷污染水源,連帶體內的血也變成懷血,不適合殭屍飲用!殭屍情人面臨食物危機,不朽身軀面臨衰竭。

生命悠長,活在地球時間太長,多了研究學問的時間,殭屍不難成為出色的音樂家、科學家及文學家,或者集合多種學問於一身,因為他們的一生太悠長。片中戲稱史上很多偉大的文學作品及經典的樂曲,例如莎士比亞的文章,都是出自殭屍的手筆。

http://yip7x.files.wordpress.com/2014/07/only-lovers-left-alive-5.jpg?w=...

其實,《永生情人》的題材是可以拍成一齣喜劇的,如殭屍缺糧和嫌命長,和殭屍才是人類精神文明的泉源,但占渣木殊卻異常認真審視主題,側寫人類的自私破壞地球生態–這赫然也是近年科幻片愛傳遞的環保訊息。

占渣木殊是美國影壇一個地位特殊的人物,雖然近年投身主流,但仍然保持強烈的個人風格,音樂人出身的他在美術、服裝、配樂中盡顯他的品味。本片故事簡單,意境深遠,處處顛覆宗教及歷史,在電影緩慢的調子中,藏著導演早期的黑色幽默。

原文刊載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從菜園村和新界東北了解特設特惠補償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從菜園村和新界東北了解特設特惠補償
Jul 13th 2014, 10:36, by 劉山青

前言

特區政府發表《鐵路發展策略2000》,提出興建高鐵。在2005年與國家鐵道部完成聯合論證後,決定高鐵終站為香港西九龍和廣州石壁;在2007年,決定採用專用通道方案; 自此,整個項目的大綱已無從改變。菜園村事件和現在的西九總站工程延誤,是必然的延續。

2009年,特區政府拍板興建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因應工程需要,須不遲於2010年10月全面清拆橫台山菜園村,政府提出向受影響居民發放特設的特惠津貼。雖然居民在‎2010年2月接納了建議,但事件並沒有平息。

本文集中討論政府在菜園村和新界北的收地補償問題。

寮屋政策

為管制寮屋,政府於82 年登記全港寮屋,並於84/ 85年度登記寮屋佔用人。原則上, 暫准作居住用途的寮屋,應為1982 年寮屋登記涵蓋的住用構築物或持牌住用構築物(「1982 年住用構築物規定」), 而寮屋佔用人應在1984/ 85 年度的寮屋居民登記中 (「1984/ 85 年度居民規定」)。

持牌住用構築物

持牌住用構築物指建於官地和農地上,由地政總署發牌照, 且已存在的住用構築物。政府自1982 年起已停止發出新牌照。為此,持牌構築物一般為1982 年之前的構築物。

「持牌構築物」屬臨時性質,如地政總署向佔用人送達通知書,佔用人即須自行清拆該等構築物。「一九八二年登記寮屋」是一九八二年前興建的非法寮屋,獲政府暫准繼續存在,直至受到公共工程影響,又或因其繼續存在將引起環境或安全問題,便須清拆。

在新界收回土地及清拆的補償和安置安排的現行政策

(a)鄉村遷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擁有或繼承屋地的原居或非原居村民,在有關用地被收回時,可提出鄉村重置。

(b)農業用地重置
經漁護署核實身分的「農民」,可獲莊稼補償、農用構築物津貼、農場設備補償。他們亦可以每平方呎43 元的年租,在有農地上建造面積400 平方呎、高17 呎的兩層住宅。

(c )土地補償
土地(屋地或農地)的業權人按4個分區獲補償,其基本補償率每半年調整一次。
甲區:為新市鎮發展區,其補償率為基準的120%;
乙區:為可能在不久將來納入市鎮發展的地區,其補償率為75%
丙區:並不會納入新市鎮發展,但與市鎮發展有關,其補償率為50%;
丁區:未有包括在其他分區內,其補償率為30%。
菜園村本為丙區,其後以甲區補償。因此,其屋地補償由433元增加至1401元;農地補償由219元增至526元。

(d)構築物
不符合任何形式的補償:
1. 政府牌照涵蓋的暫准構築物;或
2. 1982年寮屋登記下獲允許,但未經授權興建的寮屋;或
3. 未經授權興建的構築物。

(e )佔用人---住戶搬遷津貼
1982年寮屋登記的寮屋住用人,可獲 3,000 至 10,000 元(6人)的住戶搬遷津貼。

(f) 公屋、中轉房屋
1. 住在官地和農地上的持牌寮屋的核准住戶,若通過入息審查,可獲配租住公屋。若否,可獲安排入住中轉房屋,或領取約3年租金的特惠津貼;及
2. 同時符合 1982年 和 84/85年規定的也可獲同樣安置。

