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9日星期一

香港獨立媒體: 回應梁美芬—— 一位通識老師的淺見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回應梁美芬—— 一位通識老師的淺見
Sep 9th 2013, 14:38, by 中文大學國是學會

原刊於2013年9月9日《成報》

梁美芬女士近日成立「關注通識教育聯席會議」,提出該組織的八項關注項目(詳參《明報》的梁文〈請給孩子多些選擇〉),筆者是一位通識科老師,近十年來先後任教高考通識、會考的綜合人文科和新學制的通識必修科,十年風雨,見證一批又一批教育工作者付出極大的努力,出席不同會議,編定實用教材,設立評核機制,旨在培養莘莘學子成為真正的通才。與新學制下的科目一樣,通識科當然有不少改善空間,但梁女士提出的所謂意見,有以偏概全之嫌,本人作為前線教師,必須指出有關問題。

首先,梁女士在文中要求「公平公正對待通識科6個單元」,言下之意,即一直以來我們這一批教師不公正,不公平。可惜,梁女士指出這個問題後,竟無援引例證,便未審先判。其實,回顧兩年來的公開試考卷,2012年和2013年的6題中只有1題屬所謂的政治議題,其餘5 條問題頗平均分屬各單元,即現代中國(梁女士可「放心」,只問了一孩政策,沒有問甚麼李旺陽、劉曉波、譚作人)、個人成長、全球化、公共衛生和能源科技。故此,教師亦必須在日常教學時全面涵蓋六個單元,才能讓考生獲取佳績。更不要忘記,通識科的筆試佔80%,還有20%屬校本評核分數。校本評核的題目由學生自訂,他們未必會選擇政治作研習題目。所以,政治題目的實際佔分比例其實更低,梁女士擔心通識科有「高度政治爭議」的傾向,實為杞人憂天,不盡不實。

何況,政治乃社會生活的重要部分,公開試題中,去年一條問及「政黨政治」,今年一條問及「拉布」,學生能自由選擇 正反立場,論據充足便可得分。這兩道題均與香港的重要權力機關─立法會息息相關。其實,全港考生在應考文憑試時,接近或已屆十八歲,作為一個將成年的公民,亦完成了十二年免費教育,應對現實政治有基本的認識和思考。可是,梁女士提到「通識科考題應更符合中學生水平」,似乎希望所有適齡的公民在政治思考上,永遠停留在中學生的水平。

再說,梁女士又云「通識教材、講座不能偏頗」。說實話,梁女士的憂慮,我也曾經有過。事緣作為通識教師,我經常收到不少左派組織寄來無數的「通識國情研習營」、 「國家常識問答比賽」、「改革開放三十年-人大政協xxx先生╱女士國情認識講座」和「通識國情研習交流團」等宣傳單張,至少每月一函,附上參加表格和活動細則,內容較為單向,多不符通識的要求。倘如梁女士所說,能將這些太有政治傾向的講座、教材和活動一併規範、甚至禁絕了也不錯。但深思後,筆者的想法太天真,香港是多元社會,通識科則是面向社會開放的科目,不同界別、組織、人士自有一套理念和價值觀,根本不可能禁止個別團體去舉辦通識活動。反之,我們有責任告訴學生,不同活動的舉辦單位縱有不同立場,但社會的真像就是如此:多元紛沓,充滿張力,而又能彼此共存。

社會人士在教育問題上發表有益的意見,能讓教育工作者不斷進步。我不知道梁女士是否在教育界有很大的承擔,但要深 入探討一項教學議題,並作合理而可行的建議,則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神仔細研究。觀諸報紙上「關注通識教育聯席會議」的參與者,除了向吳局長隨便施壓外,有沒有做過深入的教學研究?還僅是開了政治干預教育的先例?相信大家能自行判斷。

楊仰風
中學通識科教師、前中文大學國是學會幹事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感謝政府製造地區矛盾——從換線概念看巴士路線重組阻滯原因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感謝政府製造地區矛盾——從換線概念看巴士路線重組阻滯原因
Sep 9th 2013, 15:07, by 鄭衍祺

感謝政府製造地區矛盾——從換線概念看巴士路線重組阻滯原因
韓家謨 公共運輸研究組 主席
鄭衍祺 公共運輸研究組 外務幹事

運輸署早前高調宣佈,下月將會取消5條乘客量低的巴士路線,當中包括2C、203、82M、692及692P。其中2C、203及82M兩組路線,在區內早有共識處理,即有爭拗,也是以細節問題為主。對此,筆者並不否認該三線確有重組的需要,而在三線重組後,按照運輸署前後提供的方案,也應能改善石硤尾及小瀝源一帶的交通服務。但另外一組路線692及692P,爭議卻極其激烈。區議會認為鐵路經常故障,因此常規巴士服務有其保留的必要;但巴士公司和運輸署都認為,為了防備意外而長期維持與鐵路大段重疊的常規服務,不惟帶來龐大虧蝕,也是浪費資源,實在沒有必要。所以在提出任何意見前,讓我們先看看到底692及692P正面對甚麼問題。

僵化的思維
692及692P兩線是2002年港鐵將軍澳線通車後大規模重組的產物。當年691(坑口←→中環港澳碼頭)及693(尚德←→中環交易廣場)兩條過海巴士線在當年運輸署的計劃中要一併取消,並且沒有替代路線。但在區議會及居民的努力爭取下,運輸署最終讓步,同意開辦692(坑口←→中環交易廣場,經尚德)線,並在上午繁忙時間提供特別班次692P(尚德→中環交易廣場)加以替代。

隨著多年發展,居民的通勤模式改變,大部分居民都使用鐵路過海,將軍澳過海巴士服務的需求大幅下降,而692及692P的服務,亦曾遭多度削減及更動。其中,692線於2011年已縮短其服務時間,而692P線亦延長至調景嶺,並改經東區走廊,直達灣仔北,以圖擴大客源,吸引乘客。在巴士公司和運輸署看來,他們對這兩條路線已經做了一切可能做的改良,可是載客率卻仍無太大起色,根本沒有理由仍要巴士公司每年承擔龐大虧蝕(巴士公司曾公然表示若仍然繼續經營該組路線,每年需虧蝕近千萬元)來運載為數不多的乘客。而且長期讓低運載力的巴士在道路上行走,也將使業已相當嚴重的空氣污染雪上加霜。但在另一方面,將軍澳線卻因將軍澳人口日漸增長,負荷日益加重,早上繁忙時間在坑口及將軍澳兩站時常無法登車,而且區議員認為應該在區內保留基本服務,加上將軍澳線常有故障,更使他們覺得不應讓692及692P兩線就此被取消。於是雙方一直為此爭持不下,一爭就是好幾年。

在拉鋸多年後,運輸署再度變招,在今年以將軍澳區居民爭取近24年的荃灣至將軍澳巴士線作誘餌,利誘西貢區議會接受取消692及692P,換取798(調景嶺←→火炭)加班及開辦新的將軍澳荃灣巴士線。看起來,這本來沒有什麼可以大加責備之處,但換線這種把戲,背後卻有極大的問題在。

換線來源與應用
換線概念的實質是精簡或取消部分區內營運效益較低的巴士路線,以使資源得以善用。這個概念本來只是在資源不足下的情況用來緩解一時之急的做法,而且對象都是一些客量長期低迷,而當區的其他服務都能加以有效替代的路線。諸如近年成為巴士公司、運輸署及區議會換線樣板的,於2010年用796B(調景嶺站←→又一城)取消換取爭取已久的798,便是箇中顯例。又如港島的8(小西灣←→灣仔碼頭),路線迂回,又與其他路線大幅重疊,於是便在2006年改經東區走廊,並將總站改為杏花邨。在這個例子中,雖然路線編號沒有變更,但實際上與使用目前重疊路線的資源,另行開辦一條路線沒有分別,所以也可以視為另一個換線成功的例子。