(g) 特惠津貼
領取特惠津貼人士,不可領取其他津貼,包括住戶搬遷津貼;也不得在2年內申請公屋。400 平方呎寮屋的特惠津貼約為13 萬元。

菜園村

菜園村雖非原居民村落,但最少已有 40 年歷史,不少家庭均有長者成員。菜園村約有 150 個住戶,散居於面積約 27 公頃的土地,除了數個住戶居於私有屋地上所建的房屋外,多數村民把房屋建於私人農地,少數(約 10戶)建於官地。

菜園村建於私人農地或未批租政府土地的房屋,多數不屬「持牌構築物」或「一九八二年登記寮屋」。
由上述可知,政府的現行政策對沒有業權和居於惡劣環境的寮屋居民相當苛刻。

特設特惠津貼

整個高鐵香港段項目會收回約共24 公頃私人土地及約19 公頃地層。收地及清拆補償費用約為18 億4,350 萬元;政府擬議另加8,600 萬元特設特惠津貼給予菜園村的160 個住戶,及約520 名居民。

特設特惠津貼包括兩部份,第一部分為:每個合資格住戶可選擇以下一項特別援助-
a. 特惠現金津貼60 萬元; 或
b. 特惠現金津貼50 萬元,同時可免入息審查認購剩餘新界的居屋單位。

第二部分為;
全數160個住戶都獲發搬遷津貼,其中菜園村約有150 戶,在其他範圍則有10 戶。假設以最高的住戶搬遷津貼款額(即10,276 元) 計,總數為160萬。
菜園村的臨時住用構築物約有130 個, 其他地方則有約10 個。假設每戶全數領取60 萬元,特設特惠金總額為8600萬。

一般資格

(a)任何住戶如符合以下準則,則視為特設特惠補償方案的合資格住戶(基本上為82年及84/85年寮屋規定):
(i)已在清拆前登記中登記的住戶;
(ii)目前居住的受影響構築物為並非建於屋地上的持牌或已登記住用構築物;及
(iii)為一九八四/八五年度寮屋居民登記的已登記住戶,或可提供證據證明直至緊接清拆前登記之日期前,其在受影響構築物持續居住了至少相同年期。

(b)由適用於有關受影響構築物的清拆前登記日期至獲發特設特惠補償方案日期期間,住戶如有任何成員屬於以下類別,便不被視為合資格住戶(基本上為擁有物業規定):
(i)擁有或共同擁有任何本港住宅物業;
(ii)持有任何在本港擁有住宅物業的公司超過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iii)簽訂任何購買住宅物業的協議;或
(iv)享有任何形式的資助房屋或相關福利,或因較早前已享有資助房屋或相關福利而不可再享有這些福利。

局長酌情權

局長可運用其酌情權, 決定-
a. 放寛84/85年寮屋規定而不可放寛擁有物業規定的資格要求;
b. 削減不合資格的現金津貼(即一次過補貼為30萬至60萬不等;居屋選擇的為或25萬至50萬不等); 以及
c. 准許認購市區居屋單位。

由此可見,局長擁有很大的酌情權。

菜園村中的特設特惠補償原文為「為免產生疑問, 對於受其他公共工程項目的土地收回和清拆影響的住戶, 局長無權行使酌情權。」

新界東北發展區

但,高鐵香港段項目及蓮塘/香園圍口岸項目模式已成了新市鎮收地補償的參考模式。在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中,「政府會向「合資格住戶」發放60 萬元特設現金津貼。對於未完全符合相關資格的住戶,發長局局長可根據個別個案的情況行使酌情權,決定是否向他們提供特設方案。」

「合資格住戶」基本上與菜園村的相若。

發展局局長的酌情權

發展局局長可行使其酌情權放寛一般資格的(a)項規定,但仍需符合無擁有物業規定的要求。

作為引導性參考,住戶如直至緊接清拆前登記之日期前,持續佔用一所持牌或已登記住用或非住用構築物作居住用途達十年或以上,則其可能合乎要求。

住戶搬遷津貼

所有獲發放特設現金津貼的住戶亦可獲發放此特惠津貼,以協助其安排搬遷的開支。

在這裏看到,東北補償方案在居屋選擇和全體居民可獲住戶搬遷津貼上,確比菜園村的遜色。並非如林鄭月娥所說的:「比我看到的補償方案更好,我也做過發展局局長」。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旅人日誌 | 用夢想的過程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旅人日誌 | 用夢想的過程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
Jul 13th 2014, 10:38, by Cher's Travel

總有人笑說『妳們這些去打工度假的人根本就是逃避現實的懦夫!』
但離開從來就不是逃避另外一種代名詞。

總有人笑說『妳們這些高談旅行可以改變人生根本就是虛偽的說法!』
但旅行從來就不是改變人生的專有名詞。

只是人生有一段只屬於你跟旅途的時光那該是多棒的夢想!
但總有人把它視為逃避現實的手段,甚至行為脫軌的途徑。
於是夢想一直在腦中徘徊,你只能選擇默默的壓抑它不准萌芽。
或是時間到了告訴自己『它已經死了!別想!』

出發前的我大概有了一年如此的掙扎。

我分不清楚出走一年到底是夢想的實踐還是短暫的逃避。
但總有一股力量讓我走到機場面前。

我領著三十公斤的行李站在櫃檯前,其實還是恐懼!
連續四百日子裏面走了數十個國家,其實還是膽小!

但卻在回來的前晚一個人在機場崩潰大哭,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膽小又懦弱的我真的能走完這麼漫長的旅行路。

是的!過去總是考量別人現實的眼光,總是害怕自己犯錯,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讚賞,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完成這段旅程,即使我已經出發。

卻因為完成了這段旅程,讓我對自己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旅行的過程的確跌跌撞撞,但每一點滴都彌足珍貴,但這一切絕不是逃避,因為我滿身的傷痕全都是證明,讓我知道還有自己還有更多夢想可以去追逐。

不管你的夢想是不是旅行,但請用勇敢踏出那一步!
抵達終點時不管成功失敗,過程中你已經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

然後發現原來那些人說的都是屁,
只有自己幫自己完成夢想才是最棒的結論!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電視機面前的23種球迷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電視機面前的23種球迷
Jul 13th 2014, 08:02, by 足球說故事

世界盃全情投入,全家大細,男男女女都掛住睇波,唔係球迷都成為忽然球迷。日日係facebook俾人洗版,洗到就算唔睇都知發生咩事。當你以為足球上只有球隊之分,事實上亦都有球迷之分。無聊地於世界盃期間,憑個人觀察,得出23種唔同類型嘅球迷。就算你係邊隊波嘅球迷都好,都唔足以斷定你係一個咩類型既球迷。做球迷,都要有自己既特點,做一個點樣既球迷。

1) 資訊型球迷:
此類球迷猶如《寵物小精靈》的大木博士、《成語動畫廊》的熊貓博士,博學多才,對足球場上所有嘅事瞭如指掌,腦入面充滿大大小小足球資訊。你問佢咩叫越位,佢可以從n年前起源講起,講到你唔想再聽。佢唔怕你問,最怕你唔問。分分鐘講野仲多過旁述。

2) 歷史研究型球迷:
此類球迷精通歷史,除了能解答近代嘅「南北韓危機」,亦能跟你解說遠古時足球場上大大小小歷史鬥爭同轉變,點解皇馬會同巴塞咁大仇恨?點解「big4」會係「big4」?足以同你吹足90分鐘連加時。

3) 數據型球迷:
此類球迷精通術數,佢話題同分析都離不開數據。佢計數唔洗用計數機,因為所有數據已經set係個腦入面,隨時可以搬出黎。對佢黎講,數據就係真理。

4) 賭仔球迷:
此類球迷以賭為生。他未必喜歡睇波,但可以因為賭而喜歡上睇波球。佢未必會知咩叫打荷包、炒芥蘭、濕手巾等術語,亦唔會感興趣去知道,佢只想知今場係波係開大定開細、波膽係點,半場主勝定客勝定和之類.....

5) 狂熱型球迷:
此類球迷非常投入球賽,可以緊張到好似自己係球隊一份子;入球時可以興奮到嗌出聲;輸波個陣可以喊到豬頭咁,仲激動過踢緊個班,總之一睇波,就會全情投入,喜怒哀樂係九十分鐘裡無限兼任意轉變。

6) 菜鳥型球迷:
此類球迷為新手,學識睇波無耐,腦裡仍然有好多疑問。隨時一場波入面每一個攻勢都充滿住問題。「點解會吹嘅?」「唔係入咗咩?」「點解咁多人圍住球證?」「咩叫......」

7) 偽球迷:
又名忽然球迷。此類球迷其實不太常睇波,甚至係從未睇過波,但為咗追上潮流,都會睇一睇,甚至會講自己支持邊個邊個,但當你問深入小小佢嘅時候,佢就答唔出。

8) 跟風型球迷:
此類球迷有如偽球迷,但佢地係一名經常睇波嘅球迷,但並無固定立場,只會支持當下最勁的球隊。

9) 死忠型球迷:
此類球迷有如比干一樣咁忠誠。佢不會俾外界萬物所誘惑,只會一心一意追隨球隊,風光或是墮落都會繼續支持,至死不渝,直到永遠。

10) 悲觀型球迷:
此類球迷很悲觀。腦裡經常諗出現很壞的情況,又或者經常對球隊有負面想法。例如早早階段輸一球或者形勢差劣時候,就會講:算啦,今場輸緊。

11) 無耐性型球迷:
此類球迷最無耐性,尤其球隊輸波個陣。明明仲有時間追,但因為無耐性去慢慢做波而爽性關機上床訓覺,乜都唔理。

12) 井底型球迷:
此類球迷如同井底之蛙,留意到的很少,知道的很有限,因為他永遠只會追隨自己想看,或者只是愛隊的球賽,其他的與他無關,他並不想理。

13) 集郵型球迷:
此類球迷喜歡於世界盃期間集郵,只要係靚仔,就會記低,然後於網上抄牌。球賽勝負唔係好care,佢care在個鏡頭幾時可以zoom到埋靚仔到。此類型大多數為女球迷。