但對不少難以有效取代的服務,運輸署卻依舊會採用這概念,但換回來的服務往往並不比此前好,甚至更差,乃至根本風馬牛不相及。如2004年取消63M(元朗東←→青衣機鐵站),便是以68A(當時為朗屏邨←→葵興地鐵站)延長至青衣機鐵站作為補償的。然而,63M乃直接經由青衣北岸公路及汀九橋出入青衣,和要繞經荃灣葵涌的68A相比,68A顯然很難發揮與63M相同的功能,以取代63M的服務。又如大窩西支路一帶原有70(上水←→佐敦匯翔道)、70X(上水←→觀塘翠屏邨)、73(太平←→大埔工業邨)、73A(彩園←→愉翠苑)四線(過海路線373變動不多,故不贅),但在換線概念下,大窩西支路「一夜回到解放前」,兩條全日線70和70X先後被換成只在上午繁忙時間服務的271P(九龍坑→尖沙咀廣東道)及74C(九龍坑→觀塘碼頭),回程服務則要寄託在各線與73和73A兩條已遭縮短至華明且班次疏落的路線轉乘計畫身上。可見同樣也是使用換線概念,換來的結果卻也可能是服務的嚴重削減甚至消失,逼迫本不需要使用轉乘的乘客去轉乘或改乘其他較不方便的交通工具,造成服務水準的重大退步。

從上述各例中可見,換線概念是一把雙面刃,若用得恰當,可以大幅改善服務水準;但若濫用,則會造成服務真空,對乘客造成嚴重不便。誠然,目前692和692P兩線客量偏低,加上巴士公司和政府的態度十分堅決,要全日保留已不甚可能,但將這些路線省下的資源投入到更長途的將軍澳來往荃灣路線,卻也未見得是善用資源之舉。按目前692及692P兩線客量,實不足以支持全日,將軍澳線服務可靠度雖較其他路線為低,可是非繁忙時間運力亦足以容納692轉讓而來的客量。由此看來,除壓力較大的早上繁忙時間及通宵時分外,實無太有力的理據一直保留692線全日服務。然而這並不等於坑口地區(尚德尚有692P線)就不能保有繁忙時間單向過海服務,更不等於只有倚靠692和692P兩線的資源才能為798加強班次,並開辦將軍澳至荃灣的巴士線!

濫用概念之後果
正如前言換線概念本無多大問題,但有其局限在。可是在運輸署動輒濫用此一概念下,這只會成為地區矛盾的根源:一方面當區區議員為保住自己的議席,便力保區內的路線不受影響;而另一方面,其他地區的區議員們卻因能多一條路線而極力爭取,以增加自己的政治資本。而運輸署所做的就是來一招「太公分豬肉」,在建議新路線時儘量繞經各區,結果得益者的數量便自然遠多於受損者,方案也就可以享有足夠的支持者了。可是這又有什麼實際意義呢?即以692線取消後的處理為例,按目前將軍澳至荃灣的道路網計算行程,即使不經觀塘市中心而經秀茂坪,也至少要超過一個小時才能到達,更毋論運輸署初步建議中的將軍澳至荃灣巴士線,幾乎要在繞經整個將軍澳後才能進入往荃灣的主幹道,實際運作起來,車程幾近要一個半小時。如此冗長的路線,其運作效率能否比692更高,居民又是否能因此線而真正受惠,都是一個大問號。更進一步說,長途路線造成的污染和對沿線幹道交通流量的影響,當局又是否曾加以研究?投入的資源是否只能提供開辦路線的資源,卻不包括日後進一步改善時所需?抑或另有盤算?對這些詳情,運輸署的袞袞諸公似乎都並不曾加以考慮,或即使考慮了,也並不曾打算將這些問題的答案公諸於眾,而是寧願大開小組會議,利用會上沒有錄音和會議記錄的空檔,用盡手段誘惑、拉攏各區通過方案,卻不肯把這些重要的資訊加以公開,其真實目的何在,實是耐人尋味。

在運輸署鼠目寸光的政策下,只要換回來的路線能做到人人有份,自然就能將反對者孤立起來。然而天並不總遂人願,這類建議在區議會上,往往就變成如下局面:得益的極力支持,受損的拚命反對,雙方僵持不決,久而久之,同類議題也就幾乎成了碰不得的馬蜂窩。這些本來可以避免的地區矛盾,卻由於當局錯用、濫用換線概念,結果只將問題越弄越複雜,久久不能決定。而署方往往見在區內獲得支持,成功分化各區後,便又祭出絕招——行政指令——直接命令巴士公司實行其千瘡百孔的計畫,利用制度上區議會在政策問題方面缺乏主動質詢能力的漏洞,先斬後奏,往往在計畫實行前一兩天,甚至在措施實行之後才派員向區議會解釋方案,並憑藉區內得益者來壓制受損者的反對聲音。署方如此作為,雖然可以收一時之效,但長遠只會使地區矛盾和分化更趨嚴重。

最近署方在推銷重組建議時,常說路線重組要「成熟一項推一項」。然而事實上,最近推行的幾次巴士路線重組計畫,在建議內容方面確實是夠成熟了:因為那大都是些十幾年前就在爭取的老東西。可是建議本身雖是成熟,但在如何籌集資源以實行的方法上,在地區層面顯然還遠不能說是有多大共識,更無論其是否真能為大多數市民所接受。反之,由於政府的亂搞一氣,換線重組讓各個本來就不甚團結的小區域間的衝突和矛盾更多,讓這些重組更不可能順利施行。總而言之,政府若要擺脫這個困局,最重要的仍是放棄其僵硬和生搬硬套的處事思維,以使巴士路線重組不會變相成為分化各區,乃至變成地區利益大洗牌的工具。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澳洲大選系列:The Winner Takes it All

 
Interested in creating incredible beauty look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where you will learn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color while mastering makeup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From our sponsors
澳洲大選系列:The Winner Takes it All
Sep 9th 2013, 11:04, by The Concordia Connect

文:慷慨老闆

九月七日的選舉,最終由艾伯特率領的自由黨以81:50大比數勝出,這乃是工黨自1973年來最差的成績。點票中途,陸克文自知回天乏力,提前承認了落敗。艾伯特隨之發表了他的勝利宣言。以下節錄並翻譯了其中的重點:

『今天,澳大利亞人民已經宣布,這個國家不再屬於陸克文,或我,或他或我的黨,而是屬於他們。人民在決定著這個國家的政府和總理的寶座。你們會懲罰任何(不稱職的)人,因為你們擁有偉大的民主。

我期待組成的政府,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並有針對性,堅定不移地,有條不紊地著手實現承諾的政府。

(我將要建立的政府),是一個說話與理念一致的政府。一個沒有驚喜,亦沒有任何藉口的政府;(我們)理解的政府的能力,以及其極限。

一個良好的政府將執政於所有澳洲人-包括那些沒有投票給它的人… 我既驕傲又謙卑,因為我肩負著政府的職責。』

勝利宣言聽得很令人期待。看似客氣的演辭其實卻十分鋒利:工黨一直最被反對者詬病的莫過於言行與承諾不一致,以及亂花公帑而不顧及政府的財政狀況。艾伯特堂而皇之地向全國宣布會組成幹實事,誠實,和量力而為的政府,並將自己的勝利追溯至偉大的民主上;不知道陸克文聽見了後會否與自由黨的支持者感到同樣振奮?

然而陰謀論,抽水,廢話統統閒話休提,我們言歸正傳!宣言中,艾伯特亦承諾:

1. 在未來3年來取消碳排放稅。
2. 阻止船民(難民)進入澳洲
3. 國家財政重新進入軌道,並且錄得盈餘
4. 國家重新對企業開放

讓澳洲人拭目以待,監察着新組成的政府,確保執政黨不會只懂口出狂言,而是能夠履行承諾吧!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東北村民抗議新界東北環評報告粗疏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東北村民抗議新界東北環評報告粗疏
Sep 9th 2013, 09:52, by 馬淑君

image (2)

(獨媒特約報導 9/9 1730消息)今天(九月九日)下午一時,新界東北村民連同古洞北發展關注組、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土地正義聯盟土地小學及支援者於灣仔稅務大樓舉行「保生態,護家園,不要環評橡皮圖章」大集會,要求重作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環評報告,抗議環評制度粗疏遺留,並促請環保署立刻改革環評制度,目前環諮會正閉門審議中。

在環諮會開會前,一眾村民齊集在辦公大樓的大堂,抗議東北環評報告內容只有英文版,未能讓香港市民充分了解新界東北新規劃工程對現存社區、環境生態、農業農地生態及香港可持續發展的真正影響。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代表區晞旻稱,這份東北環評是一份不合格,荒謬處處的環評報告,亦同時突顯環評制度的嚴重缺失。報告完全沒有提及受影響的村民,忽視新界東北發展對上千戶村民的家園及生計的影響;同時此環評沒有對發展區內約50公頃的農地進行農地生態調查,不能充分顯示農地對生態的重要性。

區晞旻亦表示,新界東北發展區的範圍涉及十多年前梧桐河整治工程劃下的生態補償區;若此東北環評被通過,當年作為「舒緩措施」的保育地帶將被用作建屋用途,整個環評制度亦即名存實亡。同時,她表示現時的環評制度並沒有宏觀審視各工程的協同效應,只獨立審視單獨工程,忽略了這些工程的協同效應對香港生態的影響,根本不能有效保護生態。

image (3)
圖:村民打破象徵環諮會的橡皮圖章

環評報告只有英文版

居住粉嶺及古洞村的村長及村民表示,政府整個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並不是以人為本。環評報告以英文發表,大部分村民難以理解內容,不但盡顯現時環評制度小圈子的不公,更是剝奪眾村民作為公民的權利。此環評報告無法讓香港市民明瞭農地自然生態的平衡及循環的重要性,忽視了這些自然生態對為人類維持良好生活環境的重要功效。

到場支持的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通過環評報告與否不應只由現時制度衍生的小圈子討論和決定,而這份環評不但沒指出此次工程將對環境生態作出的大規模破壞,亦沒有聯繫村民與環境的關係,不應被通過。教院學生會代表則表示,新界東北發展工程不只關乎村民的利益,更是關乎所有香港人的大事,他希望更多年輕人關注事件,並站出來支持新界東北村民。

眾團體代表發言後,穿上青蛙及貓頭鷹服裝的參與者與村民手牽手,寓意東北豐富及多樣的自然生物和生態環境與村民團結,共同抗議東北農地生態價值備受低估。其後參與者打爛自製的環評橡皮圖章,要求改革現有環評制度。

集會完結後,一眾村民及支援團體到環諮會辦公室門外靜坐抗議,並向環諮會主席遞信,要求環諮會否決環評,聆聽村民意願。

編輯:劉軒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有天街市只在博物館

 
Picture Perfect Weddings.

Subscribe to Trending Now..Weddings for great tips and ideas for that splendid day. Inspiration for joyful reunions from themes to bridal gown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有天街市只在博物館
Sep 9th 2013, 09:18, by SEE Network 思網絡

編按:SEE Network 思網絡在獨媒開 blog!會與大家分享近來熱話的小型刊物《街市報》,想看全份精美版本可以在這裡看。

Market Post Vol.1

民以食為先,選擇多而接近民居的街市,是每個社區基本的民生設施。思網絡曾於深水埗針對一個位於新填海區、20分鐘腳程內並沒有傳統濕貨街市的海麗邨進行問卷調查(「新填海區興建街市及改善街市營運能力」研究調查,全文請於網頁下載),結果1,609個回覆家庭中(33%回覆率),85%表示離邨也要前往其他街市買餸,為此有83%表示不滿或非常不滿。

各類街市無將來
前市政局於七十年代末開始,為安置和取締街道上的小販,便陸續興建綜合市政大樓,內附街市,可以疊起「慳地方」,以及改善市容和令環境清潔,至今由食物環境衞生署接手管理的這類街市全港共有77個。但大型安置政策如今不再,決策當局亦表明暫無意再建新街市。

房屋署興建公共屋邨時,過往亦考慮民生需要而一併設立屋邨街市,但近年部分街市空置率高,署方遂認為市民購物習慣改變而不建街市,只建商場。油塘邨大本型屋邨商場,市場定位原來可媲美中產屋苑太古城,售賣消閒物品多於必需品,吸引鄰近私人屋苑居民前來消費,本末倒置卻自覺成功。

大型私人屋苑於發展時,《規劃標準及指引》或批地條款上會列明發展商需提供一定濕貨零售樓面作社區設施。但指引存在酌情權,新鮮食材零售樓面如何定義也有灰色地帶,發展商改建為單一超市,壟斷市場,土地用途仍可以是食材零售,有否違規的法理尚待考究,政府緃能迫使發展商重回正軌,但定期大幅加租才最致命,小商戶及小市民一樣無法抗衡。

街市原理01:選址應在必經之路
然而,部分公營街市被指不受歡迎,究其原因更可能是街市從根本的規劃就有問題,令它如孤島般冷落,無法吸引「選擇要多又要平」的消費者。

以人口約30萬的荃灣區為例,市中心的街市街及楊屋道街市,並兩者之間開得成行成市的食材街舖,形成了一個超乎單一建築物的「大街市群」,消費者選擇多;市況正是有競爭有進步,價格因激烈競爭而合理,楊屋道街市就曾被譽為全港最平,吸引毗鄰地區的街坊前來惠顧,相得益彰。

回顧荃灣市中心的發展,早於1937年便出現第一代的街市街街市,鄰近街道亦成形。德士古道、楊屋道及柴灣角一帶,於五十年代開始建起多幢工廠,區內人口隨之增加,街市相連的街道亦越多小販聚集,其中眾安街是當年的「大笪地」,鄰近的川龍街同樣檔販星羅棋佈。戰後有不少廠車接送工人上班,上落車處正是川龍街,每日三更工人往來;有人流就有商機,小販乘勢擴張,形成現代墟巿。政府其後雖有取締,但這區地舖卻又順勢地延續街坊多年來的生活習性,墟市盛況依然。

相反,有些公營街市(尤其屋邨街市)不活,並不是市民不需要,更可能是其所處的整區規劃令它疏離而孤立,既無法吸引區外客源,亦非位於區內消費者鬼必經之路,加上沒有足夠選擇,供應少便成「獨市生意」,成了主婦口中「又貴又無嘢買」的經營困局。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千瘡百孔,十分滯後——略述澳門選管會的「作為」‏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千瘡百孔,十分滯後——略述澳門選管會的「作為」‏
Sep 9th 2013, 08:49, by ChichioSuenCamoes