14) 一知半解型球迷:
此類球迷知識有限,佢腦海入面識嘅球員同球隊唔多,好多時都只能答一啲大路答案。所以當你問佢點解支持阿根廷,佢多數會答你因為有美斯,或者美斯好勁。情況亦常見於巴西及葡萄牙。

15) 志在參與型球迷:
此類球迷不狂熱,有時間就爬起身睇,錯過了都無所謂。贏輸都無所謂,志在參與。

16) 串咀型球迷:
此類球迷得把口,輸得贏要,永遠睇唔起自己唔鐘意嘅球隊,亦唔會因賞喜歡球隊以外的人和事,眼中完全無尊重兩隻字。表表者荷蘭叻。

17) 教練型球迷:
此類球迷相信自己才是球隊的教練。經常批評或質疑原教練的戰術運用或換人,認為自己嘅所有決定係正確,甚至比原教練好。

18) 身經百戰型球迷:
此類球迷身經百戰,經常憑住自己係沙場上征戰多年嘅經驗分析球賽或者球證嘅決定。

19) 務實型球迷:
此類球迷可算係最理智,好了解球隊的强項弱點,公正客觀,贏就贏,該輸就輸,唔會下下幫住愛隊。

20) 一人球隊型球迷:
此類球迷無咩立場,單純因為一個喜愛的球員而喜歡球隊。

21) 搏屌型球迷:
此類球迷喜歡撩事鬥非,挑起戰爭,引造話題,引起罵戰,擺明居馬挑機,明乎其實「搏屌」。

22) 屌霸型球迷:
此類球迷無野叻,最叻屌。一字記之曰:「屌!」好波又屌,唔好波又屌;贏波屌,輸波又屌;入波屌,唔入波都屌,總之乜都屌一餐,原因不明,為屌而屌;

23) 非球迷:
此類人係足球冷感,就算耳邊傳來咁多有關世界盃嘅消息,仍然無動於衷,不聞不問,處之泰然,不當一回事,無興趣知,亦無興趣理。

世界盃快將完結,到時可能有好多球迷又會變番正常,不再是球迷,咁唯有趁仲係世界盃期間,盡快了解下自己究竟係邊種球迷喇!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揭密改革社會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揭密改革社會
Jul 13th 2014, 09:49, by 易汶健

原文刊載於2014年7月13日之《明報星期日生活》,P07頁,並由該報編輯擬題。

沒有格倫. 格連沃爾德(Glenn Greenwald)、《衛報》,以及紀錄片製作人普瓦特拉斯(Laura Poitras),斯諾登難以用一己之力,去年踢爆美國國家安全局大規模監聽民眾通訊。

格連沃爾德是位記者、專欄作家、也曾於美國當律師。斯諾登看中他,因為他一直追訪國安局非法監聽的醜聞,相信此人會不畏壓力,如實報道稜鏡計劃。

格連沃爾德起初不大理會斯諾登的電郵及其小量機密文件,直至普瓦特拉斯也收到了,並迅速找他商量。最後,他們不負所托,格連沃爾德在《衛報》報道,波依特拉斯就拍攝了斯諾登的訪問。

這記者早前寫了新書《政府正在監控你》(No Place to Hide),詳述揭密過程。


圖片來源見此

無差別的監控

整本書分開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揭密的內容。第三章是講述美國監控的項目、規模和對象,證據全部來自斯諾登取自國安局的文件。例如,國安局在2012 年中期,每天處理全世界多達200 多億筆的通訊,包括互聯網和電話。「稜鏡」計劃讓國安局與臉書、雅虎、蘋果、谷歌、微軟等網絡商的伺服器蒐集資料。此外,美國跟加拿大、新西蘭、澳洲和英國分享情報活動。

近乎無差別的監察,既引導大筆公帑於國防工業,又可以利用竊聽(例如監聽巴西石油公司)取得貿易談判優勢。泄密帶來國家利益損失,可以十分實際,難怪美國這麼着緊。當巴西領導人和公司得知被監聽,他們取消向美國購買飛機。當德國總理默克爾知道被監聽,她換了加密技術更高的手機,並提議建立歐洲通訊網路,以免電子郵件和其他資料自動傳送給美國。作者在第四章批評政府,不應為了國家和人的實質安全,犧牲私隱和打壓異己。政府以打擊恐怖主義,維護國家安全為名,一併標籤和監視政治異見分子,例如環保人士、反戰人士以及穆斯林社群。政府透過無盡的監察使人守規矩,從而控制大眾行為。