筆者今夏在澳門一家獨立媒體當實習生,恰逢澳門特區第五屆立法會選舉,走訪選管會自然成為筆者其中一件要務。用一句話來形容選管會的工作,就是「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做盡」。

澳門立法會選舉的宣傳期與香港不同,只有臨近投票日的兩個星期。這個做法理論上能保障財力、人力較弱的候選組別,但也有批評指兩個星期的宣傳期太短,「弱勢」候選組別難以接觸較多選民,選民也未必有足夠時間認識各候選組別。不過,更嚴重的問題,是「選管會有政策,(部分)候選組別有對策」,且選管會對種種「偷步」行為多採「隻眼開,隻眼閉」之態,令「偷步」甚至疑似賄選在澳門「經久不息」。

今屆選舉宣傳期前最「引人注目」的一宗,莫過於江門同鄉會向會員送贈禮品包及派錢,涉嫌利誘選民投票予有該會背景的候選組別,禮品包上更印有該會領導層(多屬「澳粵同盟」候選人)的人物肖像,「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不派禮的組別,也自有「超越」之舉,如早在七月上旬就身穿印有候選人名字的衣服在街頭作政治宣傳等,自是惹來一輪「口水仗」電話短訊、宣傳單張等「擦邊球」(甚至直接道出候選組別名字)行為,更是司空見慣。

葉迅生主席對此除了照本宣科,說一些「以利益引誘選民投票或不投票予特定人士,違反選舉法」的話以外,尚不見選管會及廉政公署有甚麼作為去阻止這種行徑。另一方面,在制定宣傳指引的工作上,選管會同樣遭到一些團體詬病

比起候選人在甚麼時候、用甚麼手段拉票,選管會似乎更為在意他們的政治取態。有候選組別在政綱上提出要求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問責下台及調査前特首何厚鏵涉嫌違法行為,遭選管會在官方印刷的候選人政綱簡介中刪除,理由是此一要求是政治訴求,而非「表明某政治團體的政治方向及行動方針」的政綱。然而,《立法會選舉法》第八十一條第五款「應每一候選名單的要求,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應在競選活動期間將有關候選名單的政綱概要以適當方式公開。」並沒有規定候選人的訴求、理念等等要符合甚麼條件才算是政綱,亦誠如論者所言,在法律沒有清晰授權,而候選人所寫並沒有與社會道德有明顯抵觸的情況下,選管會沒有理由對候選人提交的政綱橫加干渉(6)。

値得一提,澳門選管會原本會寄送政綱至選民的登記地址,但自第四屆立法會選舉(2009年)起以郵遞爭議及環保為由,把《選舉法》「應在競選活動開始時將有關候選名單的政綱概要發送予所有選民」之要求改至「政綱概要以適當方式公開」。若從推廣選舉角度言,此做法不免是在開倒車。

今屆選管會更在公開宣傳方面「變本加厲」,不再在議事亭前地設置競選宣傳板,又把宣傳期的啟動儀式移師人流較少的塔石廣場。競選宣傳板是澳門選舉特色之一,其用途與香港的街板相似,但路面條件的差異造就了公開宣傳方式的不同。也許有人會認為,與社團聯繫等因素相比,澳門市民不甚重視政綱,但選管會的工作不正是要教育、鼓勵選民參與選舉嗎?競選宣傳板提供的訊息多寡,因候選組別而異,但它在空間上的存在意義最少有二:一‧提醒選民選舉將至,二‧讓市民有認識、討論候選人優劣的平台。如今以安全為名,起削弱選舉氣氛之效,在澳門議事傳統最悠久的地方抽走選舉宣傳平台,不啻是對澳門裹足不前的政制發展的莫大諷刺。

及至宣傳期開始,一些候選人一邊指斥庸官、呼喊高官問責,一邊享受碌碌無為的選管會給他們帶來的選舉便利。葉迅生主席表示逾半候選組別涉嫌在選管會指定地點以外的公共場所張貼海報,行為已觸犯「加重違令罪」,但又祭出刑事案件尚在調查、「可能係無間道做」等理由,暫拒公開違令組別名稱。近一兩日違規海報似有收斂,但校園內仍有特定候選團隊的宣傳,違反公平原則之餘,也須負刑事責任——理論上。選管會工作依舊「踢一踢,郁一郁」,外界發現一個問題,它才頒佈一個指引,例如在宣傳期第四日(9月3日)才頒佈第8號指令,明令公共交通工具上不得張貼候選組別宣傳物。宣傳期尚餘不足一周,選管會及與之有合作關係的廉政公署會否轉趨積極,抑或一如往屆「秋後算帳」(卻對當選結果沒有絲毫影響),尚待觀望。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厚黑趣談之四: 「做官真言」與問責---兼論林老師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7 Days of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100,000+ Motion Backgrounds, Video Clips, Production Music Tracks, Sound Effects, Special Effect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厚黑趣談之四: 「做官真言」與問責---兼論林老師
Sep 9th 2013, 08:00, by 黃增健

[文學]: 厚黑趣談之四: 「做官真言」與問責---兼論林老師

前文指<<厚黑學>>的第三和第四個真言:「繃」和「凶」與「白色恐怖」極為相似。它正是極權政府常用的手段,以打激異見分子,壓制言論自由。表面上造成社會和諧景象,其實自欺欺人。這種做法,只會令人民產生更大怨氣,最終起來革命,推翻獨裁。
香港現正走向此道路。
昨日(30-07-2013),網上轉載一張照片,照片內容是天橋上掛著的兩幅橫額。
「強烈譴責林慧思老師失德行為 你的行為是禍害下一代」;
「強烈要求培靈小學正視 林慧思失德行為 免誤人子弟」
筆者看見此照片,非常震驚,深感香港正發生如文革式批鬥。
林慧思老師是何許人也?她正是早前因為仗義執言,在旺角大罵「青年關愛協會」(「青關愛」)及警員的小學教師。
事源是在本月十四日,法輪功如常在旺角街頭以展覽及行為藝術,展示中共摘取死囚器官販賣的惡行及表達對其不滿。但親共團體「青關愛」卻用大型橫幅遮擋法輪功攤位,相方開始對罵,引來大量途人圍觀。警察到場後,不但對「青關愛」坐視不理,而且封鎖附近範圍,不准途人進入。這時,林慧思老師眼見何以縱容「青關愛」干預法輪功表達自由,上前與警察理論,但警方卻喝令她離開。林老師說:

「我一定站在這裏,跟你們鬥企,你們不是第一次這樣對法輪功,我不是法輪功的人,我是真真正正的香港人。我看不順眼你們 青年關愛協會,這樣叫關愛?這樣是侮辱我們香港市民。你羞不羞恥?警察還幫他們?人家有言論自由,如果共產黨做得對,幹嘛做這種缺德事?令人更加憎 中國共產黨,邪惡到不得了。」

最後,氣上心頭的她罵警方是「公安」,並說了一句:「what the fxck!」
事發過程被途人拍攝下來,放上互聯網。網民看畢,皆稱讚林老師正直敢言。其實市民早已鄙視「青關愛」的所作所為。他們不止一次以暴力干擾法輪功攤位,企圖壓制言論自由,表達自由。而警方的做法亦非常可恥,竟然縱容「青關愛」的惡意行為,選擇性執法。對「青關愛」就刻意縱容,對市民及示威者就大力打激抹黑。香港警方淪落至此,被罵是「公安」亦不為過。
當影片上載之後,事情急轉直下。數日後,林老師被「人肉搜尋」!她的姓名,工作地方,電話等個人資料,被上網公開。繼而學校及林老師收到大量投訴,親共團體及報章對其口誅筆伐。例如<<文匯報>>在27-07-2013有一篇題為<<林慧思潑婦罵警枉為人師>>的文章,內容辱罵林老師是「潑婦」,「少年紅衛兵」。(評論員郭中行似乎忘記了紅衛兵是共產黨「發明」的!)而<<大公報>>今日亦發文<<各界聲討譴責辱罵警員女教師林慧思>>,希望市民在本週日到旺角簽名聲討林老師。警方亦發表聲明,譴責她「粗言穢語,非理性辱罵執法警務人員」。在如此不合理的辱罵及壓力下,林老師所屬的小學只好被迫發聲明道歉。
但親共勢力並未罷休,他們似乎要林老師陪上前途,因此在大橋上掛上橫額。
一名曾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德育及公民教育)」的好老師,只是仗義執言,為公義發聲,但卻得如此下場,這還是我們一直認識的香港嗎?那個擁有言論自由,表達自由的香港已經死了嗎?
話說回來,此事很明顯是親共為了扭曲事實,抹黑林老師外,還希望造成「殺雞警猴」的作用。讓其他市民覺得:「得罪中央,不得好死。」。
從共產黨的歷史得知,他們把人民當成愚昧無知的,必須要用種種手段加以控制。因此他們認為以「恐懼手段」是最為適合,令市民感到只要順從黨,生命就得到保障。但這個如意算盤打錯了!現在市民眼光放遠,早已知道共黨的惡行。因此,連日來支持林老師的留言和評論不絕,可見民心所向。
撐林老師,等於撐言論自由,撐公義。香港需要更多好老師!
言歸正傳。<<厚黑學>>的「繃」和「凶」字真言,似乎並未在當下起作用,反而引來更多反抗,最後兩個「真言」又如何?
第五個「做官真言」是:

「五.聾,就是耳聾: "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但聾字中包含有瞎子的意義,文字上的詆罵,閉著眼睛不看。」

特首梁振英必然最熟悉這個「聾」字訣。自從他上任以來,民不聊生,既違反市民的承諾,所推之政策亦不得民心。市民日日大呼「梁振英下台」,但他似乎如「聾」了一樣,懶理反對聲音。
除梁振英外,近日的「焦點」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亦如是。他的「囤地事件」發展至今,仍然厚顏無恥,不肯下台,對市民的辱罵也聽而不聞。
由二零零二年開始推行的問責制(Principal Officials Accountability System),是希望問責官員真接為其政治過失而負責。零三七一後,三位官員因其政治過失,需要下台以平息民憤。該三名官員分別是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和前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特別是梁錦松,當年他是「偷步買車」而下台。今日,陳茂波的「囤地」比他更嚴重,涉及利益更廣,但他不但無需下台,連一句道歉都沒有。更甚者是梁振英公然包庇,指他的申報是合理合法。
由第一屆特首至今,一屆不如一屆。一個特首比前一個更衰,可見香港前途暗淡。
由梁振英為首的特首政府,是一個「聾」字派的政府....應該說,中央本是以「聾」立黨,香港「被回歸」後,官員為了「中港融合」,務必學習中央官員本色:向在上位者側身細聽,向人民則充耳不聞。
由陳茂波事件,可見問責制只是紙上談兵,已經失去其用處。官員的去留,不再是看他的政治過去,也不是市民的反應,而是看中央的喜惡。如此政府已經再沒有公義可言。中央本不是一個談公義的政府。
第五個「真言」,似乎特區拿捏準確,盡得<<厚黑學>>真傳,不失中國千年官場傳統。
最後一個「做官真言」為:

「六.弄,即弄錢之弄,川省俗語讀作平聲。千里來龍,此處結穴,前面的十一個字,都是為了這個字而設的。弄字與求官之送字是對照的,有了送就有弄。這個弄字,最要注意,是要能夠在公事上通得過才成功。有時通不過,就自己墊點腰包里的錢,也不妨; 如果通得過,任他若干,也就不用客氣了。」

說起「送禮」,當然不會忘記前廉政專員湯顯明涉嫌違規以公帑宴請內地官員及送禮的事 件!
湯顯明出席「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聆訊時,承認任內曾收過最高人民檢察院送贈、價值二十萬元的巨大錦繡屏風,「好特別、好特別的禮物」。並承認,曾帶同女友陳詠梅和富商朋友黃楚標,出席廉署公帑酬酢宴會。
有議員質疑他表面是以公帑請客,實質是與中央統戰部「打好關係」,換取成為「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湯顯明當然否認,但卻被議員質問得無言以對。
「送禮」是中國官場的慣用手段。送上一份禮,換來更大利益,五千年文化皆如是。所以中央官員見怪不怪,視作平常,反而是怕自己遺漏了。因此,當記者追問香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有關湯顯明曾多次宴請中聯辦官員時,他的回答是「很正常!很正常!」
「貪心」乃人之常情,但用卑鄙手段來取得利益,卻天理不容。作為官員,應以市民利益行先,一言一行應當倍加小心,要非常節制。可惜不止湯顯明,還有曾蔭權,(號稱「貪曾」),陳茂波等,都敵不過私利。愧對人民。
而問責制的崩潰,官官相衛,卻加強了整個政府團隊的淪落。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中央本已不公不義,貪官多如天上凡星,香港又怎能不受影響!?
要徹底解決貪官風氣,唯一方法是依靠真正的民主選擇。因為民主制度正是建基於「人會犯罪」,所以任何人都不能信任,只有透過民主,透過一人一票,把貪官踢走。
此仍老生常談,千古不變定律。
正如英國首相邱吉爾(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說:

「人類歷史上,民主制度有很多缺點,但還沒有比民主制度更好的製度。」

<<厚黑學>>的「做官真言」完結了,下回分享「求官真言」,同樣精彩!

31-07-2013 在家中。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20年後,我地去軍事用地野餐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7 Days of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100,000+ Motion Backgrounds, Video Clips, Production Music Tracks, Sound Effects, Special Effect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20年後,我地去軍事用地野餐
Sep 9th 2013, 08:00, by 黃俊邦

Screen shot 2013-04-16 at 5.42.21 PM

政府話,今日的年青人,20年後便是住在新界東北的新市鎮。我想,20年後香港人可能要去解放軍的軍事用地野餐了。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日又「龜縮」寫blog,放言說要發展郊野公園。陳茂波說「發展郊野公園過往會被視為禁區、甚至禁忌,今天又是否完全不可碰、不可談呢?」政府強政勵治不理民意,假如執意要發展郊野公園的話,民間似乎也難以阻擋。20年後港人要找一片郊野平地野餐呼吸,剩下的可能只有真正的禁區、禁忌——軍事用地了。

說不得的軍事禁區

全港共有2,750.7公頃軍事用地,朱凱迪曾經粗略計算,香港的駐軍約八千至一萬人,意味著每名解放軍可以佔用30,000平方呎的用地。至於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是150平方呎。自九七解放軍進駐香港後,軍事用地的使用率一直偏低,當中有不少珍貴的市區土地。例如佔地10公頃的九龍塘軍營、159公頃的石崗軍營,前者人跡罕至,後者周末更開放予香港飛行總會之用。