揭密改變了美國。去年6 月的一個法庭裁決, 指國安局大規模收集元資料(metadata)違反憲法。多項民意調查指出,支持和反對斯諾登受審的美國人分歧,沒有絕對多數,顯示民眾並非全部認為反恐可凌駕一切。上月初,斯諾登揭密一周年,多個團體和應用服務供應商舉行Reset the Net 運動,教導網民安裝電郵加密軟件,在網頁使用https 阻隔監控等。

遭支持政府的媒體抨擊

其實第二部分更吸引我,即是揭密的過程,以及揭密後,政府和支持政府的媒體,大肆攻擊斯諾登和格連沃爾德。該書的一個重點,是抨擊媒體放棄監察政府的職責,不時表現效忠政府的立場。這是新書的第一、二及五章的內容。原來,格來沃爾德和斯諾登一直反對放料給《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因為它們跟美國政府太密切,後者更支持美軍攻打伊拉克,同時有意貶抑或排斥反戰人士。只是普瓦特拉斯曾經交部分文件給《華郵》一位記者,所以《華郵》一同報道。

在斯諾登留港期間,格連沃爾德催促《衛報》能盡早刊登4 篇報道,至少要比《華郵》快。《衛報》要徵詢律師意見,以及找國安局等部門回應。格連沃爾德不耐煩,甚至考慮辭職,另設網站,獨立報道。《衛報》最終在去年6 月6 日,上載第一篇報道,指國安局每天蒐集數百萬美國電訊商Verizon 通話紀錄。

不過,他最後也離開《衛報》,現在跟其他人經營新聞網站。說是和平分手,其實有點客氣。《衛報》即使頂住英國政府,如實報道故事,也頂不住政府通訊總部要求報社交出泄密的文件,最後官員陪着報社總編輯等人銷毀硬碟。在書中,他表示諒解報社要保住員工和基業,但屈從政府命令,以及在未獲知會下,把資料檔案備份及交給《紐約時報》,教他懊惱。

被污名化的風險

監聽風波後,格連沃爾德面對排山倒海的抹黑。政府官員和不少媒體(包括《紐約時報》)稱他為「活躍分子」(activist)而非「記者」或「新聞工作者」,甚至有人直斥他叛國。他認為這個標籤會置他於危險境地,因為「拿掉『新聞工作者』的標籤會減低報道的合法性……若是以其他任何身分揭密則未必合法」。他很憤怒,因為英國政府濫權,扣留其伴侶大衛米蘭達,電腦和隨行物品也被搜查,原因是犯了恐怖主義法。他後來得知,英國政府很認真試圖堵住泄密。

特區政府又如何?

相信大部分國家和地方政府,也從事監聽活動,問題是有沒有合理規限。特區政府截取通訊和向互聯網供應商(ISP)索取用戶資料,時有所聞。《東周刊》年前有一篇報道,指警方通常提供目標人物的IP 地址或網址,然後要求ISP 披露用戶姓名,電話,地址和身分證號碼,或者上網習慣,而且並非每次由警隊互聯網聯絡主任加簽申請。2013 年2 月至2014 年2 月,政府部門共提出至少5507 次索取用戶資料的要求。其中以警務處申請的資料數目最多,只有部分獲法庭命令,網絡機構也受理部分申請。網民無從得知各供應商的內部指引,在什麼情况下會滿足政府部門的要求。網民和ISP 關注有關權力會否被濫用。

改革社會, 由自己做起

在這個時空下,當吹哨者需要無比勇氣。本地近期最震撼的事例,莫過於報章連續爆料,指高鐵和港鐵新線工程滯後,以及港府有意在南沙租地。擁有這些密件的人士,估計只有港鐵和政府極高層官員。讀者看到猛料,在稱頌吹哨者之餘,別遺忘記者和編輯的功勞。他們正在用自己擅長的方法,改革社會。

主題圖片源自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周澄:洩密者給世人上的一堂民主課

鄭國威:一根針,戳破虛構的現實泡泡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三個改變社會O既足球廣告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thumbnail 三個改變社會O既足球廣告
Jul 13th 2014, 08:19, by 一蚊健

Boots against racism。主題圖片來源見此

呢排面書圈幾常討論廣告行業同作品。我就認為,到左今日,資訊爆炸,SELL品牌唔止要度條好橋,仲要忠實面對產品,切忌吹牛,或者死雞撐飯蓋。睇下港鐵仲係度賣「新世代鐵路網」就脫離民情。更進一步,如果廣告可以改革社會,就可以造福後人。

有呢個感悟,係因為今日睇到呢本書名叫Goodvertising: Creative advertising that cares。如果用廣東話翻譯,我會譯做《好好廣告》。


原圖請按連結。

作者Thomas Kolster係個廣告人,佢認為,絕大部分既廣告係廢話,剩番既1%係有價值,對人類好,對地球好,而佢要提倡呢1%。要做好好廣告,作者輯錄大量好好廣告,從中歸納七個特質:Contagiousness, Collaboration, Transparency, Compassion, Connection, Generosity, Simplicity, Creativity, Positivity及Insight。

正值世界盃,O係書裡面抽三個同足球有關既好好廣告。

----------------------------------------------------------------------
1.

第一個係NIKE用廢膠樽,升級再造世界盃波衫。一來膠樽唔駛送去堆填區,二來升級再造需要既能源,比用原材料少成三成。仲有,原來上屆已經生產環保球衣。今屆較多係台灣製造,幫襯既國家隊包括美國、巴西、荷蘭、英格蘭、葡萄牙、法國、克羅地亞、紐西蘭、韓國、澳洲同埋希臘。


原圖請按連結。

2.

第二個係ASICS的Boots against racism。重點是靴,一黑一白。2011年4月,當時效力巴西保地花高的足球員阿布魯El Loco Abreu,跟費林明對賽時,穿了一黑一白的靴,宣揚禁止種族歧視。之前只在一家報章出現廣告,但球賽卻在國營電視直播(youtube片段見頁底。),過百萬人觀看,效果顯著。廣告的訊息是:El Loco Abreu will play with these boots. Because racism shouldn't win.

3.

去到大型足球賽,通常球員出場O個陣,會帶埋細路。如果,有個球員帶幅相出來,希望大家幫手搵番相中兒童,你會點呢?

2010年8月,拜仁對皇馬,拜仁隊長雲邦美(Mark van Bommel)進場O個陣拎住幅相,就係一名失蹤小朋友同埋聯絡網址,估計有1,500萬人收睇場球賽。呢個係Missing Children's Initiative既打頭陣運動,主題係「Germany will find you」。之後有一系列facebook同實體宣傳,吸引人留意失蹤兒童問題,同埋幫手尋人。


原圖請按此

----------------------------------------------------------------

香港既公益廣告,或者商品SELL社會責任既廣告,OK啦,只係有D就老調重彈,例如純賣慘然後叫人捐錢,有時幾趕客。好既例子當然有唔少。我仍然記得吳彥祖賣空氣既廣告(雖然要睇番youtube先記得係幫「健康空氣行動」宣傳)。至於政府廣告,開頭睇「一名酒後駕駛者奪去強仔爸爸」個時幾震撼架,而家睇就當經典重溫。

鼓吹消費,製造社會問題既廣告,係時候停止。我地需要更多,幫助消除問題既廣告。

影像串流: 

Media files:
hU5KR7qPAlo (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中國左翼電影︰讀彭麗君《在電影中建立新中國》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中國左翼電影︰讀彭麗君《在電影中建立新中國》
Jul 13th 2014, 08:48, by 映畫手民

文:白瞄

以往在看孫瑜的《小玩意》(1933)和《大路》(1935),或吳永剛的《神女》(1934),又或袁牧之的《馬路天使》(1937),若不是以導演作品角度去回顧,就是以演員為主的回看。若單看這些電影,或許未必能立時看出,它們都是製作自同一場左翼電影運動底下。當然,對於較為熟知早期中國電影的,肯定會知道這場電影運動。但若果只是翻看程季華、李少白和刑祖文合著的《中國電影發展史》,或許就難免避不開此書背後隱藏的政治議程︰把三十年代的電影圈劃成革命的左和反動的右,並強調當時地下共產黨育成這次運動。然而,彭麗君在《在電影中建立新中國︰中國左翼電影運動,1932-1937》(Building a New China in Cinema: The Chinese Left-Wing CInema Movement, 1932-1937)卻指出,這個由官方支持的研究,把本來邊界模糊的左翼電影運動,寫成是共黨產其中一項卓越成就。彭麗君這書就是想要擺脫官方意識形態的影響,寫出比較「客觀」關於這場電影運動的歷史

若要談左翼運動,就必先要定義甚麼是左翼。然而,當我們回到三十年代的歷史現場就會發現,一來左翼的電影人受制於國民黨的電影審查,二來也不是所有參與左翼電影運動的人都是馬克斯主義或共產主義的支持者,三者電影作為娛樂和教育工具本身,與文字論述有根本上的不同。如此,彭麗君就這樣定義左翼︰

我在此用[左翼]這詞,寛廣地包含--不論是完全地或部分地--某些電影。這些電影展出電影製作人對國家和人民的社會任務和倫理承擔有強烈感應,電影中有階級意識或革命的元素,會關注貧窮人和被排擠的人。(頁5)