4
圖:解放軍在港的用地表

政府為了避免觸及「軍事用地」這個禁忌,已經產生了很多土地使用上的問題。例如為了避開軍營,將高鐵走線選經菜園村;與浸會大學爭搶前李惠利用地,無視就在浸會大學對面的100萬平方呎空置軍營;放棄中環海濱連貫、開放予公眾的承諾,將32,000平方呎珍貴土地移交解放軍。

碰不得的丁權禁忌

除了軍事用地之外,另一個陳茂波不敢說的禁區、禁忌便是俗稱「丁地」的「鄉村式發展用地」。政府去年公佈預留作丁屋發展的用地達1,200公頃,扣除一些斜坡等不可使用的土地外,還有高達932公頃用地!政府在規劃新市鎮的時候,亦刻意避開原居民村,最近的新界東北及洪水橋發展計劃均是如此。相反政府利用原居民的支持,去徵收大量非原居民村、農地及其他鄉郊地區,抹平地方反對力量,回報便是對使用土地效率低下的丁屋政策不聞不問。自九十年代起,一直有不少人甚至官員提出檢討丁屋政策,例如現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曾提議2047年終結丁屋,最終均是礙於既得利益反對而無疾而終。

這些禁區、禁忌令香港有多少土地資源被浪費掉?根據2012年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優化土地供應策略: 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的方程式,1公頃約可容納400人。換言之若將軍事用地的九龍塘及石崗兩處合共169公頃用地建屋,可容納約6.7萬人。預留丁地的900公頃,更可容納達36萬人居住。假如換算方式改用一個人口密度較高的公屋/居屋標準,即一公頃約住3,600人,兩者合共過千公頃共同容納高達360萬人,整整是半個香港!

亂槍打鳥 陳茂波漠視程序

陳茂波在網誌提出發展郊野公園,絕對是混淆視線,亂槍打鳥,製造公眾對「土地供應不足」的恐慌。陳茂波也漠視了自己發展局由2012年開展的《優化土地供應策略: 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諮詢,內裡提到的六種土地供應方法更改土地用途、收地、發展岩洞、重用前石磺場、填海及重建,兩個階段的諮詢均無提及發展郊野公園。陳茂波這時插上一咀,是否意味這個《優化土地供應策略》諮詢不是一場大戲?

已經走數的郊野公園

近年發展主義至上,郊野公園已漸被視為一個阻礙,特別是與原居民村相鄰的郊野公園。香港目前最後一個擴展的郊野公園是北大嶼山郊野公園,時間為2008年。政府雖然已提出將大浪西灣納入郊野公園範圍,但也面臨鄉議局的司法覆核。2001年完成的《新界西南發展策略》中,曾提到將南丫島南及蒲台島列為郊野公園,但至今十二年仍未落實。

早前萬人去信城規會,反對將中環海濱劃作軍事碼頭。團體將於9月19日晚的中秋正日,在擬作軍事碼頭旁舉行晚會,以另類形式表達反對。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佔中」 底牌

 
Look great with these tips.

With the latest chic advice in Trending Now...Beauty, you'll pick up know how on looking your best and feeling great from the inside out. Subscribe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佔中」 底牌
Sep 9th 2013, 04:16, by ernest choy

POKER

假若明年要「佔中」,以我目前的估計,是不會有動亂或流血事件,防暴警察亦不會出現,講到要出動解放軍的機會更是近乎零。原因顯而易見:

1. 佔中組織從頭到尾强調是用「愛與和平」佔領中環,所有參加者都抱著同一信念,「駡不還口,打不還手,要拉要抬,不作反抗」,試問參加者那裏有可能製做動亂?

2. 可能有人會擔心,到時有「別有用心者」滲入群衆,與外圍滋事份子,裏應外合,製做事端,產生衝突及動亂,給警方借口强力驅散及拘捕,描黑及破壞整個運動。

表面看來言之成理,但經驗告訴我們,這奸計是不會得逞的。若大家在去年有参與反國教政總集會,在最後幾個晚上,參加人數不少於十萬,但依然秩序井然。不單如此,参加者都帶著一顆無私及關愛之心,安靜坦然地坐在一起,肩並肩,偶然有參加者起立及短暫離開,群衆會自發地有如「摩西出紅海 」,騰空一條通道,讓離開者暢順通過。群衆的齊心,忍讓及對周遭環境的關注,絕對不會給「滋事者」有任何製造事端的機會,就算有一些單一事件發生,群衆亦會安靜地不為所動,讓「滋事者」知難而退。

國教是特區及北京政府,立場堅定,「重中之重 」的施政方針,理應無可退讓;在反國教高峰期,特區及北京政府同樣有巨大誘因,派人擾亂集會,製造事端,相信他們亦已嘗試過,最後無功而回。這便證明,用「打手」擾亂大規模群衆集會是不會成功的。

我相信特區及北京政府亦很清楚這事實,這亦是他們最害怕的地方。讓一群「無懼無私」的人,為著同一信念,爭取符合普世價值的「真普選」訴求,這種道德感召力,在佔中行動開始後,定必日復一日,感召更多香港群衆認知,支持及參與;各國媒體都會關注此事,信息24小時不停發放全球,到時局勢很容易發展成為一面倒支持集會人仕,特區及北京政府更不能在這場面用任何「硬」的手段,「平息」事件,撕破一國兩制假面目,讓世人知道北京政府背信忘義及冇能力接管香港。用「軟」的話,又會大大打擊统治威信,實為進退兩難。

特區及北京政府要打破這「兩難」及「必輸」局面,唯一就是不能讓其發生,用國內述語,「消滅於萌芽狀態」。這亦解釋為何近期這麼多個人及團體「打手」爭相表態,批抨佔中。可笑的是,至今所有「反佔中」言論,無論是學者,宗教人仕,政客,政府官員及所謂「意見領袖」,完全沒有任何像樣一點的理據,辯倒「佔中」,很多更是添煩添亂,成為笑柄,論述水平低劣,全都是犯駁地圍繞著三個範疇:

1. 不應該參與犯法
2. 製造動亂或動亂是不可避免的
3. 造成香港經濟嚴重損失

有關這三點歪理,是非常容易辯斥。戴耀廷就公民抗命的崇高理念,有異於一般犯法形式,已作多番解釋,我亦不想在此贅述。

上文亦已解釋動亂是不可能發生的。

我最想討論是雷鼎鳴教授的驚嚇論述「佔中會令每日香港損失16 億元」。世界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在今年5月22指出,"佔領中環"未必會影響香港經濟與評級;相反,若"改革"在某種程度上能改善政策制定,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和財政穩健,反而有助香港維持AAA評級。

中環作為金融中心,無論是聯交所及各大銀行,每天運作是透過電腦進行,電腦中心很多亦不在中環,甚至在香港以外國家,試問在地面上的集會,怎能影響電腦操作?

堂堂一位經濟學者,淪為「打手」時,只能無力地玩弄每年香港GDP約19,000億港元的數字,粗疏地計算全年日數及估計中環所佔生產百分比,從而得出所謂損失金額,亳無理論根據。試問「佔中」是否能將中環各大財經機構電腦運作停頓?將中環上班的人全數消失?莫非中環真的被「核彈 」侵襲,全區已夷平為廢墟?若非如此,中環GDP怎可能變成零?雷教授這種嚴重失實的假設,連「小學雞」水平都不如,實在有愧於其授業的芝加哥大學經濟學院,為了個人名利,自甘墮落,淪為「反佔中 」的「小先峰」,毫無理性的「為反而反」,不禁令人握腕痛惜!

其實所謂「癱瘓」中環,是指「癱瘓」中環地面上的交通,香港勝在有地下鐵,任何需要到中環辨事或上班的市民,實際上是不會受影響。情况就如去年反國教時,群衆多天佔領政總一樣,從來沒有影響公務員上/下班。佔中「癱瘓」中環,只是希望將「佔中」變為香港及全球關注點,用最和平的方法,爭取「真普選」。

「佔中 」不會製造動亂及影響經濟,我相信特區及北京政府心底裏清楚明白,只是假裝不知。他們所派出的「打手」,包括很多是自告奮勇之輩,除了個別水平很低者,大都「心知肚明」,但為了討好主子,向其領功,大家各師各法,堆砌不同「狗屁不通」的反對理由,甚至講一些可能連自已都不相信說話。

從特區及北京政府近來的種種行徑,他們已自揭底牌,「佔中 」是他們最難以招架的運動,只要大家向前邁進,堅守「佔中 」信念,這是唯一能扭轉香港命運,爭取真正普選的途徑。「佔中 」有可能是香港歷史轉捩點,大家有幸在這歷史時刻,按個人意願及能力,尋找最適當方式,參與其中,為香港福祉,獻出一分力量。

圖為編輯所加,作者為 Boa-sorte&Careca (CC BY 2.0)。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江美儀與馬明 有咩唔妥先?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江美儀與馬明 有咩唔妥先?
Sep 9th 2013, 04:28, by N Chan

《衝上雲霄》差不多大結局,由劇集開始至今人氣一直爆燈,而吸引觀眾目光的除了是倫敦、三亞、台灣等地豪華無法可及的酒店和美景,Sam哥(吳鎮宇飾)和Jayden(張智霖飾)的機師造型外,更吸引觀眾看下去的,大概是一間航空公司中眾人的戀情關係。由Sam哥與蘇怡,到Jayden戀上holiday,再到Issac與夏晨糾結的情侶關係,似乎在各討論區中都討論得很激烈,不過論到討論得最激烈的,也莫過於關於Heather(江美儀飾)和Roy(馬國明飾)之間的戀情,有人就是錯配的忘年戀,有人又說是不倫的姊弟戀,但觀眾們,請別再自打嘴巴了,你們看Sam哥與Holiday、胡定欣和羅仲謙時,怎麼又不說這些話呢?

被TVB定型的戀愛模式

張愛玲也有說過,我們是知道海,然後才看到海,同樣,我們也都是看過愛情,然後才經歷愛情。的而且確,我們都是先從電視劇和小說中理解愛情,而TVB的經典電視劇可謂是令我們從孩提時代就學會了所謂的「戀愛」是什麼的一回事,但這種「戀愛」卻也是一種被定型的模式。電視劇中的愛情總是由才子佳人、俊男美女所組成,同志、忘年戀、姊弟戀、殘疾人士、肥胖、醜陋的男男女女都總被排斥在主流媒體以外,而觀眾被主流媒體寵慣了,見到不是俊男美女而又合乎「道德」界線的都不斷作出投訴。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道德其實也根本不是什麼,都不外乎那些多角戀、姊弟戀。記得早前TVB的《名媛望族》中江美儀色誘劉松仁的一段已惹起「公憤」,被指責為重口味的劇本。觀眾們,難道女人到了中年便不可穿著性感嗎?難道女性到了中年,或是你們口裡所說的盛女、中女,便沒有性需要嗎?難得香港主流媒體許容編劇們挑戰觀眾的思維,觀眾們,你何不再放眼看看中港台的劇集中,香港劇集有多保守,而這些挑戰是何其珍貴?

嘗試突破定型的感情線

筆者以前上碩士課,在課堂上與老師和來自各地的同學談起港劇,發現關於姊弟戀的劇集在內地、台灣和日本都早已成為主流文化之一,而反觀香港,最經典的一套似乎就是在十年前DoDo姐與黃子華的《男親女愛》,十年後的今天,港人表面上很開放,卻連相差不過4年的姊弟戀也無從接受。就像《衝上雲霄II》的江美儀和馬國明之間的感情線,江美儀也不過大馬國明幾年,怎麼又成了眾矢之的呢?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兩人的感情在劇中已處理得算是不錯,在反覆的對話中已表達到姊弟戀的問題、外界的目光與兩人心中的矛盾與角力,可見編劇們已極力在姊弟戀與閱聽人的「戀愛道德」之間拉一條平衡線。

不過有趣的是Sam哥與Holiday之間的關係,他們又何嘗不是一場忘年戀的關係?只不過這次較大的是男性,而Holiday則能像小鳥依人地依偎在他的懷中,符合了觀眾的期望,較少人對之作出批評。再看羅仲謙與胡定欣之關係,其實兩人同樣是姊弟戀,但兩人年紀尚輕,而且從樣子看上去差距較少,似乎是稍為能接受的一對。而43歲的江美儀在劇中經歷離婚,在愛情路上一直沒能遇到Mr. Right,最後與景先生發展曖昧關係,又搭上了看似年輕很多的39歲的馬國明,其實比較起現實中的感情關係,這明顯是一段又pure 又true的感情線,但都能觸怒廣大的觀眾的話,那麼我寧願TVB出更多更多能挑戰閱聽人反應的電視劇,促進觀眾對愛情有更深入的反思。不過筆者認為也應對TVB公平一點,終於有一套電視劇能容許忘年戀、姊弟戀等同時出場,而又光明正大,以正面而又樂觀的姿態示人,勉強也能說是突破以往定型的戀愛模式。

說到底,江美儀和馬明有什麼問題?

事實上,江美儀與馬國明的戀情成為眾矢之的原因明顯是因為兩人違反了觀眾對於才子佳人、郎才女貌、門當戶對的既定期望,問題在於江美儀以四十多歲的熟女搭上了外貌討好的馬國明, 熟女搭上了荀盤,就足以破壞觀眾心目中的理想愛情故事了。而這個所謂的理想愛情故事的理式又從何以來呢?當然是TVB以往的大團圓BBQ劇集了,但說到底,姊弟戀、忘年戀有錯嗎?

在主流文化所建構的意識形態之中,主流以外的戀愛模式都被污名化,社會把主流並不接受的對像排拒於外,令他們成為弱勢的小眾,甚至淪為社會的邊緣。而在江美儀和馬國明的姊弟戀中,觀眾對於兩人感情的投訴,反映的是社會施壓於這種戀愛模式之上,表達出這種戀情不為主流文化所接受。錯的不是戀愛本身,而是主流意識形態的霸權。

不過正如上文所說,不幸的大幸是電視劇中包含了對以往的愛情模式的突破,至少讓大眾應看到除了那些童話故事般的戀愛以外,還是有很多不同的愛情,也希望不久的將來報紙C1頭版不再是某女星與某小兩年的男生發生姊弟戀吧。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多了「住戶」又如何?公屋上樓依舊無期 ﹣對房屋需求推算的三個疑問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多了「住戶」又如何?公屋上樓依舊無期 ﹣對房屋需求推算的三個疑問
Sep 9th 2013, 04:46, by 馮檢基 frederick FUNG

特區房策久欠建樹,勞師動眾所撰的長策諮詢文件亦欠新猷,背後莫過於因為港府施政因循。這次長策會推算未來十年將有四十多萬個單位需求,根據公私營房屋「六四比」,公營房屋十年供應約為廿七萬。坊間指斥此為嚴重低估,因公屋輪候人數已達廿三萬,政府則辯稱為計算方式不同而已,現嘗試簡單分析當中爭議的因由。

1. 用以往的供應決定將來的需求?
房屋需求推算由四大部分組成,其中的「住戶數目淨增長」影響最大,佔整個推算單位數目超過六成,其計算理念十分簡單:「只有住戶數目的淨增長,才會產生新的房屋需求」。根據統計處資料,「住戶」定義為「一群住在一起一同分享膳食的社會及經濟單位」,而同一屋簷下有兩個或以上住戶的情況只佔極少數。以此理解,人們要成為「住戶」就一定要有新房屋以「住在一起」。推演下去,房屋供應短缺會限制住戶數目的增長,因為少了房屋讓人們「住在一起」成為新住戶。由此可知,「將來房屋需求」很大程度受「住戶數目淨增長」影響,「住戶數目淨增長」又推算算自「過往的住戶數目」,「過往的住戶數目」又受制於「過往房屋供應」。結果,長策會以「過往房屋供應」間接推算了「將來房屋需求」。依據以往能夠提供多少房屋推算將來市民需要多少房屋,合理嗎?