可以說,這個左翼電影運動,是脫自「復興國片運動」而來的,因而可以看到兩者都對國家和人民有很重的承擔,稍所不同的,是左翼電影中會有階級意識的元素,而這個階級的元素並不是只拍出社會中有不同的階級,而往往是展視出不同階級之不可調合,而引致最後無產階級透過革命來改造社會(像《野玫瑰》(孫瑜,1932)的結局)。然而,這樣強烈的反社會和革命意識,可能會招來國民黨的審查,也與當時中國的觀眾期望「平衡」和大團圓有所不同。於是乎,左翼的電影導演就創造了「光明的尾巴」這個電影敘事策略。「簡單來說,『光明的尾巴』指在一般悲劇故事後,對革命含蓄的暗示,保證了有後續行動,就會有光明的未來」(頁207)。《大路》的結尾就有這「光明的尾巴」,所有建路工人死後靈魂復活飛昇,以此點出革命光明的未來。

電影《大路》工作照

彭麗君在討論左翼的電影時,創造了一個詞彙去描述這些電影,就是「引人入勝的寫實主義」(engaging realism)。此於二次大戰後意大利新寫實主義不同,「引人入勝的寫實主義」強調引動觀眾的情緒來觀看社會現實。彭麗君指出中國左翼電影雖然吸收了荷理活的導演手法,但其效果與荷理活不同。按一般說法,荷理活的文化工業是為工人提供娛樂,讓他們可以暫時離開現實,進入工業為他們帶來的夢世界,以抒解工作的沉悶。但彭麗君卻認為,中國的左翼電影雖然學習了荷理活「情節劇」(melodrama)引動觀眾情緒的敘事模式,但目的並不是要觀眾躲在電影院中獲得娛樂,而是要引動觀眾的情緒,讓他們帶著那份情緒觀照電影院外的真實現實,就像她在書中引述關於《姊妹花》(1934)的影後感,觀眾說他離開電影院後,戲中那家庭的遭遇依然印在他的眼球上,而他卻又看到社會中在在有這類苦難發生(參看頁158)。

除了電影敘事與觀眾關係,彭麗君也道出這場運動中導演作為知識分子軟弱位置,表明出男性導演對浪漫政治的想像,更道出女演員--艾霞和阮玲玉--的開創與限制。此外,她更在書頭把這運電影運動的小史寫出來,從聯華的出現,到明星和其他細小的電影公司參與,從夏衍和柯靈等人的電影評論推動,到「硬性電影」與「軟性電影」的爭論,並後來國防電影出現到左翼電影運動的結束。雖然彭麗君的書涵蓋了整場運動,她依然表明,她對這運動的研究仍然是不完全(也可能永遠不會完全),一來因為很多早期資料已經散佚,歷史的真像也難免因此而有所扭曲,二來是在《中國電影發展史》列出的七十四部左翼電影中,她在北京電影資料館只能看到四十多部,至於現存到底有多少,她也不知道。

彭麗君在書中的後記,點出戰後左翼電影的一些線索,特別提到香港的部分,說那種「說理式的集體倫理」(didactic collectivist ethics)於1949後的香港電影繼續延續,繼續強調寫實和集體,特別是在粵語片中更是如此。

本文亦刊於映畫手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港版《足球周刊》復刊 球迷叫好又叫座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港版《足球周刊》復刊 球迷叫好又叫座
Jul 13th 2014, 08:41, by 麥馬高

(獨媒特約報導)四年一度的世界盃令不少港人捱更抵夜睇波,足球的周邊商品亦大收旺場;那麼足球雜誌又如何呢?談足球雜誌不得不談八十年代創刊的《奪標》,它是香港球迷的集體回憶。1981年創刊,最高銷量時達到四萬本,但在互聯網不斷普及的情況下,體育和足球資訊在網上隨手可得下;奪標最終在2000年10月停刊。到底足球雜誌在香港還有多大的生存空間?獨媒今次找來剛剛復刊,載譽歸來的《足球周刊》執行編輯鄺展衡談談足球雜誌的經營模式及運作之道。

內地的《足球周刊》總公司在2001年創刊,在國內發行量最大;被喻為中國最具影響的足球雜誌,而集團旗下亦有另一本名為《高爾夫》的高球雜誌。鄺展衡坦言,足球週刊復刊的原因很簡單:「足球是最多受眾的運動!」鄺表示《足球周刊》過往都總算薄有名氣,加上《足球周刊》的內地總公司一直都想自己做發行,所以今一次正趁著世界盃熱潮復刊。事緣《足球周刊》多年前在香港曾「外判」予出版社發行;後來在去年停刊,令不少球迷為之心碎。球迷們更要改搵國內版,紛紛到樓上書店購買國內版《足球周刊》。

「足球雜誌已經式微?所有紙媒都式微!」

「希望站穩陣腳後在未來會出跑步的相關雜誌,香港最多人參與的運動其實是跑步。」「我們不是要賺大錢,但希望能夠擴大做運動的讀者群。在廣告收益和幾本書之中拉上補下,從而出更多書。」《足球周刊》執行編輯鄺展衡曾任報章體育記者十多年,對媒體生態亦有一番看法。鄺強調《足球周刊》做的不單是紙媒,而是做一整個體育媒體。