2. 有房屋的人才算是需求?
根據經濟學解釋,房屋需求應是擁有房子的慾望加上實踐慾望的能力(金錢)。當房屋供應量與房屋需求量相等時,便構成房屋市場的成交量。住戶(據統計處的定義)數目的增長應只是房屋市場成交量的一部分,故絕不能單純視為房屋需求。若有人有買房子的慾望和足夠金錢,卻得不到房屋供應而暫與家人同住,他的需求自然不是「住戶數目淨增長」,因而被排拒於需求推算之外。公屋輪候冊的申請人也是同樣原因,而沒有被計及。故此,根據「住戶數目淨增長」的推算的房屋需求,實際上只是「已被滿足的房屋需求」。

3. 顧及了沒有房屋的人?
除「住戶數目淨增長」外,房屋需求推算尚有三個部分,合共約十五萬個單位。然而,公屋輪候冊有廿三萬人,輪候意向相對堅定的「一般申請人」已佔十一萬多,再加上工廈劏房戶等潛在需求,總數應已超過十五萬。而且,「未被滿足的房屋需求」又何止公屋輪候者和工廈劏房戶?

小結
長策會內高手如雲,相信早已察覺住戶定義的問題,無論是疏忽還是有意為之,將來房策亦難免蕭規曹隨、難有突破。因為既然將來房屋需求大部分是過往成功滿足的需求所推算,那一直未被滿足的房屋需求,例如公屋輪候冊申請人,亦難以期望政府將會重點顧及之。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為什麼「幾十萬人全部」投白票的話、假普選特首的「認受性」便作廢!

 
Photoshop - Beauty Retouching

Learn how to improve your photoshop retouching skill and knowledge in 21 easy techniques! Take this course for just $25.
From our sponsors
為什麼「幾十萬人全部」投白票的話、假普選特首的「認受性」便作廢!
Sep 8th 2013, 22:02, by 周鍾揚

首先要指出「真」普選(或民主)的定義、當然要符合最基本的「平等」的原則、及以下五項權利---(投票權、參選權、提名權、被參選權、被提名權) !

筆者以下要解釋為什麼「幾十萬人全部」投白票的話、假普選特首的「認受性」便作廢!

因為「最重要」是「普選」是「普世價值」、普選的「真與假」及其「認受性」、是不應以人數的多少及意志為依歸或改變!((請參考筆者在以前的帖文「爭取普世價值(包括民主本身)不能用民主原則」)) 。「理論上「只要有一個人」指出這個普選是「假」的普選、並且「不」接納這「假的普選」的話、如果他是「正確」的話、便可以推翻這個選舉的機制、!但如果「普選」這個「機制」是「真」的普選」及被承認和接納的話、則特首候選人便可以以投票的人數多少、而決定誰最終勝出!

所以如果有幾十萬人運用「投白票」的「權利」去「投白票」、而這是「正式官方」的數據、則可以充分代表有幾十萬人「反對」、「不接受」和「證明」這是「假普選」及是「假的民主選舉機制」、而「不單只」是反對這些候選人!所以這「假普選選舉制度」的「認受性」便作廢了!

但當然、「佔中」是十分有力的談判籌碼、是一定要實行的最先的「第一擊」!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哲學: 從批判康德倫理到林慧思老師粗口事件

 
Photoshop - Beauty Retouching

Learn how to improve your photoshop retouching skill and knowledge in 21 easy techniques! Take this course for just $25.
From our sponsors
哲學: 從批判康德倫理到林慧思老師粗口事件
Sep 8th 2013, 20:20, by 馬克

十八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是啟蒙和現代性價值的最大辯護者。他和啟蒙道德家一樣,相信人的理性(reason)能解決所有問題,而且每個人也擁有理性,而理性亦是推動社會文明發展的最大原動力。

他把他所相信的人的天生的理性放在倫理層面,認為人同樣有一些先天的,透過理性就能自然推論出來、必須遵守的道德原則,他稱為categorical imperatives。
遵從這些道德原則,是一種責任,而且不是考慮了遵從了能得到甚麼好處(即使是對社會有貢獻的好處)。換句話說,你施捨窮人,並不是因為你考慮到你捐輸後窮人生活會得到改善,而是施捨窮人純粹是你天生的責任,它本身就是一種結果(end),而非去達成某些對人或對自己有好處的手段(mean)。

康德的倫理是冷血的。因為就算你孝敬你的父母,這也是因為這是你是責任,而非出自你對父母的愛,你對父母養育你的感恩。康德的倫理也是自我、無社交的。因為道德責任是個人的,並不需要透過其他人去幫助你履行道德責任,而且你表現得有道德也並非因為你關心身邊的人和事,一切道德行為都是源於你自己的責任。

我們同樣生活在一個由啟蒙/現代性價值所束縛的年代,我們還在擁護所謂的正統倫理。林慧思老師被很多人攻擊講粗口,正正因為她觸犯了她的categorical imperative,我們的社會認為,一個理性的人,是不會講粗口的。所以講粗口也是反文明的。講粗口作為end就是不對,不需要考慮其他原因(例如她其實是在為警察執法不公而行使公義)。當然,有些批評者說她會教壞小孩子,但是講粗口是否真的會教壞小孩子是很難說的,所以批評者也不把這個原因當成攻擊的主要理據,而是不斷強烈她犯了講粗口的錯,把講粗口與不道德、不理性劃上了等號。

林慧思老師是不是一個遵從康德倫理的人,我不知道,但那些批評者(尤其那段「阿sir冷靜應對發生老師」的影片流傳初期在社交網絡上攻擊林老師的人)卻是康德倫理的忠實粉絲。他們其實是冷血的,並沒有考慮到林老師講粗口真正會帶來的影響(一來林老師不是在課堂說,二來為甚麼他就假設學生就算看到影片後也只會學到那些粗口,而不是學到了林老師不畏強權、行俠仗義的作風呢?)而且他們也是自我、自私、不關心社會的,這些批評者其實不怎樣關心社會,正如康德倫理的本質,他們認為一個人的道德行為是和社會無關係,無論是社會正在發生血腥鎮壓,還是天下太平,對一個人的道德行為也是沒有影響。

我不只是指向那些後期政治迫害林老師的西環人,而是要反思整個社會的倫理問題。或許,這些倫理本身是有社會意義的,不能說所有categorical imperatives就是有害,但意義卻被時間所腐蝕,最後這些倫理由mean變成end,最後大眾沒有思考過這些正統倫理是否真的對社會發展有幫助。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