「紙媒會死,但人們仍需要吸收新資訊,需要文字。」談到現時的運作模式,香港的《足周》會在每周周中收到內地的版本。「我們知道大概有些甚麼內容後,便會和上面接洽。再去決定今期加甚麼,如數據、歷史和評論等。」不過他表示在編採上自由度很高,沒受到總公司的太多限制。

作為資深的體育記者及球迷多年,鄺認為香港現時的報紙來說對球迷根本不夠喉。「先唔講啲賠率佔據了大量版面,其實不是每人都有那麼多時間上網吸收足球資訊,所以我們就是去幫球迷做這件事。」足週優勢除了大陸有支援外,亦有注外記者;又和法國、巴西和意大利的足球雜誌有夥伴關係;可互換內容,來源不同就自然令內容及角度更多元化。

談到內容上,現時香港版的《足周》每期都會使用內地版的七至八成內容,之後再加自己的料;所以編輯功能相對很重要。「我地會睇下網上有甚麼熱話,又希望能夠透過社交網絡和球迷互動交流,這一點紙媒則做不到。我們希望能夠緊貼脈搏,再深化內容。」鄺說的也正正是媒體生態的轉變,十幾年廿年資訊相對不發達,媒體的角色較為高高在上,讀者亦不完全知道媒體資訊的出處。但時移世易,一按搜尋器便一目了然。「再唔變,好容易玩完。」

IMG_7101

點解仲要買足球雜誌?

球員譯名是令人爭議的地方,早前某大台把德國隊教練路維 (Joachim Löw)譯作發音類似懦夫(按:內地譯作勒夫),聽得人一頭霧水。在內地,碧咸譯作貝克漢姆,祖雲達斯譯作尤文圖斯可能眾所周知。現時《足球周刊》有近十個職員,他們最花時間就是「翻譯」,如譯名和語法等。「我們在內地版出了初稿後,會在短時間內收到書,其實只得一兩日不斷睇,揀選一些啱香港讀者口味的作翻譯。」

《足球周刊》復刊後,鄺表示聽得最多的是讀者反映給他的一句:「唔夠字喎!」鄺大嘆無奈:「其實以前的足球週刊只得六十幾頁,復刊後已經有九十幾頁。」他強調復刊後的《足球周刊》內容包括不同的專題,而較大的專題更多達四、五千幾字;鄺認為這已經是非常難得。

鄺認為《足球周刊》比市面任何足球雜誌都要優勝,他認為《足周》的厲害之處是《足周》有多個內容合作夥伴接觸;現時港版《足周》的消息來源大多是來自不同國家足球雜誌的報導。他舉例指早前烏拉圭國腳蘇亞雷斯的咬人事件,如西班牙及英國記者的著眼點也有異,不同國家會有不同的觀點。而《足周》編輯的工作就是消化了報導後再作綜合,令球迷能一書能知天下足球事。

「不只有深度,更希望做到有闊度。」他口中的闊度就是要多元化之餘,也能夠兼顧不同的讀者層,不是每一個讀者都習慣到太多字。他強調足球不單是球場內所發生的事,除了球員、球會和戰術等外,球場外的如政治、宗教、歷史和風俗等。

10449488_1439009269697230_1071542767777198028_n

銷量還看世界盃之後 冀能推動香港足球

鄺表示《足周》第二期的銷量不俗,因為多達128頁;包括世界盃的觀戰手冊。現時每期發行量達三萬,每期銷量都達到五成以上。《足球周刊》在世界盃過後將會轉作雙週刊,鄺認為那時才是真正的考驗。

回歸十七年,香港和英國仍然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講的是足球。不論回歸前後,英超都是最受港人歡迎的足球聯賽。八十年代的是利物浦的天下,九十年代則是曼聯;近年則是車路士和曼城等。但講來講去,就是沒有香港足球的份。

鄺展衡便坦言希望未來一年,內容上能夠覆蓋本地足球。「例如南華及香港隊,之前做報紙時發現有關這兩隊的新聞點擊率其實都不俗;僅次於英超,但就好過西甲。」他認為香港足球的受眾相對較少,但對一本雜誌來說千幾人已足夠。「希望能夠積少成多,又例如中超的北京國安,他們有自家的比賽小冊子,我都希望足週可以和本地球隊有機會合作;做大個餅。」鄺展衡又認為,近幾年足球學校愈來愈多,在小孩踢波之餘,其實負責「俾錢」的家長也想知道得更多和足球相關的資訊及新聞。

鄺又指,足週未來的內容希望能「做埋學界」,因為他們是未來的甲組球員、香港代表。他又笑著說:「可能做媒體的人都有些抱負。」他講的是近日上演的舞台劇《我愛足球》。「其實相對其他足球新聞吸引力較低,我們也有四頁,而且要用僅有的資源去訪問和影相。」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